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寧少源升官。

寧家兩兄弟的身份也跟着水漲船高。

原先楊翰在的時候, 大家的目光都集聚在他的身上。

加上他找過寧林的麻煩,寧桃和寧林身邊除了馬富貴這幾個好朋友之外,倒是極少有人與他們攀關系。

尤其是家裏有背景的學生們, 更沒把他們當回事。

如今,寧少源一躍成為一府之長,原先沒什麽來往的,甚至在路上都沒打過着呼的同學,一個個都湊了過來。

有的官位和寧少源差不多, 還有幾個是東臨府下屬州縣的子弟。

林林總總, 大牛一下子記了兩三頁的名單。

寧桃看得就有些頭大,問寧林道:“你都記住了嗎?對得上號嗎?”

寧林道:“差不多。”

他記憶力其實在寧家幾個孩子裏是最好的。

雖然不及馬富貴的過目不忘, 但是比起寧桃和寧棋,還是更勝一籌。

再加上他小時候被霸淩過。

特別的會察言觀色, 什麽樣的人有什麽特征,他只要多看兩眼, 差不多就能對上了。

寧桃一邊做筆記, 一邊道:“不知道為什麽, 我總記不住他們的臉。”

一個個笑容特別标準,特別模式化。

Advertisement

充滿了職業假笑的趕腳。

其實他背書的時候也不算太慢, 可偏偏在人臉方面,卻有點迷盲。

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臉盲症?

寧林道:“沒事, 下次多遇上幾次,你就記住了。”

“他們有什麽特征,我一會标在後頭,你看上兩遍, 就差不多記住了。”

“這挺好!”

寧桃說完, 繼續低頭抄書。

大牛在一旁幫忙磨墨, 東桂頗為羨慕道:“大牛,你什麽時候也教我讀書識字吧。”

“好呀,明日就教你。”

寧桃發現,自打寧少源升了官。

他認識的人,從個位數,一下子增加到了三位數。

在他去藏書樓還書時,偶爾遇到師兄,還會告訴他,看什麽書比較有用,什麽書只需要看一部分就好。

寧桃都一一記在心裏。

不過很不巧,他依舊記不住師兄們的臉。

倒是把書名和內容記得清清楚楚。

在寧林參加了七次考試之後,寧桃總算是記住了經常與他打着呼的師兄們的臉。

也就在這時,臨近過年,經過三個來月的檢測,先生根據成績,與每一位同學都進行了談話。

家裏離得遠得同學,已經陸陸續續背着包回鄉過年去了。

趙子行同學也提前離開了。

先生給寧林的建議時,可以去試試。

過的幾率還是非常大的,因為這幾次考試的題目,除了書院自己出的之外,還有兩次是根據各地這幾年來的考題,綜合出來的。

這段時間,先生還陸陸續續給無邊無際講了歷年來考題的重要點知識,像極了五三、黃崗,名師之類的。

寧林除了第一次成績不理想之外,剩下的幾次,均保持在八十分左右。

也就說,他想要名次好看怕是有些困難,然而,要中倒是不難。

寧林自己也拿不定主意。

他想要搞個大的,而不是說挂末尾這種感覺。

雖然年紀小中了秀才說出去确實好聽,然而,若是吊末尾,他心理上有些接受不了。

寧桃明白他的想法。

寧林的成績這麽穩定,只能說明一點。

他所學的知識,也相對穩定,不能提高成績的可能,寧桃感覺有可能與他的年紀和經歷有關,或者說自身的性格有關。

寧桃這三個月,每隔兩天都要交一篇文章。

先生從最初的五百字,增加到中期的一千字。

又從一千字,精減到五百字,有時候一篇文章中,能提到兩三個典故,而有的文章只需要一個。

不過寧桃的文章,結合實際方面比同班同學都要強。

先生不止一次在課堂上把他的文章當成範例在講,而寧林的文章,卻恰恰與他相反,典故什麽的,都用得杠杠的,文筆也挺華麗,用詞更不用說了。

花團錦簇之間,卻總讓人感覺少了點什麽。

回到家,寧林把自己的想法和寧少源提了一下。

寧少源也翻了翻他的答卷。

需要寫見解與論點的地方,他的确是挺不足的。

引經據典方面,倒是沒什麽問題。

文詞之間可見功底。

看完老大的,他又翻了翻老二的,好麽,老二的風格與老大完全不同。

能簡則簡,能省則省,但是每一句話都能提到點子上,唯一的不足就是詞語相當匮乏。

跟他的性格一樣,略顯急躁。

“你們倆要是綜合一下就好了。”

