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是年秋,亢恩龍驟然降趙,親自打開清城,迎接浩蕩趙軍入城。他先是雷厲肅整清城城內不平之士,只耗半日,接着親率一股趙軍,齊力攻楚。
一日不到巨變,楚軍守将猝不及防,東線連連失利,只七日就失卻國土近百萬裏。
趙軍步步逼近,眼看要打到封城。
就在這個時候,西北又突然放出一個消息,猶如驚天炸雷,普天皆震——趙太後尤氏神不知鬼不覺嫁予親王為妻,秦趙兩國并成一國!
新國國號“秦趙”。
“秦趙!”姬華池将急報怒擲于地上,血湧上頭:她萬事料到,卻沒料到秦趙居然會并成一國,破天荒啊破天荒!并且秦趙聯韓,三國一齊向楚發起攻擊。西、北、東、三面夾擊,再加上亢恩龍的叛軍,楚軍要面臨的勁敵已增至四路。
目前東路由柯孤雲領兵迎戰,柳逸為帷幄文股,坐鎮封城。西北兩面則由息虎一力己抗。
“備車!”姬華池伫立殿上俯瞰,下令道:“孤欲禦西北犒軍!”
“大王,不可啊……”殿下聽候差遣的內侍急忙勸阻:“現今前線戰硝紛飛,奴擔心大王安危——”
“咄!”姬華池一聲厲喝,雖是清音,卻已全無嬌媚态,反夾了雷霆萬鈞之勢:“孤與大楚共存亡!”
無有內侍敢再勸阻,速速備車十輛,禦馬車夫晝夜換替,用最快的速度趕到西北楚軍大營。
前線楚軍見得楚王親來,士氣大振。軍中一時肅整,不知道是由誰發起,但知到後來,三軍将士竟皆情不自禁拳撫左衽,齊聲高唱:“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故若雲,矢交墜兮士争先。淩餘陣兮躐餘行,左骖殪右刃……”
姬華池站于高臺上俯瞰一衆楚國兒郎,聞着楚歌慷慨,愈來愈血脈噴張,到最後一腔滾燙淌遍全身。她将右手亦捏成拳,慢慢叩在左肩偏下的地方,緩緩合道:“……出不入兮往不返,平原忽兮入超遠……”
出不入兮往不返,出征以後就不打算生還。
“……帶長劍兮狹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首身離兮心不懲,身首異處也壯心不改。
唱到最後,三軍将士和姬華池均是眼中泛淚,她禁不住再次慨聲向将士們鼓舞一番。
……
姬華池講完了話,剛剛從高臺上下來,一直随在她身後的息虎就把她一拉。他将她拉至偏僻處,兩兩私語,息虎責姬華池道:“你怎麽來了?!”
“形勢危危欲傾,孤理當來此地。”姬華池毫不猶豫答道。
息虎卻是深深鎖起眉頭,連一雙唇也緊抿起來——比起什麽危急的形勢,他更擔心姬華池的個人安危。他這麽拼命打仗,就是想把她護在身後。
而不是讓她到前線來。
“你回去。”息虎用命令的語氣跟姬華池說話,又道:“我守得住。”
姬華池方才聽楚國時的激邁情緒還沒有緩和下來,不由對息虎脫口而出:“息将軍辛苦了!”
息虎一聽心一緊,他在意的,是她喊他“息将軍”卻沒有喊“息郎”。
息虎破天荒的沒有接口回應“不辛苦”,而是沉默。
少頃,他緩緩對姬華池開口:“華池,你有沒有想過,秦趙韓聯擊,是因為已積郁滿對你年年征伐它們的憤怒?”
姬華池沒料到息虎會突然提這個話題,她仰首一怔,繼而傲然道:“那又如何?”
