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1)

鵬哥兒此前出門極少,即便是出門也就是去幾家親近的人家做客,從沒坐過這麽久的馬車,車上活動空間又小,第一天沒到午間他就不樂意了,哼哼唧唧的非要去外面玩,明姜哄不了他,常顧只得接了他去馬上坐一會兒,然後放馬慢行,讓他玩一會兒高興了,再送回車裏去。

到午間哄着他吃了東西,再睡個午覺,醒來在車裏玩一會兒,也就該找地方投宿了。常顧顧惜着明姜和鵬哥兒,這麽一路上緩行,直走了半個月才到青州家裏。

常懷安夫妻看見鵬哥兒高興的不行,說了幾句話就打發明姜夫妻回房去休息,只把鵬哥兒留下了,連常懷安都沒板臉,讓常顧休息好了再去前院書房找他說話。

鵬哥兒看他祖父祖母有些眼生,但看見乳母楊氏和常陪他玩的兩個小丫頭都在,祖母手裏又有好吃的,也就乖乖留下了。明姜和常顧回房去先沐浴更衣,之後明姜看着下人把東西拿進來,吩咐:“先不用都打開,家裏有的暫不用拿出來了,省的過些日子走的時候還要再裝起來。”

常顧則喝了杯茶就去前院書房見常懷安,和他爹談正事去了。

趙豐家的去了登州,看院子的就剩下了劉虎家的,明姜讓蟬兒和蛛兒兩個給劉虎家的做幫手,打算進京的時候留下她們,只帶金桔阿芷兩家走。院子裏本有幾個灑掃的丫頭,明姜又把丫鬟們都帶了回來,身邊也不缺人伺候,就只讓小蛾去安排了住處。

忙活完院子裏的事,明姜才又收拾了去見常太太,到的時候常太太正哄鵬哥兒說話,指着東西教他學,鵬哥兒一擡頭看見明姜進來,就從常太太懷裏站了起來,張着手要明姜抱:“娘。”

明姜先給常太太行了禮,然後才接過鵬哥兒,又給常太太道了辛苦。

“不辛苦,咱們鵬哥兒可乖巧了。”常太太滿臉笑容看着鵬哥兒,又問明姜:“院裏都安頓好了?上次送去的幾個小丫頭可還聽話得用?我這裏剛讓綠影她們教了些丫頭出來,你若是有不合用的,只管來換。”

明姜笑着答道:“都安排好了,娘放心,丫頭們都聽話,若是媳婦這裏缺了人,一定問您要。”

常太太點頭:“那就好。”又問了路上行程,着重問了許多鵬哥兒的事,說着話很快就到了傍晚,常太太安排好了晚飯,叫常懷安父子進來吃,一家人終于又聚齊了。

吃完晚飯,大家坐下說話,常懷安就跟常太太說:“過幾日他們進京,你一同跟着回去吧,正好敦哥兒媳婦不是有了身子,也快生了麽,你們到家正好能抱上重孫子。”

常太太雖然舍不得小孫子,也想抱重孫子,可是到底不放心常懷安自己在這邊,就說:“依我說,你索性辭官算了,單耗在這裏,家裏家裏顧不上,外面外面顧不上,又不是什麽大官!”

“你這是什麽話!衛所的官職能是随便就辭的?”常懷安皺眉,“再說岳父大人和親家都在留意着,京裏一有合适的缺,就會讓我調回去,在這裏也耽不了幾年,你先回去。”

常太太聽他提起父親,想起娘家父母年紀都已不小,也想回去盡幾年孝,此番連小兒子一家也要進京,于是就動了心:“那也好,我先回去,正可請父親多想想辦法。”

于是就這麽定了,五日後,常太太随常顧一家一起出發,到德州坐船上京。晚間常太太本想留鵬哥兒在她那睡,可是鵬哥兒不肯,只抱着明姜不松手,到底還是由明姜帶着回了小院去。

