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入京
第40章 入京
出了京城車站,環視站臺周邊熟悉的城市建築,和熙熙攘攘的人群,許同啓還未及生出感慨,就聽到了清亮的喊聲,“大同,大同!”
站前廣場的人群裏,他的大學同學曾智強揮着手招呼他。
曾智強和許同啓大學時期,同專業同寝室,和孫佑成三人,基本上形影不離,人送外號“三劍彈“。
畢業後,京城原住民孫佑成留在本地,繼承了他父親的企業,與他們當初大部分同學的專業方向已經明顯不同,但孫佑成思路活、人面廣,學習什麽東西都很快,沒兩年就把他爸爸的企業順利接手,并且逐漸在他的帶領下煥發出了新的活力。
許同啓畢業後選擇入職了老牌通信設備廠商外企,幾年海外項目歷練後,意外邂逅白晴,留在了玫城,并基于通信行業的發展逐漸走到了互聯網大數據和通信結合轉型這個領域。
而曾智強就畢業後直接入職了一家國內互聯網龍頭企業,一腳邁入了互聯網行業,留在了京城,這些年下來,通過企業辦理了京城戶口,在京城買了房,也搖號購到了車輛,成為了正經八百的京城人。
他們之間這些年,一直都保持着固定的聯系,一有機會見面總是要聊個通宵。
今天是周五,曾志強知道許同啓今天過來,兩人許久未見,一下班就特意開車過來接他。
一見面,自是少不了敘一下當前各自的狀況。每次聊到這些,曾智強總是免不了感慨許同啓為了愛情,沒有同他和孫佑成一起留在京城。
當初三人在校園裏,關于未來事業的規劃,都是以京城為中心的,這些年許同啓沒能來京城,一直讓他甚感遺憾。
因此,這次在許同啓提前和他聊過打算往京城方向發展的想法後,直呼“太好了!”等不到許同啓去找他,就要來火車站接。
“媳婦和孩子都怎麽樣?” 曾智強問他。
“都挺好,白晴已經複工了,雖然請了人照顧,白天我媽也跟着看着,但我們要操心的也非常多,尤其是白晴,很多事都得她親力親為。工作上她又想法多要求高,這一個孩子就給她折騰夠嗆。”許同啓說着就不自禁皺起了眉頭。
曾智強看在眼裏,忍不住調侃他,“我看你這還是操心媳婦比操心娃多啊,哈哈,嗳,我和小栗也有想法準備要了。”
許同啓一聽,立刻給出自己親身實踐的建議,“那你們可得提前做好心理和身體雙重準備,要勞心勞力的地方相當多。“
Advertisement
“知道,要麽能一拖再拖的到現在嘛!這次來,你有什麽想法和方向了嗎?打算怎麽弄呢?”
說到正事,許同啓斂了情緒,只是剛才因為想起白晴的辛苦而擰起的眉毛一時也還沒有散開,琢磨着說,“我現在公司已經有一些經驗和資質了,準備在這個基礎上,繼續在往大數據變現的方向轉。先做現在比較熟悉的面向企業B2B的項目,打磨打磨技術班底。對了,到時候還得聘你來做個技術顧問,給我們培訓培訓。”
“沒問題,我們企業內的培訓和經驗分享我都做了不知道多少回了,你到時候提前告訴我培訓計劃,目的還有對象。“曾智強一臉輕松的應了下來。
許同啓聞言也覺心下痛快,為好友如今有這樣一個大的平臺來提升和施展個人能力,很是贊嘆,“還是這麽厲害啊,強子,明晚孫佑成給我約了李州,談談他那邊的項目需求情況,你也一起去吧,幫我參謀參謀!”
