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我不想嫁人

待用過晚食,宋桃兒同着嫂子楊氏一道收拾了碗筷,姑嫂兩個便鑽到屋裏說女人家的悄悄話去了。

走到屋裏,楊氏便取出之前替宋桃兒縫制的衫子,在她身上比,又問她樣式可還中意。

“這兩日家裏忙,趕得緊了些,妹子你先瞅瞅合不合穿。”

楊氏口中雖這般自謙,但那眉飛色舞的樣子,顯是對自己的女紅極是自得。

衫子是粉色碎花的,用的盤花紐子,衣襟上還繡着一枝桃花,正應着宋桃兒的閨名。

宋桃兒歷經了上一世,眼界自是開闊了許多,面前這件衫子雖說樣式花色都遠不及前世在國公府中所見,但其珍貴之意遠勝那些绫羅綢緞。

她當即脫了外衣,将衫子穿在身上給嫂子看,笑盈盈道:“嫂子的手真巧,也不曾要過我的尺寸,做的衫子就這般合體。瞧這上面的針腳,細密工整,就連京裏繡房的繡娘,也不差什麽呢。”

兩句甜言蜜語,果然哄的楊氏極是歡悅,得意笑道:“那是當然,當初我還沒嫁到你家來時,在我們莊上繡活可是最好的,我認了第二,就沒人敢認第一。你哥哥讨了我,那是他的福氣。”

宋桃兒也抿唇淺笑,挨着楊氏坐了下來,低聲道:“嫂子白日裏要做家事,要照料哥哥,還要替我做衣裳,我實在過意不去呢。嫂子往後還是不要太辛苦了,保養身子為上,早早的生下個白白胖胖的小外甥才好!”

楊氏到底是個初婚的婦人,差不離幾個月前還是姑娘,聽小姑子當面說起生孩子等語,不覺面上微紅,輕輕打了她一下,笑嗔道:“說什麽吶?!沒嫁人的大姑娘,滿口生孩子生孩子的,也不嫌臊得慌!”

宋桃兒笑意溫軟,輕輕說道:“待嫂子有了娃兒,我來替嫂子帶,我給小外甥做小衣裳,好不好?”

楊氏看着宋桃兒那張嬌柔的小臉,燭火映襯之下,竟有了那麽一抹暈紅,便湊了過去,摟着她的肩,低聲道:“妹子這麽喜歡娃娃,早日尋個好婆家,自己生一個呀。”

宋桃兒垂首,□□着衣襟,淺笑說道:“嫂子,我不大想嫁人呢。”

楊氏柳眉一挑,說道:“咋的就不想嫁人?咱們這世道,哪有女人不嫁人的?”問了,忽想起了先前的事,忙又勸和:“妹子莫不是因着王家那小畜生的事兒,寒了心?那也不用,這個不好,咱們再找個靠譜的人家就是。王大海是個狗東西,但這等負心漢也不算多見的,尋個好男子漢就是了。不瞞妹子你說,我嫁來之前,家裏給我說這個親事,我心裏也是七上八下的,就怕長安哥不是個好人。可如今你看,我倆日子過的還不是蜜裏調油?”

宋桃兒噙着一抹笑,目光卻有些迷離。

哥哥和嫂子确實過的不錯,甚而爹爹和娘親這一世也是和和美美。然而狠心的男子當真就很少麽?她上輩子可一下就遇到了兩個呀!

Advertisement

她沒有膽量再冒這個險,女子不比兒郎,邁出了那一步想再抽身回頭,是難上加難。就好比上一輩子的鄭廷棘,不喜歡她這個媳婦,就可以納妾養外宅,而她卻只能困死在那個後宅之中。有多少的苦水,都只能一個人默默的吞下去。

這兩日,她思來想去,只琢磨出一個主意來,或者不嫁人才是最穩妥的法子。

只是,家中是否能一直容得下她?

宋桃兒低低說道:“嫂子,我同你說一件事。我……我是不想嫁人的,但也不用哥嫂養我,只消把我住的那間房讓我住下去就是了。我會到鋪子裏幫忙,将來我想自己開個小店,賺錢養活自己。可好?”

楊氏睜大了眼眸,宋桃兒這一番話在當下,可算是驚世駭俗了。

這除非是廟裏的姑子,又或者是死了男人的寡婦,可從未聽說好端端的大姑娘一輩子不嫁人的。

當下,楊氏說道:“妹子,你咋突然有這個念頭了?你又不是那臉醜腳大、無德無行的行貨子,沒人肯娶,嫁不掉。這十裏八鄉願讨你的人多的是。就是黃了老朱員外家的那樁婚事,咱們消停一段,再找一戶就是。再說了,不是嫂子我看不起誰,這世道男人尚且不好幹營生,女人家要自己養自己,也忒難了些!”

