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投奔
自從來了臨安,琬宜才知道,原來在西北的高山上,六月份,也是會冷的。
這裏沒有京城的繁華,人丁稀少,山脈綿延,風像刀子一樣,半點不知溫柔,只顧刮得人臉頰生疼。她還穿着兩個半月前的衣裳,髒了沒洗過,破了沒補過,臉上髒的看不出本色,只剩雙眸子還算出彩。有些黯淡的頹色,因為寒冷,裏頭聚着水兒。
五官娟秀,氣質柔和淡雅。狼狽,但也是個美人兒。
兩個半月前,琬宜還是廣郡王府的五姑娘,雖然庶出,卻也是金枝玉葉。她原本也有個好聽的名字,叫湘潆,沈湘潆。
她父親是當今聖上的親侄兒沈祿之,從二品官職,皇親貴胄,手握重權。她幼時便就被許給昭郡王庶子沈青城,那男子斯文俊雅,進退有禮,眼中總是含笑,連主母都說,沈青城以後定為人中龍鳳。
琬宜一直都覺得自己命中帶福,她生來嬌貴,姐妹和睦,主母良善,許配的夫君想必也會對她不錯。生她的姨娘去的早,可留給她一個疼她的哥哥。琬宜性格柔和,溫言愛笑,父親對她好,不偏心,在郡王府中,她從未曾受過別家高門大院那樣的欺侮。
那時候,琬宜每日無憂無慮,彈琴看花,讀書習字。她以為,下半輩子也會一直這樣,看得到的榮華富貴,雖平淡,但無惱人的波瀾。
她沒什麽好本事,也少了顆七巧玲珑心。姐姐們說,“阿潆太柔了,以後怕是會被夫家欺負,要學着厲害點兒。”琬宜聽在耳中,只是笑。抿唇彎眼,純淨的像是青瓷盆裏養着的栀子花。
笑談而已,可誰想到,變故真的來的那樣快。平地波起,頃刻間便就毀了一切。
而毀了這一切的,是那個被誇贊“以後定會為人中龍鳳”的沈青城,她青梅竹馬的未婚夫,和他的父親,那個被廣郡王視為手足的兄弟。
三十三條莫須有的罪狀,聖上龍顏大怒,不等父親辯解,就判了她廣郡王府全家一百三十二口滿門抄斬。樹倒猢狲散,牆倒衆人推,輕飄飄幾句話,世間再無廣郡王府。
就只剩下她,因為外出上香,僥幸逃過一劫。
那時琬宜眼前暈眩,手腳一片冰涼。她眼睜睜看着官兵擁堵在她家門口,姐妹親人哭着被推搡捆綁,鍍金的匾額摔落在地上……那場景,無論何時想起來,琬宜都覺得痛徹心扉。
就好似原本賴以生存的世界,在她眼前轟然倒塌。
淚模糊了雙眼,直到侍女拉了她一把,琬宜才緩過神,倉皇逃脫。她沒曾想過該去哪裏,過何種生活,又不敢抛頭露面,只能不停歇地往遠處走,風餐露宿,心驚膽戰。
琬宜不知遠在邊關的兄長是否活着,她心中惦念,原本和美的家庭崩塌,她思念親人覺得苦悶,父親蒙冤,被親近之人捅刀子,她憤恨悲傷……再加上被生活折磨的憔悴不堪,最開始時,每天都是煎熬。
Advertisement
後來,侍女路中病死,就只剩下她。而走投無路後,再脆弱也不得不變得堅強。
無頭蒼蠅般的,兩月後,她走到了玉門關。看着沙洲蒼涼,大漠孤煙,琬宜忽的就想起了些什麽,心底生出了一絲希望。
廣郡王年輕時曾出兵征讨過西北邊界的匈奴,回家時帶來一房妾室,就是生養了琬宜的姨娘。
小時候,閑來無事時,姨娘便就抱着她說以前的閑話兒,說她在故鄉臨安時,曾有個閨中密友,從小長在一起,感情好的像是親姐妹。她随廣郡王離開時,二人均是淚灑長亭。
那女子姓楊,後來通信,知她嫁了人,夫家姓謝。琬宜還記得姨娘提起那女子時,眼裏的淚光,她說,“要是有一天,阿潆能替娘去看看她,便就好了。”
随口一說而已,誰人都知,這可能微乎其微。而這一天,琬宜卻真的來了臨安。只是并不風光,是來投奔。
這是她最後的一根救命稻草,能不能抓住,琬宜不知道。
若是抓不住,她該去哪裏,她也不知道。
琬宜想,試一試吧,萬一就有了安身之所呢。
--
謝家楊氏,這戶人家并不難找,甚至輕松的讓琬宜有些吃驚。
當時姨娘與她閑聊時,提到關于楊氏最多的地方就是,溫和善良,讀書不多,但懂事有禮,勤勞操持不說苦。做的一手好菜,能挑水打柴,也會縫針繡花。
琬宜在心中描繪的關于她的形象,是個純樸的婦人,或許不似姨娘那樣細膩漂亮,但也不會難看,鄰裏和諧,與人為善。但是一路打聽過來,卻大相徑庭。
路人看她的眼神都有些奇怪,“投親的?投謝家的親?”