老大的遺詞用句分老二一些,老二的想法與點子勻給老大一些,應該就完美了。

可惜,這兩人怕是誰也學不來誰。

“去試試吧,不試怎麽知道自己的不足?我告訴你,凡是能中秀才的,都已經算是佼佼者了,有的人一輩子,都死磕在童生這一份上呢,而有的人,連童生都考不上,你若是明年能考上秀才,不論名次,以你的年紀,也足以令人刮目相看了。”

“如果,是墊底,您也不會覺得是我的錯?”

“這等事情,有何對錯?”

楊柳縣總人口也就七八萬,算是周邊的大縣了,不過每年參加縣試的人數卻不是最多的。

再加上兩代帝王對于科舉的改革。

已經不是起初那種只看文章的好壞而定奪的時候了。

據小道消息,從這一次縣試開始,會逐步改革,朝廷想要的人才,再也不是那種單一的只會背書和寫詩的了。

更多的是你的綜合實力,所以寧林這種,除了文章分數可能會低一些,但是旁的分數卻能提上去,綜合起來成績也是不錯的。

被寧少源一鼓舞,寧林倒是下定了決定,明年去考。

寧少源的意思,過了正月初五兩人就動身,到時候拿着舉薦信,直接去報名,住處方面,寧少海上次回去,已經與王大老爺說好了。

就住在王家在縣城的宅子裏,剛好與王家的二個孩子一起讀書。

有什麽不懂的地方,如果先生那裏得不到答案,就找彭教谕,至于寧桃他也會寫信讓董教谕幫忙找個私塾,或者去縣學蹭段時間的課。

出了書房,天空又飄起了雪花。

寧桃瞧見翠珠和柱子在二門外不知道說了些什麽,而後喜滋滋的抱着一個大紙袋子往回跑……

寧桃戳了一下旁邊的寧林,“聞到沒有,糖炒栗子的味道。”

大冷的天,熱呼的栗子香味一時散不了,寧林點頭。

寧桃朝他眨了眨眼睛,“借我點銀子,我去買兩包……”

寧林:“……”

自打跟寧桃和好之後,他的小金庫就日漸消瘦。

寧桃磨着寧林給他買了一些好吃的。

兩人喜滋滋地邊走邊往回走,剛巧碰到劉家三兄弟來送年禮。

劉三看到寧桃順手就從他懷裏搶吃的。

看着他們家現在的宅子,一個勁誇道:“桃子,你們家現在這個宅子,比在新州的可氣派多了。”

寧桃心想,這是知府住的地方,能跟知州住的比嗎?

本朝等級不說多森嚴。

但是該有的規格,其實還是分得清的。

就好比,什麽尺碼的東西,知府能用,知州就不能用。

陽宅大概看不出,但是陰宅方面尤其明顯。

好麽,他現在已經變神叨了。

如今這宅子,據說是前任的前任曾經住過的。

那位大人清正廉明,在東臨府做了幾件大事,被調到了京都,可惜他太剛了,得罪了當時特別受寵的貴妃的哥哥,總之,被降級了。

至今還是個國子監祭酒。

不過,寧桃覺得,指不定人家更喜歡這樣的悠閑生活呢?