Advertisement

後面幾天明姜只叫人上門去探了安四奶奶一趟,說自己不日上京,安家正在守孝,她不便上門,就不親去告辭了。常顧則跟常懷安出去又見了見青州衛所的人,父子倆難得平心靜氣的商量了一些事,然後等常太太把東西收拾好了,一家人從青州啓程,先坐車去了德州。

常懷安親自送他們上了船,囑咐常顧一定要照顧好母親和妻兒,然後才返回青州。

開始幾天鵬哥兒在船上還玩的還挺開心,結果沒兩天他就開始暈船,整日都昏昏欲睡起來。明姜和常太太為了照顧他,誰也都沒心思再管別的,什麽路上風光啊,要回京見到久違的親人啊,全都抛到了腦後,只顧圍着鵬哥兒轉圈。

常顧倒不擔心:“他又不吐,還能吃,多睡一睡有什麽了?”自己拿着書關在船艙裏看。

好在他們已經離通州不遠,鵬哥兒昏睡了四天,漸漸精神好些了,船就已經行到了通州,這時節到通州的船不算多,他們也很快就靠了岸,船剛一停穩,就有下人進船艙來回禀:“太太,二奶奶,大爺和嚴家二舅爺在碼頭相迎,已經二爺說上話了,要進來給太太請安。”

常太太和明姜同時一喜,互相看了一眼,見彼此穿着都得體,就說道:“快請。”明姜牽着鵬哥兒站到了婆婆身後,不一時常顧就引着常頌和嚴誠進來給常太太行禮。

明姜已有五年沒見嚴誠,此時乍一得見,自然先緊着掃了幾眼,見嚴誠身量比早先壯了一些,唇上颔下也蓄了短須,不過站在常顧跟前,卻顯得比常顧更年輕些。她這裏剛打量了一回,那邊行禮已畢,明姜就牽着鵬哥兒也給兩個人行禮,再讓鵬哥兒叫人。

鵬哥兒精神還不大好,看見兩個陌生男人進來,哪肯開口,只轉頭要明姜抱。

常頌就跟常太太笑道:“鵬哥兒跟二弟小時候長得真像,只是沒二弟那麽膽大。”

“他還小呢,也沒出過遠門,冷不丁看見兩個不認識的人,哪敢說話?”常太太給鵬哥兒解釋,又問嚴誠,“你們來了多久了?倒勞動你來接一趟,我心裏怪不安的。”

嚴誠看見妹妹臉色紅潤,外甥也胖嘟嘟的,心裏早已安定,就笑着說道:“家祖父祖母聽說妹夫一行上京,心裏早就盼着了,晚輩若不來接,兩位老人家就更坐不住了。”

常太太請嚴誠坐下說話,讓常頌兄弟出去看着卸船,自己問了嚴誠幾句話,就說要去更衣,留明姜跟她哥哥說話。“家裏一切都好?祖父祖母身子如何?父親母親安好麽?”明姜等婆婆一出去,立刻問了一大串,末了說:“二哥似乎胖了些。”

嚴誠微笑,一一答道:“都好。祖父祖母身子都很硬朗,祖母還能帶着欣姐兒烤栗子吃呢,父親母親也都好。”又看着鵬哥兒說,“這是鵬哥兒?我瞧着也挺像你小時候的!”

明姜眼眶裏已經汪出了眼淚,聽他這樣說,知道是打趣自己小時候胖,就抱着鵬哥兒走過去:“二哥哥年紀大了,眼睛不濟事了麽?哪裏像我了?”走近了讓他仔細看。

鵬哥兒瞪着大眼睛好奇的看着嚴誠,看了一會兒又轉頭看明姜,明姜就說:“這是二舅舅,快叫,二舅舅。”鵬哥兒已經看見母親眼裏的眼淚,就伸了小胖手去給她擦:“娘不哭,乖乖。”

逗得明姜和嚴誠兄妹倆都笑了,嚴誠忍不住伸手摸了摸鵬哥兒的頭:“這孩子真懂事。”

明姜就問劉湘:“二嫂和侄女都好麽?榮姐兒一定懂事了吧?”

