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趁熱打鐵贏回第三桶金

五月中旬,李樂又趁熱打鐵,帶着司機小王和哥哥李明一起去到廣州,訂回一大批夏季服裝,以及一大批收錄機、收音機,蛤蟆鏡、手表、磁帶,鬧鐘等等各種新鮮玩意。

這次,李樂卻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不但新訂了一大批新鮮的貨物并夏季的流行服裝、裙子,裝滿了司機小王的貨車,而且還跟老板娘阿英老板阿良談妥貨物均以廠銷價格訂貨,今後還會長期跟他們拉貨,回去推銷給城裏的各個相鄰的店鋪以及 其他偏遠鄉鎮店鋪。

為此,李樂整整跟批發店老板娘阿英和老板阿良足足談了兩個多小時,最後是越談越默契,越談越投緣;最後還一致同意達成合作的機會,相互還以兄弟姐妹稱呼。

說來這個阿英,她才是一個二十五六的年輕女人 ,出色的長相,迷人的身段,還有她那些不堪回首的痛苦經歷,造就了她大膽、不屈不撓的男子漢豪爽潇灑的性格吧!

加之她本身出身貧寒,那種年代農村人的善良樸實,跟李樂有幾分相似,兩個人好像相見恨晚,一談如故、一拍即合,加之李樂那張甜嘴阿英姐阿良哥的叫個沒完,很快他們就彼此以兄弟姐妹般親熱。

這個阿良哥呢,他也是一年前從香港偷渡過來的港人,大約比阿英大三四歲的樣子。

雖然,從年齡上阿英與阿良都比李樂大,可憑着過來人的眼光,李樂感覺這阿英和阿良還是很單純、善良,也忠厚老實,難怪在那種封閉了那麽多年的年代,才剛開始改革開放、開發,大多數人還保持着農民單純樸實的一面。

李樂也打聽到他們兩生有一男孩,如今又懷有第二個孩子,了解到他們兩個來自不同地方,卻有着相同命運的夫妻兩,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愛情故事。

幾年前,這位漂亮的姑娘阿英也是孤兒,長期無人照管,流浪在外多年,輾轉從偏遠的小山村來到廣州,之後靠着跟別人打零工做活計有了一點積蓄,後來,就在這裏靠擺攤賣鞋賣襪子維持生活,紮根下來。

一年前,在香港就是孤兒,從小也是到處流浪、居無定所身無分文,靠着揀垃圾、乞讨維持生活的阿良漸漸長大,吃盡苦頭,好不容易熬到現在,也結識了一些江湖上那些跟他一樣可憐的人,聽說大陸這邊改革開放,抱着來大陸闖一闖的态度,從香港偷渡來廣州,走投無路時遇到了阿英。

由于阿英很善良,加上同樣是在外流浪了多年的孤兒,這種同病相憐的感覺讓阿英二話沒說就收留了阿良,兩個孤男寡女又有着同樣的人生經歷,相處不到一個月就生活在一起。

日後,憑着他們吃苦耐勞,聰明肯幹,本着天不怕地不怕的放蕩不羁的性格與智慧頭腦,這個阿良跟他們那夥偷渡的夥伴頻頻在廣州與香港之間來回穿梭,順便從香港帶一些港貨來廣州賣,雖說吃了不少的苦,遭受了很多罪,可總算漸漸地懂得了一些做買賣生意的門道。

恰好又趕上大陸這邊的好政策,又是在這種最先開放開發最前沿的地區,加上阿英的配合銷售,所以他們通過兩邊搗貨很順利地賺下了一大筆的財富,一年多後,在廣州就買了自己的車,建立了自己的家,也有了自己的小孩。

如今,他們已經是經營着很大的一個批發商的老板,貨源基本上直接來源于香港那些廠家,相對大陸來說港貨尤為稀罕,也正好趕上改革開放,所以,他們的生意一直是有聲有色,紅紅火火,財源滾滾地進賬。

阿英阿良看到如此年輕美貌的李樂,訂貨像他們當初做生意那樣一整車一整車的大手筆,說起話來格外溫柔親切、與衆不同,談起生意來也條條是道一點都不含糊,還誠心有意要與他們合作,這對年輕的夫妻通過跟李樂的長談之後,對李樂也有了一些好感,很有些心動的感覺。

