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謝謝[太陽]
第15章 謝謝[太陽]
工作用的微信,尤其本質歸類為銷售的,百分之九十都會分享産品、演講、行業趨勢之類的內容刷存在感,或者更直白地發gg,尋找潛在客戶或者合作夥伴,隋然不。
有時候一首評論不到20的小衆歌曲,有時候一張随手拍的圖片,有時候一句莫名其妙的摘抄,一段影視劇臺詞。
每天發,全年不間斷。
海澄說雖然都是刷存在感,她就是朋友圈一朵出雞湯而不油膩的奇葩,一股清流。
隋然離職,工作用的微信停用,這些東西自然而然沒有了。
“她就問我,隋經理是不是出什麽事兒了,好久沒看到動态更新。”海澄說,“反正就特意打電話來問你。”
隋然在水窪後站定,轉身望向高聳入雲的寰宇中心。
華東第一高樓穩如泰山,裏面容納了數萬人。
那些人在走,在聊天,在瀑布般的數據流裏沉浮,分分鐘牽動一座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的GDP。
還有一個人若幹年前打通了海澄的電話,詢問她是否一切都好。
“那你……呀!”隋然無意識地往寰宇方向走,而後用一聲沒留神踩了水窪的尖叫截斷了滾到舌尖的話,退出水窪,她說,“這位真沒辜負咱們那年鞍前馬後的。”
她想問那你有沒有告訴淮總她為什麽離職,想想應該不至于。
海澄不太會随便分享八卦,況且離職以後除了找她撒氣抱怨的,也有別的同事問她現在在哪兒高就,只有她師父海澄大半年沒打過電話,微信問也沒問一句,打過去三言兩語就說自己忙,挂了。
後來想想,海澄大概好久沒理解——原諒她突然離職。
淮安找海澄的那時間她們還處于“冷戰期”,海總多半會說“不知道,不了解”。
Advertisement
“我什麽啊?”海澄哼哼地笑,聽起來挺有嘲諷的意味,“你以為你那點破事兒我會到處大喇叭講?”
“沒沒沒,海總高風亮節守口如瓶鋸嘴葫蘆不吐瓤。”
“滾你大爺的。”海澄罵了一句,“反正你複工人就找你,那還是看中你本人,細枝末節的不重要,別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聽海總的!”隋然重重點頭。
挂了電話一聲苦笑,她是問罪的那個,結果反被教育了一通。
海總就是海總,段位刁鑽!
大雨滂沱,眨眼一瞬間。
隋然撐起傘,舉起手機對準被水汽包裹的寰宇。
蜿蜒沖天的巨龍輪廓在朦胧煙霧中若隐若現,不似人間。
喀嚓——
她把圖片發到朋友圈:「今天也是開心的一天~謝謝[太陽]」
沖到最近的樓下,褲子濕了半截,後背也差不多浸透了,渾身上下只有護在胸前的電腦包還是幹的。
朋友圈意外多了十幾條評論。
姚若問她現在哪兒,有沒有傘,要不要李睿接。
李睿:附議。
隋然肉眼屏蔽這對明目張膽秀恩愛的小情侶,看到下方紮眼的海綿寶寶頭像。
海澄:「啧啧啧啧啧啧」
海澄:「快找個地方避雨啊啊!老子的BC!」
隋然不知道BC是什麽,她也沒問。
直覺告訴她,如果她問了,一定會得到一個半夜睡不着的答案。
接下來一天時間,隋然聯系了海澄給她推送的所有投資經理/夥伴,問是否對工業互聯網系統感興趣。
都挺感興趣的。
自從工業互聯網寫入官方工作報告,這片藍海便成為投資者競相追逐的新目标。
互聯網浪潮讓無數人親眼目睹或親身經歷了一個個財富帝國的誕生和發展,財富榜上一張張年輕面孔鼓動着億萬年輕人的熱血,雄心壯志想要創造下一個神話。
神話可遇而不可求。
資本孕育出的巨獸潛伏在不為人知的暗處,虎視眈眈每一個能将概念轉化為金錢的創業者,設下陷阱,吞噬初生牛犢的心血結晶,然後施施然換下一個目标。
要麽幹脆提槍上馬,開發共享經濟、開發用戶習慣創造新興市場——其實追本溯源都是炮制“十四億人每人捐出一塊錢,喂飽少數幾個人”的金融騙局。
當改變世界的技術不可避免地變成新的斂財手段,潛心做研發越來越像個笑話,換個詞也行——慈善。
于是新技術誕生,很少有資本方探究長遠的普世價值,取而代之的是:“記住,永遠不是用戶需要什麽我們做什麽,而是我們做什麽,客戶需要什麽。我們本年度的KPI達标了嗎?沒有。所以我們的産品有不足嗎?沒有。我們缺少的是什麽?包裝,營銷。”
