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番邦

卓驚凡坐在上面,冷眼瞧着蕭宛娘唇邊惡意的微笑,看來今日蕭宛娘是特意進宮來惡心他的。不過他一點兒也不在乎,甭管卓依蓮能夠生幾個孩子,這些都和他不相幹,他和窦淳之間的感情,不是旁人能夠了解的。

他知道有許多人在心裏等着看他的失寵,他們總以為窦淳總有一日會為了子嗣而妥協,許多人都在想,就是現在不舉行采選,日後他也逃不開要看着宮裏百花盛開的命運。

眼前的蕭宛娘便是如此。

對于這些人看好戲的心态,卓驚凡知曉卻不戳破,他和窦淳之間是怎麽一回事,他們兩人自己清楚就行了,不必嚷嚷得全部人都知道。而且他從來不在意旁人的看法,既然窦淳排除了萬難堅持己見立自己為後,就已經是将他的誠意表現出來,相對的,卓驚凡也會将自己的信任和真心托付給對方。

一段感情的維系,需要雙方共同努力經營,除去自己匪夷所思的來歷之外,卓驚凡自認一整顆心都赤裸裸地攤在了窦淳的面前,他相信窦淳對他的真心,也相信窦淳曾經說過的那些話語,所以此時無論蕭宛娘說些什麽,都無法影響到他的心情,更加無法動搖他對窦淳的感情。

因此蕭宛娘在他的眼裏,就像是跳梁小醜一般,他冷眼瞧着對方賣力地表演着,将卓依蓮的那個小郎君吹得天上有地下無的,彷佛卓依蓮生下的是百年難得一見的金童似的。才剛出生的小郎君,就被蕭宛娘看出日後肯定成就不凡,什麽眉眼清俊,氣質脫俗,卓驚凡的心下覺着有些好笑,再怎麽吹捧,那小郎君還能高貴過皇長子窦琛不成?

就算窦琛不是他的親生子,但是從小抱養在他身邊,那便和親生的沒什麽兩樣了,他如今已是皇後,名下還有一個皇長子,地位穩固得不行,如何還會羨慕卓依蓮?真不知道蕭宛娘是怎麽想的,怎麽會以為這些話能夠戳到他的心?

蕭宛娘坐在底下口沫橫飛的說着小郎君的優點,明明是個還未滿月的小嬰孩,竟是連聰慧都出來了,着實讓人聽了覺得好笑不已。

不過贊美詞聽多了也會膩,更何況卓驚凡壓根兒就不認為,杜郎君和卓依蓮的孩子能夠入得了他的眼,因此他興致缺缺,打斷了蕭宛娘喋喋不休的話語,“行了,夫人今日入宮,難不成就是為了告訴本宮二姐兒的孩子有多可愛?”

“回娘娘,自然不是。哎呀,瞧臣婦這記性,說了這麽一大堆,卻忘了最重要的事,其實是這樣的,”蕭宛娘做作的輕拍了一下額頭,頓了頓,用一種近似溫柔的語氣說道:“禀娘娘,夫君如今貴為榮親國公,這是聖人的恩典,因此卓家自是感恩戴德,只是夫君說了,娘娘您在深宮之中,身旁沒有可心人幫襯着,實在讓人擔憂。”

“所以呢?”卓驚凡挑了挑眉,望着唱作俱佳的蕭宛娘,難道卓家還打着塞人入後宮不成?

“聖人的孝心臣婦也是知道的,如今後宮不采選,娘娘您也可以放寬心,只是還請娘娘恕臣婦說一句冒犯的話,娘娘您還是得替自己多打算打算才行啊。”蕭宛娘壓低了音量,意有所指的說道。

“打算?打算什麽?”卓驚凡好笑的問道,他已經貴為皇後了,還有什麽好打算的?難道卓家想讓自己篡位不成?否則一個皇後還有什麽可以打算的?

