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皇帝駕崩,雖是有別的皇子仍然觊觎着那個皇位,倒也沒敢弄出些什麽狗血的事情來,畢竟太子殿下名正言順的,這幾年又跟着皇帝在衆朝臣面前經常露臉,衆朝臣也都知道不少奏折還是太子替皇帝批的。

于是太子殿下自然就很是順利地登基了,改年號為成化,當然今年還是天順八年,成化元年得從明年才開始算。

太子成了皇帝,她們這三個太子嫔妃的身份自然也不同了,但天順帝才剛死,她們也不可能這麽快就給冊封,但就算沒被冊封,她們仍從慈慶宮後殿出來了,王曉雲被安排住到了壽安宮裏。

壽安宮這名字王曉雲并不太熟悉,但她依稀記得這北京故宮的大多宮殿名稱都被嘉靖帝改過,現在估計是還在嘉靖帝前,所以這後宮宮殿的大多名字她也都不太熟悉。

有了自己的一個人的宮殿,王曉雲自然是開心的,怎麽說這壽安宮目前也算是她的地盤,而她還沒開心完,天順帝死後沒多久,皇上那就下了道聖旨,說是先帝駕崩前就拟好的,內容也很簡單,就是廢除了後妃陪葬的制度。

這道聖旨讓整個後宮都洋溢着一股興奮勁,但也沒人敢表現出來,畢竟現在還是國喪時間。

而這段時間裏,妃嫔們在後宮裏最好是少走動的,于是王曉雲就更高興了,她終于不用每日早起到處去給人下跪請安了,盡管現在能受得起她請安的也只剩下已經被冊封的兩個太後,也就是之前的皇後和周貴妃,其餘妃嫔部分有兒子的都請旨搬了出去,沒兒沒女的也搬到了幾個偏遠些的宮殿裏集中居住。

皇帝剛登基,除了忙他父皇的喪事外,對于國事他也很是有幹勁,每日都早早地起來上朝,然後剩下的時間不是在批奏折就是在看這種的書籍,當然,是不是三分熱度就沒人知道了,但畢竟才剛當上皇帝,能有這股勁頭也能讓他在龍椅上坐得更穩。

本來他這年紀的人,還是個皇帝,就是要偷偷進她們三人的宮殿過上一晚,也沒人會多說什麽,畢竟傳宗接代也是重要事,可皇帝沒有,就連萬貞兒他也只安排在了一處偏殿上,也沒怎麽去走動過。

兩個太後和百官也不能勸他什麽,畢竟皇帝确實還在熱孝中。

至于萬貞兒此時不像個宮女一般去伺候誰或者做什麽活兒,反而像個主子一般住在長寧宮偏殿,對此王曉雲和柏桂兒是沒什麽意外,于是也沒太多感覺,她們都知道,等她們被冊封的時候,萬貞兒肯定也會有個身份。

吳博雅雖是咬碎了一口銀牙,但她也無可奈何,她這都還沒成為皇後,就算當上皇後了,按着皇帝那性子,她又哪能多說什麽,至此,她也只能希望之前的皇後,也就是現在的錢太後或者周太後能夠管管他。

可錢太後和周太後哪會理會她,錢太後不用說了,皇帝是斷然不會聽她的話的,雖然她一直與皇帝沒什麽摩擦,可感情也深厚不到哪去,她也不是個傻子,她是嫡後,天順帝駕崩的前還有遺命,曰:“錢皇後千秋萬歲後,與朕同寝。”

單這遺命就夠招人恨的,她要再管三管四,那周太後心中定會更不好受,什麽時候對她出手她也只能認命,畢竟這天下明顯已經是她周太後母子的了。

周太後則還處于高興中,雖說她兒子當上了皇帝,她肯定是能當上個太後的,但真當上了,得了天下最尊貴女人的稱號,盡管不是唯一,也夠讓她睡着也笑醒。

而她兒子那般對待萬貞兒,她剛開始确實反對了下,但皇帝對那萬貞兒是真上了心,原本時自然不會只安排個偏殿給萬貞兒住,只是被周太後說了說,他才妥協……皇帝對她妥協,她還能再說什麽?可別為了這後宮的幾個女人傷了他們母子情分才好,反正那萬貞兒也還在她的掌握中,至少目前是這樣。

Advertisement

于是這後宮這好幾個月都相安無事且平靜地過來了,在天順五月末的時候,皇帝的熱孝也終于是過去了,這後宮中還沒什麽人,于是周太後就上心了,也找上了皇帝,說着冊封皇後、後妃的事。

周太後明說了要冊封吳博雅為皇後,皇帝皺眉,沒想太多就一口回絕。

周太後也皺了皺眉,問了他要冊封誰做皇後,皇帝開不了口,他也知道不能說萬貞兒的名字。

若萬貞兒只是個平凡宮女,且年紀與他相仿……就算是大上他個幾年,他肯定是會為萬貞兒奪個皇後位子回來,可萬貞兒可不是個單純的宮女,衆宮女多是平民選出,而萬貞兒雖也是如此,但她父親卻是個罪犯,這樣的身份,她哪能當上皇後?