說實在的,他就挺羨慕劉泊的。

有實力去當官,可我就不稀罕,怎麽着都感覺是一種暗戳戳的炫耀。

劉家三兄弟此次來除了送年禮之外。

還給寧香帶了好幾本書。

劉二趁着大家都齊聚在王老太太那兒,這才把給寧香的東西拿了出來,笑道:“先前聽桃子說,大姑娘平時就喜歡看些書解解悶,書院旁的不敢說,藏書倒是還有不少,大姑娘先瞧瞧,這幾本可還行,有什麽喜歡的可以寫個單子,下次來給大姑娘送來。”

寧香接過書掃了兩眼,連連道謝。

最上頭是一本書頁已經泛黃的棋譜,中間還有一本菜譜,一本專門做點心的小冊子,幾本書一瞧下來,基本上小姑娘喜歡的他都送來了。

寧桃總感覺哪裏怪怪的。

寧林又拉了他一下,小聲道:“你确定爹相中的不是劉二?”

寧桃張了張嘴。

話實在說不出口,關鍵是劉大這個人,平時在他們面前,倒是挺能說得開得。

能言會道,特別會做人,可一見到寧香,那張臉跟猴屁股似的,就連舌頭都大了,跟喝多了假酒沒什麽兩樣。

倒是寧棋湊過去把劉家送來的果子給拆了開來。

還真別說,全是書院自産的。

書院有一個地窯,據說裏面四季都藏着冰,也不知道怎麽設計的,裏面的冰常年不化,夏天太熱的時候,還會有人上山來買。

而書院也會将藏冰拿出來,給學生們做幾頓冰鎮果子、醋梅湯之類的。

寧桃去的時候,還吃過兩頓,完美。

他們的果子,也是平時用來給學生加餐的。

一年四季倒是不擔心孩子們營養不良,非常的不錯。

王氏見寧棋手快把果子都給拆了,只好讓人拿下去洗洗切了裝盤裏。

寧桃想起,王老太太有喝羊乳的習慣。

家裏廚房便把剩下的羊乳做成了奶酪,其實這年頭的奶酪和他上輩子的酸奶差不多,只是要更加稠一些。

寧桃便跟提着果子下去的嬷嬷說了一聲。

再幫他拿一碗奶酪來。

嬷嬷道:“同在吃是不是太涼了些?”

“沒事。”

酸奶他也不能加熱了吃呀。

寒山書院位于東臨府境內,不到半個時辰就到了。

劉家三兄弟除了來給他們送節禮之外,還要在城裏買些東西回去。

所以要在寧家住兩晚。

在老太太這兒用過了膳,寧桃和寧林便領着三人去了客房休息。

劉大這會倒是話多了,望着屋裏古樸又講究的陳設,微微有些感慨:“寧叔這正式公文該下來了吧!”

如今也只是代理。

就算是職位是确定了,可名頭上并不怎麽好聽。

寧林道:“還不知道,現在也快封印了,今年又是各地官員進京述職的日子,父親在東臨府,也不知道能否留下來。”

這事寧桃也知道,這幾日回來,他就發現自己屋裏的東西并不多。

而他和寧林也湊合着一個院,共用一個客廳和書房。

院裏連個小廚房都沒有,平時用水還和在客廳裏燒。

一問寧香才知道,寧少源這個職位只是暫代,所以,一家人搬進來之後,都不曾按自己的喜好來随便用。

就是想着,待正式公文下來,若是真留下來,那就再布置。

也可以請人來開個什麽宴席之類的,認認門。

上次在新州,他們連喬遷之宴都未曾辦過,不過說來也巧,在新州不過也才三四個月,這幾個月裏,要麽太忙,要麽局勢不好。

如今貴妃一幫人倒了,無論是京裏還是各處都空了許多位置出來。

寧少源這才有機會突然升了兩級。

劉大若有所思,恰在這時,大牛歡天喜地跑了過來。

“大公子、二公子,好消息啊!”

