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永不收賦,兵将歸心!
崇祯收起方天畫戟。
在某種程度上,他此刻能理解李自成。
前不久是他面臨末路。
李自成一路上戰無不勝,輕松攻入京師,眼看皇極殿上的寶座就是他的,滿腦子想着的是怎樣治理京師,怎樣應付南下的鞑子大軍,怎樣當好一個皇帝。
然而轉眼之間。
一下反轉為李自成面臨末路。
一步走錯,滿盤皆輸。
一切化為泡影。
“陛下不殺我?”李自成有些疑惑,不知不覺中他對皇帝使用了敬稱。
崇祯道:“把命留着,助我殺鞑子,重振大明,給千千萬萬百姓,與子子孫孫,創一個萬世太平,如何?”
李自成愣了愣,眼睛一亮,鄭重的跪地抱拳。
“謝陛下不殺之恩,罪臣李自成,願效犬馬之勞!”
崇祯再次用洞察之眼觀察。
李自成忠誠度升到了60。
說明沒有看錯。
李自成心底把忠義看得很重。
魯莽的人,也直爽。
一旦折服他,稍微對他好一點,忠誠度升得很快。
他本是銀川驿中的驿卒,相當于後世的郵政快遞小哥。
崇祯財政危急,接受文臣的馊主意,削減驿站等。
沒有背景家世的李自成下崗了。
他嘗試找各種工作,但都不順利,最後跑去邊境當兵報國,可見還是想效忠大明。
卻因長官欺人太甚,克扣軍饷,還随意責罰打殺,他與一般兄弟被逼急了,嘩變殺官,從此沒了退路。
典型的官逼民反。
李自成造反後,才展現了他的領軍才能,從一個普通小兵,成長到統領大軍的将帥,只用了幾年時間,他在順軍中威望極高,善于用兵的同時,也擅長安撫百姓,獲得民心。
李自成用造反證明自己,是個良将之才。
那為什麽他在明朝邊軍中,沒有被發現?
還有多少良将之才,被埋沒在底層呢?
崇祯心裏有個答案——階層固化!
士紳勳貴,文臣武将,以及富商等,聯結成一條看不見的堅固壁壘,圈住權力和即得利益,把底層百姓隔離在外。
這就叫階層固化。
管你能力多強,才華多出衆,只要你沒有背景家世,想出頭是千難萬難。
而上流階層子弟,即使昏庸無能,品行惡劣,也有好出路,甚至當大官。
劣幣驅良幣。
形成惡性循環。
不斷惡化大明造血功能。
作為皇帝,崇祯也想打破階層固化,不拘一格降人才。
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內憂外患又永無寧日。
太難了。
不過,現在的崇祯,比之前的崇祯多了幾百年的眼光,儲備的知識,也不是這個時代的人可想象的。
他看到一個打破階層固化的契機。
李自成帶來的契機。
“王承恩。”崇祯回頭叫道。
“老,老奴在……”
王承恩屁颠屁颠跑向崇祯。
“朕當衆宣布幾條旨意,你記下來,稍後張榜,昭告天下。”
崇祯想了想,又朗聲道。
“诏,建奴大軍兵鋒将至,當以民族存亡為重,赦歸順叛軍全員無罪。”
“诏,百姓疾苦,朕體察不足,即日起,全國永不收賦,西北與河南等災患區域,農家免稅五年。”
嘩聲一片!
賦與稅。
賦,主要是上交到國庫內帑,皇帝可以用來修造宮殿,賞賜功臣,增派邊軍糧饷等。
值得一提的是,大明采取屯田制,地方衛所軍人閑暇時種田存糧,基本能自給自足,只是衛所制漸漸糜爛。
稅,用在國家財政支出中,公職人員的俸祿,地方修路修橋等用度。
目前承擔賦稅的,主要來自農民,用糧食抵。
永不收賦,意味着農民以後少承受一大塊壓力,而且是永久不收。
有史以來,未曾有一個帝王,下過這樣的指令。
王承恩眼中掠過擔憂之色。
國庫本就空虛,陛下窮得都要向勳貴官員借銀子,再來個永不收賦……
但現場大多農民出身的兵卒,不會想那麽多,他們只知道,家人和子孫永不交賦,就是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往後要好過很多。
無論是歸降叛軍,還是明軍,以及百姓,都歡呼起來,甚至有人感動得嚎啕大哭。
“陛下英明!”
“千古仁君啊!”
“今日方知明君在上,草民有罪。”
李自成目光一動。
他也是農民出身,深知賦稅猛如虎,尤其災區百姓,早就難以承受,否則他也不能振臂一呼就幾十萬人跟他造反。
但既然歸入皇帝麾下,自然也得為皇帝考慮。
永不收賦的旨令一出,國庫少了一項主要收益,而戰争最是耗銀子。
除非皇帝陛下生財有道,否則長期肯定支撐不住。
他擡眼望向崇祯。
崇祯也正看着他,臉上是自信的笑容。
他後世見識過無數賺錢套路,只要手中有權,手段夠狠,還怕沒銀子?
他可不是被群儒道德綁架,把自己生生窮死的那個崇祯。
看到李自成忠誠度又上升5點,崇祯嘴角一弧,笑道。
“诏,李自成愛民如子,用兵如神,不失為一名卓絕統帥之才,又以民族大義為重,言出必行。朕,破格封李自成為,鎮西王!”
老朱家養着一堆王,那些勳貴王爺每年的供養,耗費巨額財政支出,還仗着皇族特權為非作歹,侵占民田,大肆撈取利益,地方官員不僅不敢管束,還要把他們當作祖宗般供着。
當大明遇到危機,勳貴王爺們幫不上忙,有的甚至希望崇祯倒臺,他們才好有機會做皇帝。
而給李自成一個王,能得一良将全心歸附,給自己賣命。
果然。
李自成陡然呆愣,而後感動萬分,虎目濕潤,淚灑當場,額頭重重磕在地上。
“陛下隆恩,罪臣惶恐,罪臣愧不敢當啊……”
他的闖王名號,是叛軍自己給自己的封號,随便占個山頭都能給自己安個王,但不受外界承認,還背負叛逆的罪名。
崇祯皇帝是正統的漢家天子,是公認的九五至尊,是可以得到世人承認,可以載入史冊,名垂青史,光宗耀祖。
兩者天差地別。
這個時代,把名聲榮譽,光宗耀祖看得極重。也唯有正統漢家天子,以及漢家天子封的王,炎黃的子孫們才真心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