而且萬貞兒比他大了十七歲,就算他再喜歡,再如何請求他母後同意,難道他就不用管天下百姓悠悠衆口?那畢竟是一國之母。

周太後見他如此,便緩緩道:“吳氏是你父皇親封的太子妃。”

皇帝聽後,只能點着頭,随後,乾清宮內便傳出了道聖旨,冊封吳博雅為皇後,天順八年七月二十進行冊封大禮。

只是冊封大禮,并不是皇帝皇後大婚,在聖旨裏皇帝也說了,吳氏與他曾大婚過,也是他的太子妃,就無需再費時費財大婚了。

盡管如此,吳博雅還是高興不已,這冊封大禮距現在也只有一個多月,時間不算緊迫,但她還是每日都興奮地試着各種服飾首飾。

柏桂兒原本以為這皇後的位子輪不到那吳博雅的,就憑皇上并不喜歡吳博雅這一點理由就足夠了,她也知道萬貞兒那身份是不可能當上皇後的,所以她猜着那皇後的位子應該是身份比她好些的王曉雲,只是聖旨都下了,也沒她什麽事,她便沒多想什麽,這以後吳博雅就是皇後了,柏桂兒自然知道要巴結,但她一向是走低調路線的,這巴結也不過是多到那吳博雅處走了走,開口說上幾句恭喜而已。

王曉雲則早知道吳博雅會當上皇後的,于是對皇帝的那道聖旨也覺得意外,雖沒柏桂兒跑得勤,但吳博雅要被冊封成皇後了,于情于理她也得去走走的,于是在這一個多月裏,她也和柏桂兒約了幾次一同到吳博雅那,也是說着恭喜,再來就是贊嘆一下吳博雅的臉色。

吳博雅原本是不太喜她們兩人的,也是看不起,吳博雅是京中大家閨秀,而她們的出身都沒她好,就是王曉雲有個中軍都督的爹,吳博雅之前也拿看鄉巴佬的眼神看王曉雲。

只是有了萬貞兒這個敵人後,吳博雅對她們的态度以及想法都不太同以往了,她有種她們是她盟友,一起對抗那萬貞兒老女人的想法。

當然,這只是吳博雅的一廂情願,王曉雲不願意惹傳說中的萬貴妃,柏桂兒看了皇帝對吳博雅的态度後,也是這麽個想法。

但她們如今相處得愉快了,自然也是好的,盡管她們還沒給什麽禮,只是口頭上說幾句好話,也讓吳博雅高興不已,王曉雲沒有要巴結她的意思,等她要走時,柏桂兒通常還會再留上些時間,借口不過是她們住得近,遲些回去也沒什麽。

那萬貞兒也一直沒露面,很正常,她目前的身份依舊是個宮女,盡管已經像個主子一樣有人伺候了,但她還未被冊封,她自然是不想出來走動,以免見到誰還得下跪行禮。

于是沒人破壞吳博雅的心情,她就一直興奮到了冊封大禮那天。

當日,皇帝出來匆匆地走了個過場便離開了,說是身子不适,但他才十七歲,盡管前段時間傷心且勞累,那也是睡上一覺就能好的,此時臉色紅潤着說出不适的話,衆人都明白他什麽意思,但也沒人敢多說什麽,兩個太後讓他回去好好休息後,他便真走了。

吳博雅看了眼他的背影,她很熟悉這種感覺,在皇帝還是太子的時候就已經不喜她了,她都快習慣了……低了低頭,随即又立即擡頭挺胸,她不願被人看到自己落寞的一面,況且她都成皇後了,她也堅信皇帝會有一天待她好起來的。

王曉雲也穿着一身華服在一旁觀禮,此時正發無聊地發着呆……

吳博雅的冊封大禮後,沒兩天乾清宮那邊便又下了道聖旨,她被冊封成了淑妃,柏桂兒是賢妃,萬貞兒則是惠妃。

萬貞兒三十四歲成了妃子,盡管出乎大家的意料,宮中倒還好,在宮中待過些日子的,誰不知皇帝最是鐘情于萬貞兒的,宮外則一片嘩然,但只是個妃子,衆人驚訝就驚訝了,除了茶餘飯後會說笑上幾句,也沒人真較勁到要出來聲讨誰。

但吳博雅則是深深地不忿,她如今是皇後了,那皇帝要冊封萬貞兒,竟也沒與她商量個兩句,主持着她們三人的冊封大禮的時候,她還狠狠地瞪了眼萬貞兒。

在這之前她還不敢如此明目張膽的,就怕又惹了自己的夫君不開心,此時她則沒太在意,她都已經是皇後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