息虎嘆一口氣:“其實你可以跟它們搞好關系的,世世代代友好相處……”
“你瘋了!”姬華池喝止息虎,她眼眸沉靜得駭人:“國不為刀,必為肉。”姬華池稍稍偏頭,不再看息虎,而是望着自家的軍營,望着不斷來往備戰的諸多将士,喃喃自語:“與其做一塊肥肉等刀來割,孤會選擇做一把金刀,內可護孤手無寸鐵的子民,外科割食他人之肉,就算是其間遇着了別的刀,也能硬碰硬。”
“瘋的人是你啊……”息虎長嘆,似乎還在意在姬華池的第一句話上:“護什麽割什麽碰什麽,都不該你來幹,你是女人。”
姬華池扭回頭,閉着雙唇,冷冷打量息虎。良久,她一字一句吐道:“孤、是、王。”
姬華池又告訴息虎:“你不必過多擔憂,孤這次前來,就是想找你要一隊善馬善藏且忠心的小校,越過秦趙,到最北之地傳書燕王。我們與燕國結盟,讓它們從後夾擊,目前吃緊的戰事定能稍緩。息郎,你看如何?”
息虎許久不做回應,他一直低着頭,到後來才微微擡起了些,似看又不似在看姬華池:“華池啊,唉……其實你現在手中的疆域已經夠大了,何苦非要争個最強呢?”
“不争最強?不争最強孤做王作甚麽?”姬華池完全不能理解息虎,不知道他為什麽竟有這種喪志的想法。她朗聲質問息虎:“身為我楚三軍統帥,你竟說出這般毫無鬥志的話?”
姬華池的本意是想讓息虎反省,誰知息虎回道:“我又不是楚人。”
他真的完全不在乎楚國怎麽樣,他做楚帥,這麽舍命地給楚國賣命,那是因為姬華池是楚王。
姬華池眉鋒漸橫,她努力壓抑着自己的情緒,輕柔地執起息虎的一雙糙手,妩媚誘道:“息郎,你以前做匪寇的時候……不是很喜歡打仗嗎?”
“我以前打仗,那是因為日子閑得慌,心裏沒個念想,不打仗就空空的。”息虎言語誠懇,情不自禁反扣住姬華池的雙手,眸光脈脈看着她:“但是後來不同了。華池,自從遇着了你,我的心就安定下來。我心裏就想着,找個好山好水的地方,不管是在哪一國,只要能跟你一起生活。我親手搭兩三句茅屋,屋前植兩三株桑樹,最好屋後再挖一方魚塘,你織布,我養魚,我們——”
“夠了!”姬華池狠狠掙脫了息虎的雙手。她氣得禁不住身子發顫:這個時候了,危急存亡之時,息虎居然還想着他的歸隐大計!
楚王興沖沖前來犒軍,結果卻私下裏跟統帥息虎不歡而散。
三日後,楚王姬華池離開楚軍西北軍營。
她坐在車裏,內侍随行。車隊行至一條岔口,候在車一側的內侍通過車窗暗中觀察姬華池的臉色,繼而小心翼翼的問她:“大王,回宮否?”
“不回宮,去東面。”姬華池聲音清脆:“東路軍孤亦要犒勞。”
她身為君王,自要一碗水端平,不可叫人诟病,言她厚此薄彼,唯親行事,同時亦涼了東路軍衆将士的心。
姬華池先去的東路軍軍營,犒賞三軍,先會的柯孤雲。君君臣臣之态,柯孤雲一絲不茍向姬華池彙禀了軍情,話過三巡,柯孤雲遞給姬華池一卷篾卷:“王上,這是漢陽君交予末将的一卷信。他說王上會來軍中,卻未必會去封城,因此便讓末将轉交給王上這封信,信中之事,他說務必得向王上告知。”
姬華池未解卷軸,就瞧見最上面一行俊秀篆體:燕王親啓。
“此信漢陽君已命親信之人送及燕王,王上現今手中的這一卷,是逐字複刻。”柯孤雲解釋道。
姬華池悄然勾唇笑了笑:這個柳逸,先斬後奏啊!
