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你若肯活 若是這人心生活下去的意志就……

大年三十子時鐘聲響起, 代表舊的一年已經過去,新的一年已經開始。

今日解了宵禁,長安的大街小巷裏全都是熱鬧場景, 洗水河上空煙火絢爛,整個長安都瞧得見。

昭昭聽着隔着兩道院牆的悠揚簫聲,品着手中這一杯涼州的花雕。

那道簫聲隐隐帶着安撫人心之意。

也不知是簫聲太過動聽,還是花雕酒香醉人。

叫她壓在心上的消沉竟漸漸散去。

郡主府閉門五日, 大年初五這日宮中派了人來接她入宮去。

太後一見着她,便覺着出她如今的不同來。

從前這孩子無論是佯裝乖巧,還是暴露本性以後, 總是掩藏不住鋒芒。

太後一直想讓她明白過剛易折。

而今一看,便知這孩子恐怕是受了極大打擊,終于學會将鋒芒一點兒一點兒收斂。

“你病了一場,倒沉穩了許多。”

昭昭頗有些心虛,“是昭昭不孝,讓您擔心了。”

太後輕嘆一聲,“哀家雖不知你到底遭遇了什麽事情,但你得記着這世上的人與事, 并非都是你眼中看見的、耳中聽見的那般。”

“你聰慧過人, 精算人心,這是你的長處也是你的短處。”

昭昭記起,這番話, 當初太後問她錯在哪兒的時候,說過相同的話。如今太後又教導一番,她心中浮起了些許慚愧。

Advertisement

這回,可不就是因為她太過相信自己的判斷,所以才會栽了這麽大一個跟頭。

“昭昭謹遵外祖母教誨。”

太後點點頭, 問起了別的事情,“郡主府那些人都收拾幹淨了?”

昭昭應道:“是,這幾日我已經将府中背景有問題之人全都逐出了府。”

她原是還想拖上一些時日,突如其來病倒了一場,讓她不想再等。

并州形勢已經遠比她和她舅父所想的那般更複雜。

朝堂人心也越來越浮動。

她入宮來,還要去給宣帝請安,太後沒有多留她。

只是等昭昭離開了長壽宮,太後才同近旁人說起,“你說這孩子,到底是遭遇了什麽打擊,才會短短幾日轉了性子?”

白女史斟酌了片刻,方道:“想來像郡主這般心智堅定之人,在這個年紀裏,也只會被情所傷了。”

太後微微皺起了眉頭,什麽樣兒的男兒,能讓昭昭受情傷。

她對外孫女逐漸上了心,難免就要替外孫女多想幾分。

思來想去,心中浮起了一個人名來。

昭昭在長樂宮待了大半個時辰方才準備離開皇宮。

她如今清瘦了許多,年前剛量身裁剪的合身衣裳穿上去便大了許多,袖口空蕩蕩的,寒風不住朝裏灌。她忍不住捂嘴咳嗽了起來。

子桑采忙将手爐遞過去,“主子,你拿着手爐吧。”

“不用了,你拿着吧。”昭昭擺了擺手,只裹緊了披風。

長樂宮裏地龍燒的太熱,待了半個時辰她便頭昏腦脹,此刻她想吹吹風,好叫自己能清醒些。

她低頭想着方才同宣帝所議之事,沒留神前方有誰走來。

岳長翎沒想到入宮一趟,會遇見昭昭,昭昭似在想心事,沒有看見他。

小半月不見,眼前人許是因為病過一場,清減了許多。

他說不出自己是何種滋味,自是在對方快要路過他身旁人,低頭行禮道:“臣見過郡主。”

昭昭停下腳步,看向他,笑道:“岳大人,真巧。”

岳長翎微微颔首,“郡主身體可好?”

昭昭一愣,坦然道:“我如今已無大礙。”

她無話再說,正要開口道別。

又聽岳長翎開口,“郡主可否移步,臣有幾句話想單獨同您說。“

子桑采皺着眉頭,“主子,咱們還得去貴妃娘娘那兒呢。”

這些日子,誰都不敢問昭昭那日為何會突然病倒,可左思右想,都覺着是因為岳千戶和藍家姑娘的緣故。

子桑采此刻見岳長翎尤為不順眼。

昭昭叫住了她,“阿采,你們稍遠些候着,我同岳千戶聊幾句。”

子桑采這才氣呼呼的帶着人走遠了幾步。

四下無人了,昭昭看向眼前人,“岳大人想說什麽?”

