第21章 ☆、魯莽會李樂家人
兩個人纏纏綿綿走着,不知不覺到了大隊部,劉海突然拉住李樂,笑着對她說:“第一次去你家,我得去買點東西。”
然後拉着她的手一起去他爹呆過的小賣部,李樂執意不準買,可他還是拿了兩瓶酒,兩條煙,六合桔子罐頭,還稱了兩斤糖果,最後一人拿一根娃娃糖,邊走邊吃着,好不逍遙自在!
一路過來,村裏人也知道李樂帶男朋友回家,說好說壞的都有,孟來英(李樂娘)在外面放牛,老遠看見李樂回來就趕快牽牛回家開門,回到家裏,已經是四點左右。
劉海看見孟來英回來忙着叫了聲伯母打了招呼,李樂卻好像久別重逢似的撲過去抱住她娘,畢竟現在還是個小孩,俗語說:“孩子見到娘,無事哭一場!用在這裏再合适不過了。
加之李樂兩個星期沒有回家,又在劉海家裏受那樣的委屈,能忍住沒哭出來,已是不錯了。
其實劉海早就跟同學李博華一起來過李家灣多次,也知道李樂的家,雖沒進去過,家裏面的人都認識,只是沒說過話。而李樂的家人也認識劉海,那種年代,大人之間經常在一起做民工,所以都知根知底、互相熟悉。
見了未來的女婿上門,孟來英雖很是吃驚,又高興,又犯愁,家裏除了雞鴨之外就沒有什麽好菜,自己又不敢殺生,只好喊李建華回來殺雞殺鴨,不然晚飯一點好菜都沒有,因為時間也不早了,李光李明也丢下手上的活一起回了家。
李樂的家人雖然自己很節省,可招待客人從來都不肯怠慢,何況今天是新女婿上門,而且全家人最痛的是李樂這個唯一的閨女!自然這個唯一的女婿更是怠慢不得!
一家人忙得不可開交,那李光李明就陪着未來的妹夫去卧房裏說話,年輕人熟起來很快,加之讀書時候也相互有些面熟,年歲相差也不大。
李建華在廚房裏殺雞殺鴨,李樂就幫忙打雜,孟來英也忙着摘菜燒火,漸漸也猜中幾分閨女的心事,望了望李樂紅腫的眼睛,還是禁不住溫和地問着:
“樂兒啊!這親都沒人來提,你怎麽能帶他回家裏來呢!是不是他家裏人不同意?”聽見娘提這事,李樂再也控制不住流下眼淚,默默不語。
這時,在一旁砍雞砍鴨的李建華放下刀來,轉身看了看李樂,很心疼地問道:“閨女啊!爹問你,中午是不是去了他們家,他爹是不是說了些難聽的話欺負你?”
李樂連忙懂事地擦掉眼淚,回個頭來說:“爹,沒有啦!你不用擔心,這事就讓我兩自己解決吧!相信你閨女,也不是那麽好欺負的!”
說完還笑着跑過去抱住李建華撒嬌,然後坐下來岔開話題對他們說:“爹,娘,您們知道嗎?我上星期天送兵的時候碰見三哥了,還是我跟三哥戴上光榮花的泥!一直送他們上車,我還給了他十六塊錢呢!”
“是嗎?怎麽那樣巧。”李建華和孟來英同時吃驚地回道。“嗯,我也奇怪!怎麽在家時沒聽說三哥要去當兵,突然碰到,連三哥也吓了一跳,他還很後悔沒有去學校見我一面呢!”
李樂又神秘地來到孟來英和李建華跟前,輕聲說:“您們知道我還碰見誰了嗎?”
Advertisement
“誰呀!”“三哥的女朋友”。
“他哪裏來的女朋友。”
“說出來也要吓您們一跳,不過,您們不要生氣,也不準反對啊!”李樂朝他們笑了笑,很神秘地說。
只見孟來英高興地回道:“看你這死丫頭說的,有女朋友是好事啊!有什麽好生氣的,只要你哥願意,我們反對也沒用啊!”
