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以武為尊,軍功授田!

“建立大明忠烈祠,所有戰死将士的名字,都将篆刻大明忠烈祠中,永受香火供奉,皇帝陛下率文官武将,偕同萬民,每年進行祭奠參拜……”

“今後為國犧牲者,無論品階高低,除撫恤之外,大明還會為其贍養照顧年邁父母,為其供養兒女,入學演武學堂,費用食宿由皇家商會供給,直至成年。”

“天子敕令諸郡建立演武學堂,習武為重,修文為輔,今後選拔能臣,将以武力與兵法為主。”

有人念到這裏。

民衆開始大聲歡呼。

人群中的軍戶,更是眼睛大亮。

為國犧牲的,主要是兵士武人。

皇帝這是要全面提升武人的地位和待遇,并消除武人的顧慮。

設立了大明忠烈祠,在這極重榮譽名聲的時代,在戰場上的将士,拼殺起來多了一份沉甸甸的榮譽感,只為死後名字能刻進忠烈祠,永受香火供奉,皇帝也會親自祭奠參拜。

何等的榮耀!

即便只是普通兵士,也能光耀門楣,英靈甚慰。

朝廷幫忙供養老邁父母,與未成年兒女,又讓将士沒有了後顧之憂,可以放心上戰場厮殺。

而今後選拔能臣,将以武力與兵法為主。

這昭示着,大明進入重武制啊。

武人的好時代,終于來臨了。

誰要說武人不能治國,太祖,成祖這兩位馬上皇帝會一巴掌蓋過去。

武人不等于是莽夫,他們在身體健壯,武藝高強的基礎上,也可以讀書,做學問,研究兵法等。

能成為一位真正名将,極少是不識字不懂文的莽夫。

春秋時期的儒道,也不推薦純粹死讀書的文人。

“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

“君子六藝,禮、樂、射、禦、書、數也。”

君子也是要腰懸刀劍,弓馬娴熟,文武兼備。

但到了獨尊儒術後,儒道開始變味。

到了現在,所謂君子都丢下刀劍,只捧書籍,由做學問,變成搞政治,鑽研權術,培養出一批批書呆子,或喜歡內杠的陰謀家。

至于皇家商會是什麽,沒有人知道,但有“皇家”兩字,一定是皇帝親自設立的機構了。

歡呼聲過後。

內侍繼續念。

“大明重新采用,軍功授田制,所得軍功除銀錢獎賞之外,劃分田地為私家世代所有……”

“什麽?”

“軍功授田!!!”

人群中驚聲四起。

軍戶們嘴角咧開,笑得合不攏嘴,不少人淚流滿面。

漢家人把田地視作根,看得極重,有錢就會置辦田産房産,才覺得生活踏實安穩。

現在,去為國戰鬥,去立戰功,就能分到田地,世代傳下去。

這對平民百姓來說,是個極大的誘惑和動力。

“從今日開始,天天抱着聖賢書苦讀,鑽研那八股文,用處不大了。”

“我大明不需要養那麽多舞文弄墨的文弱書生,若要抵禦住鞑子入侵,收複失地,都舞刀弄槍去。”

“鄙人從今日立志,從軍報國,回去就開始打熬身體,練習武技。”

“在下祖上是獵人,家傳一手好箭法,回頭便報名從軍。”

“老朽也感到熱血沸騰啊,只可惜已是花甲之年喽,不過天子敕令諸郡設立演武學堂,可叫我兒孫去,費用竟比學塾便宜得多,還能用稅收抵扣。”

“陛下這是從根源上,解決我明軍戰鬥力與士氣不足的問題啊。”

“吾雖是秀才,但不得不承認,此番決策,實為強國之道,利國利民,造福大明千秋萬代,吾皇,聖明啊!”

“吾皇聖明!”

“吾皇聖明!”

“有這樣的英明天子,有這樣的大明,我輩如何還不竭力報國?”

無數民衆激動萬分,大聲高呼。

許多人奔走相告,把這重大消息,傳遍京師。

一旨破冰。

大明重文輕武的風氣,正在瓦解,直到徹底颠覆。

這消息對軍戶、底層百姓等絕大多數人是好消息。

對讀書人來說,則是天塌般的壞消息。

書生們失魂落魄。

出路也是有,可以輔助武人做後勤,可以攻讀兵書做謀士,也可以從現在開始熬練身體。

但想仕途光明,升官發財,不能只靠讀書寫字了。

最好是文武兼備。

國子監已經把武科、兵策等與戰事有關的科目,當作主課。

貢生們已在上屆武狀元的叱喝聲中,開始紮馬步。

……

“唏律律”