憑着李樂過來人的睿智與閱歷,也憑着她那三寸不爛之舌,李樂跟阿英阿良相互長談了兩三個小時之久,也收到很不錯的效果,徹底打動了阿英阿良,最後還跟他們夫妻兩成為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好姐妹,當然,也不能說他們不是為了合作留點機會。

Advertisement

晚上,他們倆就留李樂跟司機小王還有二哥李明三個人吃飯過夜,更加加深了相互信任。全部的貨物均以出廠價格給了李樂,只是先付一部分貨物訂金,等到全部貨物賣完以後再付全款,還答應李樂往後的貨物均以這樣的價格來收貨付款,這在當時的供貨商來說也是很少有的事情。

還特意給李樂推薦一些最新奇、最流行也是最好賣的貨物。作為供應商的阿良,希望希望今後能給個合作機會;不過,阿良打算就此幫李樂送一車貨物過去,一切費用都說自己承擔,順便只想看看李樂所開的店裏的生意情況,也順便加深跟李樂這樣的的美女妹妹的友好關系。

李樂當然毫無條件地答應了阿良的請求,還專門邀請他們夫妻兩一起同行,只是阿英姐現在走不開身,一來懷有身孕,而來店裏的生意需要她打點,最後,就阿良哥一人開車跟李樂他們一起來到了李樂所在的小山城。

阿良哥在李樂和劉海的陪同下,在城裏逗留、游玩了兩天,對這個漂亮的妹妹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不但知道了李樂有一個當局長的男朋友,店裏的生意也算是不錯,無論是作為商人還是作為妹妹,都還讓這個阿良很滿意,特別是這個當局長的妹夫劉海給他的印象更加深刻,更加讓他放心與信任!

感覺這個妹夫劉海,不但比他想象的年輕漂亮、玉樹臨風,潇灑英俊;還驚奇地發現,劉海這麽年輕就這樣有文化涵養,還是本市裏的公安局局長,心裏還真是贊嘆這對年輕人郎才女貌,絕配!絕配呀!

無疑阿良那顆懸着的心裏,吃下了一顆大大的定心丸,更加增進了他們相互合作的信心。

劉海跟李樂兩個超人的談吐舉止,還有他們身上散發出的那種穩重、超脫世人的眼光與閱歷、還有不同凡人的智慧頭腦,給阿良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幾天的相處之後。阿良徹底放下了心,李樂、劉海更是以兄弟姐妹來稱呼阿良哥,這個憨厚的阿良更加樂得合不攏嘴,連夜就叫劉海拟好了合作合同,彼此信任地簽下了長期按照廠家出廠價格的發貨合同。

李樂跟劉海也深深懂得,這個阿良哥頭腦不一般,懂得他要親自來此一趟的用心良苦。畢竟,李樂跟這個阿良哥不過就是訂了幾次貨而已,還沒有熟悉到賠錢去合作的程度。

當然,通過這次的走動與幾天的親密來往交談,徹底放下了戒心,不但簽下了第一次的合作合約,也全額拿到積壓在李樂身上的貨物資金,李樂劉海還專門陪他在城裏玩了兩天,買了一些本地的特産送給阿良哥,他對李樂劉海的盛情款待更是感謝不已!

作為生意人來說,在生意場上上當受騙的也不在少數,特別是像李樂這樣美若天仙的年輕美女,利用美色去騙人的女人更是大有人在。

所以,阿良當然也是利用送貨為由,想親自來李樂的店裏看看究竟,以此達到相互了解、進一步的相互信任再達成合作機會的目的,他也不想輕易的放棄任何一件可以合作的生意!

