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入懷(捉蟲)

穆簡成的信,還遠在關外,

林風眠的長兄林潮止,已開始過關入京了,

而比二者更先一步到來的,是禮部主持的慶功宴。

此番李戒設宴,意在揚國威,安民心。所請的人,不乏當朝權貴,甚至有前朝要員。

梁帝雖是“逼”哀帝禪位,歸根到底是用和平不外宣的方式過度權柄,雙方都還保留着最後的體面,哀帝不必稱為廢帝,李戒也不用做亂臣受各路諸侯的讨伐。

哀帝有個小女兒,排行第八,當初皆稱呼她做八公主,梁代晉以後,留下公主封號,卻單單在前頭加一“思”字。

思前塵過往,忘恩怨情仇,放眼餘生,方□□華永固。

這日她也來了。馬車就落在宮門前的碧影橋下,沒有進去。

宮門的守衛換了一批又一批,見到這位前朝公主,連行禮都省去,思公主則早習慣人情冷暖,不以為意。

沒多久,遠出車輪滾滾,就見八名守衛同一時間,齊齊單膝跪地。

“末将參見太子殿下!”

是他。

車內的燭火熄滅,亦無月光滲入,是以見不到思公主一對顧盼的媚眼瞬間升起華彩。

李勖的馬車就停在她的車外,不幾時,車簾掀開一角,裏面的人道:

“免禮。”

“末将這就給殿下引路。”

Advertisement

“前面的人,避讓!”

“不必了,”李勖道,“我此刻不入宮,你們也不必在這陪着,都去吧。”

守衛應聲告退。

“贖本宮不能給太子請安,前不久感染風寒,眼下的氣色見了也實在失禮。”

她一開口,李勖才發覺車內有人,頓了頓,順着她的話說:“之前聽聞父皇公主身體欠安,這才幾日,其實公主不必跑這趟的。”

聽得出,女子聲音中帶着喜悅:“為太子慶功,本宮怎可缺席,太子,你等等。”

李勖眉心微微凝着,不大會功夫,車簾外出現了一道纖細的身影,思公主帶上面紗,輕聲開口:“現在可以了,太子我們入宮吧。”

然而李勖連稍稍的遲疑也沒有:“不了,公主先行一步,我還有事。”

“那本宮在這裏等太子一起,”

“請公主先行。”

他說話時,語氣是客氣的,但又是那麽的不容回絕。

思公主站在那,覺得自己又犯傻了。

李勖是什麽身份,她如今,又是什麽身份?

他怎會願意與自己并肩而行呢?恐會招惹非議吧。

受着公主尊稱,她則十分清醒,這是梁戒對她的施舍罷了,天下已經姓李,而她,只是一個連守衛都不放在眼裏的落魄人。

又怎會…怎會…入了他的眼?

思公主自嘲一笑,小小的,灰色的馬車闖入視野,她看得分明,李勖眸中一亮,輕快躍下車,朝那駕馬車走去。

她再蠢,也看得出,那是駕供女子出行的車駕,絞痛她的不知是不是嫉妒,但是面讓,仍要維持端莊得體的微笑

這是她最後的體面。她要看看那人是誰。

林風眠今日穿了一件靛藍色坦領半臂錦褂,配上棕紅相間的百褶襦裙,随雲鬓流蘇簪,靓麗生輝。

李勖很自然在她對面站定,目光在她臉上瞬間有了溫度:“想到你會來。”

不是‘你怎麽來了’,

而是‘想到你會來。

這五個字落到思公主耳朵裏,如一根針落在心上,而真正刺破她所有僞裝的,是她認出了林風眠的臉。

那個二嫁北齊人的女子?

如果李勖嫌自己的身份低微,那林風眠呢?這個連清白和名聲都不存在的,又憑什麽與他并行?

此刻,思公主被無數的疑問,無數的不可置信充斥着,幾度懷疑自己的眼睛。

她怎配。

林風眠展顏,小臉微微一揚:“這裏有美酒佳肴,我豈能不來?”

“我本想問你怕不怕,看來都是多餘的,”李勖道,“不過你呀,就不能說為我慶功來的?我興許會很高興。”

“會麽?”她對他眨眨眼睛。

“會。”

“好,我是為太子殿下慶功來的,看我這身行頭夠不夠紅火?”

李勖失笑,伸出臂膀:“敷衍。”有幾分縱容流露。

但他心裏仍存了半分認真,只道她真的是來為自己慶功的,心頭愈發寬慰。

林風眠扶着他的臂膀下車,二人并肩走入那道掩着盛世舞樂的宮門中。

後來林風眠歸入女眷席,李勖則當然地坐在最前頭靠近聖上的位置。

丞相沈摘來得稍微遲些,酒過三巡,直奔李勖身側:“太子不是說在宮門外見?怎麽自己先坐這了,盧大人眼下還在宮門候着。”

“今日守衛太多,再者,”李勖頓了頓,“有閑雜人等。”

沈摘無奈道:“什麽閑雜人等,思公主罷了,那還不是很容易搪塞過去。”

“太子,別怪臣多言,你對林家那位未免太上心了些。”

“誠如你所說,她的遭遇一切源于陛下,你擔心也說得通,但你就是對她與對別人不一樣,臣看在眼裏。”

“昭安,”李勖笑說,“你這是怎麽了?”