崇祯在一座丘陵上勒馬。

下方一片谷地裏,三千精銳騎兵正在進行短暫的休整。

經過一夜急行軍,向山海關挺進了百裏。

這三千鐵騎,是從禁衛軍、京營中挑選,是精騎中的精騎,由皇帝親自統領,絕對忠誠于崇祯。

他們裝備配置也最為精良。

用的是大明最好的制式戰甲、武器。

騎的是雪區良駿戰馬,且每個兵士配有兩匹,輪替着騎,保持最佳騎速。

這三千騎是前鋒軍。

後面還有兩萬騎兵與五萬步兵,以及三萬運送糧草的辎重兵,總共十萬增援部隊。

大部隊走得太慢,特別是步兵與辎重隊伍。

而且目标太大,不被發現都難。

所以,崇祯舍棄大部隊,穿着普通武将的衣甲,混在騎兵中,親率精騎,趁夜色北上。

悄無聲息,兵貴神速。

對外宣布,禦駕親征則是選在下午吉利時辰。

按慣例,禦駕親征要搞大排場,龐大儀仗隊中,是一個身形與崇祯相仿的內侍,穿着龍袍坐在華貴車辇裏,在大白天裏,吹吹打打的慢吞吞橫穿長安街,接受衆多官員和民衆的朝拜祝福,賺足面子,然後再與城外大軍會合。

吳三桂等人既然想演戲欺騙天下,他也演一出騙騙吳三桂,面子什麽的,根本不在乎。

大明的敵人,迎來的将是不要面子,不要規則,不要武德,只要命的皇帝。

“陛下,行軍速度比臣預期的,要快上許多。”

跟随一旁的李過,聲音透着興奮。

雨夜行軍,有利于掩蓋聲音形跡,但行軍速度快不起來。

然而,這三千人馬,保持出乎意料的速度,且沒有一人掉隊。

李過,是李自成的侄兒,外號一只虎,勇力比不上劉宗敏,但也是身經百戰,是順軍中的一員虎将。

李自成要留在京師,幫崇祯遮掩,不能一同前來。

如果李自成不在京師,難免引起人們的懷疑。

“自然是陛下親自領軍的效果,吾皇英明神武,悍勇蓋世,将士們無不拜服,哪個不是誓死效命,趕個路更不在話下。”

周雲辰面帶笑容,心情愉悅,并沒有因為要去闖龍潭虎穴而緊張。

崇祯笑道:“你這般放松的心态,相當不錯,但馬屁拍得不夠自然。”

幾個将領愣了愣,頓時哄堂大笑。

兵士們聽到笑聲,轉頭望去,也不由得露出笑意,注目身披铠甲的英武天子,眼中迸出幾分狂熱。

“以前,俺們武人在前線奮戰,并不被重視,還常遭文官打壓,這狀況持續了兩百年,如今被陛下一舉打破,真個是揚眉吐氣。”

“就是,皇帝陛下認可武人,善待武人,懂武人,而且陛下本身就是無敵戰神。”

“能追随這樣的皇帝,談笑間踏上戰場,雖死無憾,榮幸之至。”

“別着急死啊,為陛下多殺幾個漢奸和鞑子再說嘛。”

“那是當然,哈哈哈……”

兵士們也談笑風生起來。

崇祯目光掃過,感受到他們衆志成城,戰意凜凜,心中稍稍放心。

出發前,他下達許多項重大舉措。

清楚即将面臨更艱難的惡戰,因此把重點放在軍隊方面。

只靠他皇帝的個人威望并不夠。

必須由內而外,激發出将士們心裏原始的渴望和力量,釋放出他們心裏的野獸。

因此,其中最重大的舉措,是宣布…

軍功授田!

大秦一統天下的制度武器。

大漢強盛百年的政策基礎。

秦漢時,武人一生練武,聞戰相慶,與野獸搏殺為榮。

即便是在四分五裂的漢末,門閥勢力割據,漢家軍隊戰力依然極為強盛。

白袍軍,虎贲軍,西涼鐵騎,白馬義從,随便拿出一支,都能吊打北方蠻族。

那個時代,炎黃子孫是戰鬥民族。

因此,有必要重新抛出軍功授田制。

田地對于百姓來說,是本源的需求。

華夏有地大物博,海外還有廣袤無主之地,等着去發現,去争奪。

眼下,世界正處于大航海殖民的黃金時代,大明比列強慢了一步,但現在開始也來得及,最後還是要看誰的拳頭更粗,更硬。

世界那麽大,不怕土地不夠分。

所以制度細則中,兵士以軍功分得的土地,比秦漢時多得多,更具誘惑力。

也制定了一些限制,避免土地兼并等缺陷。

例如,所授田地,允許民間租佃,但不可互相買賣,只能由朝廷平價回購,再授出去,進出不經過地方衙門,由朝廷獨立部門,負責統計、監督等職責。

這個獨立部門名字都想好了——大明皇家銀行。

與國外列強商會競争的會是——大明皇家商會。

海運貿易,阿三地理位置挺重要,到時候去打個地盤,再開設個大明皇家商會下屬機構——大明東印度公司?

當然,這些都是以後的事,如果搞不定吳三桂,頂不住多爾衮的滿清大軍,就沒有以後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