“行,好歹你總算準備來京發展了,必須幫你保駕護航落好第一站哪!走吧,我給有財打完電話了,帶你去吃涮羊肉和爆肚,他晚一會能到,咱仨好好喝兩杯!“
三人在飯店裏碰了面,許久沒有湊齊在一起,不住回憶在校園的歲月,以及這些年的生活情況,感慨着終于又能長期聚在一起。
期間不斷的給許同啓出謀劃策,讓他一定要拿下一個京城的項目,并且慢慢将公司總部遷來京城。
一頓飯畢,又打車去了一家酒吧,一直邊喝邊聊到了天空泛白,才分別回家,許同啓也回了酒店。
簡單洗漱後,沒忘記給白晴發了信息,才倒頭睡了過去。
一覺睡到下午,許同啓才起床,到酒店餐廳吃了飯,又同白晴和小糖豆視頻了一會,看時間差不多,就收拾好自己準備出門了。
因為是前期接觸,因此今天晚上的飯局,除了他和孫佑成、曹智強,只叫了李州一個人。
在此之前,孫佑成就給他做過鋪墊,兩邊都有意,并且覺得有合作機會,這才有了這次見面。
席間,大家自然免不了要一敘昔日大學時光,李州和他們雖然同在一所大學,但專業不同,之前在學校時,也只是在一些校園的活動中有所接觸。
畢業後,因同在京城,和孫佑成因為一些業務的需要,有着一些往來。
但今天,大家為了開發合作意向而來,自然都有意将這點昔日同窗之情升溫。
因此席間四人言談甚歡,氣氛融洽之時,也自然而然把話題由每個人當前的發展情況引到了正題上。
“現在從政府部門,到我們這種國企單位,都需要創新,數字化信息化,到年終都要有這方面的課題和項目要審議,現有的這些數字化系統和平臺,都已經慢慢跟不上發展需要了。”李州說着,看着曾智強,“都是你們這些互聯網巨頭,跑的太快啊。”
曾智強在旁打着哈哈,“我們不走,也會有別人走嘛。”
見李州主動提起了這方面的話題,三人也不再拐彎抹角,直接順着說了下去。
“你們今年要做的課題和項目有方向嗎?”孫佑成主動問起。
“有的,每年大方向都是有的,具體做成什麽樣,也要提交方案審議。整體要求是比較寬松,因為從上到下大家也并不是很确定要做成具體什麽樣的創新,畢竟企業并不是你們這種專業這領域的,所以項目提交都很開放,但審批肯定會嚴,畢竟審批通過了,就要注入資金了。”
“不如我和你說說現在我都能做什麽,具備什麽資質,看看和你們的需求和方向有沒有契合的。”許同啓說道,對于這種開放式合作,是需要碰撞才能開發出合作點。
并且聽李州講述,他們缺的是靈感,那自己完全可以引導出一些靈感。
“嗯,這樣也可以。”
說着許同啓就把他們公司整體的能力和已經做過的幾個典型的項目情況,簡單給李州講述,也從手機裏翻出資料來給他看。
他來之前就已經做好了準備,因此都是針對性的選擇李州他們公司最有可能需要的項目來講。
李州看罷後說,“你這個保龍的精準營銷和今年想要做的一個方向很類似,但需要具體定制化的匹配我們的一些要求。”
許同啓聽了很高興,只要能有契合點,落地的定制化匹配完全不是問題,“那沒問題,這種項目我們都是敏捷管理方式。在大的框架基礎上,根據特定需要定制化落地交付的産品,這點完全可以放心。”
“那太好了,這樣吧,我下周把這個方向相關的幾個需求描述的文件收集出來發給你,你先看看。”李州聽了許同啓一番講述,已經了解了許同啓公司目前的技術實力,同時基于以往對許同啓的了解,也覺得和他合作做出一個出色項目的可能性很大。
這個項目做的好了,無疑對他的工作成績也是一大助益,因此爽快的應了,并且也準備積極推進這個合作。
“行,我研究下需求文件,然後做個初步的分析和合作開發方向的計劃書,機會合适了,我們再帶着初步方案過來正式會面。”
“嗯,這樣最好了!期待早日和你再次見面。”說着李州舉起酒杯,四人一起碰下。
當晚,四人來了一次不醉不歸,許同啓再次折騰到後半夜,才回到酒店。
連續兩晚的酒精使他感到疲勞,但想到今天的飯局達到了他的預期,疲憊感幾乎都要一掃而空,洗漱過後,踏實的進入了夢鄉。
第二天起來分別給孫佑成和曾智強打了電話,曾智強也豪不意外的答應在許同啓拿到李州那邊的材料後,在初步方案的制訂上,會幫他提供意見。
帶着對未來布局的期盼,許同啓返回了玫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