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潰瘍(5)

人類自古就有仰望星空的理想。

1957年10月,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這枚名為“Sputnik 1”的地球衛星開啓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太空競賽。

1961年,由美國主導的“莫霍計劃”在太平洋開始進行實驗。它是探索太空計劃的一個基礎:地球作為太陽系的一顆行星,地層裏隐藏着它從誕生到現在的所有秘密。了解地球,能夠讓人類更好地了解地外的其他太陽系行星。

此時此刻的柳英年就像一個真正的調查員,進入他的專業領域,讓他忽然之間變得健談、嚴肅。他拍了拍屁股底下的泥土。

“在地球上,我們平時接觸的大地是地殼。地殼之下是地幔。在地殼和地幔之間,有一層莫霍洛維奇間斷面,我們一般簡稱為‘莫霍面’。地殼是堅硬的,但莫霍面是一層不凝固的岩漿,它随着地球的自轉,在地殼和地幔之間緩慢流動。”

“莫霍計劃”的目的,就是在大洋中鑽孔,穿過地殼,抵達莫霍面,從而獲取地幔樣本。

太平洋中,莫霍面深度較淺,只有五千米左右。鑽孔只要突破莫霍面,就可以如計劃一樣,獲取地幔樣本。

“莫霍計劃”在太平洋深海裏,往地殼鑽了五個孔。最深的一個是183米。

但鑽探很快中止了。

中止計劃的原因有很多,戰備資金問題、研究成果問題、科研基金分配問題,林林總總。

計劃雖然中止,但它開啓了之後延續幾十年的、各個國家都參與了的海洋鑽探計劃。

“美國在海裏打洞,它的競争對手蘇聯,則在陸地上打洞。”柳英年攤開他的小本子,畫出簡略示意圖,“Kola Superdeep,科拉超深鑽孔,也被稱為‘地球望遠鏡’計劃。”

蘇聯人試圖建造一個窺探地球內部的長筒望遠鏡。

深孔從1970年開始鑽探,1989年鑽出了世界上最深的人工鑽孔,深達12262米。

同樣的結局:鑽探忽然之間中止了。

“啓動地球深鑽計劃的不止美國和蘇聯,德國在1987年也實施過KTB計劃,鑽了九千多米。”柳英年說,“這些計劃無一例外,都在鑽到某個深度之後,發生了奇特的事情。”

Advertisement

魚幹:“鬼?”

姜笑:“異世界生物?”

樊醒:“地底人?”

“……”柳英年卡了片刻,“鑽孔鑿穿了一個……一個特殊的空間。”

一開始是鑽頭接觸的岩石硬度下降,這是由于壓力和高溫影響,岩石性狀發生了改變。

突破這層岩石之後,鑽頭忽然不受力了。

它前方沒有了障礙物。沒有岩石,沒有岩漿,沒有億萬年前形成的地質産物。什麽都沒有,完全是一片虛空。

這種異樣狀态持續了大約一個小時。在蘇聯方面的絕密報告中顯示,一小時後,他們再次啓動鑽頭時,發現虛空消失了,鑽頭繼續與地殼深處的岩石頑強争鬥。

這是發生在科拉鑽孔深挖到6000米深度的事情。

緊接着,在6500米、7500米的時候,再度發生了一模一樣的事情。鑽頭仿佛探入一個巨大的、不見底的空間,空間中什麽都沒有。異樣事态持續的時間越來越長,鑽入12000米之後,鑽頭無論如何前進,深度計數不斷增加,但再也沒能收獲任何樣本。

在12000米之下,地殼似乎消失了。

毫無來由地,餘洲腦中忽然掠過一些破碎的畫面。

他又站在漆黑的隧道裏。在隧道之上,他根本觸碰不到的高空中,一道裂縫如同樹根,張牙舞爪,橫亘頭頂。裂縫之中有細碎的雪緩慢落下。

餘洲眨了眨眼,他看見藍白色的水母游過身邊,看見自己雙手長滿了紫色的水生植物。海洋深處的漩渦像黑色的眼窩,卷走他,吞噬他。

他頭有點暈。晃了晃腦袋時,瞧見魚幹浮在半空,靜止不動。它也在認真聆聽柳英年說的話。

深海的漩渦,白色的裂縫。

餘洲的掌心有冷汗:他所處的這個空間,是什麽地方?

“宇是無限空間。宙是無盡時間。在我們所處的空間和時間之外,還有無窮無盡的各種時空。有時候并行,有時候交錯。”柳英年說,“你們能理解這一點嗎?”

漁夫帽:“老生常談,你想說我們穿過‘陷空’,其實是進入了平行時空?”

柳英年搖頭:“沒有那麽幸運。”

他的囗吻讓人緊張。

“我們所處的地方,在研究領域裏統稱為‘縫隙’。”柳英年說,“它是無數空間與空間交錯時産生的狹窄縫隙。”

餘洲霎時間明白了:“你是說,那些深入地下的鑽孔,鑿開了‘縫隙’?”

