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輪到了王曉雲這一排進那坤寧宮了,走進去,卻發現她們只能停在殿前,雖然不敢正眼往裏邊看去,不過王曉雲也能感受到此時裏邊傳來的強大氣場,時不時還能聽到幾聲男性的咳嗽聲,估計那就是當今皇帝了。
在上京前,王曉雲對這皇帝也有些了解,這皇帝的一生還挺神奇的,他年幼登記,改元正統,在正統十四年的時候,蒙古瓦剌日益強壯,這皇帝年輕氣盛,也是被宦官王振撺掇下親自帶兵攻打瓦剌,誰知卻打了個敗仗,還給人俘虜了去。
之後這明朝君主的位子就由他弟明代宗坐了,等到他給放了之後,他弟的勢力也已鞏固,于是就把他軟禁于南京,也被困了八年,最後他的舊部發動奪門之變,這皇帝才複了位,把明代宗的年號景泰改成了天順,如今是天順七年。
而外頭也一直傳這皇帝身子不好,聽他那幾聲咳嗽也能猜出,估計也是如此,才想着快些幫他那經歷也一樣坎坷的兒子找個老婆。
等她們站好後,坤寧宮外的一名太監才喊着讓她們自報姓名給皇帝和皇後請安。
先是那兩個王曉雲并不太熟悉的秀女,然後才是她身邊的劉美玉,只見她不平不淡地往前走了一步,然後跪下:“民女應天府上元縣劉大龍之女,劉美玉參見皇上、皇後娘娘。”
裏邊的皇帝和皇後似乎也有她們的資料,只聽裏邊的一個中年女聲開口:“你自小爹娘去世,一直寄居在叔叔家裏的?”
跪在地上的劉美玉應了聲,王曉雲這才想着,難怪這劉美玉面上那般冷淡,怕是這前半生也過得不太好吧。
那中年女子又讓劉美玉擡了下頭,見着劉美玉的模樣還贊嘆了下,不過最後卻道:“樣貌是不錯,不過這眼神卻怪冷的,起來吧。”
劉美玉謝了恩,就又回了隊伍,輪到王曉雲了,她也暗暗吸了口氣,跟着前邊那些人一樣,上前一步,跪下,用着還算平穩的聲音開口道:“民女應天府上元縣中軍都督王長勝之女,王曉雲參見皇上、皇後娘娘。”
裏邊的人也像是翻閱了下她的資料,這次開口的卻不是個女聲,而是那皇帝的聲音:“你爹倒是還有些軍功,七年前那事也有你爹的一份功勞。”頓了下,像是在回憶了下七年前的事,之後又繼續問:“你爹兩年前就病逝,是否是因這些年的一些舊患所致?”
王曉雲一愣,她哪知道多少,她自穿越過來後,這身子原本的主人就在她爹靈前哭暈了過去,她醒來後被問起什麽,就裝作是失憶,她娘似乎也不願她多想,所以很少去提她爹的事。
最後只能再用着同樣的借口:“回皇上的話,我爹在兩年前病逝的時候,我因為過于傷心,哭暈了,醒來後也不知什麽原因,對之前的事遺忘了不少。”
一道女聲問起:“倒是個孝順的女子,你家人未和你說過麽?”
王曉雲只能繼續搖頭:“怕是家人怕我再次傷心,所以很少提起爹生前的事。”
皇帝笑了笑:“這麽說來你家人倒是疼你。”
Advertisement
這不是問句,所以王曉雲便沒再多回答什麽,那女聲又讓王曉雲擡起頭,王曉雲也不敢直視龍顏,所以擡起頭了,眼睛卻也只盯着前下方。
她知道自己樣貌不算多出衆,所以也沒得過多的稱贊,不過那皇帝卻還是開口:“江南女子多數就是這秀氣的模樣,氣質也夠大方,平身吧。”
王曉雲沒想着這皇帝還會在最後稱贊一下她,估計也是念着她爹的緣故吧,謝了恩,然後只再站回了隊伍。
之後又輪到了楊秀惠,估計是她在門外時準備得夠充分了,此時也沒由于緊張而出什麽醜,而她那樣貌也比不上劉美玉她們,所以也只是很平淡地讓她再站回了隊伍。
輪到那吳博雅了,她才剛自報完名字裏邊的皇帝就開口了:“是懷寧侯孫樘的外甥啊,你舅舅當年還救過朕呢。”
吳博雅很是大方地笑着開口:“舅舅也經常與我們後輩說起,說那是他無上的光榮。”
裏邊的皇後也笑着開口:“爹是羽林前衛指揮使,舅舅是懷寧侯,你還真是将門虎女啊。”
