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此去經年,為伴青山
溫良逝世後第一年,四月梨花零落,孤冢覆雪寒涼。
沈醉靠在墓碑旁,一手拿着酒壺,一手摩挲着墓碑。
“良,我來看你了。你說你怎麽那麽多鬼主意呢。我辛辛苦苦找了一個冬天,才找的這麽兩壺酒。唉,真舍不得喝。”
“良,你說為什麽你釀的酒那麽好喝,我就怎麽都釀不成呢,是不是和最後一壇酒裏的秘密有關啊。呵呵,那時候,我一直看着你釀的酒的,怎麽就沒發現那個秘密。”
第一次和溫良一起釀酒,每一道工序都親身參與,就算不會,也跟在溫良的身後,像個小尾巴一樣,随着溫良團團轉。被溫良嫌棄礙事,轟走好幾次,仍是不要臉的黏上去。髒活累活全包不說,還要負責逗樂溫良,這樣才能謀到更多的福利。
沈醉不期然的回想起了那唯一的一次,和溫良一起釀酒的場景,輕撫着墓碑的手不自覺的握緊。
“良,我現在能品味出你酒裏的味道了。第一次搶來的酒裏,是淡然的味道,有一種超脫世俗之感。第二次我們一起釀的酒裏,你放進去的是相思,那是一種我以前從來沒有嘗過的味道。不對,是沒嘗明白過。第三次你留下來的酒裏,是銘記的味道,那是我終其一生都不會忘記的味道。相思刻骨,銘記于心。”
“良,……”
溫良逝世第二年,花開荼蘼,劍氣聚形。
沈醉手執寶劍,在墓前翩然舞劍。劍式行雲流水,收放自如。其身形翩若驚鴻,矯若游龍。
劍氣将樹上盛放的梨花打散,轉眼間又将落下的花瓣聚起。花瓣随着劍式環繞在沈醉的身邊,随着收式有序的落在不遠處的籃子裏。
沈醉就靜靜地站在原地,滿目懷念之色。
“良,還記得麽。開始時你的話很少,神色間也很是淡漠。想我沈醉自诩友遍江湖,卻招架不住你的冷漠,不知道該怎麽和你相處。不過,我最大的優點就是不放棄,不過,你肯定會說是死皮賴臉吧。
好吧,是賴皮了一點,所以啊,最初,我認為我那麽煩你,你一定特別讨厭我。後來……”
“那天你在看書,我無事可做,就去林子裏練劍。練完後,發現你正在窗子邊看這我。你問我,‘你可以經常練劍給我看嗎?’你直直的看着我,讓我沒有辦法拒絕。後來才知道,你是一個很怕寂寞的人。”
“那一年我趕回來要幫你釀酒,你當時圍着我轉了兩圈,一臉認真的望着我,說‘你功夫應該挺厲害的吧,你能不能想辦法把開了的梨花打散,再把花瓣聚起來。’還對着這滿樹的梨花比劃了一下。
還是讓人無法拒絕的眼神,我無奈,只好說試一試。
就像剛才那樣,你很驚訝,我想你應該會誇我的吧。
可是你話鋒一轉,皺眉說道‘花瓣都殘了,太難看了,還是動手摘吧。’
我哭笑不得,苦練多年的功夫,被拿來摘花,也就你想的出來。”
沈醉再次舞動手中的劍,聚集了一次梨花,有些氣喘,但很是開心,
“ 現在,良,你看,我做到了。花瓣還是完好的,而且在聚集的過程中我已經努力的挑過了,保證全部符合你的要求。”
“良,……”
溫良逝世第三年,琴聲瑟瑟,繞梁不絕。
沈醉于墓前彈琴,手法雖不及溫良娴熟,曲子卻很是動人。
一曲終了,沈醉睜開眼,輕撫着手中的琴。
誰曾想只會聽曲兒沈大俠,也會有為他人學琴彈曲的一天。
“良,我記得這是你最喜歡的一首曲子。真的挺複雜的,我和人學了好久,現在才敢在你面前彈。你該不會又在取笑我吧。算了,你總是愛擠兌我來着。”
“良,我的釀酒技術有所提高,這次的酒,慕楓那幫人都說可以。所以,今年就嘗嘗我親手給你釀的酒吧,一定不會比你釀的差。”
“良,我用這幾年處理完外面的事情了,也和那些個朋友們告別了。我和他們說我累了,我要找一個地方隐居去,以後有事沒事的別來煩我。”
“良,我要隐居的地方就是這裏,我會一直陪着你的,你會開心的吧。”
“良,……”
……
沈醉不知道用了多長時間,也不知道把山谷翻了幾遍,終是找到了溫良信中說的最後一壇酒,酒壇子裏沒有酒,只有一個盒子,那是溫良留給沈醉最後的東西。
盒子中有一幅畫。
白色背景,猶可見飛舞着的白色花瓣;寥寥幾筆勾畫出遠處的青山,近處的房舍,以及中間高大的榕樹;樹下有人盤膝而坐,膝上放着一把古琴,素手輕撥,仿佛能聽見悠揚的琴曲;樹下之人擡首望向前方,那一處,有着一道青色的身影,長劍遙指,衣袂飄飄。
畫側有字,曰:“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