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琉珏和親
翌日,宮中來了十餘位宮女嬷嬷,捧着錦衣粉黛來為琉珏梳妝。
我與琉玉一直在屋外等着她,待她出來時,我與琉玉霎時便看呆了。
琉珏褪下了以往的男袍束帶,替之以一身大紅色金鑲邊的絕美婚袍,鳳冠壓着流雲髻,臉上的水粉遮住了長年在軍營風吹日曬稍顯滄桑的肌膚,一紙紅色胭脂染唇,襯得整個人神色一新。
這樣的琉珏,朝夕相處這麽多年,我們也從未見過。
她嘴角帶着淡淡的笑,比之昨日的漠然似乎好了許多,我與琉玉上前握住她的手,低低喚了聲:“大姐。”
她握住我倆的手,道:“別擔心,我已經想通了。我此生的夙願便是能保家衛國。和親,不過是一種更為平和的方式,尹衛兩國交好,于大對于兩國人民,于小對于荊府和你們,都是好的,我嫁得很值。”
不知她這番話裏有幾分安慰自己的意思,但琉珏一夜能想通這些,我和琉玉都倍感欣慰。
我們三人在衆人的随行中一起去了前廳。和親乃大事,現在前廳除了父親和幾位夫人,尹國使臣與幾位皇子也在那裏等候。
扶着琉珏進入前廳,平日裏看慣了她一身戎裝的人此刻都是眼前一亮。大夫人泫然欲泣,但看着琉珏這身模樣,還是有着女兒做了新嫁娘的歡喜,欣慰地一直點頭。
按衛國習俗,家中有女出嫁,應由家中父親背着上花轎,若有兄長,則由長兄替父。荊府雖無長子,但因如今琉珏被封平樂公主,所以背她入轎之事,便由大皇子秦楚彥代勞。
琉珏在原地站定,等着秦楚彥。
我細細觀察他,似面有難色,扯了個假笑走了過來。
琉珏自然也見到了,還是福了個身道:“勞煩兄長。”
“無妨。”大皇子在琉珏面前躬身,慢慢将她背了出去。
“大姐。”
“琉珏。”
琉珏被背出大門那一刻,衆人難抑思念之情皆潸然落淚,父親神色黯然,沒多說什麽,轉身向後院走去。琉玉伏在我肩上哭,我一時也心中難受,想着日後再也不會有琉珏這樣的長姐對我百般呵護,只看着大門,強忍着不讓自己哭出聲。
突覺手中一熱,垂于身側的手掌被人緊緊握了一握,又急忙松開。才發現此時秦楚陌正站在我和琉玉身側。
他是想要安慰我,察覺到這層意思,我不動聲色,只當方才的插曲從未發生。
送了琉珏上轎,大皇子踏進大門,随從便趕忙給他端了把太師椅過去,開始給他捶肩揉背。
府外傳來鑼鼓聲。按習俗,新娘被背出家門開始,直到家中聽不到鑼鼓聲,家裏人才可以出門。我拉着琉玉小跑到門邊,聽着鑼鼓聲漸行漸遠,直到再用力也聽不到半絲響動。
大踏步跑出荊府,向着使團離開的方向追了許久,使勁卻還是什麽都望不到,終于覺得憋了許久的情緒翻湧而出,無力地蹲在地上大哭起來。
我哭得沒有絲毫掩飾,引得剛剛看完一陣熱鬧的路人又看了第二陣。
我放肆地哭着,毫未察覺周圍不知什麽時候已圍滿了人,哭了許久,聽到琉玉慌忙的聲音由遠及近:“麻煩讓一讓,讓一讓謝謝。”
不一會兒,便被擁進了一個香軟的懷抱,鼻尖是琉玉熟悉的味道。
“二姐,我們以後沒有大姐了,我調皮搗蛋也沒人護着我了。”
我抱着琉玉大哭,像個咿呀學語的嬰孩丢掉了最心愛的東西般無助。
琉玉心疼地拍着我的背,
“怎麽會,還有二姐啊,我無論何時何地都會護着你的啊月兒。”
我緊緊地抱着她痛哭,直到哭得抽泣,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
不一會兒,不知從哪來了一隊官兵驅散了圍觀的人群,再将我們圍了起來,卻不打擾,我更加放肆地痛哭,像是要将心中所有的不快都哭個幹淨。
也不知哭了多久,我漸漸平複了心緒,琉玉扶着我站起來,才看到秦楚陌一直站在旁邊看着我們,官兵應當便是他喊來的。思及此,我福了個身道:“多謝二皇子。”卻也沒說謝的緣由。
他只是點點頭,看着我似欲言又止,最後道:“走吧,我送你們回去,荊府的三位夫人應該等得急了。”
官兵散去,只留秦楚陌陪着我和琉玉,我刻意走到一邊,讓他倆站在一起,琉玉一路對他說着感謝的話,他亦還之以禮法。
待走到了荊府,一進門娘親和衆人便圍住了我關切問候。二夫人抱怨了幾句我不懂事故,害得琉玉也跑了出去,被琉玉拉住了話頭。
小葉将我扶回房,此時哭得累了,一躺在床上便沉沉睡了過去,待醒來時天已大黑。
小葉将粥菜拿到我房裏,告訴我今天回房之後,二夫人一直對二皇子噓寒問暖,送走二皇子後又一直念念叨叨,不敢抱怨,但也不太滿意地說着和親之事太過突然,偏偏就盯準了荊府的大女兒。
我才想起,按照衛國的傳統,若家中有幾個女兒的,一位女兒出嫁後,下一位待嫁的女兒必須得半年後才能出嫁。而二皇子與荊府的婚事本已拖了許久,照理來說,至多再等兩月便應當辦事了。如此琉玉和我又得在家中再等半年,我一邊為琉玉惋惜,一邊,卻又為自己感到慶幸,還有半年的時間讓我思考該怎麽推掉這門親事。
喚小葉為我更好衣,走到竹舍給琉珏送我的鴿子喂食。在此之前,我已經很少到竹舍中來了。
自曹旬走後,便覺得這裏成了一個會勾起心傷的地方,不想觸及。但琉珏将鴿子送我之後,第一想到的卻是将它喂養在這裏。于我而言珍貴的,值得珍惜的卻又離開的人為我留下的念想,似乎一起放在這裏最為合适。
我給鴿子取名叫思思,既思琉珏,也思曹旬,卻不知這兩位讓我思念的人,幾時能與之重逢,或者說是否還有重逢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