“娘娘,您得替自己和大皇子打算啊!”蕭宛娘的語氣中頗有幾分恨鐵不成鋼,同時在心裏不斷嘀咕着,看來這郎君和娘子平日所想果真不一樣,她都說了老半天了,誰知卓驚凡竟還是一臉茫然。

“大皇子?”卓驚凡有些疑惑為何蕭宛娘會突然提起窦琛。

“娘娘,臣婦便直說了罷,您這一輩子只會有大皇子這個孩子傍身,大皇子就是您所有的希望,如今大皇子已經一歲半了,對于他日後身邊的伴讀或是侍從,您可得開始仔細挑選了。”蕭宛娘見用暗示的不行,幹脆将話挑明了說。

“……”卓驚凡總算是醒過神來了,同時也有些無言,怪道蕭宛娘一入宮開始便不斷吹噓卓依蓮的孩子,原來在這裏等着他呢。想成為窦琛日後的伴讀?這杜家也太會想了罷?又或者這根本是卓家的主意?否則今日也不會是蕭宛娘入宮對自己敲邊鼓了。

不過想來杜家就是知道了,一定也是舉雙手贊成的,皇長子的地位與衆不同,如今聖人的後宮空虛,三年內不會有新人,就算三年後聖人開竅了同意采選,可待到宮裏再有其他皇子出生時,皇長子都已經開始啓蒙了。皇長子的年歲和其餘一衆皇子拉開後,又是養在皇後名下的嫡長子,論嫡論長,其他皇子根本不是對手。

日後聖人若是要立太子,除了皇長子還有其餘更好的選擇麽?因此有些政治比較敏銳的大臣,早早的就盯上了皇長子伴讀的位置,還有東宮的太子衛率一職。但凡家中有适齡的孩子,和皇長子相差三歲以內的,那些人家都開始着手調教孩子了。

那些大臣想得到,卓容雍又如何會想不到?只是卓二郎才剛成婚不久,膝下僅有一個小娘子,就算兒媳婦在來年能夠順利誕下一個小郎君,可這年紀也對不上,因此看來看去,卓依蓮的小郎君便入了卓容雍的眼。

卓依蓮的小郎君只小了皇長子一歲,日後皇長子要入皇子書房時,杜小郎君的年紀勉強能摸到邊,若是能夠從小陪伴在皇長子身邊,日後的前途自是不可限量。

這些杜家也是想得到的,所以在蕭宛娘上門隐晦地提點了卓依蓮之後,卓依蓮才一張口,杜郎君自是連聲應下,且對卓依蓮的态度好轉了許多,更是破天荒的一連一個月都宿在正院裏。

盡管因着卓依蓮在坐月子,無法服侍他,可是卓依蓮的陪嫁丫鬟個個有姿色,因此杜郎君宿在正院裏的一個月,也沒有委屈到,還是夜夜風流,好不快活。而卓依蓮雖然心裏發酸,可是為了留下夫君的腳步,她還是咬牙将身邊的丫鬟都開了臉,讓她們輪流去服侍杜郎君,只要杜郎君晚上是宿在正院裏,旁人又如何會知道他到底是在誰的床上?

之前杜郎君寵愛小妾,一年中有大半的時間都宿在小妾的院子裏,使得卓依蓮這個主母在那些受寵的妾室面前受了不少氣,她本想一不做二不休将那些小妾全都發賣了,可杜郎君對妾室的維護讓她無從下手。她恨得牙癢癢的,想過幹脆将杜郎君寵妾滅妻的事兒給嚷嚷開來,可是因着杜郎君的态度收斂,她沒捉到對方的把柄。

好容易她的肚皮争氣,總算是替杜郎君生下一個嫡子,且這個嫡子若是能夠入宮成了皇長子的伴讀,日後杜家的未來就全靠這個孩子了,因此杜郎君一改往日風流的作風,就算是卓依蓮在坐月子,他也是每日下朝了就往正院報到,入了夜也是卓依蓮主動提起讓丫鬟服侍他,他才把人收下了。

因此夫妻倆竟是難得過了一段甜甜蜜蜜的好日子,白日裏杜郎君對卓依蓮呵護備至,到了夜晚卓依蓮體貼大方,親手将丫鬟送到杜郎君的床榻上,夫妻倆個一個在人前有了面子,另一個在人後有了裏子,互相配合扮演出一對鹣鲽情深的夫妻。