“都好,你二嫂又有孕了,榮姐兒現今在母親房裏。”嚴誠笑着答道。

明姜真是意外之喜:“那可太好了!”兄妹兩個說了一會兒話,常顧就回來說東西都已經卸下了船,可以下船上車回京了,明姜進去請了常太太,一家人收拾好了下船登車,啓程往燕京走。

他們是巳時中下的船,到燕京城城門下的時候正是未時末,馬車進了城門一直行往內城,又走了好一會兒,明姜聽着外面越來越安靜,琢磨是不是要到了,就聽馬車外面常顧說話:“就送到這吧,煩二舅兄回去跟祖父祖母、岳父、岳母傳話,就說過幾日小婿就去給幾位老人家磕頭。”

嚴誠答應了,又向常太太辭行,明姜悄悄掀開車簾一角,看見嚴誠上馬往左一轉,帶着人走了。自家人卻向右轉進一條巷子,繼續走。常顧策馬走到明姜車前,說道:“前面就到了,別急。”明姜低低應了一聲,抱緊睡着了的鵬哥兒。

果然車又行了沒多一會兒就停了下來,接着外面有下人請安的聲音和開門的聲音,然後車又行起來,不一會兒就又停了,有人在車外說:“請二奶奶下車。”明姜把孩子遞給楊氏,自己動了動有些麻的腳,小蛾已經率先下車,掀了簾子伸手等着扶她。

明姜扶着小蛾的手下了車,又快走幾步到了常太太車前,常大奶奶孫氏已經帶着兩個兒子站在那相迎,正伸手扶着常太太下車,明姜也伸了一只手過去扶常太太,嘴裏不忘說:“見過大嫂。”

孫氏正笑着說道:“太太一路辛苦了,弟妹慢着點兒,鵬哥兒呢?”又讓兩個兒子給嬸嬸行禮。

常太太聽了也回頭找鵬哥兒,明姜就回道:“睡着了,乳母抱着呢!”常太太這才放心。這時常頌常顧兄弟也進來了,一行人簇擁着常太太進了二門,沿着抄手游廊一路進到正房內室,明姜看見正房門口有一個年紀不大的少婦正挺着肚子等着,手上還牽着一個八、九歲的女孩,就知道這就是孫氏的兒媳崔氏了。

果然常太太一見着她就說:“你這孩子,怎麽還到院子裏來站着?”

崔氏牽着小姑常玫行了一禮:“聽說祖母到家,孫媳和妹妹等不及,就出來迎一迎。”

孫氏先請常太太進去落座,和常頌帶着兒女一起給常太太行了大禮,然後才正式和常顧明姜見過,又讓孩子們來見禮,明姜早備好了給侄兒侄女的見面禮,此時一一給過,恰好鵬哥兒也睡醒了,又讓鵬哥兒見過大伯和大伯母以及哥哥嫂嫂姐姐,一家人厮認好半晌,孫氏才張羅着吃飯。

作者有話要說:一大波親戚正在靠近中~

156探親

吃過晚飯,常太太就讓常顧他們早些回去休息:“……明日得先去一趟侯府,你們難得回來一趟,總要過去見見。早些回去歇息吧,明日帶着鵬哥兒一同過去。”

孫氏聽說,忙打發了丫頭引路:“院子早已收拾好了,弟妹看看合不合意,若是有什麽地方不周到或短了缺了什麽只管打發人來告訴我。”

明姜笑着答應了,和常顧抱着鵬哥兒出了正房。常家在京住的是一處四進的宅院,東西各有一個小跨院,常頌他們一家住在東跨院,西跨院則是給常顧留的,雖然他們夫妻自成親後就從沒回來住過,但也一直給他們留着。

常頌的長子常敦成親以後,也只在東跨院南邊隔了幾間房住,并沒占用常顧的院子。因此孫氏自得了信,知道常顧一家要進京,就早打發人把西跨院收拾好了,連擺設鋪陳也都從庫裏撿了東西先裝飾好了,免得妯娌到了京,看見空屋子有甚不滿,到後來知道是婆婆一同上京的,就更是慶幸,越發好好收拾了一回。