李樂再一次強調說:“那我說了啊,不許您們生氣,也不許反對,他女朋友就是、、、劉海的妹妹劉雲。”
“( ⊙ o ⊙)啊!怎麽是她?那怎麽可以?”只見孟來英和李建華睜大了眼睛,大吃一驚地說。看見爹娘這樣反應,李樂埋怨地說:
“早知道您們這樣我就不說了,剛才不是答應不反對嗎?您們騙人。”李建華看李樂一副失落的樣子,很心疼地說:
“樂兒啊!你是不是弄錯了,再說了,他們八字還沒有一撇呢!你們都還小,等過幾年你大哥二哥他們娶了媳婦,再說吧!”
還沒等李樂說話,李光李明就領着劉海來到廚房門口,那李明一個勁嚷道:
“爹,娘這廚房好香啊!飯好了吧?外面好冷喲。”看到他們過來,都忙着叫劉海坐下,李樂收拾碗筷桌椅準備吃晚飯,還幫李建華拿了瓶酒來。
冬天的夜晚很是有些涼意,外面一片漆黑,偶爾才能看見熙熙攘攘的幾顆小星星,家裏換上大一些的燈泡,所以燈光特別的明亮,照得廚房如同白天一樣。
老遠就聞到廚房一股香噴噴的雞鴨的味道,和着米飯與酒的香氣撲鼻而來,走進廚房裏面顯得暖和許多。
擺好了飯菜,李建華招呼大家坐上來吃飯,劉海因為是初次面對李樂的家人,一邊緊挨着未來的岳父,一邊緊挨着未來的丈母娘。
孟來英看見他夾在中間有些拘謹,連忙跟李樂換了一下位置,畢竟劉海在外當過兵,還在外省A市讀書,這A市還是省級城市,也算是見過世面的人。
雖然有些拘謹,看着這家人的熱情款待與溫馨,還是很禮貌地站起來對着孟來英和李建華說道:
“伯父伯母,真的很抱歉!今天我冒昧地來您們家,對您們這樣的熱情款待,我表示深深的感謝!希望您二老今後不要太客氣,對我要多多的批評指教!也希望伯父伯母能接納我這準女婿的身份,晚生不勝感謝!”
聽完劉海的一番話,李建華小呡一口酒,然後笑着對他說:
“小劉啊!伯父跟你的爹娘還是很熟,也是看着你長大的,以你的條件,我們家樂兒可比不得你,說句實話,你的家人真的覺得你們不合适,我看啊!你還是趁早收回這顆心吧。
免得啊!将來傷了和氣不說,浪費了你和樂兒的學習,你們都還小,多體諒體諒長輩,好嗎?
“至于你來我家便是客人,對客人我們秉承款待也是應該的,請不要記于心,再說了,李樂也沒少打擾你的爹娘,請你給你的家人替伯父伯母道聲謝!”
剛剛說完,劉海又迫不及待站起來說:
“伯父,您太客氣了,我和李樂是真心相愛,她在我眼裏也是最好的,希望伯父伯母一定成全我們。至于我的家人,我會盡快說服他們,請您二老放心,我再也不想錯過李樂了,也絕對不會讓她傷心難過!除非李樂要離開我!”
