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章節

而此時瑾瑜的三間店不但在京城享有盛名,甚至已經被各國來京城做生意的商人傳回國,尤其是那嫩嫩的丶可以說是天價的豆腐更是被大肆吹捧一番。

若不是豆腐的保鮮期很短,很多人都會把它做為饋贈親友的佳品了。

當在大齊京城名聲遠播,卻大多數人沒有吃過的豆腐出現在平陽國時,平陽國沸騰了!

當一塊被冰塊層層保鮮,以快馬送入皇宮的豆腐擺到平陽國皇上的餐桌上時,平陽國的皇宮不淡定了!

平陽國的皇上複姓淳於,單字名宴,十八歲登基,如今剛好七年,在他做皇上這七年裏,平陽國國泰民安丶算得上是平陽開國以來最鼎盛的時期,同時也造成了周邊其他國家的憂心。

少年稱帝,雄心壯志的淳於宴怎會願意偏安於一隅?就是大齊國皇帝連子淵也當淳於宴是難得的勁敵,這也正是大齊不願以5換1的原因。

以大量大豆換大米的結果就是充實了敵國的糧倉,若是敵國挑起戰争,這就相當於給了敵國大量的軍糧。

而如今,這一盤經過禦廚精心炒制過的豆腐擺在淳於宴的面前時,淳於宴刀削斧砍般的臉上,那雙淡淡的瞳仁不帶絲毫情緒,卻讓人不敢對視。

「這就是豆腐?」淳於宴用筷子扒拉着湯碗中一方方白生生的豆腐塊,一兩銀子一塊,比起大齊國的留香坊倒是便宜了不少,卻也不是人人都吃得起的,就是不知味道如何。

「啓奏皇上,此物正是豆腐,這道蝦仁豆腐湯所選用的是所謂的嫩豆腐,還有一種老豆腐适合炒着吃。」也早為豆腐驚豔到的禦廚已等在一旁,等候着淳於宴随時發問。

淳於宴似乎沒有再問的興致,用銀制湯匙舀了一口豆腐放入口中,果然是奇嫩無比,哪怕是配上蝦仁的軟丶香菇的鮮,還有各種珍貴的配料,也無法掩蓋豆腐的嫩滑獨特。

只是這小小的一塊豆腐就要一兩銀子,而且那制作豆腐的生意還是異常火爆。

本應在京城裏獨領feng騷的豆腐為何會出現在兩國的邊境,還是在這以大豆換大米的敏感時期……

大齊國打的是什麽主意似乎不言而喻。

賺了平陽國的銀子,再來買平陽國的米,大齊國果然好算計,只是,他能坐在這裏無動於衷嗎?自然不能!

淳於宴冷笑,「秦無歸!」

Advertisement

一個身長甚高,墨色長衫的男人像團黑雲般地飄到淳於宴的身旁,垂手而立,悄無聲息,算不得英俊也稱不上醜陋的臉上不帶任何表情,就好像他真的只是一團黑雲。

「去給朕查查制作豆腐的秘方。」

秦無歸轉身飄了出去,同樣悄無聲息,就如同他的出現只是別人眼前一花,看錯了!

大齊國與平陽國的邊境有一座小鎮,人口不足千人,卻是來往兩國的必經之處。此鎮由中心一分為二,一半屬於大齊,一半屬於平陽。

於是,這座小鎮就有了兩個名字,靠近平陽國的一半,被平陽國命名為河間鎮;靠近大齊國的一半,被大齊命名為沙虎鎮。

第2卷 097 大齊豆腐和大齊油

097 大齊豆腐和大齊油(2083字)

來往兩國的商人大多都會選擇在小鎮休憩整頓,可這小小的一個鎮有兩個名字又叫着麻煩,最後乾脆百姓自己給它取了個名字:兩國鎮。

小鎮這樣的格局鬧出了不少笑話,就如鎮中心有一間小茶館,蓋房時未考慮到兩國所屬的問題,一半蓋在了河間鎮內,一半蓋在了沙虎鎮內,於是,每當徵稅的時候就會出現剛交了這邊大齊國的稅,那邊平陽國的人又來收稅。

而且人家的理由也很充分,你的稅交給了大齊,那是你占了大齊的土地,但你的房子也占了平陽的地,所以,稅還是要再收的。

這位老板一想,既然我一半的房子蓋在大齊,一半的房子蓋在平陽,那麽我這稅可不可以也一邊交一半呢?

答案是:不可以!

