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閱讀,心動,磕西皮

沃爾夫就住在地下交通站附近,所以米娅從他這兒回家倒是十分方便快捷。

很快,米娅回到家中。

她先是洗了個熱水澡。不僅洗掉了一身的試劑味道,也洗掉了一天的疲憊。

然後她吹幹頭發,穿着自己可愛的卡通睡裙,從冰箱端出草莓、可樂和自熱食品享用晚餐。

吃飽喝足以後,把桌上的垃圾分類打包丢進回收通道,然後連蹦帶跳地去到自己的小床上。

她租住的地方很簡約,簡約到寒酸。

公寓的主人原本就沒有用心裝修,沒有安排漂亮的裝飾和家具,入目所見只有一張單人床、一個小衣櫃,一張舊書桌,一把木頭椅子——為此她買了軟軟的屁股墊兒。

原本小小的公寓,因為家具太少,硬是顯得空空蕩蕩。正因如此米娅才能用很低的費用把它租了下來。

但米娅絲毫不覺得這麽住有什麽不妥,她甚至覺得這是最好的住處——因為這樣的家十分好打掃——直掃得那灰塵無處遁形。

她自己帶的行李也很少。

她不會打扮,衣服也就只有怎麽搭都不出錯的那麽幾件;不會做飯,所以只需要一口小鍋時不時煮蛋或煮面;有些認床,所以她帶了自己的床單被套。除此之外就是書、稿件還有電腦——她原本琢磨着自己這些書該怎麽放,後來發現碼在地上就不錯。

這樣的生活很惬意,住着喜歡的房子,工作中遇到一群自己喜歡的人,這真是想想就能笑出來的事。

如果沒有這場大戰的話。

米娅想着,揚到一半的嘴角又撇了下去。

她盤着腿在小床上發了會呆,然後意識到自己不能這麽消沉,于是四下裏看看自己該幹點什麽轉移注意力。

然後她就看見了那本《舍勒傳記》。

Advertisement

這本書,米娅給了它不同于地上那些書的待遇——它被端端正正地放在了書桌上。

實際上,米娅惦記它很久了,但又因為不想未經允許翻看別人的書,于是心中天人交戰。

但是仔細一想,既然沃爾夫都願意把書借給托馬斯,那麽裏面應該沒什麽她不能看的,至少托馬斯也沒有叮囑她不能看。

而且如果米娅沒記錯,這位舍勒先生應該是最早發現“源石”的那位化學家,而鐖元素正是從源石中提取的,可見這和她的工作也是相通的。

好吧,其實這些都是借口,但反正現在米娅已經把書拿在手上了。

她對着封面虔誠地說了三聲“對不起”,然後打開。

确實沒什麽米娅不能看的。沃爾夫一向沒有在書上做筆記的習慣,這米娅最清楚不過,他總是更願意将信息記錄在電腦文檔和筆記本中。

不知是因為這段時間老和托馬斯厮混在一塊兒,還是因為這畢竟是一本化學大佬的傳記,米娅竟覺得讀起來并不是那麽吃力,思緒也逐漸随着文筆飛到了舍勒先生所在的那個煉金術士時代。

公元16世紀到18世紀,質量守恒定律還沒有提出,燃素說盛行于世。化學哲學披着煉金術的外衣,促使衆人前仆後繼地投入研究。

卡爾·威爾海姆·舍勒,便是一個煉金術時代的瑞典化學家。

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和沃爾夫情況有些相似——同樣的經濟困難,同樣十多歲就漂泊無依。

幸運的是,舍勒獲得了一些藥劑師的幫助,他們或是舍勒的入門之師,或為舍勒提供了容身之所。

而舍勒本人,在藥店賺得的錢除了買必需品以外,其餘全用于實驗和書籍。

他很愛讀書,讀書發散了他的思維。

他記憶力超群,但只用來記書本上的東西。

他勤學好問,潛心工作,為了研究拒絕了很多大學的高薪聘請。

他正派善良,救困扶貧,人品獲得學術界一致稱贊。

他事必躬親,經常親自品嘗試劑,并最終死于汞中毒……等會,品嘗試劑?

米娅被自己的口水嗆了一下——沃爾夫先生看到這兒時還不得氣死?

繼續往後看,一項項造福後世的成就開始往外甩。

發現氧氣、發現源石、研究二氧化錳、研究甘油、研究普魯士藍、提取尿酸、制得硫化氫……

像這樣的人,以及像皮克西西先生、普裏克先生他們這樣的人,才真正能被稱得上是天才吧。

米娅老神在在地點點頭,繼續看下去。

後來,有名的藥劑師波耳去世,在衆人的一致推薦下,舍勒接手了波耳的藥店。

同時,他遇見了波耳的遺孀妮古娅。

孀婦年輕貌美,科學家溫柔智慧,在長久的相處下,他們相愛了。

經營藥店的日子裏,他們經常互相陪伴。然而,或許是舍勒希望更多地将時間用于研究,又或許是礙于世俗的眼光,兩個彼此相愛的人卻始終沒能結婚。

就這樣,十年過去了。

直到43歲那年冬天,一輩子吃了太多有毒試劑的舍勒終于卧床不起,他意識到自己将不久于世。

或許在看着窗外枯葉飄落的瞬間,他感受到了巨大的遺憾。

或許在死亡面前,人終于變得有了勇氣。

舍勒說:“妮古娅,只要我還能站起來,我們就馬上結婚吧。”

妮古娅溫存地回答:“好的,親愛的。”

春天來了,舍勒的身體有了好轉,他們舉行了訂婚儀式。

然而好景不長,舍勒的病情繼續惡化。

“妮古娅,看來,我活不長了。你把牧師請來,在家裏舉行結婚儀式吧。”

“好的,親愛的。”

在十年相戀之後,二人終于舉行了婚禮。

兩天後,大化學家舍勒離開人間。

米娅合起書,又恭恭敬敬地把它放回了桌上。

看向窗外,星光滿天,已經很晚了。

但米娅就是不困。

關于愛情這個東西,米娅并不了解。而像這樣一個苦情的故事,從理性的角度來說,有太多可以批駁的地方。

既然相愛,為什麽不早點結婚?