所以明姜和常顧抱着孩子一進了房門都呆了一呆,先回來收拾的小蛾就說:“大奶奶十分周到,屋子裏樣樣都拾掇好了,奴婢們回來也只是把包袱打開,略一整理而已。”

“真是辛苦大嫂了。”明姜笑着對常顧說。

常顧也點頭:“明日我們當面謝謝大嫂。”又叫人備了熱水,先去沐浴。

明姜想把鵬哥兒哄睡了,自己再去收拾,不料鵬哥兒到了陌生的環境,份外的有精神,也或許是在船上睡得多了,竟是如何哄也不肯睡,直到常顧出來他還興高采烈的玩着呢,倒把明姜累個夠嗆。

常顧拍拍明姜:“你先去沐浴,我來哄他!”明姜也只得把鵬哥兒交給常顧,自己起身去了淨房。等她洗好換了衣服出來的時候,已經只剩常顧自己躺在床上,明姜很奇怪,問:“鵬哥兒呢?”

“讓乳母抱着去睡了。”常顧伸了個懶腰,“別發呆了,快睡吧,不累麽?”

明姜實在佩服:“你是怎麽哄得他去睡的?”

常顧拍了拍身邊的位置:“你先上來。”等明姜上去了,給她蓋好被子,才摟着她答道:“我跟他說,他要是乖乖去睡覺,我明天還帶他騎馬。”

明姜:“……,你又胡亂許願!萬一他明天記着,非要騎馬怎麽辦?”

常顧嘿嘿笑:“沒事,等回到家我趴在炕上讓他騎。”好吧,這當爹的甘心做馬,明姜也無話可說,只起身放下了帳子,又問了幾句侯府裏的情形。

“旁人你也不用理,左右不與咱們相幹。明日咱們就是去給太夫人請安,太夫人是我們堂伯母,如今的侯爺是我們堂兄,不過他年紀老大,我們也沒什麽往來,他眼高于頂,不大瞧得上我們。只是早先老侯爺還在的時候,倒很提攜爹爹,所以咱們回京,娘才說要先去侯府探太夫人,以示并沒忘本罷了。”常顧始終對侯府那邊态度平平。

明姜聽完也就明白,明日不過是去走個過場,并不會多呆,她想了一會兒,又問:“那是後日去外祖家?”

常顧應了一聲:“嗯,你別心急,明日我跟娘說,大後日咱們就回去看祖父祖母和岳父岳母。我估摸着明日姐姐們就會回來,所以到大後日應是沒事了,明日跟娘說好了,我就叫人去送帖子。”

明姜悄悄的笑,然後辯道:“誰心急了?既到了京裏,以後見面的日子還長呢!”

常顧伸手去摸明姜的臉,“讓我摸摸你這口是心非的小臉,看你還敢不敢跟我撒謊!”說着又低頭輕輕咬了一口,兩人笑鬧了一會兒才睡去。

第二日一早,夫妻兩個早早起來,收拾好了帶着鵬哥兒去正院給常太太請安,一家人一起吃了早飯,常太太就要帶着常顧一家去永平侯府,走之前囑咐孫氏:“按我昨日吩咐的,讓廚下好好預備,你大姐和妹妹們若是早來了,就讓她們且等一等,我們也不好到了侯府就走。”孫氏答應了,親自送常太太上了車,看着他們走了才回去。

事情果然如常顧所料,他們去到侯府給太夫人請了安,略說了幾句,常顧去見那個永平侯堂兄,明姜和常太太則陪着太夫人說了一會兒話,若不是太夫人喜歡鵬哥兒,多逗了他一會兒,她們在永平侯府都呆不了半個時辰。