她尚不知道信中刻的是什麽,卻也不惱,莫名有種安全感和信任感。
姬華池緩緩解開系緊卷軸的帶子,逐句掃過……句句刻入她心。
尤其是那一句,“倘若楚亡,諸國只餘燕,燕何存之?務必攜楚制衡秦趙!”,姬華池不由擊掌贊道:“好!”
本欲犒勞完東路軍的姬華池,在閱完柳逸的這卷信後,改變計劃,取道封城。
只有小校提前通知,姬華池的車隊來到封城城外的時候,柳逸已站在城頭上眺望多時。漢陽君柳逸下令開門,待姬華池的車隊在城中停穩,柳逸已從城牆上下來,候在姬華池身旁。
“漢陽君,孤許久不曾見你了。”姬華池含笑道。她近年來同柳逸都是書信往來。柳逸功高,她特赦了祭祀禮典,柳逸都不用來郢都朝拜……除了那一次封王,兩個人幾乎沒有打過照面。
柳逸淡淡一笑,彎腰拱手:“王上聖體安康。”
“到城內了,孤就不坐車了!”姬華池雖是大笑,這笑意卻浮于表面:“孤同柳卿邊走變話,順道看看柳卿這座封城!”
柳逸再一彎腰:“臣恭敬不如從命。”
一君一臣,便邊走邊話,從城門口向着城中中軍帳前行。
姬華池一身玄缟素衣,右手撫于左手指上,雙手放置腹上,她冉冉緩步,左右環顧,帶笑道:“漢陽君經營得一座好城池啊!”
“王上盛贊。”柳逸拱手謝道,他雖然姿态禮儀卑謙得體,步伐卻始終與姬華池平齊,而不是跟在姬華池身後。
“孤剛才進城之前,見得郊外片片稻田皆是豐收。”姬華池不經意地提道,又感慨:“孤看得庶民們有食不餓,真是喜不自禁,恨不得褪了外袍,挽了褲腳,同他們一起在水中收稻。”
“王上咨體民情。”柳逸又将身子前傾了傾,他忽地旋高了嘴角:“封城一帶歷來富饒,不僅夠上繳國庫,夠百姓吃飽,餘糧還可以自給自足百萬精卒。”
不等姬華池再旁敲側擊下去,柳逸自己主動交代,他那一百八十萬私兵是怎麽囤下來的。
柳逸繼續交待:“這些士卒中,有主動投軍的百姓,有附近收編的流寇……”
“漢陽君連流寇也收?”姬華池打斷柳逸的話,質疑道:“不怕他們到時候反戈一擊嗎?”
柳逸本是目眺遠方,這會聞得姬華池問話,他便轉了頭,坦然直視姬華池臉龐,淡漾笑意道:“這些流寇雖然以前作惡,但全部都是楚人,對大楚拳拳之心永不會變。臣曾援亢恩龍八十萬兵,這八十萬兵,無一人随亢恩龍投降。”柳逸收斂起笑意,肅然道:“亦如逸,生于斯長于斯,楚為我家,護國護家願肝腦塗地。”
柳逸一番話正巧撞到姬華池的心口上,她憶起前幾日某人的那場頂撞,不由緩緩吸了口氣。
姬華池沉默了一會兒,快走到中央大營的時候,她突然說:“趙國屢次大動,孤疑心尤太後身後暗藏着某些心機頗深的謀士。孤已派人去查,只是查不出什麽消息,漢陽君可知道一二?”
“逸亦有此懷疑,也正在追查,若尋出蛛絲馬跡,定及時報知王上。”
“那就好。”
……
君臣兩兩無話,直走到中軍大營。
姬華池之前在柯孤雲那裏,已見識了東路八十萬大軍的軍風齊整,軍紀嚴明,這會見着留守封城的二十萬軍風采,仍是禁不住眼前一亮!
