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郭嘉

公元一九六年二月,孟德在兖州站穩腳跟以後,開始向外擴展勢力。孟德率兵擊破黃巾軍何義等部,随即攻下許縣(今河南許昌),勢力發展到豫州(今安徽毫縣一帶),軍隊實力也有所增強,漢廷拜孟德為建德将軍。

春末夏初,兖州署裏嫣紅的合歡花開得鋪天蓋地、喜氣洋洋,我生下了一個健康白胖的男孩。孟德在軍旅中得知佳訊後當即給孩子取名為沖,意為奮勇向前。

一周後,孟德凱旋,為自己關鍵時刻沒能守在我身邊愧疚不已。當我得知孩子的名字被定為曹沖,震驚之餘感到陰霾襲來:史載曹沖從小聰明仁愛,與衆不同,深受孟德喜愛。孟德幾次對群臣誇耀他,有讓他繼嗣之意,但曹沖還未成年就病逝,年僅十三歲。如果歷史記載是事實,我不敢再往後想。

孩子頭發濃密,酣睡在孟德的臂彎中。見到孟德對孩子無比疼愛的樣子,卧榻上的我欲言又止,我實在不忍對他提及這孩子的未來。孟德見我臉色蒼白一再追問,我只推說是因為虛弱和勞累。正巧,議郎董昭求見,孟德遲疑了一下,交代好醫士和仆人,又叮囑我好好休息,然後便轉身去了前廳。

自戲志才去世後,孟德的身邊就少了一位重要的謀士。他最近一直為迎獻帝入許的事費神,議郎董昭認為孟德是天下英雄,與孟德早已有聯系,此番前來必是為了此事。

不久就聽聞董昭與孟德商讨出一策,他認為朝中大臣楊奉、韓暹、董承等互相猜忌、早已不和。楊奉兵馬最強而朝中沒有黨援,假使孟德假意去信給楊奉,信中稱願為楊奉外援,并說楊奉有兵,自己有糧,正好互通有無。楊奉必定欣然接受。孟德蹙了幾日的眉頭終于舒展。

果不其然,楊奉得信大喜,遂上表封孟德為鎮東将軍,襲父爵費亭侯。孟德初執朝政。

不久,荀彧将好友郭嘉推薦給孟德。六年前郭嘉曾投奔到袁紹帳下但數十日一過便毅然離袁而去。六年前的袁紹時稱“天下英雄”,是最風光的時候。郭嘉選擇在那個時候離開袁紹這棵大樹,非但要有極大的勇氣,更要有超常的眼光。孟德對郭嘉早有耳聞,他對這匹千裏馬充滿了期待。

不日,郭嘉前來,孟德十裏相迎将他接入自己的營帳,共論天下大事。郭嘉清瘦隽逸的臉龐将一雙眼睛襯托得更加清澈深邃。他自信而清高,比孟德小六歲,但對孟德的宏圖偉志了如指掌。孟德就天下形勢問計郭嘉,郭嘉一語道破要害,他建議孟德乘袁紹攻擊公孫瓒之時先消滅呂布,這樣不僅能使曹軍擴大實力,又可以避免以後曹袁決戰時呂布從側翼威脅曹軍。

孟德又詢問郭嘉,作為謀士最關鍵的素質是什麽?郭嘉說打仗和下棋一樣,沒有任何一場戰争是事先部屬好的,熟讀兵法只是入門,囿于兵法就變成紙上談兵,軍師的優劣在于是否能夠臨場應變。

郭嘉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悅,他剛一離開孟德的營帳就拊掌高興地對荀彧說:“真是相見恨晚呀,我總算找到明主了!”