“臣一直視阿禾為親妹妹,臣希望郡主別誤會。”

昭昭抿了抿唇,她此刻心中內疚卻又迷茫,還有一絲期待。

這些情感,她從前從不曾體會。

片刻之後,她終于小聲開口,“岳大人其實不必同我解釋的。”越解釋,她便越心虛。

“藍姑娘是位好姑娘,她心思單純,天真可愛,我也挺喜歡她的。”

她看着岳長翎的眼睛,不放過對方臉上任何一絲情緒,“岳大人如今應該也已經明白,長安城裏忌憚我者衆多,藍指揮使算作一位,日後岳大人與我還是各走各路,裝作不認識,免得岳大人被人猜忌。”

她這段話說完,岳長翎也陷入了沉默裏。

她望了望天,忽而開口,“岳大人,我有一個問題想要問你。”

“郡主請講。”

“若是有朝一日,我與你朝堂争鋒相對,你會怎麽做?”

岳長翎似是沒有明白她的意思,冷峻的一張臉上滿是迷茫,像是不懂她為何會如此發問。

昭昭嘆了口氣,認錯了人,就是認錯了人。

哪怕她心中尚且還留有一絲僥幸,都得接受這個事實。

她略帶歉意道:“之前種種,岳大人就當作忘了吧。”

現在想想,其實他們兩個從來沒有互表過心意。

昭昭說不出來是慶幸,還是後怕多一些。

慶幸她在發覺自己找錯了人前,制止了一切。

後怕她若是再繼續與岳長翎加深來往,她就傷了岳長翎的心。

她微微颔首就要走,岳長翎開口喊住了她,“郡主。”

她沒有停下。

不給自己留希望,也不要給別人留希望。

“主子,你同岳千戶說了些什麽?”子桑采仔細觀察昭昭,見她神色自若,像是半點兒都沒有因為見着岳長翎心情有所變化。

“沒說什麽,就是同他說說郡主府不會有賊人潛進,讓他不必擔心。”

“以後咱們也不必麻煩北鎮撫司再來咱們府上抓賊了。”

子桑采沒有聽明白,這抓賊一事,難道還要特意同岳千戶說上一聲嗎?

她有心想要問問,她們卻已經走到了顧貴妃所居住的玉蘭宮。

昭昭不禁慎重的整理了一回衣着,方才叩響了玉蘭宮宮門。

貴妃正在批改宣帝讓人送來的奏折,見着她來,也并未多言,只道:“皇上命你日後來給本宮寫批複,你可覺着委屈?”

昭昭垂下眼眸,規規矩矩地同貴妃行了跪禮,“自是不會,能得娘娘指點,是昭昭之幸。”

她其實并不明白宣帝為何讓顧貴妃教導她。

在今日之前,她一直以為宣帝同顧貴妃之前,早就因朝堂之争而沒什麽感情。

可在她出長樂宮之前,宣帝告訴她,“有貴妃輔朝,實乃朕之幸事,你得她教導,将受益匪淺。”

昭昭不免想,原來她真的并不能事事都猜中長輩們的想法。

許是大病一場,她接受這樣的事實時,心情竟沒有太過難受。

貴妃打量了她片刻,方才道:“打今日起,每隔一日,你便入宮來。”

“是。”

今日還是大年初五,就算是神仙也得先過年,貴妃沒有久留她,昭昭便打算自行告退。

她是剛打算走,卻聽外頭傳話,說顧世子求見。

貴妃似乎連心情都好了不少,“快讓他進來。“

顧淮走進殿中,見昭昭也在,有片刻的意外。

“臣見過貴妃娘娘,郡主。”

也不知貴妃到底是有意還是無薏,也沒讓昭昭先離開,叫人上了茶點同顧淮說話,“今日怎麽想起來給本宮請安了。”

顧淮溫聲道:“年前不曾向您請安,今日特進宮告罪。”

說過了一回話,顧貴妃便将二人一起給打發了。

昭昭病害未曾痊愈,從溫暖的地方,突然走向寒風裏,總是忍不住咳嗽,她捂嘴輕咳了片刻,眼前就多了一只手爐,“郡主若不嫌棄,可用此爐暖手。”

“不嫌棄,不嫌棄。“昭昭順手就接過,手爐裏是剛在玉蘭宮添的木炭,甚是暖和。

昭昭開口道:“多謝你前些日子幫忙。“

顧淮彎了彎嘴角,“郡主前些日子已經送過三回謝禮,不必再記挂心上。”

“難得碰見你,自是要當面道回謝了。“

子桑羽自打從并州回來,将他不在長安的這一個月裏,郡主府發生的事情都給了解了一遍,大年初一當日,便語重心長的同府中每一個近身伺候的人都給教訓了一頓。更別提當知道賀岚竟與隔壁鄰居約戰了好幾回,還都沒站到上風後,以切磋的名義将賀岚給揍了一頓。

便是昭昭,昨日心情緩解後,子桑羽勸了她整整一個時辰,頗有唐僧念經的架勢。

她同顧淮如今也算是朋友了,至少某些想法上,二人的思考是相通的。

“對了,顧世子,我想請教你一個問題。”

顧淮偏過頭溫柔的看向她,“郡主請講。”

“若是我有朝一日入朝堂,你會如何作想?”