因此他們一家從永平侯府出來的時候,時辰也不過才到巳時中,回去的路上,常太太讓明姜跟她坐了一個車,“到侯府一趟,覺得如何?”常太太哄着鵬哥兒,問明姜。

“侯府端嚴氣派,太夫人慈和,夫人也客氣有禮,真不愧是世代簪纓之家。”明姜微笑答道。

常太太聽了一笑:“是啊,侯府若是連氣派都沒有了,哪還算是侯府。”兒媳婦這話答得真是有趣,說“夫人也客氣有禮”,竟像是說出去應酬,見了什麽不相識的身居高位的長輩一樣。不過倒也沒說錯就是了,他們家如今和侯府,可真不算有太大相幹,于是常太太又說了句:“以後跟侯府只客氣着就行了。”

明姜點頭應了:“是。”又問常太太累不累,給她倒了杯茶。

常太太接過喝了,又說起明日的事:“明日我們先去你外祖家裏,你不知道,顧家一大家子人啊,可早想見見你了!”說完又親了親鵬哥兒,“也想見見我們鵬哥兒呢!”

明姜不太明白,只笑着說:“別是娘出去又誇媳婦,才惹得外祖母和舅母們好奇的吧?”

“這還用我誇?她們見了你祖母和母親,早就知道你是個好的了,哪裏還用我誇?”常太太笑道,“還有一樁事只怕你不知道,當初常顧跟我說想求你的時候,我怕你娘舍不得你,特意求了常顧外祖父去跟你們家老爺子說合,這才促成了你們倆。”

明姜聽得頗有些臉熱,她還是第一次知道這中間的周折,又是在婆婆面前,就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

好在這時車也已經行到了常家門外,常太太沒再繼續說,等車停了,明姜先下去扶了常太太下來,還沒等站穩,就有人迎了出來。“娘這麽早就回來了!”一個溫軟的女聲從後面出來。

明姜扶着常太太站好才轉頭去看,就見一個中年婦人站在孫氏身邊,穿了杏黃水緯羅衫,銀紅雲紋馬面裙,正滿面笑容的迎上來。她正在打量,常太太已經答話:“你來的倒早。”又指着明姜介紹,“這就是你二弟妹,老二媳婦,這是你大姐。”

明姜趕忙行禮見過:“見過大姐。”

常家大姑奶奶就上前來扶住明姜:“可算是見着了,不怪娘一回來總是念叨着,喜歡得不得了,果然是個可人疼的。這是鵬哥兒?”又問乳母抱着的鵬哥兒。

常太太看着女兒逗了逗孫子,就打斷了說道:“好了好了,先進去再說話。”衆人這才簇擁着常太太進去,常太太一邊走又一邊問,“孩子們呢?你自己來的?”

大姑奶奶就答道:“都來了,就等您回來呢!”一行人進去正房剛坐下,就有下人來報,說二姑奶奶、三姑奶奶回來了,孫氏帶着明姜起身去迎,又是一通厮認見過,正房屋子裏立刻就坐的滿滿當當,熱熱鬧鬧。

這一日常家三位姑奶奶并姑爺和孩子們在常家熱鬧了足足半日,常太太一派心滿意足的模樣,到晚間還帶着女兒和兒媳婦喝了幾杯酒,一家人高高興興的吃了一頓飯,然後才讓常頌和常顧送女兒和女婿們回去。

前晚太過高興,不免睡得晚了些,到隔日早上常太太就起得晚了,“年紀大了,真是精力不濟了,讓你們等我了。”常太太對着來請安的兒子媳婦自嘲。

“媳婦們等一會怕什麽,昨日也是太高興,娘一時睡得晚了,哪是精力不濟呢?”孫氏先開口哄婆婆。

明姜也跟着說:“大嫂說的是,我瞧着娘的氣色不錯,臉上也紅潤。”又和孫氏伺候常太太用早飯。

吃完飯,常太太又問孫氏給顧家備的禮,拿來單子看過還算滿意,就對孫氏說了句:“辛苦你了。明日你二弟和弟妹要回嚴家,你也看着把禮備一備,今日你就不用去了,我帶着放哥兒和枚姐兒同去。”

