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章節
束着,托秋主子的福,一起嘗嘗這些美味吧。」
這些人平日都是在太後跟前侍候,自然了解太後的脾氣,聽太後這般說了,也知她是心情不錯,每人拿了一串到旁邊吃了起來。
只有太後身邊的那位女官吃了一口後,笑道:「秋主子這好手藝快趕得上太後了。」
太後笑罵道:「你個機靈鬼倒是嘴甜,會讨哀家歡心,哀家不過是閑時打發時光的東西,哪及得上你們秋主子的好手藝。」
女官朝瑾瑜笑了一下,道:「晚晴說的句句實話,太後偏要編排晚晴的不是,秋主子你說是不是?」
瑾瑜哪敢說是或不是,說是了就是在說太後不對,若是說不是就是說太後的手藝不如自己,這怎麽答都是得罪人啊。
而且,在宮裏的宮女在主子面前一向自稱奴婢,而這晚晴卻自喚閨名,可見她在太後眼中的地位不凡,瑾瑜便記下來,這可是個需要巴結住的人啊。
瑾瑜想了一下,朝太後笑道:「榮王常常對秋娘提起太後的廚藝如何了得,最愛的就是太後親手做的一碗芝麻糊和桂花糯米藕,還要秋娘向太後請教,想來在榮王的眼中太後的廚藝才是天下第一。」
其實關於芝麻糊和桂花糯米藕,完全是一次瑾瑜在親手試做要在攬月閣出售的美食時,清見有一款杏仁黑芝麻糊就想到他兒時每日被逼着吃黑芝麻糊的日子,還有那桂花糯米糕,雖說是難得的美味,架不住日日吃,幾乎都要成了他兒時的噩夢了。
雖說清想到這兩味食物時的表情和最愛很有些差距,但瑾瑜也只知道太後會做這兩樣,今日便拿出來說,一看太後的表情,果然是很欣慰很欣慰,估計是說到她心坎裏了,而且那陷入回憶中的樣子,還帶了些許的激動,看來馬屁拍準了。
不管到什麽時候,再高的身份,別人就算說了千言萬語的贊美也不如兒子的一句喜歡啊。
自從瑾瑜搬出榮王之後,太後那張臉上笑容就沒斷過,連燒烤也多吃了幾口,直到後來晚晴勸了幾次,只說這些東西吃多了傷身,太後才放下,對瑾瑜道:「秋兒……」
這一聲秋兒,叫的無比順暢,無比親切,聽的瑾瑜心裏狂喜,這說明太後真喜歡自己啦~臉上還不敢帶着喜悅,盡量裝出一副大家閨秀的典致,規規矩矩地走到太後身邊。
「哀家今日來是有事要和秋兒商量。」太後笑笑地望着瑾瑜。
「太後有事吩咐就是。」瑾瑜心說:我哪敢擔得起你的一句商量啊。
太後就很凝重地望着瑾瑜,「說起秋娘做的豆腐,卻是極好之物,哀家如今頓頓都離不了……」
Advertisement
之後就是一陣的沉默,似乎有些難以啓齒。
瑾瑜不知太後葫蘆裏賣的什麽藥,只是看她的表情又絕對不只是來告訴自己豆腐好吃這麽簡單,而且若是僅僅如此,她也不用吞吞吐吐說不出口。
豆腐……為何她要突然提起豆腐?瑾瑜似乎有些明了太後的意圖了,看來今日太後是有求於己啊,嘿嘿一笑:「太後有話就直說吧,秋娘聽着呢。」
太後很沒氣質地朝瑾瑜瞪了一眼,之後笑道:「秋兒是只小猴子,明知哀家的意圖卻要明知故問。」
瑾瑜就跟着笑了起來。
她當然明白太後的意思了。
大齊國盛産大豆,國人多以大豆為糧,只有少數幾處有大米出産,雖說大豆吃着健康,可大豆做出的飯吃久了畢竟不如大米好吃,也就意味着每年大齊國有三分之二的大米是要用大豆與北邊盛産大米的平陽國交換。
好在往年雖說是大豆換大米存在差價,差價卻很好地控制在以二換一的範圍內。可就在過去兩年,大齊國那幾處産米地均發生了百年難得一遇的蝗災,以至於大米減産到不足往年的兩成,也就意味着大齊國這兩年所吃的大米都必須向平陽國購買或者用大豆交換。
而就在大齊國遭遇蝗災的同時,平陽國不但不伸出援手,反而将大米的價格一提再提,如今用黃豆換大米的比率已經升為5:1,這讓太後和皇上好不惱火,可惱火也無用,除了平陽國之外,別國的大米也是和大齊一樣,留着自吃都不夠,更別提向外出售了。
平陽國甚至為了怕商人們私下裏販賣大米,已在兩國邊境設下關卡,若是有人膽敢私自販賣大米就是死罪。