大牛跑得臉頰紅撲撲的,眼裏卻滿是星星,歡喜道:“老爺的任命下來了,正式升為東臨知府,聖上還賜了一身官服,還有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我也不知道是什麽。”

寧桃在心裏卧槽了一句。

這任命狀是屬曹操的吧,這速度也太快了。

劉大微微一愣。

劉二拍手笑道:“這可真是太巧了,咱們今日也是趕巧了,晚上定向寧叔讨杯喜酒,沾沾喜氣,哥你說是不是。”

劉大這才笑着點了點頭,“怕是寧叔晚上也沒時間與你喝酒了。”

正式成為知府,下屬的官員多少都會過來道喜的。

劉二笑道:“無防,咱們還得在這裏住幾日呢,總有機會沾沾喜氣。”

“唉,桃子,今日吃的酒聽說是大姑娘親手釀的?”

寧桃沒想到,他話題跳得這麽快。

點頭道:“是姐姐釀的,不過我也幫忙了。”

桂花還是他幫忙摘的呢,從老家一路跋山涉水,帶到了這兒,實數不容易。

寧林道:“二哥若是喜歡,我去問問姐姐還有沒有,回去給你們帶上兩壇。”

“好!”劉二開心道:“那可真是沾了喜氣了。”

寧桃:“……”

該不會被寧林說中了吧。

正如劉大所說,寧少源根本沒時間與他們一起慶祝。

公文一下來,下屬的官員,離得近的不出半個時辰就上門了。

離得遠的,也在今日趕來了。

還有本省的其餘幾個知府,無論遠近,都陸陸續續的在接下來的幾天,送來了賀禮。

一些本地的鄉紳富戶,一時間書房那邊被擠得滿滿當當,簡直是門庭若市。

不過王氏這邊倒是給自家小慶祝了一下。

想着過兩日再挂上的紅燈籠,倒是提前挂了起來。

劉二再次喝到了寧香釀的酒。

不過這次卻是梅子酒,酸酸甜甜,連寧桃這幾個毛頭都每人給了一杯。

劉三道:“姐,這酒真好喝呀,能不能教教我,我們山上果子可多了,回去我也裝幾壇子。”

劉二附和道:“這主意好。”

劉大也跟着點頭。

寧桃望着坐在他對面的三只神同步的兄弟,默默抽了抽嘴角。

你們家是不是很久沒女孩兒了,跑他們家來搶姐姐了還是啥的。

寧家三兄弟一個都沒開口。

倒是被他們把臺詞給搶完了。

寧香臉頰微微泛紅,在燈光下特別的嬌俏可愛,輕輕點頭道:“我回頭把方子抄一下,讓二毛給你們送過去。”

劉大道了聲謝。

倒是劉二道:“有方子,也不一定咱們能做好,不如咱們把果子送來,大姑娘幫忙做幾壇吧!”

寧香:“……”

王氏在一旁笑哈哈的附和了幾句。

再加上玫瑰醬鴨被端了上來,一股花香和烤肉的味道,剎時在廳裏彌散。

劉二這才閉了嘴。

劉大道:“以前聽說過這道菜,今日倒是頭一次見,比我想象中的還要好看許多。”

劉二笑道:“怎麽能是好看呢?明明就很好吃嘛。”

寧桃黑線,你話可真太多了呀。

這玫瑰醬,還是他上次在京裏時禍禍王家的。

沒想到離京,居然把這個也給帶來了,這是要提示他那段不好的記憶還是啥的。

一頓飯吃完,寧桃感覺自己臉都要僵了。

也不知道,是喝了點酒的原因,還是今日氣氛太好。

劉家老大和老二兩人的話都特別多。

尤其是老二。

老大說一句,他就得扛一句。

這頓飯吃得又累腦子,又累舌頭。

送走了劉家三兄弟,寧桃靠在老太太的榻邊休息了會。

可能因為趁着王氏不注意的時候,又偷偷喝了兩杯酒,現在腦袋有點沉。

懶得都不想動。

寧林比他還不如,靠在另一邊,已經開始打起了小呼嚕。

寧桃也昏昏欲睡時,聽到後面陪着老太太解悶的王氏道:“娘,您說劉家是什麽意思?”

