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聞弛最終還是決定, 在這具身體中勉強再呆一段時間。
他想讓裕親王想辦法讓他回到原先的狀态,起碼能夠自如地切換身體。
還可以在偶爾需要的時候再次扮演一下皇後。
裕親王答應他會在這方面想想辦法,雖然他也表示這樣的希望是非常渺茫。
另一方面,在之前聞弛的建議下, 乾承帝在民間設立了農術師的職稱, 鼓勵百姓在農畜生産上進行研究, 并将他們所獲得的成果上報官府, 讓官府收集整理下發推廣。
而這些農術師可以根據其成果的級別, 獲得一定冊封,甚至能夠得到官位虛職。
不用讀書就能做官, 這一下子打破了人們長久以來對于做官途徑的認知。
不管是實職還是虛職, 在他們看來那都是官老爺,那是門第門楣的更換,即便不算這些官職下每年所獲有的俸祿, 光是身份就完全不一樣了。
這一下子引發了人們對于生産技術研究的熱情, 僅僅半年時間便湧現了許多對于農具的改進、種植方式的合理規劃、高效化肥的制作、甚至是各種水利農具、印刷技術、天象觀測、醫學著作等等紛紛被收集了上來。
簡直讓聞弛都大開眼界。
乾承帝也沒想到會有這樣的成果,拿到那些資料之後,他前所未有地重視這件事, 特地在京城建立了一個新的農術司,專門整理這些資料, 将之分門別類規範之外,還要從簡到繁地裝訂成冊,驗證之後再印刷。
并且他還将推廣的職責,放入了地方官員考核的重要指标中。
聞弛甚至還在那些書籍中,看到了類似于多紡錘紡紗機的原始圖紙。
看到這個他還是非常驚喜的,想了想,他也并沒有将這件事情阻攔下來。
他打算讓提交這份資料的當地官員, 自行安排這件事,看看他到底能發展成什麽模樣。
至于絲織工坊那裏,掖庭司已經在季城周圍建立了三家相同規模的絲坊,齊齊開足馬力之後,一年幾乎能夠生産150萬匹絲。
Advertisement
原本這些絲投入市場之後,幾乎會擊潰整個豐朝的絲織品市場。
但聞弛完全不知道乾承帝用了什麽方式,幾乎将一半絲綢、布匹吞下,也不知道他運往了哪裏。
乾承帝甚至問他們掖庭司買了許多明靈能燈、攪拌機和平衡車,還有大量的靈能液。
其實靈能液這一點,聞弛并不想賣給他太多,實在是掖庭司本身就消耗得很大。
聞弛在鄞川所獲得的大部分稅收分紅,全部投入到了掖庭司的中,用于擴大源植的種植以及靈能液的提取,但依舊感覺不夠用。
他也不知道掖庭司那幫人到底是怎麽在弄的,簡直把錢當飯吃一樣在花,而他的新身體現在據說也就弄出個軀幹來,臉都還沒有。
可是他能怎麽辦呢?
對于這些大爺他也只能供着呀!
畢竟——現在掖庭司在搞的那些東西,真是一次又有一次地給他驚喜。
比如,乾承帝最近剛剛搞定聞弛,卻又被另一件事情所煩惱。
鄞川港口的優惠政策帶來了大量的船只,原本豐朝的進口産品主要珠寶和香料,而現在豐朝轉變了進口政策,進口産品主要轉為了棉麻、糧食、豆類等民生産品。
好處是這些産品的進口大大提高了豐朝百姓的飲食結構和生活水平,可另一方面,這些産品往往也都需要耗費大量的交通資源。
以至于如今在聯通鄞川和京城的運河上,日日都會出現船只堵塞的現象,有時候一條船花上一兩個月都抵達不了京城。
而內陸馬車運輸效率又太低,往往運送1000公裏左右,耗費的馬糧和馬夫夥食就占據了其中糧食重量的一半。
而即便用海運将這些貨物運輸到其他港口,內陸運輸也始終是一個問題。
于是大量物資滞留在鄞川,運輸不出去卻只能任由它腐爛。
這讓乾承帝頭痛萬分。
更麻煩的是,早在去年便開始鋪設的肉豬養殖業,在農術師的經驗總結下,新一年根薯豐收之後,養殖産業便迅速新興起來。
在這些多年累積經驗的指導下,這些新興養殖戶們很快便掌握了科學養殖方法。
竟然能夠在根薯收獲的第一年年底,便有大量的肉豬出欄。
可這卻又給養殖戶們帶來了另一個難題。
市場豬肉供應量太大,豬肉價格驟然下跌。
乾承帝想到了用出口的辦法解決這一批庫存豬肉、維持住豬肉平穩而略微下降的市場價格。
可是儲存和運輸卻又成為了一個難題。
幸而那會兒豬肉出欄時已到了冬天,大批南方豬肉運往北方儲存。
可是北方沒有港口,只能通過離北方最近的鄞川入港,又需要通過運河往北方運,這又使得運河的運輸問題越發嚴峻起來。
朝中很快便出了幾個解決方案。