孫氏笑着答應:“娘只管放心。”轉身出去先叫了一雙兒女來囑咐,然後才帶着進來見常太太,送他們一起上車去顧家。

顧家住的離常家略遠,他們在街上行了小半個時辰才到。顧家老爺子老太太還健在,一家子住在一起沒有分家,所以明姜到了地方下車就被一群人圍住了。先給一家子長輩行禮見過,又被拉到顧老太太跟前去說話,她都有些快分不清誰是誰,就更別提被抱來抱去、摸來捏去的鵬哥兒了。

鵬哥兒被一屋子女人圍着說話逗趣,掙紮也不讓掙紮,又都是不認識的人,不一會兒他就忍不住,哇的一聲哭了起來,倒讓屋子裏一時靜了一些。明姜趕忙起身過去接過鵬哥兒哄,常太太就笑着跟她母親說:“這孩子出門少,還是第一回看見這麽多人。”

昨日在常家,家裏雖然也人多,但鵬哥兒被抱着見過了姑姑和姑父,就被送回了西跨院去,并沒像今日這樣,所以他一時實在是不能适應,非要鬧着出去。明姜無法,只得把鵬哥兒交給楊氏,讓她帶着去院子裏走走。

顧老太太也命人好好跟着,還安慰明姜:“他準是嫌屋子裏人多氣悶,小子麽,就愛出去玩,讓他出去散散就好了。”

“外祖母說的是,這孩子在家的時候就不愛在屋子裏呆着。”明姜也就順着話茬解釋,又恭維顧老太太氣色好,屋子裏這才重又說笑起來。

157歸寧

顧家人頗為熱情,明姜已經問過了常顧,知道當初就是常顧的外祖父去向祖父求的親,因此對顧家人也有幾分親近之意,兩下裏都有心交好,場面上自然就親熱了。顧老太太和幾位舅太太都分別給了明姜和鵬哥兒見面禮,雖說不上多貴重,但看得出是用心準備的,明姜本身帶了登州的海産來,也給小輩們備了禮,于是這第一次會面,兩邊都甚是高興滿意。

顧老太太一直留他們在顧家吃了晚飯,才放他們回家去,因為常太太帶着大房的一雙兒女,所以明姜就和鵬哥兒單坐了車,不想回去的路上,常顧突然鑽進了車裏,說自己喝醉了頭暈,明姜無奈,只得讓楊氏下車去了後面,又倒了杯茶給他喝。

“喝了多少啊?頭暈得厲害麽?”明姜看他不接,只得一只手扶着他,一只手喂他喝茶。

常顧就着明姜的手喝了一盞茶,然後才答:“現在好些了,幾位表兄拉着我,挨個要來敬酒,我年紀最小,哪能拒絕,自然只能硬着頭皮喝了。”說完又逗自己玩的鵬哥兒,“聽說你小子今天哭了?哭什麽呀?”

鵬哥兒手裏捏着個泥人玩,根本不理會他爹,明姜就替他答:“屋子裏人太多了,都圍着他說話,又摸又捏的,他哪肯老實的挨着,自然就哭了出來。”

常顧笑,伸手把鵬哥兒撈到腿上坐:“這點倒像我,不肯吃虧。”說着低頭在鵬哥兒胖臉蛋上使勁親了一口。

鵬哥兒自己玩的好好的,忽然被他爹打斷,正不高興,又被他爹帶着酒氣親了一下,就不樂意了,擡頭擦自己的臉,嘴裏還說:“臭臭,爹爹臭臭!”

明姜失笑,點頭贊同:“确實是臭臭。”

常顧氣的又低頭在他另一邊臉上也狠狠親了一口:“還敢嫌棄你老子!”