既然有所顧慮,為什麽要在臨死前結婚?

既然明知要死了,為什麽把巨大的痛苦加之于美麗的妮古娅,讓她再次成為孀婦,漂泊無依在這人世間?

這個故事苦情得莫名其妙,可它又是真實存在的。

沃爾夫先生會喜歡這樣的故事嗎?喜歡到要推薦給托馬斯閱讀?喜歡到和舍勒源石中的鐖元素鬥争多年,想要成為舍勒的後繼?

或許這就是沃爾夫先生眼裏的愛情嗎?就是糾纏至死,就是有緣無份,就是身不由己?就是天地倒轉,就是邏輯錯亂,就是末日歡喜?

雖然舍勒和妮古娅最終結婚了,但兩天的婚姻彌補不了二人十年的苦戀。這個故事裏,字裏行間都是“無果”。

無果的迷戀,無果的時空,無果的命運。

米娅不能理解,但如果把這一切和沃爾夫聯系起來,她卻也不再能站在理性的制高點上,去評判他人轟轟烈烈的愛情。

她奇跡般覺得自己心口隐隐作痛,不知是這個故事太過壓抑,還是因為別的什麽。

或許是因為米娅突然意識到,沃爾夫先生有過自己的妮古娅,他也曾做過別人的舍勒。他們也曾如此糾纏,最終在遺憾中失散。

米娅按着胸口想道:哦,這大概就是“你在我心上開了一槍”。

再到實驗室時,托馬斯着急地打聽米娅幫他還書了沒。

米娅雖然心虛,但還是做出一副理不直氣也壯的樣子:“還沒,我今晚去——你不是說這書你借了很久了一直沒還嘛,現在這麽着急幹什麽。”

托馬斯一個白眼翻上去——他倒也不是急,他是得讓自己的行蹤跟米娅錯開來,保證米娅到沃爾夫家時自己是不在場的——他這是精心策劃米娅和沃爾夫之間的一場單獨會面。

他也并不是不知道沃爾夫的社交賬號,其實除了第一次以外,他每次去沃爾夫家都會先知會一聲。但如果米娅事先聯系了沃爾夫,那沃爾夫很可能讓她把書直接放在樓下的信箱,這樣他倆根本就不會有接觸的機會。

托馬斯衷心希望他們倆的小故事還有繼續延續下去的機會,而如果米娅能稍稍機靈一些,或許還能在沃爾夫那裏得到一些研究方面的幫助。一石二鳥。

米娅繼續去忙自己的事去了,托馬斯看看她,又看向窗外。

原本他也不是這麽無聊的人,他是覺得米娅和沃爾夫很搭,但他對當丘比特向來并不是這麽感興趣。

只不過,最近這段時間,他覺得開心的事情太少了。

或許是從伊斯德堡森林公園回來之後開始——又或是在那之前就開始了——托馬斯心裏的陰霾始終難以消散。他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做錯了什麽,但快樂對于他來說漸漸變得有些困難。

沃爾夫離開研究所了,家裏一如既往的一地雞毛,米娅成了他唯一的快樂源泉。不過在他的屢屢“騷|擾”之下,米娅似乎也快要煩他了——這是當然的,米娅忙的很,這個小傻子還做着研究防護器具的迷夢呢。

有時托馬斯會夢見自己變成了小白鼠,在充滿鐖-3光線的玻璃鐘罩中掙紮;有時他又夢見自己在伊斯德堡森林公園,他的同事們拿着鐖-3槍支,一道道光波向他襲來,他的身體痛得像是要裂開。

很久以後托馬斯回想起來,覺得或許從伊斯德堡森林公園試驗回來以後,他就已經意識到了,皮克西西先生的目的絕不只是“對敵人形成威懾力”那麽簡單。但他仍然保留一絲僥幸,不斷告訴自己這不過是聽從高層和軍方的命令,他不能背叛國聯,也沒有退路;不斷告訴自己皮克西西先生說了,這是為了在最少的傷亡下迅速結束戰争,不會造成過于嚴重的後果。

天空不漂亮,托馬斯收回視線,再次看向身後的米娅,想找她的茬。

但看着米娅一臉認真的樣子,托馬斯嘆了口氣,剛擡起的手又放下了。

求求你倆了,在一起吧。

求求你倆了,讓這世界上多少還有點好事吧。

托馬斯這樣想着,繼續投入新一天的工作中。

作者有話要說:

前清回顧:

托馬斯:‘你在我心上開了一槍’,理解為‘你讓我很受傷’或許更貼切一些,同時它也可以是‘你讓我怦然心動’,可以委婉地表達‘我深愛着你’。

所以本章中米娅內心的“你在我心上開了一槍”的含義是( )

A.你讓我很受傷

B.你讓我怦然心動

C.我深愛着你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