直到孩子滿月後,蕭宛娘來到杜府,才打破了夫妻倆這一個月來營造的親密假象。……

孩子的滿月宴辦得很大,畢竟這是杜祭酒的第一個孫子,他的同僚和好友們都上門來祝賀,杜郎君身為孩子的阿耶,自也是在前面的宴席上招待客人。而女眷們則是在後院,有另外的幾桌宴席,此時早就上門的蕭宛娘正陪着卓依蓮坐在房裏說話。

“蓮姐兒,阿娘一個月前就入宮将伴讀的事說了。”蕭宛娘低聲說道。

“如何?他是不是不答應?”卓依蓮一見母親的神情,便猜到了事情大概不樂觀。

“也不是,他說了一堆推托之詞,說什麽這些都要由聖人決定,且現在說這些還太早了,他東拉西扯的,就是不肯給我一個準話。”蕭宛娘一說起這個,自然又是一陣沒好氣。她當日入宮求見了卓驚凡,費了好大一番功夫,也沒有磨得對方點頭答應日後讓卓依蓮的小郎君入宮陪伴皇長子。

“我就知道……他就是見不得我好!”卓依蓮憤憤地說道,她認為卓驚凡是故意刁難她,皇長子要找誰當伴讀,他這個皇後難道連一句話都說不上?以卓驚凡如今的受寵,只要在聖人面前提一句就行了,根本不費什麽勁兒,可是聽聽卓驚凡是怎麽說的,左一句規矩,右一句不合禮法,就将阿娘給搪塞過去了。

“現在要怎麽辦?”蕭宛娘皺着臉說道,她自也是聽說了女婿這一個月來對蓮姐兒的态度有了改變,想來這些都是看在小郎君日後會有大造化,若是讓杜家知曉皇後壓根兒不考慮讓杜小郎君入宮,只怕杜家會将氣出在蓮姐兒的身上。

“左右現在說這些都還太早了,我本想着早早定下伴讀的身份,也好在杜家揚眉吐氣,沒承想他竟是不想讓我好過。”卓依蓮咬牙切齒的低語道,當初卓驚凡剛坐上後位,她陪着母親進宮一趟,當時杜家上下對自己的态度阿谀谄媚,就怕自己在皇後面前告狀。

結果等到她出宮回府,杜家看皇後沒有動作,且之後自己也不曾再進宮,沒多久杜郎君便故态複萌,又開始冷落她,就是杜家二老的态度也一日比一日冷淡,當時卓依蓮便發誓,日後有機會,絕對要讓杜家上下後悔。

這一次她替杜郎君添了一個嫡子,且這個嫡子還有可能會有大出息,所以杜郎君和二老的嘴臉又變了,想起這一個月來杜家上下的奉承,卓依蓮在心裏覺着惡心得很,這樣勢利眼的人家,當初她真是瞎了眼,才會同意這門親事。只是事已至此,她再後悔也無用,只能想辦法改善自己在杜家的生活,本想利用兒子撈個伴讀的身份,好震懾杜家所有人,可她的如意算盤卻被卓驚凡給毀了。

卓依蓮算是看出來了,卓驚凡就是不想讓她好過!

遠在宮裏的卓驚凡自是無辜得很,他從頭到尾都沒想過針對卓依蓮,甚至對他來說,若是蕭宛娘不出現在他的眼前,他早就将卓府徹底地抛到腦後了。……

卓依蓮和蕭宛娘的談話本該是避着旁人的,可卻被一個丫鬟給偷聽到了,那個丫鬟是卓依蓮的陪嫁丫鬟裏頭最有姿色的,這一個月來也最得杜郎君的寵愛。卓依蓮一邊要用着她們固寵,一邊又深恨她們搶走了自己的夫君,所以對她們動辄打罵,甚至還克扣了月錢。

這一個丫鬟因着最受寵,這一個月來受到的折磨也最多,心裏早就積了一堆怨氣,此時偷聽到了這樣的大秘密,自是記在了心裏,待到晚上宴席結束,杜郎君回到正院後,這個丫鬟瞅着卓依蓮忙着照看小郎君的時候,将談話偷偷告訴了杜郎君。