二十萬兵無論馬步,皆着銀盔銀甲,各為數陣面貌抖擻,一眼望去,猶似望不見頭的銀河,粼粼浩浩之光。
姬華池正出神着,忽聽柳逸在她耳邊禀道:“王上且在此稍等,逸少頃便召将帥前來。”
“好。”姬華池下意識地答應:“柳卿速去速回。”
約莫一刻鐘後,十數位将軍擁簇主帥,十幾人皆騎白馬,也穿了跟士卒們顏色相仿的盔甲,遠遠望着如一片銀雲,朝姬華池的方向馳騁而來。
主帥近到姬華池身前勒住馬缰,千裏馬嘶鳴,他亦英姿飒爽,一色銀色重盔重甲,坐于白馬銀鞍之上,手持一把丈八長槍,槍頭锃亮。
姬華池由上至下,由下至上将這主帥狠狠打量了三趟來回,才敢确信立馬在她眼前的肝膽兒郎是漢陽君柳逸。
“柳漢陽,你會武藝?”姬華池失聲問出來。
柳逸在馬上一笑:“恕臣欺瞞,臣騎射槍技實不輸柯将軍,只是自幼體弱,便大多時候只做文臣。”
姬華池心潮萬千翻滾,形容不出來自己此時此刻的滋味。
柳逸卻一直跨在馬上朝姬華池笑,笑得眉眼彎彎如月,一管俊逸的鼻梁挺拔,唇角的弧度從來沒有過這麽燦爛……像綿綿不斷和煦的風吹向姬華池。
蕭瑟秋日勝春朝。
柳逸的馬貼着姬華池,近得無須再近了,他不用再打馬,只需稍稍弓身彎腰,一只修長的手臂便伸到了姬華池眼前。柳逸的掌心攤開向着姬華池,口中溫柔道:“吾主華池,且請随逸上馬。”
我的主公姬華池,請随您的臣子柳逸上馬,一起共騁一騎。
是年秋,亢恩龍驟然降趙,親自打開清城,迎接浩蕩趙軍入城。他先是雷厲肅整清城城內不平之士,只耗半日,接着親率一股趙軍,齊力攻楚。
一日不到巨變,楚軍守将猝不及防,東線連連失利,只七日就失卻國土近百萬裏。
趙軍步步逼近,眼看要打到封城。
就在這個時候,西北又突然放出一個消息,猶如驚天炸雷,普天皆震——趙太後尤氏神不知鬼不覺嫁予親王為妻,秦趙兩國并成一國!
新國國號“秦趙”。
“秦趙!”姬華池将急報怒擲于地上,血湧上頭:她萬事料到,卻沒料到秦趙居然會并成一國,破天荒啊破天荒!并且秦趙聯韓,三國一齊向楚發起攻擊。西、北、東、三面夾擊,再加上亢恩龍的叛軍,楚軍要面臨的勁敵已增至四路。
目前東路由柯孤雲領兵迎戰,柳逸為帷幄文股,坐鎮封城。西北兩面則由息虎一力己抗。
“備車!”姬華池伫立殿上俯瞰,下令道:“孤欲禦西北犒軍!”
“大王,不可啊……”殿下聽候差遣的內侍急忙勸阻:“現今前線戰硝紛飛,奴擔心大王安危——”
“咄!”姬華池一聲厲喝,雖是清音,卻已全無嬌媚态,反夾了雷霆萬鈞之勢:“孤與大楚共存亡!”