這樣一來,換大米就意味着大量的大豆要以低廉的價格流入平陽國,可是若不換吧,國庫的那點白米确實不多,但一味任平陽國如此嚣張,又屬實讓人咽不下這口氣,於是,太後就想到了瑾瑜。
瑾瑜聽太後說明來意後,略是沉思過後,說道:「既然如此,我們就用大豆做些他們沒有的東西高價賣給他們。」
「秋兒果然是識大體的好孩子。」太後等的就是瑾瑜這句話,她此行的目的主要就是為了向瑾瑜要制作豆腐的秘方,然後将大批的大豆運到邊境,再做成豆腐賣給平陽國,如今聽瑾瑜這樣說了,看來她是同意的。
瑾瑜卻冷笑道:「區區一塊豆腐又如何能體現我大齊泱泱大國的深廣?」
太後一聽,嘴角有點抽,心說:這孩子吹上了。
瑾瑜倒不像太後想的那樣是在吹牛,她心裏已經有了想法。
大豆,那可是好東西啊,除了做豆腐之外還能做成什麽?答案當然是:豆油。
可在這古時候,人們食用的多是葷油,也就是動物油,也有少量的棉籽油和菜籽油,卻不是家家都能吃上的,民間還是以動物油為主。
第2卷 096 邊陲小鎮
096 邊陲小鎮(2067字)
而且那有些刺激氣味的菜籽油和對身體有一定害處的棉籽油又怎麽能夠同豆油相比呢?
瑾瑜也曾想過要榨大豆油出來,不過因為她對具體的工藝流程不是很了解,只是大概知道是要用大力壓榨,所以才遲遲沒有開始試驗,聽太後這麽一說,正好可以藉機實驗一下了。
送走太後之後,瑾瑜召來連祿,如今的連祿完全是瑾瑜的得力助手,只要瑾瑜動動嘴,連祿就要跑斷腿。
這一次也不例外,瑾瑜就将心中所想的關於制作大豆油的可行性方案說了幾個,一樣樣地讓連祿找人去試驗,連祿領了命後就出去調派人手,着手榨油的實驗工作。
按瑾瑜所說的方案試驗了無數次,終於被連祿總結出一個最有效的方法。
經過一次次的失敗之後,終於在十日後被連祿制出大齊國的第一桶大豆油。
當連祿将豆油送到許一刀面前時,許一刀的激動的完全不能用言語來表達了,他做出了最實際的行動,開火丶炒菜。
當一道道美食被端上桌時,這完全沒有刺激氣味的油做出的菜,使得他的廚藝幾乎達到了一個巅峰。
瑾瑜立馬帶着連祿提着豆油進宮找太後去了。
太後日前拿到瑾瑜做豆腐的方子就不住感嘆瑾瑜賺錢果然是……心夠黑!
那些在大齊國不值錢的豆子,到了瑾瑜的手裏就那麽一磨丶那麽一兌,再那麽一壓就變成了白白嫩嫩的高價豆腐,這賺的實在是暴利啊。
如今,皇上已經暗中挑選好去邊境做豆腐的人,都是一些忠於皇室,忠於大齊的死士,就算是刀架在脖子上都不會洩露做豆腐秘方的人。
雖說讓這些人去做豆腐有些大材小用,由此也可以看出皇上和太後對這次的『豆腐大戰』是如何的看中。
而當瑾瑜帶着連祿提着一桶豆油進宮見到太後,太後更是對瑾瑜有了深不可測的認識。
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她客似雲來的店,還有她那些見所未見過的美食,心想:這個秋娘果然不簡單,看來清兒的眼光不錯,說不定将來會是大齊之福。
對瑾瑜更是另眼相看,只是她的身份擺在那裏,若是像平常民婦那樣表現親熱反倒顯得虛僞了,但看向瑾瑜的目光卻是溫柔丶慈祥的。
連祿将壓榨豆油的方法和太後一講,雖說太後聽的不甚明白,卻不影響她的決策,於是,連祿在忙着榮王府的一應賺錢方案的同時,又開始負責教導太後派來的人如何壓榨豆油。
沒用多久,由皇上下旨,又親自督促建造的榨油坊就完工了,整整千多人的大作坊完全是軍隊化的管理,裏面的工人也都是忠於皇上的人。
只不過此時的豆油并沒有打算在國內販賣,正如初衷,這些豆油除了少數流向瑾瑜的三間店之外,大多數的還是要去用來換大米的。
當一批批大豆在榨油坊裏經過加工後變成一桶桶的豆油被運到邊境外的小城後,每一桶都可以說是一個天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