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

煙花三月,柳條款款,天朗氣清,微風徐徐。小河邊,村頭上,請聽那由遠及近的朗朗讀書聲。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青年頭頂淺色方帽,站在自己院裏,負手一字一句的背誦《道德經》。五六個剛及青年膝蓋的小孩們捏着他的衣角,嘴邊帶着歡快的微笑,跟着青年一同念到。

小孩們不懂句中意思,不過“大家一起玩”這幾個字顯然是吸引他們全部注意的最好法寶,你望望我,我看看你,圓溜溜的眼睛相互一眨,口中念念有詞,別提多歡暢了。

青年是個先生嗎?哦,當然不!他只是村裏的一個普通書生,苦讀老孔孟,等着應試而已。日頭不大,孩子們的家長下地了,書生自然是個很好的托兒所老師。

看着孩子們念得開心,青年微微一笑,心知他們并不可能真的理解他的意思,卻依舊繼續背誦:“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

“故常無,欲,欲……”清脆童音并沒維持多久便敗在幾個字下,孩子們揪揪這個的發髻,扯扯那個的衣領,咯咯的笑成一團。青年也不惱,好脾好氣的又念了一次。這回孩子們用心去記,咬不準詞的小嘴裏吐出磕磕絆絆的話,可愛的讓人想捏在心口疼。

***

青年名為吳刻舟,刻舟由他父親所取,意味“刻舟求劍”,加上吳姓,也就是說“勿刻舟”。由此可看出,他的父親是個與衆不同的人,不似一般古人的迂腐,他不求兒子得功得名,唯獨希望他不要總是一成不變,能有發展的眼光看生活。

吳刻舟對他父親嘴裏的很多詞句不是太明白,因為那些東西在書上并沒有被批示過,不過他大概能領會其中一些意思。在他及冠那年,父親就只身外出游歷,對于這個舉動,吳刻舟沒有驚沒有訝。父親在鄉親的眼中已是特別不同,很多時候說話做事都沒有共通,平日相處在一起,只會覺得勉強。

他坦然接受了父親将他留在這裏的事實,帶着他父親留下的一句話:“寶貝兒子,你要相信每個人都有他的故事,你老爸我的故事還沒結束,我現在要去尋找咯。至于你嘛,不要為我的離開難過……只要相信并堅持等待,未來總會萬分美好。”吳刻舟點頭,一只期待着屬于他的故事。

雖然現在的他,只是一個幫鄉親們帶孩子的“先生”。

日頭稍大,已是晌午時間。孩子們的父母還未回來,他們卻已經餓的哀哀叫,沒有心思讀書,一個個坐在吳刻舟屋前的石凳上,小手像模像樣的托住下巴,一心一意期盼父母勞作回來。

吳刻舟便在廚房裏蒸上一籠窩窩頭,給孩子們解饞。

吳刻舟孤身一人,平日總窩在家中看書寫字,不會下地。偶爾幫幫村裏人寫字對聯什麽的,也能賺取一點生活所需,對付一人的生活,已經足夠。再在自己院裏種一點小菜,還有一顆總是會碩果累累的棗樹,一應季什麽都有了,這樣的生活對他來說,再好不過。

他對于父親為自己選取的道路深信不疑,要讀書,要有文化。雖然村裏人面朝天背朝土的精神也很值得尊敬,可父親就是認定要他當個書生。

他還記得小時候父親對他說過:“兒子,咱們雖然住在村子裏,但并不一定要有地才能過日子,我們靠智慧也能賺取生活。其實我最希望你當一個懲惡揚善的江湖大俠,但很顯然,你老爸我的資歷就在這兒,什麽都教不了你。”當不當大俠無所謂,只要父親說行那便行,吳刻舟是很孝順的。

Advertisement

半個時辰過後,吳刻舟将蒸好的窩窩頭裝進盤子裏,給孩子們拿去。餓的難過的孩子們立刻雙眼發光,每人撿了一個放在嘴裏,還甜甜的說:“刻舟哥真好,又有窩頭吃。”

吳刻舟很高興,他喜歡看見孩子們滿足的笑靥,可能他真的适合當一個夫子,看着孩子們在他的教導下慢慢成長,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日頭更大了,烈日下村民無法持續勞作,一個個扛着鋤頭牽着水牛回來了。他們路過吳刻舟的家門前會叫上自己的孩子,然後給吳刻舟一個感激的眼神。村裏有文化的人不多,做學問的早就離開了,還好有刻舟小兄弟,人善良,又肯幫他們帶孩子。

心懷感激的村婦往往會帶上一小袋米或者拎上一只雞、鴨,撿幾顆蛋一同塞着吳刻舟的懷裏,如果他拒絕不收,村婦們還會生氣。于是,刻舟的生活又稍微富足了一點點,至少不為何時能沾油葷而頭痛。

帶五六歲大的孩子還好,吳刻舟最怕被村婦将不足一歲的孩子塞在懷裏,小小的嬰兒,身子軟軟的,讓從來也沒養過小孩兒的他手足無措,生怕磕了絆了。雖然那些嬰孩真的很漂亮,白嫩嫩的臉頰,圓圓的如同珠子一般的大眼睛仔細的盯着他,讓人抱了就不願撒手。

吳刻舟始終認為,自己是個男人,難免會粗枝大葉,如果真的出了什麽事……于是婉拒立刻出口,每當這時,村婦都會非常信任的看着他,一語不發,那表情俨然就在說:“刻舟兄弟,我相信你會幫我帶好孩子的。”

面對這麽有壓力的眼神,吳刻舟只有抱緊懷裏的孩子,提心吊膽的守了一個上午。而在這期間,他往往不會再教孩子們讀《道德經》,而是讓他們自己在院子裏玩。他呢,就捏着小嬰兒的嫩手,輕聲細語的哄他睡覺。

多麽善良富有愛心的刻舟,我們為他揮一把淚吧。

***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在天外的雲端,一顆浮空的大石上,長着一顆參天碧樹,樹下立着兩個老翁。本應是慈眉善目,發須銀白的仁善相,卻被一個問題搞得無奈皺眉,差點沒五官猙獰。

“老君,那個蛋,是不是又……”

被喚做老君的老翁眉心一鎖,将另一個人拉攏一些,幾乎快貼在自己身邊,有些哭笑不得的回答:“哎,太白你說對了,它又使計趕走了一個小仙。誰叫他是王母娘娘的心肝寶貝呢,就算犯了再多錯,也不會受到懲罰。”

太白身子一抖,大為頭痛:“陛下怎麽說?”

