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檢查之後, 王誠的胳膊也沒有什麽結果,實際上醫院裏這樣的病情很多,都是隕石造成的, 以現在的醫療條件,并不能發現問題關鍵, 趙峰也是從醫院高層那裏聽說京城那邊研究所研究結果,那些天降隕石可能有輻射的。
對這個結果許多人都很擔心, 就怕隕石的輻射對人們有什麽影響。
不過年初, 醫院有不少新生兒,這些新生兒都是健康的,是隕石降落後有的,胎兒在母體中最容易受到輻射影響,既然這些新生兒都很健康那麽人們就不在擔心了。
生活還在繼續, 開春天氣回暖,已經可以播種了,經過小半年的整頓, 新基地建立了, 通過合并整合, 他們這個新基地重新命名新星城,新星城裏分四個區,四個區都是由原來的區合并的, 宋謹他們在四區, 區長就是曾毅, 說起來宋謹還是很佩服曾毅的,這人從一個刑警隊長走到今天這個地位,在國家整合的情況下還成為一區區長,區人口和底盤比以前還要多, 這樣的人真的不得不讓人佩服。
整合過後的城市,拆除了廢墟,經歷過災難大多數建築都毀壞了,留下的房屋也不是那麽安全,年後天氣稍微暖和一點,人能走出房子,區裏就組織人手,将有危險的房屋都拆除掉,土地整合,城市四個區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建設,按照計劃幾個區的居住都要靠近中心區,外圍拆除後将土地深挖填土改造成良田。
拆除房屋後,無家可歸的人,暫時住在防空洞中。
土地重新劃分分到個人,不管是原市民還是逃難來的,經過登記後都成為新市民,這是一次新的人口登記,這次登記後,人員就不會随意變動,每個區的人口流動都要進行登記,所有登記過的自然人都将擁有一塊田地,這些田地依然歸國家所有,不過個人擁有永久使用權,土地上面的作物也歸個人,任何人不得随意買賣,上面作物也受到國家保護,不得侵占,如有發現會依法處置。
這次分配上面的條款寫進法律,雖然現在處于非常時期,法律約束似乎不是那麽嚴格,但是只要看到執行者的軍隊,就沒人敢質疑嗎,這也是上面進行的一次安撫行動,有了土地至少有活下去的動力,就不會亂。
當然還有很多人是臨時停留,并不是新星市的市民,這些沒有登記為新市民的,都要進行臨時登記,住所需要區裏安排。這些人也可以租種一些土地。
新星市不收市民的土地稅,但是新星市除去分配給新市民的土地外,還有大量的土地,這些,屬于新星市的土地,新星市民有義務去工作,每個家庭根據人口情況,都要出義工,這個需要上面分配,同樣的,市裏面建設也需要許多人,這些工作就需要自願和分配原則,每個家庭必須出一個人進行一個月的義務勞作,也可以自願受雇于區政府,這也是有酬勞的。
各種新的法令需要人們熟悉,不過只看每天擠得滿滿的通勤車,就知道人們對生活重新燃起希望。
宋謹家所在地不在區中心,不過也不太偏,四區在新星市的東邊,公園原來也在偏東的地方,規劃過來就在區中心偏東的地方,公園現在已經看不到公園的樣子了,宋謹家是最早蓋好房子的,以他們家做例子好多人想在這裏站一塊地方,可惜并不是誰都能在這裏建房的,這裏快成曾毅派系大本營了,就連曾毅都在宋謹家不遠的地方蓋了一處房子,除去他們這批早蓋房的,現在上面已經下了通知,因為自蓋房都是平房,占地面積都是有要求的,使用面積不得超過每人二十平,自留地每家不能超過一百平,這是為了防止占耕地。
這樣早蓋房子的宋謹家還是占些便宜的。
天沒亮,宋謹就起來,用開水把玉米面燙了,和好了放在一邊,現在也沒天然氣煤氣罐的,家裏都燒火,屋子裏三口大鍋一口小鍋,都是燒火的。