琬宜不明所以,福身颔首,“謝家楊氏是家母故交。”
那人“唔”了一聲,擺擺手,“勸你別去了,八成要被趕出來,啧,謝家小子,可混着。”
琬宜心驚,躊躇着下一句還沒出口,那人又端詳她一會,再問,“你真是來投親的?”
“……”她手指搓了搓袖子,唇微張,本欲再打探一下。可下一瞬,打街東頭飛馳而來三匹黑馬,踢踏而過,她還沒來得及蒙眼,就吃了一嘴的塵土。
打頭的那人黑衣黑褲,面色冷峻,眼尾輕挑,目不斜視。露在外面的手卻是白皙,手背青筋明顯,修長指尖捏着柄長劍,從人群中過也沒有要收收劍鞘的意思。
後面跟着兩個男子,也不是什麽明亮的打扮,三人面無表情奔過,一看就不像什麽好人。
為首男子劍上的玄色穗子擦着琬宜臉頰過去,她驚呼一聲,倉皇後退一步,堪堪站穩。恍惚間,琬宜好像看見了那人回了下頭,逆光辨不清神情,但看得出容貌上成。
馬蹄聲聲間,她似是聽見那男子頗為不屑地轉回頭,從鼻裏哼出口鄙夷的氣。
和她說話那人反應倒是快,躲到了街邊的店裏,以手成扇在鼻子下面扇着風。
琬宜咳着,聽那人邊扇邊罵,“謝安,真他娘的混。早晚有一天要出事情,要是官府抓了他,我第一個去門口看他被打板子,娘的,混不吝。”
暈暈乎乎的,琬宜腦子裏就剩一句話,“依律令,鬧市縱馬,監.禁十天,罰白銀二兩。”
有人聽見她的小聲,嗤的一下笑出聲,“姑娘,外地人?”
琬宜懵懂擡頭,那人眯眯眼,手指着謝安離開的方向,黑馬屁股肥碩,拐了個彎,三人消失不見。他說,“就那祖宗,整個臨安,誰敢惹?不要命的人,瘋子都懼。”
有人附和着,三言兩語後,人群嘆息着轟散。琬宜擦了擦臉頰,輕輕呼出一口氣。她想,要是以後真的能留在臨安,還是避開他些吧。是叫謝安?
最開始和她說話那人過了會又轉回來,拿着面帕子,邊擦臉邊跟她比劃,“你要找的人家住西城郊,放眼望去荒無人煙就那一家,好找的很。院牆外面種一顆芙蓉樹,不過樹死了,上面有只野貓絮了個窩。”
話了,他頓了頓,又補充,“姑娘,機靈着點,要是人家趕你,你可早點走。謝家小子就是個酸臉猴子,脾氣沖的一點就着,犯起混來,他娘都沒辦法。”
琬宜認真地聽他講,把那些特征記在心裏。道了謝後,摸索着去尋。
她的心裏其實是忐忑的,那人反反複複地提着謝家小子,難不成……真是個瘋子?
嘆了口氣,琬宜不再去胡思亂想,反正不管怎樣,都要去試試的。
出城後,她找了河邊水淺的地方,洗了洗臉,露出清麗的眉眼來。頭發亂糟糟的,她耐心地一點點理順,又從旁邊樹上折了根枝條做簪子,绾了個精巧的發髻。
黃土小路,一眼望不到頭,旁邊樹木稀少,偶爾一朵野花。琬宜垂着眸,斟酌着待會的用詞,小碎步地往前走。雖然家境落敗,但十幾年來養出的端莊柔婉的性子,深入骨子,怎麽都是改不掉的。琬宜想,她剩下的,也就是這麽副好皮囊了吧。
而內裏的靈魂,行将枯萎,只剩最後的執拗吊着。姨娘臨走前與她說,“世事艱難,好歹活着。最好活的高興些,不為別人,為自己。”這句話,她本來覺得很容易的。
那人沒騙她,謝家果真好找,不過也沒他形容的那麽慘淡。籬笆牆裏一窩小雞崽,旁邊一只引吭高歌的大白鵝,看起來倒是蠻有小農院的煙火氣,不像是周圍景色般的蕭條。
琬宜站在院門口,緊張局促,一時不敢進去。她用指尖把碎發挑到耳後去,屏着呼吸,挨着大門往裏面瞧。裏頭有人說話的聲音,并不大,有道婦人的溫醇嗓音不住地失落嘆氣,和旁邊的人試探着,似是想要再商量些什麽。那人拒絕,她便又是嘆氣。
琬宜凝神想了好一會,終于弄明白,裏面的是在退親。
給誰退親呢……那個混不吝的謝家小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