即使是被像李樂這樣的美女騙了,至少已經知道騙子的家人和住址,萬一真是上當受騙,也能找到李樂真實的家人住址或是店裏的人。

看得出來,阿良哥很滿意這次的出行與合作,第二天一早就告辭李樂劉海回到了廣州。

李樂劉海也就此大賺了一筆,還贏得了長期與阿良他們合作的機會,留下了彼此的聯絡方式,之後幾乎要什麽貨,阿良哥準會幫忙拉過來,盡量先打電話到劉海的公安局裏聯系。

到了年底,李樂劉海他們賺了二十來萬之多,不但買了一輛貨車,李樂和李明經常是自己開車去拉貨;又在城裏開了一個專門賣電器小物件的分店,叫二哥李明二嫂黃雅莉他們在經營,他們也生了一個兒子叫李勝,樂得爹娘合不攏嘴,他們唯一擔心就是李樂李磊的婚事。

鎮裏的店面交給大哥李光大嫂張美麗在經營,這樣他們離家裏近,順便還可以照顧照顧家裏的老母親,還有家裏的幾畝田地,大哥又生下了一個姑娘叫李梅,他們的菜攤就交給了大堂哥堂嫂,而劉海的二哥二嫂也生了一個兒子叫劉偉。

哥們張小虎跟閨蜜李曉林在年底結婚了,他們兩家在相親們的湊合下,已經和成一家,還在張家巷蓋起一棟兩層的連三新樓房,只是張小虎的父親在家裏幫李曉林的母親種田,老兩口還過得比較幸福,張小虎還做裝修的活,李曉林經營縫紉店,生活得有滋有味。

劉純武李小芳卻喜得千金,還專門請了幾個哥們在鎮裏的館子裏大吃大喝了一頓呢!他們的批發部生意也不錯,一年還能賺回四萬來快,生活也算很殷實。

而三哥李磊六月底就軍校畢業了,雖然分配在B市的航空公安局當局長,可是離家裏太遠,他并不滿意,還沒有報到就托劉海的福,通過一些關系把李磊調回永安公安局接替劉海原來的位置,當了副局長,以前劉海跟李樂住的那套兩室一廳的房子也給了李磊跟劉雲住。

李樂跟劉海早就搬到了前任局長所住的那套三室一廳,還專門請張小虎幫忙裝修一新,除了以前留下的一些好點的家具以外,他們還添置了一些新的家具、電器等等,裏面布置得像新婚的房子一樣,一切準備完畢只待完婚。

看到這樣的兄妹如此的優秀能幹,兩家的父母卻樂在其中,喜藏心裏,對于他們的婚事也早就達成共識,聽從劉海跟李磊的安排,準備在明年的國慶節宣布完婚。

不過,劉海跟李磊建議,決定不接待客人,準備旅行結婚,這樣既省力又省錢,也避免村裏人看到這兩家兄弟姐妹互換結婚的尴尬,本來的大喜事,卻到時候弄不好莫名聽到一些難聽的話語,讓家人以及新娘子不快樂!兩位新娘子無論怎樣她們都表示同意!

劉海跟李磊嘴上雖決定,可心裏總感覺對不起深愛的人,盤算着國慶節那天,給新娘子帶去一些驚喜!兩位新郎悄悄安排人在局裏張羅了一番,重在快樂喜慶,絕不收禮物、禮金!也不會動用局裏的一分一文錢!

當然,為了讓新娘子高興還請來李樂劉雲的那幾個哥們姐妹,也安排了家人來一起熱鬧熱鬧!樂呵樂呵!至于劉海怎麽安排,很快就會揭曉。

自從李磊來局裏以後,劉海的負擔就輕松了很多,人說打虎也要親兄弟吧!兩個都是軍校畢業的年輕高材生,不但在軍校裏練就了一身硬朗的武功本領,還充滿着朝氣蓬勃、厚重精幹、智慧敏銳的工作效力,加上可靠的職業領導水平和協調能力,秉公辦事,合理用人,廉潔奉公的軍事作風。

兄弟連心足以斷金,工作協調起來很融洽,順風順水就把局裏的工作做得無可挑剔,既讓上級領導滿意,又落得職工們輕松活力,即使領導和職工們都知道了他們兩是兄弟,也讓他們絲毫感覺不到有半點壓力。相反無論領導還是職工都很佩服他們結合的領導能力。

畢竟他們工作都很出色,比起那些土豹子只會說教,不能務實傳教的人來做領導,更讓上級領導與下屬們放心;尤其在那種年代,雖然官僚主義也嚴重,大部分領導還是欣賞,能讓這一方老百姓保持安寧,平安無事的生活,才是硬道理!

作者有話要說: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