吳博雅點頭致謝:“謝皇後娘娘稱贊。”
皇後又讓她把頭看起,長相也還算漂亮的她也受到了些稱贊,然後就讓她平身,她們這一排也全部檢閱完畢,然後再排着隊出了坤寧宮,再一同回了去。
路上楊秀惠還嘟着嘴和王曉雲道:“我還是第一次聽說你爹是個什麽都督呢。”
明顯感覺到她有些不高興,王曉雲也只能回道:“我爹兩年前就去世了,又有什麽好說的。”
楊秀惠輕聲地應了下,就沒再和她多說什麽了,回去後,王曉雲她們便繼續在那宮殿裏過了平淡的幾日,上邊終于是有消息了,說是從三百人中挑選了五十人,依舊會在原來的宮殿裏繼續住着,等半個月後再選出十二人,估計這段時間就是在看品行,再過半個月,也就是一個月後,才會真的挑選出三人。
而剩下的那五十人,便全都分配至各宮,做一名宮女。
王曉雲也說不清是運氣好還是運氣背,反正她是入選了那五十人的名單,她那同寝劉美玉和楊秀惠都在名單之列,和楊秀惠同寝的那個吳博雅的名字更是第一個念出,看來皇上和皇後他們對這個救命恩人的外甥女印象很是不錯。
由于是在選太子妃,所以那個太子的親娘周貴妃也傳了幾次吳博雅到她的宮裏,每次回來也是有賞賜的,盡管不全是什麽珠寶,但拿個幾碟糕點回來都能讓衆秀女圍住她。
到了這份上,王曉雲确實也有些心思要當上那個太子妃,盡管不能,能被選中當那個太子的側妃也是不錯的,畢竟之後就能榮華一生,但一想到這後宮妃嫔是最主要的陪葬對象,王曉雲就有些怵,同時也在想着能當個小宮女也還不錯。
不過這些都不是她能決定的,看那吳博雅被傳召的次數那麽多,估計太子妃的名號會落她頭上去了。
其他的秀女也多是這麽覺得,所以都把目标定在了太子的那兩個側妃上。
慢慢地,除了那個吳博雅,也有不少的秀女被傳召去周貴妃的宮裏,王曉雲自然也被傳召了,不僅她,同行的還有劉美玉和楊秀惠。
她們三人跟着那來傳召她們的宮女走進了一處宮殿,很快地就見到了一個穿着極其華麗的中年女子坐在上邊,很明顯那便是周貴妃了,她們三人上前,跪下:“民女參見貴妃娘娘,娘娘吉祥。”
那周貴妃待她們還算親切,喊她們平身後,還給她們賜了座位。
坐下後,周貴妃明顯對王曉雲更加感興趣,問她:“你爹是中軍都督吧?上次聽皇上說七年前那事你爹也有份功勞呢。”
王曉雲輕聲應了聲。
周貴妃笑了笑:“看你也是有大家小姐的閨範,怕是你爹娘都很着重你的培養吧?”
王曉雲不知怎麽回答,只好應着道:“爹以前常在軍營,多是娘在教導着民女,我卻沒有太聰明,我娘刺繡很棒,但我卻經常被她訓。”
在後宮中,刺繡這種事情又何須妃嫔動手,于是那周貴妃也不是多在乎,又笑着看她:“女子別的不重要,相夫教子才是最重要的,聽說你在你爹去世的時候還哭暈了過去,想來你是很孝順的,怕也是和家裏的教育有關吧?”
這讓王曉雲如何回答?只能扯着淺笑低下了頭。
接着周貴妃又問了問楊秀惠和劉美玉的家庭情況,聽得出周貴妃對劉美玉并不是太滿意,并不是說劉美玉表現多不好,只是她父母早亡,此時她又一副冷冰冰的模樣,多數婆婆對這樣的兒媳人選都不太喜歡吧。
而周貴妃對楊秀惠不能說多好,但見着楊秀惠那溫婉的笑容還是挺滿意的,最後也賞賜了她們幾份糕點,便讓她們離開了。
回去的路上,王曉雲再次感受到楊秀惠對她不爽的情緒,這次王曉雲就沒再理她了,畢竟只因為那周貴妃與她說多了兩句話就不高興的朋友,王曉雲也懶得理。
不過楊秀惠也沒做多明顯,走了一段路後還是湊到王曉雲身邊說了些話,只是也再沒有了以前兩人湊一起的那種氛圍。
對于這種情況,王曉雲只能嘆了口氣,不過她也能理解,畢竟楊秀惠也和她表達過她多想要當上太子妃。
等回了去,衆人圍着她們說了會話,便都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