無有內侍敢再勸阻,速速備車十輛,禦馬車夫晝夜換替,用最快的速度趕到西北楚軍大營。
前線楚軍見得楚王親來,士氣大振。軍中一時肅整,不知道是由誰發起,但知到後來,三軍将士竟皆情不自禁拳撫左衽,齊聲高唱:“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故若雲,矢交墜兮士争先。淩餘陣兮躐餘行,左骖殪右刃……”
姬華池站于高臺上俯瞰一衆楚國兒郎,聞着楚歌慷慨,愈來愈血脈噴張,到最後一腔滾燙淌遍全身。她将右手亦捏成拳,慢慢叩在左肩偏下的地方,緩緩合道:“……出不入兮往不返,平原忽兮入超遠……”
出不入兮往不返,出征以後就不打算生還。
“……帶長劍兮狹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首身離兮心不懲,身首異處也壯心不改。
唱到最後,三軍将士和姬華池均是眼中泛淚,她禁不住再次慨聲向将士們鼓舞一番。
……
姬華池講完了話,剛剛從高臺上下來,一直随在她身後的息虎就把她一拉。他将她拉至偏僻處,兩兩私語,息虎責姬華池道:“你怎麽來了?!”
“形勢危危欲傾,孤理當來此地。”姬華池毫不猶豫答道。
息虎卻是深深鎖起眉頭,連一雙唇也緊抿起來——比起什麽危急的形勢,他更擔心姬華池的個人安危。他這麽拼命打仗,就是想把她護在身後。
而不是讓她到前線來。
“你回去。”息虎用命令的語氣跟姬華池說話,又道:“我守得住。”
姬華池方才聽楚國時的激邁情緒還沒有緩和下來,不由對息虎脫口而出:“息将軍辛苦了!”
息虎一聽心一緊,他在意的,是她喊他“息将軍”卻沒有喊“息郎”。
息虎破天荒的沒有接口回應“不辛苦”,而是沉默。
少頃,他緩緩對姬華池開口:“華池,你有沒有想過,秦趙韓聯擊,是因為已積郁滿對你年年征伐它們的憤怒?”
姬華池沒料到息虎會突然提這個話題,她仰首一怔,繼而傲然道:“那又如何?”
息虎嘆一口氣:“其實你可以跟它們搞好關系的,世世代代友好相處……”
“你瘋了!”姬華池喝止息虎,她眼眸沉靜得駭人:“國不為刀,必為肉。”姬華池稍稍偏頭,不再看息虎,而是望着自家的軍營,望着不斷來往備戰的諸多将士,喃喃自語:“與其做一塊肥肉等刀來割,孤會選擇做一把金刀,內可護孤手無寸鐵的子民,外科割食他人之肉,就算是其間遇着了別的刀,也能硬碰硬。”
“瘋的人是你啊……”息虎長嘆,似乎還在意在姬華池的第一句話上:“護什麽割什麽碰什麽,都不該你來幹,你是女人。”
姬華池扭回頭,閉着雙唇,冷冷打量息虎。良久,她一字一句吐道:“孤、是、王。”
姬華池又告訴息虎:“你不必過多擔憂,孤這次前來,就是想找你要一隊善馬善藏且忠心的小校,越過秦趙,到最北之地傳書燕王。我們與燕國結盟,讓它們從後夾擊,目前吃緊的戰事定能稍緩。息郎,你看如何?”
息虎許久不做回應,他一直低着頭,到後來才微微擡起了些,似看又不似在看姬華池:“華池啊,唉……其實你現在手中的疆域已經夠大了,何苦非要争個最強呢?”
“不争最強?不争最強孤做王作甚麽?”姬華池完全不能理解息虎,不知道他為什麽竟有這種喪志的想法。她朗聲質問息虎:“身為我楚三軍統帥,你竟說出這般毫無鬥志的話?”
姬華池的本意是想讓息虎反省,誰知息虎回道:“我又不是楚人。”
他真的完全不在乎楚國怎麽樣,他做楚帥,這麽舍命地給楚國賣命,那是因為姬華池是楚王。
姬華池眉鋒漸橫,她努力壓抑着自己的情緒,輕柔地執起息虎的一雙糙手,妩媚誘道:“息郎,你以前做匪寇的時候……不是很喜歡打仗嗎?”