老君眉毛一抽:“陛下能怎麽說,他心頭一直為難啊。可惜可惜……那顆蛋,只有王母娘娘動得。”

“那怎麽辦?”金星抓了抓頭頂,他可是真拿那顆蛋沒辦法,至于其他蛋……太白晃了晃頭,又問:“別的蛋呢?”

“聽話的早就孵出來被仙子們帶走了,不聽話的……就和那顆一起鬧騰呗。”

“難道真沒辦法了?”

“也不是。”老君一改愁容,神秘一笑,從袖子裏掏出一面小巧的鏡子。此物是仙界的法寶,只要對鏡念出口訣,三界五行事事皆知。

太白一笑,舒了一口氣:“哦?老君果然有法,這回陛下不會難做了。”

“我掐算過了,三界五行之中,唯有一人适合養育仙蛋。”老君說完,手指微微一點,鏡中便出現正在清洗自家大鍋的刻舟。

“凡人?”

“正是。”老君手指一轉,鏡中畫面轉換,鏡中随即出現了刻舟教孩子們讀書的場景,跟着是刻舟抱着小嬰孩的場景,數張畫面流轉而過,最後鏡中一片空茫。

太白看着老君,問到:“為何就是此人?”

“此男子,身懷純陽正氣,心性純良富有愛心耐心,命中還有注定奇緣,讓他升仙養蛋,再合适不過。”

“原來如此。”太白贊同的點頭,倏爾又想起什麽,道:“凡人升仙,一看修為,二是造化,三憑機緣,這人有何資格飛升?”

“哈哈哈!”老君大笑幾聲,附在太白耳邊說到:“是時候找人整治整治那顆蛋了,陛下最近談蛋色變,我們這些做臣子的,自然要為他排憂解難。既然是為了陛下,這就是那凡人的機緣,也是他的造化。至于修為嘛,只需要我老君兜率宮的一顆仙丹。”

“原來如此……”太白趕緊作揖,還是老君想的周到。

天上兩老翁,一是太上老君,一是太白金星。做為天帝的衷心臣子,他們會鞠躬盡瘁的為陛下辦事。比如對付那顆調皮的蛋……

****

夜裏

刻舟打完水,正将最後一桶水往屋裏拎,來來回回好幾趟,水缸總算滿了。他将水桶放好,抹了一把汗。他的身體相對于村民,是差了一點,不過還算健康。

回到卧房,刻舟看見桌上擺了一碗涼茶。咦?什麽時候出現在這裏的?刻舟疑惑的抓抓腦袋,難道是之前他為自己倒的?反正很累,幹脆喝了解渴。刻舟不疑有他,一口氣将涼茶灌進了肚子。

此時,天上的小老兒笑開了花,傻小子,自己倒沒倒過茶都不記得了。那可是他配的飛仙涼茶,裏面是兜率宮的金丹,還有各種珍貴草藥。

一杯涼茶下肚,刻舟覺得渾身一輕,頓時飄飄欲仙起來。身體變得無比輕盈,好像一蹦就能十丈高似的,他還來不及疑惑,人已騰雲駕雲,一刻千裏了。

“吳刻舟,生于啓光十五年,渠縣蘭村人。現因功德圓滿,飛升天界。”慢慢飛往天空的過程,一個聲音在他耳邊響起。

刻舟此時吓說不出話來,望着地面越來越小的一切,緊張的不停顫抖。靈神怪異的故事他看的不少,可真正發生在自己身上了,還真有些讓人受不了!

凡人升仙,首先通過南天門,然後到淩霄寶殿參拜天帝。刻舟升仙,不出一刻便到達南天門。九重天上,團團雲霧環繞,不遠處金光萬道無比神聖,眼前高大宏偉的建築,碧沉明幌,由琉璃寶玉妝成。

南天門以外,左右對稱站立着數十名天兵天将,手執神兵利器,氣勢磅礴。南天門以內,接連了幾座白玉長橋,一副巍峨華麗之派。

吳刻舟第一個感覺腿軟的不聽使喚,四周也沒有什麽物體讓他依靠,他咬緊嘴唇挺直身體,對自己反複強調不能虛軟倒下。可是,他還是想問句,眼前的一切,是夢嗎?莫非是莊周如夢,帶他去了天宮,還是……

突然,南天門前出現一員猛将,身披金黃戰袍,“吳刻舟,還不過來領旨?”吳刻舟又被吓了一次,然後趕緊跪在地上接旨。

管他是夢是醒,一切走着瞧。

“吳刻舟,因修滿三世功德,位列仙班。現命你為碧林寶君,火速前往碧林宮任職。”大将說完,将禦旨往吳刻舟手中一塞,頓時隐去蹤跡。

明晃的布料握在手中,吳刻舟依然覺得不真實。什麽是三世功德?他做過什麽好事麽。還有,碧林宮在哪裏,他要哪裏去尋。正在猶豫間,一個面目慈善的老人走了過來。

作者有話要說:= =關于養蛋的故事~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