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三位好朋友滿懷愛國、報國的心思,號召周圍志同道合的朋友們一起在請願書上簽名。

其中,大胡子劇作家樣子看起來兇惡,但卻是性格極好的人,因此號召的時候,會認認真真地同每一個人耐心地講解這樣做的目的:“審核制度本身沒有什麽問題,但一味禁止并不可取。一些試圖讓這個國家變得更好的文章,實在不該随随便便就被禁止了呀。”

“好比瘋帽子老師寫的《一個平民的生活》,乍看是有些殘酷和悲慘,也讓人意識到了社會不好的一面。可只有意識到黑暗,才能改變黑暗,這不正是在呼籲大家一起來努力,改善這一切嗎?”

相較之下,小貴族卷毛青年更直接一些。

他天真、熱情,又有着年輕人那種無畏一切艱難險阻的勇氣,所以,在號召的時候,是極煽動性地嚷嚷着:“我們要有自由!思想不該被禁锢,應該被解放!國王不了解真相,他是被那些貴族所隐瞞和欺騙,作為國民,我們有義務去揭穿這一切,将真相和真理告知陛下!”

和這兩位相比,那位出身大貴族家庭的冷面男子大抵是唯一靠譜的了。

他自始至終都很低調,給人建議的時候,語氣也是平平淡淡的:“這次請願多半會是無功而返,但正如我朋友所說的那樣,有些事總要有人去開一個頭。所以,不管有沒有用,我們都先試一試,若是和我們抱持同樣的觀點,那麽,不妨來簽個名。”

最終,一共有二百三十五人的名字出現在了請願書上。

其中一部分人,确實同這三位好友一樣,認為審核制度應該适當放寬;

另一部分人則是這三位好友的親朋好友,出于幫親人、朋友一個忙的簡單念頭簽上了名字;

還有少部分人純粹是從衆心理,看到周圍人有簽字的,自己便也跟着簽了名。這行為就好比參加集體活動,不想落單的意思。

如此大約兩周後。

這封請願書便被送到了理查德國王的禦案上。

當時,德萊塞爾大人正在同理查德國王彙報本年度財務收支方面的一些問題。

這位雖然有些食古不化,但确實忠心耿耿的財務大臣,對國家如今的經濟狀況十分憂心。

只因政府負債累累。

Advertisement

國家財政已經到了一個極為不堪的狀态。

與之相對的是,少部分貴族們私下掌握的財富數額卻已達到了一個聞所未聞的程度。

并且,這些人還在持續不斷地通過壓榨和剝削的方式,繼續斂財……

這樣一來,整個國家的資源和財富都被集中到了少數人的手中。

可偏偏這少數人對國家又是毫不關心的,日常只知拿錢揮霍享樂,卻并不曾想過,要為國、為民做出哪怕一點點兒的奉獻。

剩下一部分還算關心這個國家的……

諸如,德萊塞爾大人這樣的臣子,又因思維僵化,壓根看不出問題根源在何處,也想不出什麽好的解決辦法來。

于是,這位年過半百的老大人只能因循守舊地将理查德國王“修建跑馬場,出門打獵,裝修宮殿、造一個大公園”等種種需要花錢的想法,一一駁回,試圖靠節儉,來讓賬上的負數不至于大到一個可怕的地步。

他是好心一片。

但在理查德國王看來,這總是攔着自己花錢的糟老頭子實在有些讨厭。

政府負債,他是知道的。

但也就是知道了的程度。

況且……

這負債也不全是他弄出來了。

往上數三代,那一代國王沒搞出點兒什麽負債來呀?

可他們這麽折騰到了最後,國家不都還是好好的嗎?

因此理查德國王便也不認為這有什麽問題。

只覺得個別朝臣,一天到晚實在危言聳聽到了極端的地步,動不動就國家承受不住,動不動就社會不安定……

這是威脅誰呢?

也許吧!

也許将來終有一日會出問題。

但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

快活一日是一日。

總不至于就這麽倒黴……

恰好他做國王的時候,國家就出事了吧?

基于此種緣故。

國王陛下是只求賞心樂事,不想讨論政事。

而這一天,由于德萊塞爾大人屢屢駁斥他的想法,就導致他內心情緒已經不悅到了極點!

但理查德國王不是喜怒形于色的簡單類型,想着自己還用得着這老頭兒,又要他時不時地幫自己平衡朝堂,所以,哪怕不高興,面上也沒直接表露什麽。

只是接下來,為了轉開財務方面的一些無聊話題;也為了掩蓋自己堂堂一國之主,想要花錢的要求竟然沒得到滿足!

