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誰是異類?
安平十五年的春節,對于恒林劍派每個即将滿十六歲的弟子來說,都非常重要,因為過完這個年,就代表他們長大了。
他們不用再去習武堂,要被分配到各個崗位,開始自己的「實習」,到了獨當一面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成為恒林劍派中的一顆顆小的螺絲釘,維持着這個龐然大物的運轉。
過了年雲守禮同樣即将年滿十六歲,所以即使他是病號,即使他一點也不想去參加什麽宴會,還是要按照恒林劍派的規矩,參加這次的年宴。
年宴,一般情況下來說有兩層意義,一是慶祝新年,二是類似于恒林劍派版的「成人禮」。
由于年宴對于門派的弟子來說有特殊的意義,每到這時恒林劍派中除了當值的人之外,都可以攜家帶口的參加。
這時同樣是雲正嚴和錢沁心表現自己威嚴和平易近人的一個重要場合。
雲守禮自六歲進入習武堂之後,每年的年宴都要參加,他對整個年宴的流程不說倒背如流,正着走一遍絕對沒有問題。
對于旅游,人們有一句很形象的話是“從自己活膩了的地方跑到別人活膩了的地方。”
其實很多事都一個道理,什麽東西一旦熟悉之後,就少了新鮮感,人們自然不願意再花費精力去接觸。
年宴對雲守禮來說,就是失去了新鮮感的東西,往年實在不想參加他還可以以身體不好為借口不參加,今年他同樣滿十六歲,不參加不行,不然就有點打雲家夫婦的臉。
想想也是,恒林劍派掌門人到年齡的兒子在這個對恒林劍派來說很重要的日子都不參加,怎麽都說不過去。
去不願意去,不去又不行,雲守禮只能以一種極其複雜的心态參加了這次的年宴。
不過不同于往年他幾乎沒有存在感的狀态,今年他一踏入宴會廳,大家都在有意無意的看他。
雲守禮不用想也知道自己成了整個恒林劍派的笑柄,一路走來,他已經不止一次聽到有人在用或大或小的聲音說他的事情。
其實說來說去,都是在嘲笑他竟然怕死人、怕血,還怕的昏了過去,卧病在床許久的事,說到最後再加上一句類似于「丢盡了恒林劍派的臉面」的話,好像他們就能代表整個恒林劍派似的。
雲守禮低着頭,對所有人的注視和竊竊私語都是一個态度,不在意!他不是假裝的,真不在意,他覺得跟這些人生氣沒必要。
Advertisement
或許對這些武俠世界的原住居民來說,行走江湖打打殺殺很正常。
面對打打殺殺時他們會表揚勇武的孩子,會批判不敢拿刀的孩子,這才是他們的生活常态,而他這樣一個怕血怕死人的人,才是異類。
在他們眼中他就是個膽小懦弱的廢物,但他們不知道,在他眼中,他們這些人才是異類,非常可怕。
對于一個接受了多年「生命珍貴」理論的人來說,這裏的人對生命的漠視怎麽能不讓人害怕!
不過這些人大概也明白「大過年的」的道理,雖然對他鄙視,背後說的很難聽,卻沒有人會在這種場合當面跟他鬧出什麽事。
人聚齊宴會開始,掌門講話恭賀新春,在即将年滿十六歲的弟子接受師父們和掌門的訓話及授劍時宴會熱鬧程度達到高潮,之後直到宴會結束,都是大家聯絡感情的時間。
多年如一的流程再次走了一遍,這群馬上年滿十六歲的少年們走過了生命中的一個舊階段,即将開始新的階段。
就如他們的父輩們一樣,未來他們會為恒林劍派的發展添磚加瓦,成為恒林劍派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新年過去,春回大地,十六歲的雲守禮不再去習武堂。
因為開春時又生了一場小病,他并沒有像其他同齡的弟子一樣,離開習武堂後,就走向新的崗位開始新的生活,反而窩在自己的小院,發發呆,看看書,除了定時去給雲氏夫婦請安之外,就沒有出過小院一步。
這天雲守禮拿着一本看了一半的書,坐在院子裏的桃花樹下,陷入了沉思。
時間果然是一劑良藥,他的心也果然很大,随着時間流逝,他現在已經不排斥吃肉,想到那天的事情,雖然還很難受,但是反應不會像之前那麽大,至少可以正常思考了。
不過為了維持自己膽小懦弱的想象,他還得堅持吃一段素,最好讓所有人都知道他見不了血,見不了死人,以後千萬別讓他去幹什麽殺人放火的事。
那天的事發生的太突然,他昏的太快,并沒有得到更多的信息。
後來通過門派中人的态度和雲氏夫婦的态度,他可以确定,那些所謂的山匪,多半是安排好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他們這些從來沒有見過血的人見見血。
只有這樣才能解釋之前接任務的少年們反常的舉動和其他人對他們遇襲的不重視。
想想也是,如果不是安排好的,有多少人敢在齊州對恒林劍派的人下手?
可這樣的結論雲守禮真的接受不了,先不說那些所謂的山匪是不是真的山匪還要再議,就說恒林劍派的做法真的讓他無法想象。
就為了讓「新鮮出爐」的弟子們見見血,就安排了這場殺戮,是正常人能想出來的做法嗎?
是別人太不拿人命當回事,還是他太沒見過世面?