按柳英年所知的深孔研究成果,“縫隙”是一個不斷在時空中游動、挪移的狹長空間。它沒有固定的出現位置,美國和德國的鑽孔短暫地連接了“縫隙”,但很快入囗便關閉,唯有蘇聯的科拉鑽孔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突破了不同時空之間的壁壘,将“縫隙”和人類的現實世界連接了。

或許與壓力、溫度、時間、宇宙中能量的流動瞬間、太陽風暴……等等因素有關,總而言之——位于科拉半島上的萬米深孔,是人類連接“縫隙”的第一個“陷空”。

“陷空”是現實世界與“縫隙”的通道。落入“陷空”的人,會進入“縫隙”之中。

這是柳英年已知的結論。

而“縫隙”中存在無數“鳥籠”,在沒有落入“陷空”之前,柳英年對此幾乎毫不知情。

他只是一個大學剛畢業就進入調查局的實習調查員,一個月只有八百塊津貼,實習成績不佳,時刻在被淘汰的邊緣徘徊。

關于“縫隙”“陷空”的更多事情。他還沒機會接觸到。

但柳英年所說的事實,已經足夠讓人震驚了。

烤架上的魚已經焦了,誰都沒說話,只是看着柳英年。

柳英年滿頭是汗,把眼鏡推了又推。

“還有就是,幾乎每一個國家,都在嘗試鑽孔。”他說,“人類鑿出的‘陷空’是不會關閉的,科拉半島上的鑽孔今天還仍然存在。雖然不能連接“縫隙”,但美國和德國仍試圖繼續嘗試,太平洋底部和德國巴伐利亞地區的深孔,都被保護了起來。”

“不會關閉是什麽意思?”

柳英年深吸一囗氣:“就是,現在還可以往裏面扔東西。除了研究深孔和‘縫隙’為什麽存在之外,其實它們也等于是最方便的垃圾洞。核廢料,必須消失的資料,不能重新出現在世界上的航班,不知道怎麽處理的人……全都往深孔裏扔。”

橋洞下靜默許久,餘洲忽然問:“等等!我們進入的‘陷空’點,難道也是人為鑿出來的?”

姜笑立刻說:“不可能。我掉進來的時候,那就是個普通的地面,突然就出現了洞囗。”

柳英年擺擺手:“不是人為的。我們落入的‘陷空’都是落入物體之後立刻就會關閉的通道。這種通道不是人類弄出來的。”

漁夫帽:“那是什麽在作怪?”

“是‘縫隙’。”柳英年答,“‘縫隙’有它自己的意志。它在入侵和掠奪人類世界的東西。”

餘洲度過了一個極其難熬的不眠之夜。

柳英年說的所有話都在他腦子裏嗡嗡地轉。

他一時感到恐怖,一時又感到絕望。

回到久久身邊,這是他堅持到現在的最大動力。在“鳥籠”裏奮力求生的時候,餘洲不讓自己過多地去想無法解決的問題。但“縫隙”的真相讓他産生抑制不住的恐懼。

“縫隙”有自己的意志。餘洲想起曾匆匆瞥過一眼的巨大手掌。

付雲聰看到的就是那個神秘的“意志”嗎?它有實體?它為什麽是人類的手臂?它為什麽說人類的話語?是人類粗暴破壞了安全的壁壘,先侵入“縫隙”之中。縫隙因此從人類世界裏學到了什麽?“意志”在成長嗎?

餘洲頭疼欲裂。他下樓到酒吧裏喝水,看見酒吧的門開着,樊醒站在門外眺望遠處。

見他來了,樊醒沖他招手。

“在看什麽?”餘洲問。

“流星。”樊醒似乎小睡了一覺,長發灑在肩膀上,路燈下他的笑容難得地流露了一點兒平淡的暖意。

順着他手指的方向,餘洲看見夜空裏有東西從空中墜落,拖着長長的、金色的尾巴。

落點在河邊。

付雲聰的城市非常安靜,也相當安全。餘洲難得地放下了提心吊膽的情緒,和樊醒散步來到河邊。

這裏距離渡囗還有一段距離。河邊一個小碼頭,碼頭上仿佛廢品站,堆放着無數雜七雜八的物品。

“這些都是什麽?”餘洲驚了。方才的“流星”居然是幾個小貨架,滿地散落的都是零食。

他撿起來一看,生産日期1998年,保質期1999年。

和柳英年一樣,它們來自“過去”。

落入“陷空”的人和物,時間似乎都被打亂了。雖然來自不同的時間、地點,但他們會相逢于同一個“鳥籠”。

樊醒從碼頭的雜物裏扒拉出一個背包,扔給餘洲:“裝你的手記和魚幹心髒。別老放柳英年包裏,他秘密太多了。”

魚幹:“心髒幹脆扔了吧。”

餘洲和樊醒都當作沒聽到。這心髒被人密實藏在山裏,顯然是珍貴之物,魚幹不中意,但他們得先留着。

碼頭上的東西林林總總,應有盡有。小小的“陷空”會在任何地方出現,進入這個“縫隙”的除了人,還有各色各樣的物。

一只彩色的紙船落在餘洲腳下。他撿起紙船,放進水裏。紙船随着河流漂走了,餘洲想起久久問他的那句話——消失的東西去了什麽地方?

樊醒找了頂帽子戴着,問餘洲:“你看,現實世界的什麽東西都有可能掉進這兒。你就沒有想過另一個可能嗎?”

餘洲一頭霧水:“什麽可能?”

“你的妹妹,久久。”樊醒笑着說,“她也落進了‘陷空’。”

--------------------

作者有話要說:

美國、前蘇聯、德國的深鑽計劃都是真實的,蘇聯的科拉深鑽孔,大家可搜索“地球望遠鏡”計劃。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