宋謹打開南邊的鍋,裏邊有半鍋水,宋謹把水掏出來,淘了一些米下鍋,加了大半鍋的水,去旁邊儲物室拿了些地瓜去皮切成小塊,粥就開鍋了,把切好的地瓜塊下到鍋裏,然後就把下邊的柴火扯出來放到旁邊的鍋下,蓋上鍋蓋慢慢的煮。
剛添了柴火的鍋很快就熱了,宋謹下了油從空間裏拿出一盆肥瘦相間的豬肉,嘩啦一下倒進油鍋,翻炒幾下,下調料,肉炒的有些泛黃,一盆水下鍋,用之前的熱水泡了一大把寬粉準備一會下鍋,這邊鍋炖上,又起一鍋,烙餅子,餅子烙的多,烙了一盆,放在一邊,又烙了一盆,這才是今天的早飯,抽空把旁邊的粉條下鍋,聽見房門開啓的聲音,“小謹,炕燒的太熱了,不行啊。”王誠眯縫着眼睛,從水管裏接了一碗水,咕咚咕咚喝了下去。
Advertisement
“王哥別喝涼水,那邊熱水一大缸呢。”宋謹一邊起餅子一邊說。
“爽。”王誠喝了搖了搖頭“我都睡幹吧了。”
“沒招,你們那邊兩鋪炕都跟這邊通着。”屋裏有地熱管道,由小鍋爐裏的水供熱,屋頂有大水箱,從地下抽的水,接自來水也接小鍋爐,還有一個熱水箱專門燒開水,不過他們也怕意外地熱不好用,每個屋子都有火炕,其它屋子的火炕都有專門的竈眼需要的時候再燒起來,西邊屋子直接通廚房,天天早上都被熱起來。
“今天吃什麽?”王誠抽了抽鼻子,把炖着肉的鍋掀開,“好家夥,豬肉,是早市上搶來的吧。哎呦喂,每天就那麽一頭豬,你都能搶來肉。”王誠啧啧嘴,伸出大拇指搖了搖。
“這幾天不是活多嗎,給大家加加餐。”
陸續的家裏幹活的人都起來了,“爸你今天就別去地裏了,區裏今天分配住房,我負責統計,你代我去,我今天把後邊地翻一下。”宋謹看着李父穿上了下地的衣服說道。
“區裏的活還是你去吧,後邊園子等晚上大家夥回來,幾下子就完了,大地裏活才要抓緊幹呢。”李父不同意。
“那爸我去大地裏。”宋謹不同意,李父最近身體有些不好,可能之前凍着了,關節疼,不适合下地了。
“是啊爸,你歇着吧,我今天不去區裏了,下地。”李默說道。
李父皺皺眉“那小謹去上工,我收拾後園子。”
後園子因為之前種過地,之前也刨過,好收拾,宋謹他們也沒說什麽了。
地瓜粥好了,宋謹盛出一些菜,豬肉少粉條多,剩下的菜要拿到地裏做午飯,餅子用柳條扁筐盛了,大個一個有四兩,三四十個管夠,另外盛上一大碗各種泡菜,不算精致可也是很豐盛的一餐,如今能吃飽已經是很奢侈的事情了,更何況家裏吃的還很不錯。
家裏做飯的事基本上由宋謹承包了,就算李媽和宋謹媽也只是打打下手,誰讓宋謹做飯做的好吃呢。
家裏現在沒有閑人,男人們就不說了都出去做活,有工作的忙工作沒工作的就下地,現在馬上就要春耕了,地裏更是忙的不得了,李媽去區裏做活,現在重建到處都用人,李媽被安排到工地食堂,大食堂管着幾千人的飯,工作也不輕巧,好在可以在屋裏工作,不用風吹日曬。宋謹媽沒去工作,專門照顧家裏,家裏幾個孩子還小,需要她去照顧,還要收拾家裏衛生洗衣服房前屋後的活不少。一家子忙活的早上分開,天黑才能團聚。每天累的不行,可心情卻是十分敞亮的,這日子總算是熬過來了。
吃了早飯,才六點,天剛蒙蒙亮,宋謹把豬肉粉條盛到一個蒸鍋裏上面有蒸簾放着苞米面餅,用一個大布袋套着鍋,一盒泡菜。
他們在地裏搭了一個小木屋,準備以後豐收的時候看地住,裏面有竈臺,不過怕人偷沒有家夥事,也就能熱個飯,燒個水。
中午粉條肯定要炖爛了,不過加了水菜帶着點肉湯,泡餅就特別有滋味了,是家裏男人愛吃的。