所以可想而知,工業互聯網的噱頭吸引投資者,但一份毫無吸引力、堪稱糟糕的項目書讓人望而卻步。
即使隋然盡自己所能地寫了摘要,魏先生的項目書還是勸退了一大半投資經理/夥伴,客氣一點“現在忙,有時間細看”,不客氣的直接拒接電話,不回信息、郵件,冷處理。
兆悅的整個生态閉環,一線顧問雖不是最底層,投資部門卻在最頂層。
隋然扪心自問,不能怪她居中連線出了差錯,或是方式不對——魏先生話裏話外不想跟投資方直接聯系,但是言語中又透露出希望隋經理幫他聯系的意思。
項目書看不出贏利點,開發者拒絕溝通,投資經理手頭項目千千萬,自然降低處理優先級。
隋然喝着姜母茶,愁悶地給倒數第二個姓闫的投資經理發信息,告知對方自己将在十五分鐘後打電話給他,讨論前天發送的項目書。
她當然理解投資部門的同事都忙,因此提前發來電提醒,并在其中藏了一個小小的默認選項,十五分鐘後打過去拒接,通常意味着委婉拒絕。
闫經理很快回:「開會,稍後我打過去。」
“他的客戶群……前線制造大廠?”半小時後,闫經理低音炮般的嗓音響在耳邊,“包括改造智能生産線?他公司現在多少人?能不能維護……支撐運轉處理局域內萬臺設備上千個傳感器的雲平臺?或者我們不要浪費彼此的時間,你客戶能不能把系統做出來?”
魏先生公司多少人?
魏先生公司還沒注冊。
隋然有一絲被問住了的慌亂,“稍等一下。”
她抱着筆記本找了間空的會議室,在極短時間內理清思路,穩住陣腳。
隋然在會議室跟闫經理聊了近一個小時,她把魏先生的項目書吃透了,許多專業上面的問題也能舉例分析說明,講得頭頭是道——這是她能跟投資經理聊下去的關鍵。
但是沒能完全打動闫經理,挂之前他說:“你不給我完整的項目書,我不可能跟你客戶承諾什麽,也不會把項目上報。你知道國內外做這樣一個系統需要投入多少資金?這種标的哪怕我上面的高級經理也不能擅自決定。你叫你客戶重新出一份報告,最好組織一次路演,我看能不能讓我上面的總監副總來一次。”
說到後來,闫經理的嗓音在抖。
隋然解析出了他的情緒——覺得自己可能遇到了空手套白狼的PPT型選手(PPT還做得一團糟),但萬一……是個未來比肩甲骨文的潛力股呢?
所有互聯網領域的投資者都記得谷歌和臉書起初只有很小的團隊,不知名的産品,因風險之高,有那麽一段時間乏人問津。
拒絕投資這兩家的人午夜夢回後悔嗎?
後悔。
誰不想做個“萬一呢”的夢?
隋然挂了電話給魏先生發信息,轉述了闫經理的話,問他能不能再出一份詳細的、一目了然的介紹書。
魏先生不願意。
文字交流他還挺直接,說自己做不來,給她發的那份已經是能力極限。
隋然電話打過去,“讓同事、朋友……合夥人幫您做呢?”
魏先生磨磨唧唧吐出三個字:“不,不能。”
雖然說不出所料,但隋然還是沉默了近一分鐘,魏先生也不挂。
她換了語氣,循循善誘:“我覺得,只是我個人的建議——您可以先做個目錄,排下版,這樣投資方翻目錄就知道你這個系統是做什麽的,能用到哪些領域,如何應用……就像産品說明書一樣,您自己做的時候,一定有大綱、設計思路對不對?您把這些寫下來就行。而且其實您的項目書已經寫到了很多東西,您只要優化一下,讓它更容易讓沒有相關知識的人理解。”
魏先生問:“你理解嗎?”
隋然頓了頓,“不能說完全理解,可能一半都不到。”
魏先生說:“可是你幫我聯系了投資方,你認可我的,你知道它有用,比那些好用。”
隋然說不出“不”,但也說不出“嗯,認可,好用”,她認為有必要幫魏先生聯系投資方,可以牽線搭橋代為跑腿,甚至熬幾個通宵研究陌生領域。
可臨陣抱佛腳最多讓她能跟投資經理聊上幾句,她不是專業人士,沒辦法說魏先生的系統是否在市場上無可取代,甚至比不知道哪些的“那些”好用。
她沒辦法下這個定論。
電腦版微信“叮咚”一聲。
隋然如蒙大赦,“魏先生我這邊有點事,稍後再聯系您。”
淮安:「隋經理前天提到有一個做工業互聯網的客戶,我想了解一下這位客戶的項目,是否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