“我以前打仗,那是因為日子閑得慌,心裏沒個念想,不打仗就空空的。”息虎言語誠懇,情不自禁反扣住姬華池的雙手,眸光脈脈看着她:“但是後來不同了。華池,自從遇着了你,我的心就安定下來。我心裏就想着,找個好山好水的地方,不管是在哪一國,只要能跟你一起生活。我親手搭兩三句茅屋,屋前植兩三株桑樹,最好屋後再挖一方魚塘,你織布,我養魚,我們——”
“夠了!”姬華池狠狠掙脫了息虎的雙手。她氣得禁不住身子發顫:這個時候了,危急存亡之時,息虎居然還想着他的歸隐大計!
楚王興沖沖前來犒軍,結果卻私下裏跟統帥息虎不歡而散。
三日後,楚王姬華池離開楚軍西北軍營。
她坐在車裏,內侍随行。車隊行至一條岔口,候在車一側的內侍通過車窗暗中觀察姬華池的臉色,繼而小心翼翼的問她:“大王,回宮否?”
“不回宮,去東面。”姬華池聲音清脆:“東路軍孤亦要犒勞。”
她身為君王,自要一碗水端平,不可叫人诟病,言她厚此薄彼,唯親行事,同時亦涼了東路軍衆将士的心。
姬華池先去的東路軍軍營,犒賞三軍,先會的柯孤雲。君君臣臣之态,柯孤雲一絲不茍向姬華池彙禀了軍情,話過三巡,柯孤雲遞給姬華池一卷篾卷:“王上,這是漢陽君交予末将的一卷信。他說王上會來軍中,卻未必會去封城,因此便讓末将轉交給王上這封信,信中之事,他說務必得向王上告知。”
姬華池未解卷軸,就瞧見最上面一行俊秀篆體:燕王親啓。
“此信漢陽君已命親信之人送及燕王,王上現今手中的這一卷,是逐字複刻。”柯孤雲解釋道。
姬華池悄然勾唇笑了笑:這個柳逸,先斬後奏啊!
她尚不知道信中刻的是什麽,卻也不惱,莫名有種安全感和信任感。
姬華池緩緩解開系緊卷軸的帶子,逐句掃過……句句刻入她心。
尤其是那一句,“倘若楚亡,諸國只餘燕,燕何存之?務必攜楚制衡秦趙!”,姬華池不由擊掌贊道:“好!”
本欲犒勞完東路軍的姬華池,在閱完柳逸的這卷信後,改變計劃,取道封城。
只有小校提前通知,姬華池的車隊來到封城城外的時候,柳逸已站在城頭上眺望多時。漢陽君柳逸下令開門,待姬華池的車隊在城中停穩,柳逸已從城牆上下來,候在姬華池身旁。
“漢陽君,孤許久不曾見你了。”姬華池含笑道。她近年來同柳逸都是書信往來。柳逸功高,她特赦了祭祀禮典,柳逸都不用來郢都朝拜……除了那一次封王,兩個人幾乎沒有打過照面。
柳逸淡淡一笑,彎腰拱手:“王上聖體安康。”
“到城內了,孤就不坐車了!”姬華池雖是大笑,這笑意卻浮于表面:“孤同柳卿邊走變話,順道看看柳卿這座封城!”
柳逸再一彎腰:“臣恭敬不如從命。”
一君一臣,便邊走邊話,從城門口向着城中中軍帳前行。
姬華池一身玄缟素衣,右手撫于左手指上,雙手放置腹上,她冉冉緩步,左右環顧,帶笑道:“漢陽君經營得一座好城池啊!”