這個丫鬟的心中有氣,自是将事兒往着嚴重的方向說,且還暗示杜郎君這一切都是卓依蓮自作自受,因着卓依蓮和皇後娘娘往日便沒有多少情份,甚至皇後娘娘未入宮前,在卓府裏就已經和皇後娘娘結怨了。

杜郎君本就是看在兒子有可能入宮成為伴讀的份兒上,才會對卓依蓮好聲好氣的,沒承想因着卓依蓮和皇後娘娘的舊日恩怨,皇後娘娘直接将他兒子的機會剔除了,這下子好了,杜郎君攢了一個月的怒氣,全沖着卓依蓮發去了。這一晚上,杜府的正院裏動靜鬧得很大,卓依蓮和杜郎君的争吵聲幾乎驚動了全府,兩人甚至上演了全武行,一言不合便大打出手。

沒隔幾日,杜司業和夫人打架的消息,便傳遍了整個京都,國子監裏衆人更是将此事視為笑談,使得杜祭酒和杜司業都快沒臉見人了。……

******

經過半年多的搜查,窦淳派去搜尋賢太妃的人手,總算是将消息傳回京都了。原來賢太妃當初得了白馬寺僧侶的幫助,僥幸逃過了窦淳的耳目,離開寺廟後立刻有另一隊不知名的人手接應,很快的就将賢太妃帶離開了京都。

窦淳的人手發現賢太妃不見後,自是趕忙上報,并且順着對方留下來的蛛絲馬跡追蹤上去,可是帶走賢太妃的敵人很是狡猾,竟是故意留下許多假的線索,使得窦淳的人追蹤起來更為艱難。

好容易費了好幾個月的努力,他們一行人總算是追上賢太妃等人的腳步,這其中還是因着賢太妃要産子,所以才會在中途停留,而且産子後不能馬上上路,要經過一個月的調養,這才讓窦淳的人追了上來。

只是窦淳的人找到賢太妃一行人時,已經是在大周朝的國土邊境了,眼瞅着帶着賢太妃逃跑的人要前往的方向是塞外,窦淳的手下頓時一個激靈,這是番邦想要作亂的節奏啊!若是番邦沒有其他心思,何必潛入大周朝偷走一個太妃?且那名太妃還剛産下一名父不詳的孩子。窦淳的手下幾乎都要懷疑了,太妃不會是和番邦通敵罷?那個孩子難道是番人的?

這樣一想,衆人頓時覺着信息量太大了,這不是他們能夠解決的問題,因此他們趕忙将消息遞回京都,向聖人請示,下一步該怎麽辦?他們已經追蹤到了賢太妃等人,可是此地距離邊界太近了,若是讓賢太妃等人逃入番邦,再想捉到人就難了。可就算他們不動,待到賢太妃出了月子,他們照樣會逃入番邦,因此情況變得很棘手,窦淳的手下候在原地,不知道是該将賢太妃就地擊殺,還是要捉個活口?

最重要的是,賢太妃産下的那個嬰孩又該怎麽辦?

就在衆人不知所措時,窦淳的指示來了,傅玦帶着窦淳的密令趕往衆人所在的小城鎮,年初時他才領着禁軍将龍騰山的前朝私兵給滅了,現在又領着密令出了京都,趕往這個距離邊陲不遠的小鎮。

如今傅玦的身份可以算是禁軍統領,當然這是私底下的,明面上的傅玦是個閑賦在家的驸馬,因着和長公主鬧了別扭,因此帶着幾個小厮和仆役便出京散心了,而他帶的小厮和仆役自然是禁軍假扮而成的。

他們趕到小鎮時,賢太妃等人還藏在小鎮裏,算算時日,再過不久賢太妃便可以動身了,怪道原先追蹤賢太妃的人這樣緊張,若是讓賢太妃給跑了,他們也就可以提頭去見聖人了。

傅玦到了之後,先和窦淳的手下碰頭,幾人快速的将賢太妃等人落腳的地方、以及對方的武力說了一遍,傅玦聽罷後皺了皺眉,“你們确定?對方裏頭有個力量奇大的大胡子?”

