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喋血宮變

兩年前,當時的陛下是魏暈帝苻擴蕭,這是個極其殘暴的人,這個人先天就瞎了一只眼。

魏38年,當時的苻擴蕭還是個孩子,因為混鬧被自己的父親打了一巴掌,這孩子站在那非常怨恨的哭。

正好高祖皇帝過來了,想哄哄孩子就開玩笑的說“我聽說瞎小子哭,只會一只眼睛流淚呦!讓爺爺看看是不是真的?快讓爺爺看看?”

誰知這孩子,當時就只是個幾歲的孩子而已,操起身旁的利器就從那只瞎眼上劃下來,當時就血流如注,這孩子異常冰冷的說:“爺爺,你看這不是淚流雙行嗎?”

爺爺大驚,沒想到一個孩子,小小年齡竟會如此殘忍,便命人拿來鞭子教訓,這孩子抽打多時居然一聲不吭,根本不求饒。

爺爺一死苻擴蕭的爸爸繼位了,就是玉珩的叔叔魏景帝,這位魏景帝功勳卓著、帶着魏國兵士開疆擴土,才能不斷地壯大魏國,有了今天的魏國天下!

也不知道,這位景帝到底喜不喜歡他這個殘忍的兒子?但畢竟是嫡出長子,喜不喜歡都是嫡長子繼位。

嫡長子繼承制是天下正統,從周朝起便開始了,“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晉朝開國皇帝司馬炎開創了太康盛世,英明神武最終還是将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傻兒子嫡長子,導致八王之亂,五胡入侵,好好一個大中華分裂成多個碎片,形成這樣一個大亂世。

史書有雲“餓殍遍野、十室九空、赤地千裏、活人相食。”

朝上,中書令上奏魏昏帝,天有異象不出三年內,國內将有大喪。

不想魏昏帝說“有大喪,皇後與我是同等禮制,她死就是大喪;太傅、車騎将車、仆射都輔佐與我,亦可謂是大臣,如果他們都死了是不是可以應驗了天象?”

想想又覺得還是少了,便還殺了侍中、丞相及其九個兒子,二十七個孫子,滿朝震驚,但是大家都不敢多說一句話,生怕自己不知道哪天死?怕白天有命去上朝,晚上沒命走回來,度日如年一詞,就出在這個朝代。

陛下的舅舅實在看不過去,又覺得自己是皇後的弟弟,陛下的親舅舅,實打實的長輩,便在朝堂上觐見“陛下為當世之君,受萬民敬仰,做事理應為民着想,為天下着想,天生異象,陛下可以施以仁政、也可祭天告慰,這樣處事太過殘忍。”

但魏昏帝不僅不以為戒,反而覺得他這個舅舅是蔑視自己,命武士上前當場捆住自己的舅舅,讓武士用鑿子鑿開這位舅舅的頭蓋骨,拿在手裏把玩。

“這樣當面訓誡我,我倒要看看你的腦子裏有什麽?”

Advertisement

皇太後,魏昏帝的母親,聽後直接暈死過去,是自己親親的弟弟,他兒子的親舅舅啊!覺得自己怎麽能生下如此殘暴的兒子,又是怎麽教育他的?不久便羞愧的含恨而終。

在這樣的皇帝身邊生活,可想大臣們都是什麽感受,膽顫心驚。

一日,宮中傳來一封私信到玉珩的父親手中,當時還不是皇上的東林王苻鴻義。

父親與當時也還不是丞相的王修己看到書信後,思慮不多時便叫了玉珩前來,玉珩當時還不帶兵,只是小小的一名武官,父親将信遞給玉珩,王修己在側并未說話。

“今日,在宮中聽到陛下對你多有不滿,請多防備。”

宮裏傳出的消息,大驚!

當今陛下殘忍之極,妻可殺,舅可殺,自己的母親因己之過而死卻毫不愧疚,對至親的人都是如此,對外人更是視為蝼蟻,父親必然難逃一死。

父親聲音不大但如雷貫耳,玉珩至今不忘,父親說的是“珩兒,宮中禁軍首領苻澤宇與我交情深厚,早就對當今陛下恨之入骨。此事要當機立斷,在陛下殺我之前,先殺了他,方可保一命。我兒可敢跟我一同,勝則為王,敗則必死。”

玉珩那時不過弱冠,還處于成人、孩子之間。但已是東林王苻鴻義幾個兒子中,最為優秀的,軍事才能已然展現。

玉珩跪地,“孩兒的命都是父親給的,今日若為父親而死在所不惜。父親,根本不用問敢不敢!”

