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高考成績出來沒多久,秦建國的電話就打來了。
秦言掃了眼那串熟悉又陌生的數字,淡定地接了起來,在秦建國殷殷期待中,他報出了自己的成績。
秦建國長長嘆了口氣,說,“就考這些?清北交複肯定沒戲了吧?能在S大挑個好專業就謝天謝地了。”
秦建國的話說得不假,若跟以前的他想比,667分絕對談不上什麽好成績,可秦言的心卻驀地涼了。這一刻,他突然分辨不清,秦建國殷殷期待的究竟是自己的好成績還是高考失利了。
電話那頭,還摻雜着小孩喊破喉嚨的哭叫的聲音與女人尖銳的吼聲,秦建國卻顯得優哉游哉,仿佛那不是他抛去道德拼命也要娶回家的老婆與親生兒子,只不過是馬路上的陌生人罷了。
秦建國不甚在意自己視為驕傲的小兒子哭得撕心裂肺,只專心嘲諷着自己前妻留下的大兒子,他的語氣中帶着洋洋自得,仿佛在為自己的精明而演唱贊歌,“我怎麽說的?你就算心氣兒再高也沒用,你命就是這樣,只能過個二流人生。”
時隔許久,再次聽到秦建國口中的“只能過個二流人生”,秦言卻意外地沒有以往的憤怒了。
他皺皺眉頭,将電話稍稍離遠了些。
秦建國仍在滔滔不絕,“這樣,我在S大有個老同學,讓他給你看看,能不能報個好專業,以後也好找個工作……”
秦言沒理會他這茬,“我不會留在省內,我打算去外地了。”
秦建國立馬做出暴跳如雷的跳腳模樣,秦言聽了覺得挺沒意思的,挂死了電話。
以前,哪怕被秦建國傷得PTSD了,秦言也總忍不住想,在母親還沒有去世的那些年,在他們一家三口也曾幸福美滿的小時候,秦建國可曾真心愛過母親?可曾真心愛過自己?
如今,秦言已經不再糾結這個問題了。可就在剛剛,聽着電話裏撕心裂肺的哭喊與秦建國優哉游哉的戲弄,秦言卻突然很想問一問他,你究竟有沒有愛過黎娟,你究竟有沒有愛過你的二兒子。
或許他誰都沒有愛過。他只愛他自己。
賀家那邊直到傍晚才打來電話。電話裏,賀嘉木對賀嘉時的成績指指點點,一會兒說他這成績剛過一本線,想要留在省內念書的話,肯定報不上一本了,過一會兒又說,要是賀嘉時願意去偏遠地區的話,沒準還有點兒希望。
賀嘉時對這個弟弟向來沒什麽耐心,煩躁地說,“随便吧,随便吧,無所謂,我壓根不在乎。”
Advertisement
而他漫不經心的态度,更是引來了賀嘉木的一番奚落,“這是你自己的人生啊,你怎麽能這樣呢!你知不知道你再這樣下去以後就要完蛋了!”
賀嘉時敷衍地說,“你也知道這是我自己的人生?”說着,他挂斷了電話。
賀嘉時的成績很快傳到了每一個賀家人的耳朵裏。他們似乎沒想到賀嘉時竟能考到一本線,紛紛懊惱起來,賀民不無感慨地說,“哎,他也算個聰明孩子,比他那個娘強。就是性格太差勁了,品行不行。”
賀軍在一旁幫腔,“德行不行,考上大學了又怎樣?這樣的人,以後不會有什麽出息的。”
……
出成績後,賀嘉時又随張志到了阿扁的裝修隊上報道。秦言本來也想與他一起去的,可賀嘉時卻死活不讓,說是實在太辛苦,怕秦言做不來。
秦言一皺眉頭,“我怎麽就做不來?你跟張志能幹,我怎麽就不能幹?”
賀嘉時愣了幾秒,“我不是這個意思……只是,你成績那麽好,做這種活兒,實在浪費了。倒不如看看能不能當個家教。”
于是,秦言真的打起了做家教的主意。
他們所在的小區是省實驗的家屬院,自然沒人會請他這樣一個剛剛高考完的大學生做老師,于是他印好了小廣告,一大清早就去周邊小區的廣告欄裏、電線杆上,樓梯口裏張貼。
此時正值暑假,N市向來重視教育,秦言的高考成績又頗具說服力,當天晚上就接到了幾位家長的電話。
他一一加了家長的微信。接下了兩個學生,一位學生是今年剛剛中考完的,準備預習新高一內容的準高中生,而另一個則是馬上要步入高三生活的準畢業生。
秦言給家長發了自己在省實驗的學生證和高考成績的截圖,并用了一晚上的時間,給他們定下了各自的學習規劃。
秦言的高考成績雖然不錯,可惜缺少經驗,又是個學生,所以只開出了一小時五十塊的價格。這樣一來,每個學生一天上兩小時的課,一周就可以賺到1000元了。
與家長定下時間和學習方案後,秦言就馬不停蹄地開始為接下來的課程做準備。
賀嘉時也在為他們的未來而努力着:現在,他已經在向裝修隊裏的老師傅學習電工的工作了。等他出了師,能夠獨立承擔改水電的工作以後,收入還會有提升。
他們的生活辛苦疲憊但卻有奔頭。他們都在為了離開這座城市而奮鬥着,為自己将來的生活而努力着。
晚上,等他倆都回了家,有時會談到未來的規劃。秦言打算報考同濟或是華師大。而賀嘉時則說,他對上哪所大學沒有看法,只是希望能學點兒用得上的專業。
7月中旬,秦言填報了第一批次志願,順利被華東師範大學法律專業錄取。而只比一本線高了幾分的賀嘉時也填了第一批次志願,不過沒能錄上,算是陪了趟跑。
對此,賀嘉時早有預料,等到下旬第二批次報考時,他填了幾所上海的二本大學,最後被上海第二工業大學的工業設計專業錄取。
趙一鳴算是傻人有傻福,他超常發揮,最後錄了北京交大的計算機系。
王麗莉則考入了北京語言大學的德語專業。
人人都會有光明的未來。
班裏考得不錯的好事之徒很快統計出來了畢業生去向。
不出意外,牛超去了清華,而最後代替秦言成為第二名的同學則進了人大。班裏還出了南開、天大的、廈大的同學……
與賀嘉時向來不對付的老冤家劉東,則被第六志願錄取,考上了本省的一所二本院校。
沒有畢業聚會、甚至沒有彼此間的祝福,班群裏彌漫着相互芥蒂的尴尬而微妙的氛圍。
他們不曾共同為未來而奮鬥過,他們只是被困在了同一間教室,為自己的未來而奮鬥過。
不過,這樣也好。
總好過虛僞的寒暄,做作的別離。
作者有話說:
人人都有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