他漫不經心地拿起桌上的那封請願書,随手翻開,看了起來。

及至才翻了兩三頁,他的臉上就浮現出了一抹陰郁的神色。

因為,于那三位好友而言……

這封請書用詞委婉,感情真摯,且又有滿腔報國之志。

可是,于理查德國王而言,這封請願書從頭到尾卻只有一個意思

那就是——陛下,你該按照我們的建議去做事。

即使他知道,這請願書沒什麽惡意。

無非是年輕人一時熱血上頭……

放在平日,他雖不喜。

卻多半不會理睬什麽的。

可剛剛才被德萊塞爾大人給駁斥了一番……

心情并不怎麽舒暢的國王陛下決心不再那麽輕易地選擇原諒了。

于是,他打斷了德萊塞爾大人關于財政方面的敘述,将這封請願書扔給他,要求他帶人去将那些在請願書上簽過名字的人,統統逮捕。

德萊塞爾大人呆了半響才回話:“陛下若是下令,我自然是遵從的。但是,這實在有些誇張和草率,兩百多人全都抓起來嗎?要不要先派人調查一番,只抓首惡……”

理查德國王直視着他的眼睛,冷冷地說:“誰來問你的意見呢?我是說,都抓起來。”

他知道德萊塞爾大人不想去做這樁事。

一來,這位大人平時并不兼職抓人的活兒,專業不對路;

二來,德萊塞爾大人看了請願書後,雖覺得這些年輕人過于輕狂,竟敢公然、肆意談論朝廷頒布的政策,又有指揮國王做事的嫌疑,但總得來說,罪不至下獄,只需不理睬就可以了,鄭重其事地抓捕,是很沒必要的。

但只因德萊塞爾大人令國王陛下很不開心的緣故……

這位國王便只當沒看見他的不情願。

或者說,他越是不情願,陛下越是要他攬下這樁差事,以做報複!

事已至此,也沒辦法了。

德萊塞爾大人只得同意。

他撐着年老體衰的身體,陰沉着臉,帶着一隊隊警察,頂着旁人害怕的眼神,滿大街地勤勤懇懇抓人。

及至到了太陽落山的時刻,那些在請願書裏留下簽名的二百三十五人,就很有效率地被抓了兩百一十七人。

剩下的十八個人……

有些湊巧不在王城;

有些則是消息靈通,提前躲了起來。

值得一提的是,請願書的三位主要發起人并沒有全部被抓。

小貴族出身的卷毛青年和那位大貴族出身的冷臉男子都幸運地逃過一劫。

那位冷臉男子家世不錯,所以,消息靈通。

而且,他在此之前就預料過請願會失敗,只是沒想到會造成如此嚴重的後果。但終歸算是心中有數,加上腦子清醒,得到消息後,絲毫不猶豫,直接就逃了。

至于前者,完全屬于運氣好!

警察來抓的時候,他剛好不在。

這位卷毛青年是個極愛交朋友的性格。

平日閑着的時候,就常會出門去走親訪友,所以,在警察來抓前,他正在外頭拜訪一位新朋友,陰錯陽差地逃過一劫。

唯獨那位大胡子劇作家倒黴。

他平時固定在戲院工作,上班時間自然也哪都不能去,等到警察們一來,他就被警察帶走了。

這些暫且不提。

只說那被抓的這兩百一十七人。

理查德國王的執拗性子發作,借題發揮,竟給出了從嚴處置的指示。

于是,這些人便連審訊都沒審訊,直接被投進了苦牢之中。

傑米是在事情發生後,才知道這事的。

而且,由于理查德國王将那封請願書扔給德萊塞爾大人的緣故,他得以從便宜父親那看到了這封請願書的內容。

正如之前所說。

這封請願書其實寫得極真摯,并無什麽毛病。

唯一的毛病便是天真。

寫請願書的人不僅直接指出國王的錯誤,還發表了一通希望國王改變的建議。

理查德國王是虛懷納谏的君主嗎?

如今,再無疑義。

苦牢中的兩百一十七人想來正是這道題的最佳答案!

兩百多人竟然全被入獄

傑米簡直無法相信這個結果。

這讓他忍不住回憶起當年的喬治,明明已經刑滿釋放,卻又因一個極為荒唐的罪名,被重新投入到了獄中。

“該死!什麽時候法律才能足夠公平和權威?”

傑米在內心深處為此憤懑不平:“憑借自身的喜好,就能随随便便将人治罪、下獄,這樣的日子到底什麽時候是個頭兒啊?”

受到這種刺激……

他文思泉湧,揮筆疾書,激情辱罵兩小時。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