随後,父親安排了一下玉珩政變的策略便讓玉珩下去了。

室內只剩下父親與王修己,父親當時正值盛年,王修己大父親十餘歲,父親向王修己一拜。

“先生,博覽群書、精通兵法有不世之才、堪比管仲,今日我父子身陷困境。今夜宮變,生死一線。贏,可得天下,敗,必累及三族。先生為我謀士非我同族,現在可速速離開,若明日我兵敗身死。當今亂世,先生可另投明主;若勝了,先生再返還府中,亦不至于累及先生性命。”

東林王苻鴻義與王修己可謂知己,如今完全是發自真心,怕宮變失敗會連累了他的性命,王修己當即跪地。

“我與殿下識于微時,修己不過一介草民、出生貧苦,不過略讀了幾本書,能得到東林王賞識,已是此生大幸,東林王欣賞我的才華、真心待我,今日東林王遇到如此大難竟還在考慮我的安危,修己何德何能?”

“當今天子不仁、暴虐無度,山河傾頽、社稷淪喪。人民流離失所、百姓易子而食。修己一心輔佐殿下,立不世功業。勝,将輔助東林王成千古明君、掃清河山、還百姓一個太平;敗,修己願随東林王一同伏誅,修己不才但也絕不是貪生怕死之輩。”

深夜萬籁俱寂,一切悄無聲息,父親帶着府裏的護衛、往日培養的門客,父親與玉珩所帶之人不過千,人數上完全沒有優勢,但是勝在入夜行事且宮中禁軍輔助,最重要的是魏昏帝實在是太不得人心,也無人願意為他死,大獲全勝。

次日清晨将這位暴虐成性,殘忍無雙、殺人無度的皇帝斬殺,宮人們在其死後竟将其身體剁成肉泥,因為他對宮女、侍從、宦官更是殘忍,随意虐殺、羞辱,使大量宮人喪命、致殘,宮中侍從才是大恨他的人。

父親在這樣的人手下做官,稱帝後每日坐在朝堂之上,就能想起大殿上魏昏帝命人鑿開自己親舅舅的腦袋,也是坐在自己現在坐的龍椅上把玩頭蓋骨的樣子。

對其惡行深惡痛疾,立志不能重蹈覆轍,寬以待民。

重用王修己,竟連續五次晉升其官職,中書監、尚書令、開府儀同三司、都督中外諸軍事、最後官至丞相。王修己本就是漢人,大力推行儒家漢文化、啓用漢人官員、選拔賢明。

父親施行仁政,自己以身作則,命令宮中一切用度節儉、禁止大興土木,釋放大量宮女回鄉,與民休息、開墾良田。

大魏這才能國力恢複,這才能有兵力自保,方能用兵馳援他國,馳援雖是各方實力角逐、相互博弈的過程,但是他畢竟救了眼前這個話很多的孩子。

“這樣的話,怎麽敢說出口,只能問哥哥,不許跟別人說,聽到沒有?會殺頭的。”玉珩也是緊張,這孩子怎麽敢問這個。

“嗯,父皇交待了,到了魏國,謹言慎行,做什麽、說什麽都要小心,所以我才只問哥哥的。”玉珩是楚燃的救命恩人,楚燃心中尊敬他、信賴他,亦是真心敬仰這個哥哥,真心想對這個哥哥好。

看着楚燃的小臉,不過十一、二歲的孩子能有多少心機?這樣的國家博弈、權利角逐,就被利用來做質子。玉珩這麽大在做什麽?

雖然沒有阿母,但是有父親照顧,父親也是武将出身,常年帶兵四處征戰,練的一身好武藝,從小便培養玉珩。玉珩心中很是崇拜自己這位有勇有謀、敢作敢為的父親。

這麽許多日過去,玉珩也明白了一件事情,拓跋楚燃是皇後最小的孩子,這輩子不可能與皇位沾邊,估計也就是當閑散王爺養着了,所以不是那種心機深沉的性格,但是這樣的性子到了長安城,人多嘴雜怎麽自保呢?

大軍返程,駐紮在城外中軍駐地南、北郊大營,不能帶回京師,帶回京師則視為謀逆。

玉珩只帶了少量将領、親随回了京師,長安城門口十裏外就有儀仗在迎接将軍凱旋,熱鬧非常。

--------------------

此段歷史确實發生在當時,此人雖沒有名氣,比起後世的昏君不常被提起,但是以上描述确實是真的,我看完也是覺得,這太離譜了吧!但是殘忍的偏偏是真的,以及那27個孫子都是真的。

但是這個人的死法,有些不同,他被抓住提出要喝酒大醉,苻玉珩的父親同意了,給了很多酒。後來,後來就真的醉死了,你沒看錯,真的喝多了醉死了。才二十多歲,感覺是不是比小說還小說,但是是真的,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查一下這段歷史。歷史上叫他獨眼暴君。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