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太子妃事多
趙謙繼續說:“選秀堪堪過去三天,關于太子妃不用漢女的言論已傳遍京城大街小巷。皇上從紫禁城搬到暢春園的消息也不過如此。”
“你的意思有人故意散布流言?”太子問,
趙謙低下頭:“下官不知,下官只是猜測而已。”
“你先退下。”康熙在趙謙侃侃而談時,一直盯着劉不語,見他神色不安,就說:“此事朕自會查清,無事列位臣工就退下吧。太子留下。”
胤禛腳步一頓:“太子二哥?”
“胤禛有事?”康熙問。
胤禛連連搖頭:“沒事,沒事。”出去直奔讨源書屋,到門口就對小太監晉江說:“快去請二嫂,我有急事找她。”
晉江見太子沒回來,而四皇子神色焦急,連忙往後院跑。
石舜華匆匆過來,就看到胤禛在廊檐下來回踱步:“四弟有事?”
胤禛把早朝上劉不語參她的事敘述一遍。石舜華聽到胤禛心口如一,就說:“我知道了,謝謝四弟特意過來告訴我。”
“我,應該的。”石舜華懷着孩子,胤禛怕她不明真相跟着擔驚受怕,“這事本來不大,是有人故意鬧大,汗阿瑪知道這一點不會怪你和太子二哥。”說到這裏,胤禛表情微變。
石舜華正想着應對辦法,沒注意到胤禛眉頭微皺:“四弟今兒忙不忙?
“啊,不忙,二嫂有事?”胤禛問。
“麻煩四弟幫我查一查那個劉不語。”石舜華道,“查品德。”
胤禛心中一動:“好的。我這就去。外面熱,二嫂回吧。”語畢,帶着兩個侍從出去,但并沒有查劉不語。到家用好早飯,就帶着四福晉直奔紫禁城去見德妃,名曰看望德妃。
德妃叫胤禛找太子把她娘家兄弟放了,胤禛沒說上話,人被差役送往充軍地,以致于德妃最近很不待見胤禛。
胤禛和四福晉求見,德妃便對通傳的太監說:“我在歇息,叫四阿哥和四福晉在門口等着。”
八月初的天氣很熱,永和宮門口又連一顆遮陽的樹都沒有,胤禛和四福晉在門口站一會兒,額頭上就全是汗水:“告訴額娘,和太子妃有關。”
德妃如今恨不得吃太子妃的肉,喝太子妃的血。太子妃三個字立刻讓德妃轉變态度:“叫四阿哥和四福晉進來。”
胤禛看到太監把門打開,心底冷哼一聲,真是親娘,“兒子給額娘請安。”
“本宮很不安,你知道的。”話音一落,胤禛噎住。德妃瞥他一眼,“說吧,太子妃叫你來找本宮何事?”
胤禛見狀,也懶得廢話:“今兒早朝禦史劉不語參太子妃看不起漢女……汗阿瑪大發雷霆,令下面的官員嚴查。兒子聽說今年額娘和惠母妃、宜母妃和榮母妃主持選秀事宜,想來提醒額娘一聲,汗阿瑪的人如果問起太子妃挑選宮女一事,額娘切記要說不知道。”
德妃疑惑:“聽你的意思,皇上并不是沖太子妃發火,而是氣散播流言的人?”
“太子今年二十有一,甭說嫡子,連個嫡女都沒有。”胤禛怕他額娘又犯渾,“汗阿瑪很看重太子妃肚子裏的孩子,即便氣太子妃也會把火撒到挑事的人身上。”說着,一頓,“額娘,這事你沒摻和吧?”
德妃臉色微變。
胤禛見狀,忍不住嘆氣:“二哥地位穩固,一旦太子妃生下他的嫡子,她将來就是皇後,您老是跟她過去幹麽?汗阿瑪已令戶部籌備糧草,年後親征噶爾丹。到時候皇宮裏裏外外太子一人說了算,太子妃想找你的麻煩,比,比你找她的麻煩容易多了。”
德妃神色一僵:“可,可是她把你舅舅扔進大牢裏,我就……”
“額娘,兒臣說了,太子妃把人扔進去就沒再管,是後來你找汗阿瑪,汗阿瑪才叫順天府嚴懲。”胤禛想了想,“本來等過些日子,太子妃淡忘了,順天府一看太子妃不管了,兒子過去就能把人弄出來。”
“按你這麽說,還是我害得你舅舅被判充軍?!”
“兒臣可沒這麽說。”胤禛的表情分明是“人就是被你害的”,但他不等德妃開口,就問:“選秀那事你參與多少?兒臣看看還有沒有什麽補救辦法。”
德妃頓時顧不上娘家兄弟:“我昨天叫人給你外祖母送了一封信,具體的只有他們知道。”
“昨天?”四福晉問,“額娘确定是昨天?”
“我還沒老糊塗。”德妃看向她,“老四福晉,你什麽意思?”
“兒媳沒別的意思。兒媳昨天早上就聽府裏的幾個嬷嬷說起太子妃不用纏足的宮女一事。”四福晉看向胤禛,“看來這事是別人起的頭。”
“別人?”德妃想了想:“太子妃嫁進宮一個多月,只去太後那裏一趟就再也沒出來過,除了本宮,還有誰?”