幾日後孟德回署,對我說起此事時,他還很興奮:“郭嘉分析的明晰透徹,使我看到了光明的未來。助我成大事的,必是此人了。”

從此,郭嘉便一直擔任孟德的軍事參謀——軍師祭酒,為孟德征戰四方出謀劃策,忠心效力。在孟德諸多謀士中,唯獨郭嘉最了解孟德,并且兩人關系親密猶如至交。在嚴于治軍的孟德營帳裏,郭嘉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為,但在偏愛他的孟德眼裏,“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後來孟德手下的一位紀檢官員叫陳群,因郭嘉生活作風上不夠檢點奏了他一本。但是,孟德一面表揚陳群檢舉有功,一面卻對郭嘉不聞不問。

在以後長年的征戰生涯中,孟德總是把郭嘉帶在身邊,以便随時切磋,見機行事。郭嘉是幸運的,只有孟德這種雄才大略的人,才敢于使用郭嘉這類藐視禮法的人,并把他引為“知己”。每逢軍國大事,郭嘉的計策從無失算。孟德更是對年輕的郭嘉寄予了無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後,把身後的治國大事托付給郭嘉。

董卓死後,他手下的兩個将領李催與郭汜在長安城內接管大權之後由于互相不服,火并了兩年。結果,兩敗俱傷。漢獻帝被幾個忠臣護送回了洛陽,但洛陽城被董卓燒了後就一直荒廢沒有機會興建,所以獻帝開會就和大臣一起坐在廢墟之上,并且缺吃少穿。各地軍閥都在忙着搶地盤,只有孟德想到了獻帝,他派人給漢獻帝送去米、肉和酒。漢獻帝對孟德感激涕零。孟德設計避開楊奉的阻撓,迅速将漢獻帝迎進了糧食充足的許縣,因為出師迅捷,在後世還留下了“說到曹操,曹操就到”的成語。

孟德将獻帝迎進許縣後,遂以許為都。我們也舉家遷往許都。遷都于許,表明孟德在政治上取得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優勢地位。

Advertisement

九月,獻帝以孟德為大将軍、封武平侯,并冊封卞氏為卞夫人,我為環夫人。因為我不是這個時空的人,孟德出于保護我的私心和顧慮,在上表時避示了我的真實名諱,特以‘月之環’為意,封為環夫人。

劉備在去年接納呂布,想不到卻是引狼入室。呂布趁劉備親自出馬阻擊袁術時突然對他的領地發動襲擊,劉備只能讓呂布做主人,而自己逃跑,他放眼四望,發現只有孟德可以收留自己,于是,投奔了孟德。

都許之後,孟德将獻帝緊緊控制在手,以親信謀士荀彧為侍中、守尚書令,自己出征,便由荀彧總理朝政。從此,大權一歸曹氏,漢家天下已有名無實。

孟德與現年十五歲的漢獻帝劉協其實是相互依賴的奇妙關系。劉協自知漢家天下大勢已去,憑自己微薄之力再無法力挽狂瀾,默許孟德以“興複漢室”為名掃平天下;而孟德要壯大實力、問鼎中原也需借漢室之名凝聚民心,所以要緊緊抓住劉協不能讓他落入別有用心的人之手。表面看,二人相互利用;私底下,劉協信服孟德,孟德亦敬重劉協,二人實為忘年之友。所以後來,孟德已行天子實權卻也終生沒有稱帝,即便曹丕稱帝後,也使劉協得以頤養天年、壽終正寝。

孟德擊敗颍川汝南的黃巾軍時,奪得了一大批耕牛、農具和勞動力,便采用棗祗的建議利用這些農具,在許昌一帶開墾土地,實行屯田,以解決軍隊和百姓的糧食問題。孟德任命棗祗為屯田都尉,全權負責屯田事宜。從此,荒蕪的無主農田收歸國家所有,招募到的大批流民按軍隊的編制編成組,國家提供土地、種子、耕牛和農具,由他們開墾耕種,獲得的收成由國家和屯田的農民按比例分成。

屯田實施的第一年,就得谷百萬斛,孟德于是下令郡國都置田官,招募流亡百姓屯田。後來孟德又接受棗祗的建議,下令軍隊屯田,屯田制得到廣泛推行。屯田對安置流民,開墾荒地,恢複農業生産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孟德統一北方創造了良好的物質條件。

作者有話要說: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