這問題,半日前,她剛剛問過岳長翎。

顧淮笑了笑,倒也沒有猶豫回答道:“郡主若有此志向,又有何不可。”

昭昭原是随意一問,此刻不免也認真起來,她看着顧淮的眼睛,狐疑問道:“真的?”

“嗯。”

昭昭又問,“那若是有朝一日,你與我在朝堂政見相左,你是會讓我,還是與我争個高低?”

“我想,若是我們想法不同,那當然是謀求一致了。”

昭昭心中殘留的那些不甘,仿佛也随着這話一散而去。

她看着顧淮恬靜的側臉,不免想,若是這人心生活下去的意志就好了。

顧淮見她不說話了,便問,“郡主?”

昭昭笑着搖了搖頭,她心中是有遺憾,此刻卻也只能說上一句,“沒什麽。“

初七這日,昭昭入了宮。

宮人搬來椅子,放在貴妃座側,昭昭坐過去,貴妃便遞了道折子給她。

“你瞧瞧,這本折子該如何批複?”

昭昭接過,仔細看這折子上的內容,是內廷遞上來的折子。折子上寫,去年宮內所用生絲價六錢,而今歲生絲價五錢,可用否?”

生絲乃織布所需,一丈布用生絲約三斤稱,一匹布約十八斤稱,內宮一年供給布匹需上千匹,每斤生絲少一錢,這剩下來的銀子可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昭昭想了一回,方道:“既是省錢的買賣,自是應該準許。”

顧貴妃輕輕一笑,昭昭方知自己錯了,“請娘娘賜教。”

“省錢自是不錯,可你曾想過降價則表示去年剩下蠶農所産生絲過多,宮中若低價收購,別處将會将生絲價格壓得更低,蠶農興許會賠的血本無歸……”

昭昭愣了神,她原沒有想到降價還關系到蠶農的生計。

貴妃朝她點點頭,語氣平和道:“寫批複吧。”

……

大年初七,解印,放了十五日年假,新年的第一次大朝會,伴随着東方緩緩升起的太陽開始了。

新年伊始,朝臣們就已經為了并州流匪一事,吵鬧的不可開交。

年前特使去了一趟并州,将整個并州的情況一五一十詳細記載的擺在了禦案上。

這個年,對某些昨日就被抄了家下獄的朝臣來說如同噩夢,而那些同宋懷一案有些關系的朝臣,此刻兩股戰戰,頭都擡不起來。

宣帝坐在龍椅上一言不發,聽着底下大臣們為如何解決并州流民,唇槍舌戰,各抒己見。

到了最後,暫時拟定了一個方案。

宣布散朝前,宣帝頒了一道诏書。

“鎮北王阿羅怙之女,阿羅昭昭,德行兼備,才學甚佳,留禦前聽筆當差。”

皇子步入朝堂之時,頒布的诏書也不過如此了。

昭昭從玉蘭宮中出來時,天色将晚,她忍不住扭着有些酸澀的手腕,她算是明白為何她舅父年歲還算不上大,白發卻一日比一日多。就連顧貴妃,那般美麗的女子,眼角也生了淺淺的皺紋。

批複折子可不止是要思考,它更是個體力活呀。

焦急等在外頭的子桑采見着她,忙迎上去,“主子,今日朝堂上都已經為你吵翻了天。”

昭昭點頭,“猜到了。”

“那些大臣,罵的可難聽了,說主子你不過是一介女流之輩,何德何能禦前聽差。”

“還說是咱們阿羅部包藏禍心,要擾亂朝綱。”

子桑采氣得要死。

看來她的名聲算是在長安徹底響亮了,日後人人都會将她視如洪水猛獸了。

昭昭忍不住想。

擡眼看過去,趕巧四皇子來給顧貴妃請安,四皇子素來是個高傲的性子,從前見她也總會放緩了語氣同她說話,今日竟是目不斜視地從她身旁過。

看來,她這幾位表哥,是開始不會再打她婚事的主義了。

昭昭攏了攏身上的披風,“走,回家。”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