胤禛:“那額娘知道劉不語這個人嗎?就是今天參太子妃的禦史。”
“沒聽說過。”德妃很肯定,“也沒聽你外祖母提過。”
“那就還來得及。”胤禛道,“汗阿瑪派人查也是先順着劉不語這條線查。額娘,兒臣這就去外祖父家提醒他停止。”
德妃一聽她有可能被有心人利用,連忙說:“那你快去。”
胤禛和四福晉出了紫禁城,就叫四福晉先回府。而他先去佟家找他養母佟皇後的弟弟隆科多。
隆科多的父親是康熙的親舅舅,隆科多的康熙的親表弟,在這四九城很得臉,胤禛托他查的又是得罪儲君的五品監察禦史,不是什麽大人物,隆科多想也沒想就應下了。
胤禛把石舜華托他辦的事安排好,才驅車去他外祖家。到烏雅家見到他外祖父,把事情往厲害上說,可把烏雅一族吓得不輕,當天上午就把散布消息的人送去鄉下莊子上躲着。
石舜華的兄弟和叔叔伯伯都窩在家裏守孝,平日裏關門閉戶,昨天才聽家中下人提起外面都在傳太子妃看不起漢人一事。
自家人了解自家人,石舜華的嫁妝裏有很多漢服,她如果看不起漢人,斷不會做那麽多漢服。明顯謠傳,慶德兄弟倆也沒當回事。
今兒傅達理的岳丈下朝後過來告訴傅達理,太子妃被監察禦史參了,石氏一族才意識到事情很不對。
隆科多查劉不語的時候,傅達理也正派人查他。康熙從太子那裏弄清兒媳婦非但沒有說過看不起看人的話,還很喜歡漢學。康熙便确定有人故意往太子妃身上潑髒水。
石舜華嫁進來多日,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三公主生孩子,她還知道備禮,康熙想不出做事這麽周全的兒媳婦能得罪什麽人。
康熙前前後後仔細琢磨一番,太子妃只得罪過一個人,那就是德妃。既如此,康熙立刻派人查劉不語和德妃。
太子回到讨源書屋琢磨怎麽跟石舜華說他被禦史參了。石舜華先開口:“四弟都告訴我了。”
“老四?”石舜華點頭,太子啧一聲,“沒白給他吃。”
石舜華:“汗阿瑪怎麽說?”
“汗阿瑪說這事有人故意鬧大,叫孤不用管。”太子道,“只是汗阿瑪沒說你不用纏足的宮女有什麽不對,孤一時也弄不清汗阿瑪心裏怎麽想的。”
“汗阿瑪大概樂見其成。”
太子不解:“什麽意思?”
石舜華:“順治十七年,曾規定抗旨纏足者,其夫或父杖八十,流三千裏。康熙三年,汗阿瑪也頒布诏令,但那時纏足之風已難以禁止,旗下包衣女子也開始纏足。到康熙七年,朝廷不得不罷禁。
“如今一部分八旗貴女也開始裹足。江南各地更是遍地小腳。有些人家衣不蔽體都得找塊不把腳纏上。爺沒去過江南,他日到蘇杭之地走一圈,就可以看到滿大街弱柳扶風,個個像病西施一樣。妾身實在想不明白,她們是怎麽想的。”
“大概為了美吧。”宮中多滿人,多半宮妃和嬷嬷年齡還都不小了,而早年八旗婦女還沒開始學纏足,如果不是今兒劉不語參石舜華,早年見多了不纏足的女子,四個妾也都沒纏足的太子根本想不到女子還要纏足。
石舜華搖頭:“文人評出的四大美女都是宋朝以前的女子。纏足起源于北宋,興起于南宋,不過是束縛女性的一種方式罷了。妾身覺得當年宋王朝一路南遷,和當時的皇室這種堪稱有病的愛好有很大關系。”
“有病的愛好?”太子挑眉,“你這句話在宮裏說說就算了,千萬不能在外面說,否則禦史又該參你看不起天下文人。”
“憑什麽啊?我又沒說天下文人。”石舜華不懂。
太子告訴她:“蘇轼曾在《菩薩蠻》中寫道,‘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辛棄疾也曾在《菩薩蠻》中寫有,‘淡黃弓樣鞋兒小,腰肢只怕風吹倒’。你說這種愛好是有病,豈不就是說蘇轼、辛棄疾等人有病?”
石舜華噎住:“本來就是有病。宋朝重文輕武,滿朝大臣一個個弱的手不能提,肩不能扛,敵人來了只能一步步往南退。最後只能欺壓家裏的女子,把家裏的女人折磨的比他們還要柔弱,心裏才滿足。”
“你別跟孤歪扯這麽多。”太子道,“雖說劉不語可能只是先鋒官,但汗阿瑪明兒如果不給他個說法,他後天就有可能上聯名奏折,要求你收回不用纏足宮女的話。”
石舜華嗤一聲:“瞧把他給能耐的。爺盡管去跟汗阿瑪說,叫他不要左右為難,如果劉不語繼續上奏,請汗阿瑪允許妾身跟劉不語當着文武百官的面辯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