第1個便是在北方靠近京城所在之處的三百裏外的海岸邊上,人工挖掘出一個可以使大量船只停靠的海港。
這個方案在聞弛看來簡直可怕。
要知道即便是在現代,這樣的穿鑿技術依舊需要有大量現代化機械協助才能夠完成。
而其中所耗費的人力物力是不可想象的。
更重要的是,它還需要大量的火藥。
而豐朝如今看來,是還沒有過火藥的蹤影的。
另一個暫時性的解決辦法是,讓海運船只依舊駛向北方,在北方的深海處直接向小貨船卸貨,由這些小貨船攜帶大量物資送到京城以及北方各大重要城鎮進行消耗。
最終乾承帝拍板兩個方案齊頭并行,并且責令農術司盡快解決豬肉長期有什麽辦法。
聞弛心知乾承帝還沒有放棄豬肉出口的想法,但其實在這件事情上他倒不是很贊同乾承帝的想法。
在豐朝百姓還沒能夠大量吃上豬肉的時候就将豬肉出口,顯然不是個很明智的的選擇。
就像百姓還沒有吃飽飯就大量出口糧食,顯見地就是在拿命換錢。
可是他也能夠理解乾承帝的苦衷。
如果現在将這些豬肉大量投向市場,那麽豬肉的價格将會跌破底價,甚至讓養殖戶們虧本。
而養殖戶們一旦虧本,明年必然不會再進行養殖,進而影響到根薯的價格與種植。
如此兩樣最重要的民生經濟産品受到重創,他與乾承帝好容易打造出來欣欣向榮的景象,頃刻間便會分崩離析。
也會讓他們所有的努力前功盡棄。
于是聞弛也不再顧及他皇後的身份,親自投身到掖庭司,打算先去解決豬肉冷凍保藏的問題。
現代科技中的冷凍保藏,主要依靠的是壓縮機壓縮制冷劑來完成的。
原本現在的工業技術來說,沒有電很難達到這一效果。
但是現在他們有了作弊器靈能液,還有以靈能源為動力的靈動機,基本上簡單的壓縮導流都不會是太大的問題。
唯一的問題是——耗能量巨大。
雖然思路是有的,但是實際操作起來依舊花費了聞弛幾個月的時間,才最終制成了靈能冷櫃。
其中大部時間都是在尋找合适的制冷劑,以及解決密封性、及隔熱問題。
而這其中,魏尹找來的人幫了很大的忙。
魏嬰以前掌管的是乾承帝手下的鴻陽衛,裏面既有普通軍士,也有呂易城他們那一批道師。
平時這批道師實際上很少出現在公衆面前。
當初攻打荷度的時候,他們就很少參與戰場上的事情。聞弛就很納悶,乾承帝為什麽不用這些人。
明明這些人可以将青芝山一系的陰師打壓得擡不起頭來,武力應該也不容小觑。
但是在那重要戰場上,卻幾乎沒有他們的身影。
而随着這段時間,魏尹為他介紹了幾個道師來幫他解決材料問題時,他才發現,在用人上,乾承帝确實遠遠比他厲害得多,也高瞻遠矚得多。
這些道師雖然可能武力值爆表,可人數不多,即便全部投入戰場,估計最終也沒有一顆炮彈來得有用。
也只有像荷度那樣特殊的戰場,才用得上非一般的力量。
可是如果将這些道師腦中的知識用于其他方面的研究,卻能夠以你想象不到的方向上造福百姓。
原來乾承帝一直以來,以着令人難以想象的巨大資金在供養着這批導師,就像他在供養掖庭司一樣進行各種研究。
他們到底在研究什麽重要的東西,聞弛當然不可能知道,但是光魏尹為他介紹的幾位道師,為他帶來的那些材料,就已經足夠讓他驚訝了。
南方出産的橡膠制成的膠條,各種淡黃色、白色的粉末或晶體,透明濃稠的酸性液體,甚至各種被封裝在瓶子中的氣體。
而那個叫做翟文生的道師卻笑眯眯地說道:“要不是掖庭司拿來了這種叫玻璃的材料,我們很多實驗進行的都不會像這樣順利的。”
聞弛卻在心中想到,早知道你們這麽厲害,我就不讓尚奎賺你們的錢了,白白把玻璃配方送給你們都是可以的。
于是有了道師們的協助,掖庭司幾乎如虎添翼,短短三個月時間便制成了靈能冷櫃。
在解決到冷櫃的問題之後,聞弛看着手中的這塊柔軟的橡膠,心中卻想到,電能時代已經可以來臨了。
雖然現在有煤炭有靈能,可這兩樣東西依舊無法代替電能。
煤炭和靈能雖然能推動機械,卻無法将能量傳送與普及,這是它們倆最大的缺陷。
而且由于靈能液材料的限制,靈能液一直是非常貴的,這也将大大增加豬肉的運輸成本。
也許靈能還有他們所不曾觸摸到的發展空間,但是煤炭燃燒能量的探索卻已經到此為止了。
而電能卻能解決這些問題。
他将自己記憶中的關于電的産生與利用的信息摘錄下來,仔細将它們整理成冊叫給掖庭司。
剩下的事情他卻沒有更多精力去管了。
因為掖庭司的宮外的一個實驗室給了他另一個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