先前劉泊和寧少源說好了。

寧香和劉大年紀差了兩歲,雙方八字也偷偷合一下,雖然不算上上婚,但也是中規中矩,沒有誰連累誰一說。

這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東西,這樣的已經很不錯了,兩人以後和和樂樂,平平安安的。

王氏覺得,這樣就足夠了。

可現在王氏明顯感覺,劉二舞得有點厲害,想要在寧香面前積極的表現自己。

王氏自己小時候沒讀過什麽書,後來還是成親後寧少源教的,她一直便對書詩門第的劉家很有好感。

劉泊雖然沒有入朝為官,但是書院卻風生水起的。

三個兒子也教育的好,和他們家一樣,沒有什麽小妾、通房之類的亂七八糟。

女兒嫁給這樣的人家,其實她蠻放心的。

誰知道,說好的是等明年劉大中了舉人,就給寧香和劉大定親的。

再過個兩年,便可成親了。

豈知,這兩次上家裏來,劉大倒是少言寡語,劉二一個勁的表現自己,這是劉家人想換個兒子還是啥的?

王氏叭啦叭啦一大堆。

老太太道:“你也瞧出來了?”

王氏一噎,“您是覺得,你閨女有多蠢?”

“也不是蠢,就是心眼實在,心裏藏不住事。”

說實話,劉家這一行為,王氏看得有些迷,老太太看得也有些迷。

按理說,寧家底蘊确實比不上劉家。

可如今,寧少源也升官了,且年紀也還少,就算是将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不可能,升到三品也不是沒希望。

劉家這麽換兒子有意思嗎?

寧桃聽得一個激靈。

這特麽還真被寧林說中了。

看不出來,寧林這小子,還有這方面的天分。

一看劉二就不對勁。

也不知道王氏和寧少源商量了沒,寧桃發現,後面的兩天,劉家三兄弟一起用膳的時候,寧香就極少出現了。

寧少源這邊迎來送往,不知不覺就到了年三十。

寧家這一陣子收了不少的東西。

王氏帶着寧香一起登記入賬。

寧林則帶着兩個弟弟一起讀書學習,翻過年寧林和寧桃兩人背着包,坐上馬車由柱子和寧少海一起送到了碼頭。

相比于第一次出門。

寧桃這次淡定多了,該吃吃,該喝喝。

有時間就背背書,沒時間坐在船頭,聽人聊聊八卦,不知不覺,就到了家了。

相比于東桂和寧林,寧桃和大牛一下船,就開心地飛起。

看到王家人來接他們,寧桃背着包跑得比兔子都快。

王大接過他手裏的包,笑道:“你怎麽還是那麽冒冒失失的。”

說着,示意王三帶人去接寧林他們的東西。

“我這不是開心嗎?表哥,家裏可有什麽好吃的,我天天在船上吃魚,都快變成貓了。”

他感覺自己身上都一股魚腥味。

上次坐船去京都,那是官船。

可這次卻坐的商船,多少配置方面都比不上。

更別說吃喝了方面了,為了趕時間,中途停靠時間超級短,就跟火車進站似的,你不快點上,車就開走了。

船也在他們這邊的碼頭停靠半個時辰。

能補給的東西其實特別有限。

王大把東西放上車,道:“有的,聽說你們要回來,你大舅母前幾天就開始準備了,天天念叨着,讓咱們來碼頭看看別錯過了。”

寧桃嘿嘿笑道:“我就知道大舅母最會疼人了。”

說話間,寧林他們已經過來了。

這次回來差不多得住八九個月,所以東西拿的特別東西。

光是書就背了兩大箱子。

也虧得寧桃臨走前,突然想起,以前的拉杆箱,就找工匠在箱子下面裝了四個輪子。

一路走來,雖然很重,不過在這種平地上,拉起來倒是很方便。

嘩啦啦的聲音響起,立時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有人還過來問他們的箱子是哪兒買的。

寧桃還沒開口,大牛便得意道:“咱們公子自己想的,說是有個輪子比較省力,路不平的時候先提着,路好的時候就可以放下來推着走了。”

寧桃:“……”

這波廣告打得好。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