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聽到他聲音的時候, 聞弛都沒有反應過來,好一會兒他才愣愣擡頭,卻看到床上的小歲側過頭, 微紅着眼睛看着他。
聞弛的眼睛也一下紅了起來。
小歲睡能夠醒來, 後面的事情就好辦多了。
聞弛招來了太醫, 替他調理身體, 卻一句不問關于本體的事情。
只是一邊看這常小歲吃藥喝粥,聞弛卻大搖大擺地在他面前喝着羊肉湯, 啃着雞翅膀。
“嗯, 雖然沒有面包糠,但是蘸着澱粉炸一下依舊很香呀!”聞弛吃得滿嘴流油,看着常小歲都不由咽了咽口水。
只是聞弛現在的身體, 依舊讓常小歲看得有些不習慣。
等他吃完飯, 常小歲好不容易将藥湯喝下, 放下藥碗他忽然開口問道:“那薯粉做出來了嗎?”
聞弛一愣, 放下雞骨頭怔怔嘬了嘬手指, 他還真把這件事情給忘了。
只是看着常小歲那亮晶晶的眼睛,聞弛卻笑着道:“我正讓他們在曬呢,等曬幹了再磨粉, 應該就可以做成薯粉了。”
大話說下了, 聞弛一出門便趕緊讓人去曬番薯幹了。
但是事情還真沒他想象得那麽簡單。
他讓人将番薯曬得幹幹的, 然後搬到小院中來磨粉。
之前為了制作靈液,他們就有很成熟的攪拌磨粉機, 現在正好可以派上用場。
聞弛看到磨出的粉,帶着點微黃的顏色,心裏也沒在意,畢竟薯粉本來就是有顏色的。
他還十分興奮地舀起一大勺番薯粉, 放進小盆子裏,端到常小歲跟前,拉着他一起和面。
Advertisement
剛好遇到乾承帝夏朝,問明了他們在做什麽之後,他也來湊了熱鬧。
最後搓面條的活,還是他出力最多。
等到三個人興奮又期待地終于迎來了番薯粉的出鍋,聞弛随便滴了幾滴醬油,就趕緊吃了一大口,可最後卻只是含在嘴裏,怎麽都咽不下去。
看着另外兩人吃得十分香甜的樣子,聞弛最後還是沒忍住,呸地一口吐了出來。
媽呀,他第一次吃到有渣的面條。
而且這薯粉口感也太硬了,怎麽嚼都嚼不動。
“你們是怎麽吃下嘴的?這有渣呀!”
聞弛趕緊将常小歲手中的那碗薯粉奪了下來。
小歲剛醒,腸胃還未完全恢複,吃這種東西肯定是不好的。
可是之後對着那一鍋番薯粉,聞弛卻犯了難!
“這面粉裏面有渣滓,要怎麽挑出來啊?”
乾承帝還端着他那碗薯粉,盤腿坐在炕上吃,聽到他的問話,擡頭露出一臉茫然。
常小歲卻嘬着筷子,沉默地想了一會兒,随後眼睛一亮道:“我們可以像做靈液一樣,把面粉加水之後,過濾掉渣滓呀!”
聞弛一下子驚喜地拍手道:“對呀!”
乾承帝依舊茫然臉:什麽意思?朕不懂,反正朕只管出力和吃就對了!
随後,三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成功作出了地道薯粉,聞弛簡直都快感動哭了。
而其中又有乾承帝找來的禦廚大師,重新調配了薯粉的水粉比例,才恢複了薯粉柔滑口感。
吃完之後,連乾承帝都不由感嘆:“朕倒是不曾想過,這根薯竟還能做成這樣美味的吃食來。”
聞弛聽着,心裏也是很高興的。
雖然薯粉這件事情,原本只是他想出來的激勵常小歲的一件事。
但是能夠真正做出薯粉,對于根薯的種植是有重大的意義的。
依照他們這幾次的實驗來看,番薯出粉率大概在1/6~1/5左右,與其含水量息息相關。
那麽一畝地3000斤番薯,能制成500斤幹粉,而畝産量200斤的小麥脫皮磨粉後,卻只有大約150斤白面,剩下的麸皮都是不能吃的。
雖然現在的百姓吃飯不講究口感,會把麸皮都摻進面粉,和成黑面吃,但那口感就很一言難盡了。
現在有口感完勝黑面,産量又高的其他主食,是人都知道怎麽選擇啊!
于是,乾承帝成了薯粉的推廣代言人。
以前上完大朝上小朝,他要是高興,就會把大臣們留到很晚。
乾承帝對于這些大臣還是比較體恤的,中午會跟他們一起随便吃幾口,總歸不會讓人餓着。
但那也只是随便吃一口而已。
可今天,事情似乎有點不一樣。
譚晏這幾天忙得焦頭爛額,從武英帝開始,朝廷在豐朝境內建立了一套完備的訊息傳遞系統。
這個主要是靠那些無所不能的道師們完成的。
譚晏具體并不清楚他們是怎麽操作的,但是即便是一條需要貫穿境內的信息,最多只是三天便能傳達。
于是閩地的信息很快就傳了過來,譚晏這才知道,根薯在閩地都已經種植快十多年了。
而皇後所說的确不錯,那根薯收成好的時候,一季便能有5000斤,兩季那就是一萬斤的畝産量!