“來,孩子啊!先吃飯,大冷的天,菜都放涼了,等吃完飯我們再聊好嗎?”看見劉海着急的樣子,孟來英覺得有些心疼地對他說。
拼命往他碗裏夾雞肉,鴨肉,冬筍、、、丈母娘痛女婿沒假——當真!其實,這女婿也确實很讨孟來英李建華他們喜歡。
家庭條件好,長得也英俊潇灑、一表人才,有出息有膽識,最主要還對他們閨女一往情深!不然,今天也不會冒昧來這裏,只是他家裏一時有些不肯接受把這好的兒子交給李樂。
坐在一旁的李樂也很是心痛!乖巧地過去跟李建華又倒了杯酒,附在他耳邊說:“爹,您就別為難他了,他真的對我很好,我也很喜歡他,至于他的家人我們會處理好的。”
坐在一邊的李明連忙插話:“妹妹,不會這麽快就重色輕爹,然後衆叛親離了吧!這個可要不得喲!”說完用眼睛瞪了李樂一眼,又詭秘地沖劉海笑了笑。劉海也跟着小了一下,呆呆地望着李樂。
李樂羞紅了臉,還是有些不服,倔了嘴對李明說:“二哥,你不要擠兌我啊!還是操心操心你自己吧!等到了大哥三哥都結婚了,才知道後悔!”說完,就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二哥一時被妹妹李樂說得啞口無言,只好悶頭吃飯,心想着也是啊!大哥雖然只是小學畢業,可人勤快老實,長得高大魁梧、潇灑英俊,平時不言不語的很糟女孩子喜歡。
前幾天,就有兩家托人來家裏說媒,那女方是河對面的,堂哥李飛的媳婦張春鳳幫忙說的媒,雙方都見了面後,最後确定了一戶人家的女兒,準備在冬月二十八就定婚,弄不好明年就結婚了;而弟弟李磊早就有了對象;只是不敢公開。
而李明今年也是滿二十歲的人了,他是一個比較有思想的人,高考差了二分落榜,畢業以後,本來想去當兵鍛煉鍛煉,在努力一把,不想家裏人嫌當兵苦擔心着不讓去。
希望他幫助家裏多掙點工分,能多分點錢來供妹妹弟弟上學,也好貼補一些家用;看到家裏人犯愁的樣子,心裏很是不悅,
卻還是留下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混着日子,可如今弟弟又執意去當兵,突然被李樂又奚落幾句,他心裏多少有些失落!
每個人只顧了吃飯,誰也沒有察覺他這細微的變化,只有李樂看出來李明有些不高興的樣子,心想是不是剛才說話太過的緣故,也就沒去理會這麽多。
吃過晚飯,大家都起身忙着收拾,李建華招呼劉海坐在火爐烤火,聊了一下劉海在A市軍校裏的情況以及家裏的一些情況。
還特別囑咐劉海,一人在外要多注意身體,好好的完成學業,不要把時間浪費在戀愛上面,等畢業之後再好好考慮。
劉海只是一一的點頭,可始終不忘要伯父伯母放心,一定要成全李樂和他的婚事,等到畢業以後出來了會娶李樂,好好對她,讓她過上幸福的日子。
孟來英和李建華聽到劉海一遍又一遍的程若與表态,他們當然也喜在眉頭笑在心。一直以來,李樂就是他們的心頭肉,也是家裏唯一的掌上明珠,要是劉海你對我閨女不好,我們絕對饒不了你!
而劉海也看出來,這未來的岳父和丈母娘對這個女婿還是很滿意,嘴裏雖不說,心裏面已經是認可了。而且,李樂的二個哥哥也是非常支持,這讓劉海心裏的一塊石頭可以放心的掉下了,高興地感覺到今天是不虛此行,已達到了預想的目的。
沉浸在快樂之中的劉海,一直在李樂家裏陪伴。到了第二天,劉海也去他同學李博華裏玩了一上午,知道劉海對李樂一往情深,所以,李博華一家也沒有在說什麽?
而李小芳李曉林她們,也來李樂家玩了很長時間,李樂也分了一些糖果她們,知道李樂确定跟劉海的關系以後,李小芳當然很高興,對李樂也徹底的放下了戒備心裏,心想着那純武也該徹底放下李樂去接受她了吧!
到了下午上學的時候,知道劉海在李樂家,李曉林李小芳就直接一夥走了,沒有去約李樂,而劉海一直陪到她去上學,他才回到自己的家。
連走前,李樂也送了一件織好的毛衣、還有手套一雙、圍巾一條、鞋墊兩雙給她,穿上李樂送他的毛衣,戴上李樂給他的手套與圍巾,墊上李樂給她的鞋墊,感覺全身上下無比的溫暖,心裏也是無比的幸福!
劉海回到家裏,他爹雖然沒有再說什麽,可眼裏還透出一種不祥的信息,要他這樣的老頑固轉變态度,恐怕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起碼還得多花幾年時間與心思,耐心的去說服。
冷靜下來,李樂也跟劉海商量着暫時還是以完成學業為主,不用去理會這事情,等到過兩年時機成熟自然就一切OK啦!
畢竟兩個人都是同時穿越才到來此地,有着同樣的超前思想與共同的愛情觀念,也有着前世那段失敗愛情的經驗。
愛得越深就越是希望對方快樂幸福!愛得越深就越是尊重與珍惜彼此!兩情若在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呢!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