鵬哥兒立刻用手又去擦,還沖着明姜哼唧:“爹爹臭臭。”然後就掙紮着要爬明姜那邊去,常顧就抱住他,故意不讓他去,兩父子開始角力,不一會兒鵬哥兒就掙不動了,可又不甘心,于是嘴一扁就要哭,明姜怕他真哭,就伸手推開常顧,把鵬哥兒接了過來。

“幹什麽好好的惹人家哭?一會兒娘聽見了,仔細問你!”明姜給鵬哥兒擦了臉,又低聲哄他,鵬哥兒脫離了爹爹的魔掌,雖然還撅着嘴,卻也沒再要哭,自己玩上了。

常顧懶洋洋的靠在車廂壁上,還要吓唬鵬哥兒:“等會回了房再找你算賬。”

不一時到了家,兩人先送着常太太回了房裏,然後才回自己的小院,明姜讓楊氏帶着鵬哥兒去休息,自己服侍常顧更衣梳洗,先讓常顧上床安歇,自己卻找了小蛾把明日回家要帶的東西理了一遍。

常顧睡了一覺醒來,一摸身邊是空的,不由驚了一下,翻身坐起,聽見外間隐約有說話聲,他披了衣服下地,轉出去看,見明姜正和小蛾說話,看見他過來還問:“喲,吵醒你了?”

“沒有,我是渴了,什麽時辰了,你怎麽還不睡?”常顧說着自己走到桌前倒了杯水喝。

明姜讓小蛾下去,答道:“這就要睡了,我看着時候還早,就理了一下明天回家帶的東西。”

常顧伸手攬住明姜的肩膀,笑道:“別是想着明日要回去,心裏太高興了,睡不着吧?”

明姜跟他一起回了內室,上床放了帳子,又吹熄了床頭的燈,答道:“有一點,說來長這麽大,我還是第一次來京裏,祖父祖母和父親經年未見不說,我可還沒見過二叔和二嬸呢!”

常顧握着明姜的手放在胸前,回憶道:“我上次來的時候,見過二叔一次,二叔和岳父長得很有幾分相似,不過看着比岳父顯老,明日見了你就知道了。”

“嗯。”明姜盡力想了一回,想起來的還是父親的樣子,也就放棄了,可到底還是一時不能入睡,一會兒想祖父祖母如今不知是什麽模樣,一會兒又想家裏其他人現在變樣了沒有,越想越沒有睡意,礙于常顧又不敢翻身,竟不知到何時才睡着,早晨小虹來叫的時候,她只覺像是剛睡去一樣。

起來再照鏡子,果然眼睛裏有些紅絲,常顧扶着她肩頭看她,還笑話她:“你瞧瞧,果然是高興得睡不着了吧?”明姜推開他,趕着收拾好自己,跟常顧帶着鵬哥兒先去正房給常太太請安。

一家人在常太太處用了早飯,常太太就讓他們早點去嚴家:“不知盼了多久了,快去吧,也不用急着回來,陪着家裏人好好熱鬧熱鬧。”又把家裏備好的禮單給了明姜。

明姜打開一看,頗有些不安:“這禮也太厚了吧?”

常太太擺手:“什麽厚不厚的!你們倆成婚後這是第一次回去探老太爺和老太太,正該帶着厚禮。再說家裏還那麽多長輩和小輩呢,聽話,帶上去吧!跟你們老太太說,我改日再去給老太太請安。”

常顧答應了,勸明姜:“娘說的是,咱們聽娘的。”拉着明姜先回去換了衣裳,又再去見了常太太,常太太看他們打扮妥當,鵬哥兒也穿的喜興,就滿意的放他們出門了。

嚴家如今是大學士府,住得離宮城極近,他們坐着車行了半個多時辰才到。車一路行到側門,早有下人迎上來将門檻卸了,把車迎進了門裏,等到了二門處,明姜下車,常顧已經和嚴誠說上了話:“祖父一早上朝還沒歸家,父親和兩位叔父也都在衙門裏,咱們先進去見祖母和母親。”