一幫人也不開車,現在區裏有通勤車,早在年初汽油供應就恢複了,貴的要命還有配額,用的人很少,可區裏的一些客車卻是能用了,開通了幾個線路,專門去大地裏的,不然太遠了。這個車早上七點前,晚上五點後兩趟不花錢,中間時段,要扣積分的。積分跟糧食直接挂鈎,沒人會浪費。
去地裏的都走了,宋謹也起着自行車去了區裏,現在好像又回到了困難時期,自行車再次成為奢侈品,弄到一臺非常不容易。
來到區裏辦公的地方,宋謹開始上班,原本他不上班還是前些天曾毅打招呼讓他來的,每個月能有三十斤糧食,還有一些副食品,甚至有豬肉發,中午管飯是個不錯的差事。
他不知道曾毅怎麽又想起他來了,反正有點事也好,至少他往家拿一些東西又有一個新借口。
其實不光是他,李默的工作也很好,年初就調到區管局,類似以前的城管局,不過他們的權限更大,每天巡視區裏,什麽都管,維持區裏治安和平,不要鬧事,李默管理三分隊,手下有二十多人,這二十多人分成兩小隊,輪着執勤,休息時間就可以管家裏的活了。算是一個月上十五天班,不過李默每月發的糧食比宋謹多一倍,待遇更好。
區裏蓋了一批房子,在區南邊,房子是聯排屋,靠街三層,是躍層房,每戶上下三層,四米寬六米長,後面帶五十平的狹長院子,之所以這樣建,也是節省空間,三層六十多平,上面兩層都是地炕,通過樓下的竈臺供熱,如果太冷,靠樓梯邊還有小竈。
就宋謹看,這裏還是不錯的。
聯排房建了四排,每排二百五十戶能安排一千戶人家,不過區裏不會讓三口之家住進去,太浪費了,現在材料少,一下蓋這麽多房子也不容易的,別看這裏簡陋,至少每戶都有衛生間,也有上下水,還安裝了電路,下批房子還有些材料不夠呢。所以上邊要求每戶至少住進去八口人。
如今每家能湊出三口之家已經不容易了,更何況八口人,不過還是有辦法的,合住。
宋謹需要做的就是看申請人名單,核對其中之間的血緣關系,以及裏面有沒有什麽不妥的地方。
他們辦公室有七個人,每人都是一大筐申請名單,這個今天就要弄出來,讓人盡快搬進去。
優先選擇一家子的,一家子的就算有矛盾也不會太亂,安定最重要,最好是祖孫三代兄弟姐妹在一起的,這樣的不多了,宋謹一筐申請人裏只找出三家,放到一邊,接着就是兩家關系不錯合住的,這個也是允許的,要說上面也可以将房子改成過去的筒子樓,一家一屋,這樣也省着有矛盾,不過現在情況還不穩定,上面還是希望能多點人住在一起,至少還是有些安全的,畢竟這時候入室搶劫太多了。
去掉明面上看起來就穩定的,更多申請的就是小團隊的,這些小團隊,都是災難發生後集中在一起的,或是沒有親人孤單一人,或是找不到家人的,家人遇難的,這些人沒有親人,抱團生存,也是可以分到房子的。
上面也是通過這個手段把這些小團體合理的捏在一起,這些人是不安定因素,通過這次登記,也是将他們的情況摸清。以後有事情也好追究。
現在人最主要的事情是生存,吃飽飯,生活質量就不那麽追求了,別看聯排房只有六十平,裏面可都是地炕,別說睡十個人就是二十人也睡的下,好好間隔一下也有自己的空間。所以團隊申請的特別多,為了申請到住房,有些團隊申請表寫的還非常好,例如這些團隊怎麽湊在一起的,他們都有什麽技能,能力怎麽樣,等等詳細的很。
宋謹他們也是根據這個來挑選的。
一千戶住房很快就挑選好了。
宋謹他們團隊還要落實房屋入住情況,人員與名單上是不是屬實,等這一千戶安排好人,已經是一個星期後了,播種的時間到了。
不知道是不是老天爺開眼了,播種前,下了一場毛毛雨,災難來臨後他們還是第一次看到這樣柔和的細雨,細雨将地面打濕,松過的土壤十分柔軟,灑下種子,不用再澆地,只要等待種子發芽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