“王上盛贊。”柳逸拱手謝道,他雖然姿态禮儀卑謙得體,步伐卻始終與姬華池平齊,而不是跟在姬華池身後。
“孤剛才進城之前,見得郊外片片稻田皆是豐收。”姬華池不經意地提道,又感慨:“孤看得庶民們有食不餓,真是喜不自禁,恨不得褪了外袍,挽了褲腳,同他們一起在水中收稻。”
“王上咨體民情。”柳逸又将身子前傾了傾,他忽地旋高了嘴角:“封城一帶歷來富饒,不僅夠上繳國庫,夠百姓吃飽,餘糧還可以自給自足百萬精卒。”
不等姬華池再旁敲側擊下去,柳逸自己主動交代,他那一百八十萬私兵是怎麽囤下來的。
柳逸繼續交待:“這些士卒中,有主動投軍的百姓,有附近收編的流寇……”
“漢陽君連流寇也收?”姬華池打斷柳逸的話,質疑道:“不怕他們到時候反戈一擊嗎?”
柳逸本是目眺遠方,這會聞得姬華池問話,他便轉了頭,坦然直視姬華池臉龐,淡漾笑意道:“這些流寇雖然以前作惡,但全部都是楚人,對大楚拳拳之心永不會變。臣曾援亢恩龍八十萬兵,這八十萬兵,無一人随亢恩龍投降。”柳逸收斂起笑意,肅然道:“亦如逸,生于斯長于斯,楚為我家,護國護家願肝腦塗地。”
柳逸一番話正巧撞到姬華池的心口上,她憶起前幾日某人的那場頂撞,不由緩緩吸了口氣。
姬華池沉默了一會兒,快走到中央大營的時候,她突然說:“趙國屢次大動,孤疑心尤太後身後暗藏着某些心機頗深的謀士。孤已派人去查,只是查不出什麽消息,漢陽君可知道一二?”
“逸亦有此懷疑,也正在追查,若尋出蛛絲馬跡,定及時報知王上。”
“那就好。”
……
君臣兩兩無話,直走到中軍大營。
姬華池之前在柯孤雲那裏,已見識了東路八十萬大軍的軍風齊整,軍紀嚴明,這會見着留守封城的二十萬軍風采,仍是禁不住眼前一亮!
二十萬兵無論馬步,皆着銀盔銀甲,各為數陣面貌抖擻,一眼望去,猶似望不見頭的銀河,粼粼浩浩之光。
姬華池正出神着,忽聽柳逸在她耳邊禀道:“王上且在此稍等,逸少頃便召将帥前來。”
“好。”姬華池下意識地答應:“柳卿速去速回。”
約莫一刻鐘後,十數位将軍擁簇主帥,十幾人皆騎白馬,也穿了跟士卒們顏色相仿的盔甲,遠遠望着如一片銀雲,朝姬華池的方向馳騁而來。
主帥近到姬華池身前勒住馬缰,千裏馬嘶鳴,他亦英姿飒爽,一色銀色重盔重甲,坐于白馬銀鞍之上,手持一把丈八長槍,槍頭锃亮。
姬華池由上至下,由下至上将這主帥狠狠打量了三趟來回,才敢确信立馬在她眼前的肝膽兒郎是漢陽君柳逸。
“柳漢陽,你會武藝?”姬華池失聲問出來。
柳逸在馬上一笑:“恕臣欺瞞,臣騎射槍技實不輸柯将軍,只是自幼體弱,便大多時候只做文臣。”
姬華池心潮萬千翻滾,形容不出來自己此時此刻的滋味。
柳逸卻一直跨在馬上朝姬華池笑,笑得眉眼彎彎如月,一管俊逸的鼻梁挺拔,唇角的弧度從來沒有過這麽燦爛……像綿綿不斷和煦的風吹向姬華池。
蕭瑟秋日勝春朝。
柳逸的馬貼着姬華池,近得無須再近了,他不用再打馬,只需稍稍弓身彎腰,一只修長的手臂便伸到了姬華池眼前。柳逸的掌心攤開向着姬華池,口中溫柔道:“吾主華池,且請随逸上馬。”
我的主公姬華池,請随您的臣子柳逸上馬,一起共騁一騎。
作者有話要說: 我扒着腳趾算了一下,估測還剩下3.5章(每章字數多的話就就三章,字數少的話就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