沈摘有些頹:“李勖,這話該我問你,你怎麽了,可還清醒?你是太子,自古以來帝王将相都該是,”

而他的話沒說完,被李勖打斷:“昭安,別再說了,我知道自己的在做什麽。”

林風眠周圍是一群未出閣的女孩兒,第一次入宮,興奮不已,唧唧呱呱說個不停。

林風眠比她們多出上輩子的十年閱歷,雖然與她們年齡相當,卻沒有少女懷春的心态。

擡眸間發現李勖已不在席。

林風眠閑散靜坐,聽女子們議論胭脂水粉,哪家的公子方才與自己說了話,置身事外的感覺,也算別有一番風趣。

沒多大會兒功夫,一盅桃花釀已飲下大半。

“借酒澆愁,可見在邊關過的并不痛快。”

這誰啊,如此掃興?

她擡首望去,原是老國公幺子,蕭子津。

蕭國公晚年進爵,子孫後輩春風得意,不想說話竟這麽口無遮攔,不過他既不擔心禍從口出,林風眠也沒必要多客氣。

“原來是你這冤家,不知道這裏是女眷待的地方?”

蕭子津聞言,臉色難看:“口出狂言,好還當初娶得不是你。”

蕭林兩家門當戶對,曾經議親,只是後來林風眠代梁入齊,這才不了了之。話又說回來,父母之命罷了,他們見面次數寥寥,也沒議定,何以這麽大氣性。

她無所謂地端端肩膀:“我也是,還好沒嫁入蕭門。”

她低下頭,全然投入到手裏的桃花釀,他目不轉睛凝視她。

這份滿不在乎不像裝出來的,因此蕭子津忍不住惡語相向:“你表姐溫柔可人,是難得的賢妻。”

“真不錯,你的眼睛終于複明了。”

蕭子津勃然大怒,陰狠道:“只可惜床上是塊木頭,不懂風情。”

林風眠臉色一變,不禁端起酒杯就朝他潑了過去:“無恥。”

蕭子津不躲,見她終于急了,心中反而暢快,一身火紅色的束腰長袍,胸口聞着的巨蟒,一如他長牙五爪。

林風眠走後,留下群目瞪口呆的姑娘,蕭子津沒有絲毫不自在,竟在她的位置席地而坐,把玩方才她用過的杯盞,不幾時,為自己添了一杯,一飲而盡。

說起表姐,林風眠是愧對的。

當年她離開梁國以後,據說陛下很不想開罪蕭家,親自下旨為蕭子津選妻,誰知道蕭子津最終選了自己的表姐,也就是孟瀾外甥家的庶女孟莺兒。

這個孟莺兒的身世,着實可憐,母親就是府上一個普通的丫鬟,無名無姓,老爺醉酒亂|性生下她,酒醒後繼續研究他的功名利祿,将這母女抛擲腦後,從此不再過問。

三進三出的府邸,有時候埋下個人,還是很容易的,十二歲之前,孟莺兒甚至沒出過家門,逢年過節才得一身新衣裳。

孟瀾一是出于同情,看不得自己外甥作下這麽多孽,二也是給林風眠尋一伴讀,因此孟莺兒才在林府生活了四載。

這四年裏頭,表姐都是戰戰兢兢的,生怕說錯一句話,就被送回去。

驚聞她嫁給蕭子津,起初林風眠感到欣慰,她終是熬出頭了。

但随後又為她擔憂,不知究竟是不是她的福報,如今擔憂成真,林風眠覺得,都是自己害的。以孟莺兒的性子,鬥不過人家,也不敢聲張委屈。

思索間,林風眠發現誤入了無人的宮殿,荒廢已久,有個人影鬼鬼祟祟地從裏面走出來。

她一驚,雖然此時盧鏡時不過三十出頭,但還是被認了出來,別看他眼下只是個不起眼的副五品文官,不久之後,那是風頭無兩的戶部尚書。

當年他可謂橫空出世,沒背景,沒功績,能到這個位置,說沒後臺她是不信的。

盧鏡時消失後,她緊接着步入大殿,沒有宮燈,諾大空間黑黢黢的,伸手不見五指,她正欲退去,卻驟然碰觸到一人的胸口。

那人身上的檀香氣息莫名熟悉,他展開手臂,一手握住她的腰,一手捂住她的嘴。

林風眠幾欲驚呼,卻是李勖的聲音:

“你飲酒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