“回統領,是的,起初我們追上太妃一行人後,本想直接将太妃搶回來,誰知那大胡子竟一人便舉起一根粗壯的樹幹,往我們這邊一扔,差一點沒砸死人,後頭他又搬了好幾棵大樹幹,往路上這麽一橫,直接将路給堵了。”其中一人心有餘悸的說道。

“這下子麻煩了。”傅玦嘴裏念念有詞,皺緊的眉頭怎麽都松不開。窦淳的手下見狀面面相觑,不曉得為何傅統領的臉色這樣難看。

“統領,如今我們雙方的人馬差不多,就是正面對上應該也沒問題罷,頂多大家防着點那個大胡子,想将太妃救回來還是有機會的。”又有一人開口說道。

“你們懂什麽,我懷疑那個大胡子是胡國的侍衛隊長,我曾經聽聞,胡國的小皇子身旁有一個力大無窮的侍衛長,假若那個大胡子果真就是那個侍衛長,那麽此次太妃就不是單純的遇劫了。”傅玦神色嚴肅地說道。

其餘幾人你看我我看你,臉上都帶了點嚴肅,傅玦的話他們自是聽得懂,原本以為只是太妃和番邦的人有往來,可若是牽扯上番邦的皇室,事件就會變得複雜多了。小皇子的侍衛長本該待在小皇子身邊,如何會千裏迢迢潛入大周朝,只為了劫持一個太妃?況且是不是劫持還兩說,對外自然說是在寺中祈福的太妃被匪人劫走了,可是其中內情他們追蹤的人又怎麽會不知曉。

再說胡國一直對大周朝虎視眈眈,往年裏有過不少胡國軍隊進犯邊境城鎮的案例發生,此時胡國人潛入大周朝,使得傅玦不能不多想一些。他在出發前曾經面見過聖人,當時聖人也曾經懷疑過接應賢太妃一夥人的來歷,只是他們萬萬都沒想到,矛頭竟是隐隐指向胡國皇室。

不過傅玦當機立斷,不管大胡子是不是那個侍衛長,他這一趟出來的任務,便是将賢太妃和孩子帶回去,不論生死。……

賢太妃等人躲在城鎮裏的一個小院子當中,當初他們本想一鼓作氣離開大周朝,沒承想因着一路勞累奔波,賢太妃肚子裏的孩子提早降生,使得他們不得不暫且在這個小城鎮落腳。

當初離開白馬寺時,賢太妃就曾動過胎氣,一路上雖說用藥材好生調養着,但是一直沒有獲得充分休息的賢太妃,在生産時幾度難産,好容易誕下一個小郎君之後,又差一點将命給賠進去。若不是大胡子身上帶了珍貴的救命藥材,此刻的賢太妃早就成了一具冰冷的屍體。

也是因着難産,所以賢太妃傷了身子,短時間內根本無法移動,大胡子本想派幾個人帶着孩子先行離開,可賢太妃說什麽都不願意和孩子分開,大胡子又礙于主子的吩咐,不能違抗賢太妃的意思,最終只得一行人全留了下來。

大胡子心裏焦急,派了一名心腹送信回胡國,将他們遇到的追捕和突發狀況一一述說了,他希望心腹能帶回好消息,讓他們不用再處在這樣尴尬且被動的境地。

過了幾日,心腹還沒有回來,可是外出偵查的手下回來了,手下一回到院子裏,趕忙來到大胡子面前低聲禀報:“将軍,外頭多了許多生面孔,說的都是官話,小的擔心他們是沖着我們來的。”

“你可是瞧清楚了?總共有多少人?”大胡子心下一凜,連聲問道。

“回将軍,小的數了數,不下二十人,和我們的人手差不多。”那名手下回道。

“此處不宜久留,我們不能再耽擱了,你吩咐下去,我們今夜就走!”大胡子沉吟一會兒,語氣凝重的說道。

“是!”那名手下恭敬應下,但随及又反應過來,“今夜?可是……”大胡子知曉對方是想起了身體孱弱的太妃,他的心裏也有些猶豫,可是若是當真是京都來人了,他們今夜不走,日後怕是想走也走不掉了。

“你們分出幾個人保護公主,屆時本将軍會負責領着人将追兵引開,你們務必将公主平安地送回主子身邊,知道麽?”大胡子抿了抿唇,語氣铿然的說道。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