早有仆婦請明姜上轎,“這裏離着正房還遠,姑奶奶坐轎過去吧。”明姜也就從善如流,抱着鵬哥兒上了轎子,常顧和嚴誠也随後跟着進去。

一路行,明姜一路透過氣窗打量,見這院子花木扶疏,齊整莊嚴,青瓦紅磚俱都顏色鮮明,廊庑門窗也都軒朗雅靜,既不同于平江的小巧精致,亦不同于山東的樸拙平凡。往來偶有下人穿梭,一見他們一行過來,俱都立在牆邊躬身行禮,處處顯示出大家氣度,卻反讓明姜覺得十分陌生,不像是回家來,倒有一種去旁人家做客的感覺。

眼見着轎子穿過一道月亮門,又往前走了一點停下,一個眼熟的仆婦帶着人迎上來接明姜下轎:“姑奶奶可到了,老太太都親自出來望了幾回了。”

明姜牽着鵬哥兒下轎,将鵬哥兒交給楊氏,扶了那仆婦的手,問:“可是阿佩姐姐?”

那仆婦就蹲身行禮:“難為姑奶奶還記得奴婢。”行完禮就扶住明姜,這時嚴誠和常顧也到了,幾人一起過了穿堂,迎面是三間敞廳,待過了廳堂,才看見後面的五間正房,此時房門口已經站着花花綠綠的一大群人。

明姜再顧不得旁的,急忙快走幾步迎上去,眼看着當中一個滿頭銀發、踮腳張望的老太太正遲疑的望着自己,不是祖母劉氏是誰?她飛奔向前直沖向了劉氏懷裏:“祖母……”只叫了一聲,眼淚就已經流了下來,喉嚨裏更是哽住了,再發不出一聲兒。

劉氏這幾年眼睛已經有些花了,何況這麽些年未見,當初嬌憨的小孫女,如今都已經當了娘,一時還沒認出來,可明姜撲進她懷裏叫了一聲祖母,她聽着孩子的聲兒都顫了,自己也忍不住心酸,抱住明姜應了一聲:“哎,祖母在這,在這呢!我的小豐姐兒都這麽大了,祖母都抱不動咯!”嘴裏說着,鼻子跟着一酸,一串淚珠就落了下來。

旁邊的範氏怕婆婆乍然一喜一悲,年紀大了受不住,趕忙上前勸:“娘,先進屋再說吧。”又拉明姜,“你這孩子,怎麽一進門就惹你祖母哭,你祖母年紀大了,受不住這個。”把明姜拉了起來。

劉氏松了手,卻不放開明姜,只拉着她仔細打量:“這孩子,怎麽瘦成這樣了?小臉都不圓了。”

明姜拿帕子拭了淚,強忍着哽咽,笑道:“祖母還記着我小時候胖胖的樣子呢。”又叫楊氏抱着鵬哥兒過來,說:“如今孫女都把圓臉蛋給了您重外孫了。”

劉氏高興起來,拉着明姜,叫抱着鵬哥兒進屋去:“外面太陽大了,別曬着孩子。”衆人這才簇擁着劉氏進去,各按位次坐下,早有人在地上鋪了兩個拜墊,常顧和明姜兩個一起在拜墊上跪了,給劉氏磕頭行禮,等劉氏叫起,又給範氏磕頭,再依次見過兩位嬸嬸。旁邊乳母也抱着鵬哥兒,跟着一一見過。

“好了好了,都是一家人,禮不錯就完了。”劉氏看差不多了,就讓明姜到自己身邊來坐,又讓常顧坐,跟他說話:“我瞧着咱們孫女婿結實了不少,就是黑了點,可是在海上曬的?”

常顧笑道:“回祖母,是在海上曬的,如今還養的白了些呢,早先更黑!”

劉氏點點頭:“挺好,男兒麽,總得有男兒的樣子。”又問常顧家裏父親母親可好。

常顧答了好,又替母親解釋:“本來今日要來給祖母問安的,怎奈家裏臨時有事,就打發孫婿二人先來,待改日再來給您老磕頭。”

劉氏自然明白,常太太是不想耽誤他們一家團聚,若她在這,明姜必然事事要以她為先,哪能和娘家人暢快歡聚,于是就笑着說道:“你母親就是知禮又客氣,什麽磕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