宋桃兒無言,望着桌上的杯盞出神。

是啊,她也知道難。但再怎麽難,總歸還是會有法子的。

她搖了搖頭,柔柔說道:“嫂子,我不怕難。怎麽艱難的日子,都能熬過去。但所遇非人,那可就不好說了。好比這茶杯茶壺,雖是配在一處,合不合适,瞧是瞧不出來的。可它們自己也說不出來,只能一輩子捆在一塊。”

楊氏越發糊塗了,她不知道宋桃兒這麽個青春妙齡、未經人事的姑娘,哪裏來的這許多感慨。就說前兒有王大海鬧事,但到底桃兒也未在那男人身上吃太多虧,怎就吓成這樣?

宋桃兒見她不應聲,又笑道:“嫂子,我所以把這些話跟你說,一來是咱們姑嫂兩個脾氣對;二來爹娘漸漸有了年歲,這個家早晚是要大哥來當的。自來是男主外,女掌內,我既打了這個主意,當然是要同嫂子講。”

楊氏聽着,心裏頗為不是滋味兒,就說道:“這是啥話,你是老宋家的閨女,是你哥的妹子,在家住着,那有啥可說的?只是,做嫂子的還是得勸你,萬不必這等灰心喪氣。好男人,那還有的是呢。不說遠的,就我娘家的陀羅莊,還有咱們清泉村,不臉紅不吵架的小兩口,就好少麽?”

宋桃兒心裏有些煩亂,她怎好同嫂子說那輩子的事兒?

她的确也曾見過許多和美的夫妻,但日子都是各人過各人的,人家過的好壞和她也沒甚關系,也不見得她就真能找到合意的男人。

再說,今日靖國公府打發來的那兩個婦人,雖沒講明白那個意思,但話裏話外顯然是國公府那邊又提起了這樁親事,這不得不令她警覺。

她是不知為何這輩子提親會比上輩子早了許多時候,但她是決不能再嫁給鄭廷棘了。

雖說,爹娘大約會順她的意,然而國公府是什麽人家,倘或他們執意如此——不論是出于何種原因,要娶她這個村姑,都是胳膊拗不過大腿。

楊氏見她久不做聲,又添了一句:“妹子,嫂子沒啥見識,也不好多勸你什麽。只是有個道理,嫂子還是懂的。這人吶,還是不能因噎廢食。你細想想,當真就一個像樣的男人都碰不上麽?”

宋桃兒沒有答話,不知怎的,心裏卻恍然冒出一個影子來。

鄉下晚間,各家都是最安寧祥和的時候,吃罷了晚食,各自歸房,掩上了房門,說些茶餘飯後的閑話。

宋家老兩口亦不能免俗,劉氏打點出些針線做将起來,宋大年便核算着白日鋪子裏的流水賬目。

劉氏縫了兩針,忽聽丈夫笑道:“咱們家桃兒倒真是有能耐的,腦袋瓜子就是靈光,也不知她哪兒學來的那些法子,就是好使。這才幾日功夫,鋪子就賺了這許多銀子。”

劉氏想起白日的事兒來,便停了針,述說了一遍,又道:“桃兒将那兩人趕走了,說話也沒怎麽客氣。雖說那兩人往日待咱們也不怎麽好,我倒怕留後患呢。”

宋大年卻不以為然,擺了擺手:“随她們去,我看桃兒沒做錯啥。老國公爺在的時候,那府裏還有個體統,如今成個什麽樣子。他們瞧不起咱們,咱們也不想着去沾他們的光。橫豎,咱也沒想着攀這高枝兒。”

劉氏點了點頭,又說道:“那啥,早年間除了老國公爺送來的信物,還有別的什麽物件兒麽?”

宋大年想了一陣,先問道:“你咋突然問起來這個?”

劉氏不無憂慮道:“今兒那兩個婦人來,話裏的意思,國公府好似竟還惦記着這門婚事呢。”

宋大年面色微沉,半晌說道:“……倒是,換過庚帖。”

劉氏驚了一跳,将手中的活計丢下,問道:“啥時候的事兒?這換庚帖,我咋不知道?”

換了庚帖,意味着兩家認了這門親事,就算作數了。

宋大年微微有些窘迫,說道:“那是早了,一日你帶着桃兒回娘家,老國公爺親自登門造訪,說起此事。我本是不答應的,奈何老國公爺言辭懇切,又一意要答報恩情。我這……我也是跟了老國公爺多年的人,哪裏好駁他的面子?一時沒有頂住,就答應了。”話至此處,他看着渾家面色不好,忙又說道:“我本想着,國公爺也就是一時興起,這股勁兒過去就不會再提了。這麽多年過來,那府裏除了國公爺,旁的人對咱們都沒個正眼兒,這門親事不用人講自個兒就黃了的。沒曾想,他們竟然還記着?”

劉氏頗有幾分沒好氣,但想想事情過去這麽多年,再埋怨丈夫也是于事無補,只得說道:“這麽着,那可怎麽辦?咱們真要把桃兒嫁過去麽?”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