人家官差說的也好,你這是一間店,自古收稅都是按戶收的,沒聽說過半戶這一說法。

茶館的老板悔不當初,蓋房子時怎麽就沒選好地兒呢?而且他的店占地極大,自然交的稅也多了很多。

可後悔也晚了,繁重的稅收讓他喘不過氣,最後一狠心,把店從中間一分為二,拆成了兩間,連帶着後院也在正中砌了一道牆,将整個後院也隔成了兩半。

一半屬於平陽界內的店他留着自用,另一半歸屬大齊的店租了出去。

這樣一來再來收稅的看他店的格局也只好按一間小店來收稅,而他空出的另一半店沒多久就租了出去。

「豆腐,新鮮的豆腐,吃一口想兩口的豆腐,快來吃哦!」

茶館旁邊新開的豆腐坊生意火爆,店外是十幾個賣力吆喝的夥計,手腳不停地包着豆腐。在他們身後的店裏甚至是店後的院子裏坐滿了特意前來品嘗豆腐客人,都對這小小的丶白玉似的美食贊不絕口。

天氣本來就熱,吃上一口或果香丶或鹹香的冰鎮豆腐腦更是從頭上一直爽到腳下。

吃過之後更是要打包幾塊回去。

雖說一塊豆腐賣上一兩銀子有些貴了,但來往的商人都很願意買上一兩塊帶回去給家人品嘗。

店裏更是對那些路途有些遠,又怕豆腐壞掉的客人提供收費打包服務。

所謂的打包服務說起來也不難理解,就是用特制的木質夾層食盒,在夾層裏裝上冰塊,外面再包上一層特制保溫小棉套,将豆腐裝在裏面,再放到陰涼處,至少兩天兩夜不擔心會壞掉。

不過,這樣的打包成本也是不低,每只食盒收費二兩銀子,可裝五塊豆腐。

好在既然能夠慕名而來吃豆腐的人自然也不差這二兩銀子,所以豆腐的生意火爆的讓人眼紅。而且,食盒二兩銀子,裏面的冰不收費,若是下次再來買豆腐,拿着之前的食盒,豆腐坊只收取豆腐的費用。

小小的豆腐坊已經引起平陽國內一些人的警覺,然而豆腐坊是開在大齊國境內,他們無權限制。

而那些來買豆腐的人又或多或少都有些身份,也不是說禁就能禁的,而且,只為了一方豆腐就要引起關於兩國交惡的恐慌又實在是不劃算。

於是,在平陽國還未想到相應對策時,豆腐坊便如雨後春筍一般地開滿了沙虎鎮,數千人不知從哪裏冒出來的,将幾乎整個沙虎鎮所有的房屋都買了下來,開起了豆腐坊。

又加蓋了許多作坊,出産一種以大齊國名定名的『大齊油』,大齊油可以說是油中的精品,價格自然也是異常的貴,每桶十斤裝的大齊油就是百兩銀子,即使是這樣油的銷量還是很廣。

有高高在上的權貴,有不差錢的商人,更有以開酒店為生的老板……或自吃或做為招牌招攬生意,總之,比起易壞的豆腐,大齊油火了。

而且據說這些豆腐坊開起來之後,大齊國收稅的官差就再也沒來過沙虎鎮,也就是說沙虎鎮如今做買賣不收稅了。

悔的旁邊茶館的老板腸子都要青了,早知道不收稅,他幹嗎要把店盤出去啊。

如今看着以自家茶館為分割,這邊平陽國內賣什麽的都有,而那邊大齊國境內則是清一色的豆腐坊。

而就在大齊油問世的同時,豆腐坊中的豆腐也分為兩種檔次,一種是原來的每塊一兩銀子的精豆腐,還有一種是每塊五錢銀子的粗豆腐。

而這粗豆腐的原料就是用榨油所剩下的豆餅再加工做成的豆腐,口感不及精豆腐滑嫩,略有些粗。

當然,這個外人是不知道的,都是瑾瑜和連祿經過研究之後的産物。

兩人的研究之後,幾乎将大豆的所有馀熱都發揮出來了,就算是最後做過豆腐剩下的豆渣也被做成美食,成為一種廉價的食材。

可問題是豆渣實在是太多了,為了避免浪費,瑾瑜又向太後建議将豆渣做成不同口味的豆渣餅,運到周邊城市去販賣。

這種因加了不同配料而味道不同的油煎小餅咬起來酥酥脆,吃起來香噴噴,比起只是用大豆煮出來的大豆飯不知要好吃上多少倍。

除了用錢來買之外,如果想吃這種餅還可以用大豆來換,每兩斤大豆可換一斤豆渣餅。

比起大齊油的昂貴,用大豆換來的豆渣餅反而顯得廉價了,而且還美味啊。

所以,在解決了豆渣處理的問題之後,大豆的來源也不愁了。

沒用多久,沙虎豆腐名傳天下,沙虎的大齊油也名傳天下,大齊的豆渣餅以及豆渣所延伸出來的其他美食也名傳天下,慕名而來者不計其數。

而同時,看出大齊油和豆腐商機的太後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