或許他還要慶幸,慶幸恒林劍派沒有喪心病狂到一定程度,只是為了見血,沒安排一些窮兇極惡,武功高強的人,讓弟子們真的浴血奮戰,不論死傷,不然他還能不能悠閑地坐在這裏發呆都要兩說。
讓雲守禮細思極恐的事還有一件,那就是每年安排的任務真的都和這次一樣,除了類似于他這個廢物被吓壞了之外,再沒有其他意外嗎?
他想應該不是,總有些人比較倒黴,要不然那些再也沒有回到習武堂的弟子們哪兒去了?
恒林劍派對生命毫無敬畏的做法,讓雲守禮在整個安平十六年在人前都變得更加沉默,更加沒有存在感,就怕被人逼着再去做什麽。
他不再想方設法的去打聽什麽消息,消息能知道多少知道多少,不知道的也不在意了,現在對他來說能好好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安平十六年對雲守禮來說很特別,對于整個武俠世界來說也很特別。
就雲守禮本身而言,他身體大好之後被安排到恒林山腳下一個不起眼的小鋪子做名義上的管事,鑒于他的身體不好,可以只是偶爾去看看。
說白了就是給他安排了一個養老的職位,那個小鋪子說是歸他管,又說可以偶爾去,鋪子真正的管事自然不會是他。
但是不管怎麽說,他總算有正當理由自由出入恒林劍派,不怕想出去又怕被人逼着做什麽了。
就這個武俠世界來說,安平十六年發生了一件大事,大安朝的開國皇帝牧天駕崩了。
在雲守禮看來,這個在武俠世界裏統一了中原王朝的皇帝,是個真正雄才大略的皇帝,真正意義上的起點男主。
據他所知牧天出生于一個小的官宦世家,後來前朝皇帝暴虐無道,他帶領家族順應形勢,揭竿而起,用了十一年的時間徹底推翻舊朝,建立大安朝。
牧天因經歷前朝皇帝的無道和暴虐,深知百姓的不易,十分重視百姓的生活,特別強調休養生息,同時嚴明律法,以減少貪污腐敗的問題,所以他在位十六年,天下還算太平。
都說寧做太平犬,不做亂世人,對于給自己帶來安寧的皇帝,百姓心裏很是崇拜,就連放蕩不羁的江湖中人,說起這位君主,也是尊敬較多。
所以他的駕崩,讓天下的百姓都很沉痛,武林中人和普通百姓一樣,為這位君主哀悼。
皇帝的駕崩對雲守禮的生活影響不大,不過鑒于這件事對整個天下的影響很大,他閑着無聊,就稍微了解了一些有關朝廷的事。
他的消息來源非常有限,不過好歹能光明正大的出門了,他可以自己去買書,國喪過去之後,他也去過茶館,酒館,聽過一些說書人講的故事。
雖然書店關于朝廷的書不多,說書人的為了藝術效果有些事更是怎麽誇張怎麽說,編的天花亂墜,讓人分不清真假,但是看的聽的多了,他還是弄明白一些事。
比如牧天駕崩之後,即位的是他的大兒子兼太子牧恒。牧恒是牧天和他早已去世的皇後所生的第一個孩子,據說這對皇家第一夫婦感情甚好,所以皇後去世之後,鄭高祖再也沒有立皇後。
所謂愛屋及烏,對于兩人的第一個孩子,牧天很是偏愛,不僅在他五歲時就立為太子,之後更是親自教導。
百姓們都相信,一代偉大帝王親自教育出來的孩子,自然能繼承他的遺志,繼續維持國家的和平昌盛。
除了太子之外,牧天還有五個兒子,其他的兒子,倒是沒什麽存在感,只有二兒子秦王牧怿的存在感強點。
這位王爺存在感強的原因很簡單,他是太子同父同母的親兄弟。
據說他生下來之後就身體不好,後來被一位江湖高人收為徒弟,不僅養好了身體,還練就了一身高深莫測的武功。
牧天駕崩之後北方的草原民族開始蠢蠢欲動,想趁火打劫,秦王牧怿便被封為大将軍去駐守邊疆。
知道朝廷的一些基本消息,雲守禮不禁感嘆,果然不論什麽時候百姓對皇家的八卦總是充滿了興趣,百姓可能連一些朝廷出臺的政策都不知道,卻知道皇家內部家庭成員的事情,也是很神奇的一件事了。
好吧,這點他理解。皇家呢,好比這個時代的第一偶像家族,還是沒有人能超越的那種,而百姓就就是他們的粉絲。
出于對偶像的崇拜和喜愛,但凡跟偶像沾點兒邊的事,都讓這些粉絲趨之若鹜,誇大事實是追星的基本操作,無中生有,奉為神明才是追星的最高境界。
了解了天下的一些基本信息,雲守禮默默的開始規劃自己的未來。
原來他年紀小,即使知道自己的處境不好,除了裝瘋賣傻,也沒什麽辦法。
現在不一樣,他十六歲了,在這個十四五歲就已經開始考慮婚姻的古代,他在別人眼裏已經不算孩子。
發生了之前的「任務事件」後,雲守禮迫切的想離開恒林劍派,離開這個讓他非常沒有安全感的地方,所以他對未來的規劃方向只有一個,就是逃離恒林劍派。
當然離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雲氏夫婦對他的控制欲非常強烈,他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是他們監視自己的眼睛,他沒有幫手,沒有能商量的對象,從頭到尾只能靠自己。
其次,在這個武俠世界裏,恒林劍派對他來說不安全,其他地方就安全了嗎?
并不是。外面的社會更加複雜,他在現代社會生活了許多年,又被當成廢物養了許多年的人,真能适應外面的世界嗎?他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