雖然以現在的地力來看,連續種植兩季就需要歇上一年種點別的東西,可即便這樣,也已經産量驚人了。
有了閩地這十幾年的種植經驗,乾承帝與幾位大臣們商量商議之後,決定省略了在京中的研究過程直接推廣。
于是譚晏便需安排人将閩地傳來的所有關于根薯的信息整理删節成冊,與養豬場的事一起安排。
可是對于百姓來說,養豬雖然能掙錢,那畢竟也沒有吃重要。
根薯的口味就決定了,它的推廣會比較艱難,譚晏為此頭痛得很。
另一邊還有各地市舶司的增制問題。
以前因為只收進口稅,出口基本無需監管。而現在兩邊的稅收都收了起來,市舶司甚至是海上護衛隊的壓力便一下子增大了。
而這些都是戶部的事情,作為戶部尚書的譚晏一樣都脫不了手。
接着今天陛下又給他們找到一件事情,說是要在京中建立一所書院,卻要請那些陰氏子弟來做講師,專門教習醫術的。
譚晏簡直覺得自己這位聖上真是想一出是一出,壓根不知道他這些想法都是從哪裏來的?
他明明應知道那些陰氏的人握着比青芝山還有雄厚的武力,可陛下卻偏偏看中了他們的醫術,其他事情一概不提。
兵部那邊提了好幾次要讓陰氏的人入伍,卻都被陛下壓了下來。
眼看這次又要無功而返,兵部左侍郎李冰正要退下,乾承帝卻一臉和氣地道:“李愛卿不着急,先與朕一道用個午膳吧!”
随後殿內五六個人一起陪乾承帝,吃了一頓讓他們十分消化不良的午餐。
倒不是說食物有多不好吃,而是乾承帝的态度實在有些熱情得詭異。
從頭到尾他們的陛下就一直在介紹這種食物的如何美味可口、香甜滑嫩、晶瑩剔透、人間珍品。
等到端上來一看,衆人就在心中嘀咕,這不就是一碗長得有些透明的面條嗎?
雖然口感确實與面條有所差別,但也實在沒有看出有什麽稀奇的呀?
直到譚晏聽到乾承帝笑眯眯說道:“這可是朕與皇後親自磨粉制作的薯粉,衆愛卿吃着感覺如何?”
這話一出,那李冰立馬心領神會地一頓誇:“皇後果然賢良淑德,陛下有福也!”
乾承帝聞言立馬笑開了,“皇後說了,這薯粉口感叫做 Q彈勁爽,朕一連吃了好幾天,怎麽吃都不膩!”
“臣也覺得這吃食口感特別,十分爽口,真是想再吃三大碗,皇後實在慧心!”另一個吏部姓胡的大人也連連誇道,直把乾承帝誇地滿面紅光。
譚晏卻忽然靈光一閃,出聲問道:“您說這叫薯粉?這是用根薯制成的?”
乾承帝得意點頭:“不錯,譚愛卿覺得如何?”
譚晏卻一下子瞪大了眼睛,大聲道:“好!實在是太好了!國之主母,慧者恩也。”
這一頂高帽戴下來,聞弛聽到是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但他還是笑眯眯地接下了。
乾承帝這個人,要順毛捋。
除非他自己的實力強過對方,否則聞弛即便心中對于有些事情再不滿,他也不能表現出來。
而且這些事情說到底,終究是他自己作繭自縛,其實也不能怪別人。
這麽想着,他從浴池裏出來,卻是目不斜視地走向鈴铛。
鈴铛見狀,憋着笑趕緊上來替他擦幹了身上的水珠,又為他裹上衣裳。
自從換身體來,對于聞弛來說,洗澡都成了一項酷刑。
他糾結了很久,到底是讓太監來幫他洗,還是找宮女幫忙。
最終他選擇——我閉上眼睛,你們愛誰洗誰洗。
聞弛泡個澡,把自己泡得滿臉通紅,出來卻看到常小歲帶着尚奎正等在那裏。
聞弛很自然地朝他們笑了笑,“怎麽,找我有事?”
最近尚奎正帶着掖庭司的人,加大馬力在京郊修建新的玻璃工坊。
現在有聞弛的新身份在,做什麽事情都方便很多。
他還以為是工坊裏面有什麽事。
尚奎還是沒有辦法很快适應聞弛現在的身份,膝蓋下意識地想屈,卻是被常小歲輕輕一腳踹在了腳踝上。
常小歲現在已經能站起來了,聞弛便将他搬來了鳳臨宮。
尚奎趕緊站直了身體,扯起笑容道:“最近戶部那邊要派一些小吏,送到地方去推廣根薯,我就想着,要麽也讓我們的人帶上風輪紡車跟他們一塊去。”
聽到這話,聞弛卻露出遲疑之色。
別說是風輪紡車,就算是多紡錘紡車推廣起來,那也是件利國利民的好事。
可是憑着聞弛那渣渣的歷史知識,他還是清楚這種紡車對整個社會帶來的重大變革的。
動力紡車的到來,能夠将女性從家中解放出來,她們一部分會分擔家中男性的工作,而另一部分則需要用手工業來消化,從而極快地促進經濟發展。
可有時候這并不會代表女性的生活會過得更好。
就像那位曹大人所說,即便不織布,這片土地上的口糧依舊會進入到這些人嘴裏。
織布并不會讓他們吃得更多,甚至反而可能會讓他們更辛苦,必須以更多的勞動才能換取足夠的口糧。
所以将勞動成果的分配往百姓身上傾斜,是很多人在努力做的一件事。
這即便是在現代社會,也一直都是一件難以掌控的事。
想要推廣動力紡車,聞弛首先得盡量減小紡車進入市場後帶來的巨大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