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溫雨晴将錢數了兩邊,五十二了,夠買鍋了。
才兩天就這麽多,以後肯定會越來越多,身上揣這麽多錢并不安全。溫雨晴打算明天去買鍋,再去農村信用合作社開個戶,以後把錢存銀行。
整理好賬目後,溫雨晴走出大隊食堂,這個時候賣物資的社員都走了,就郭大寶和柳叔在向屋內搬運物資。
為了更好的管理員工,溫雨晴做了個打卡表,員工每天上班和下班時,要在對應日期寫上時間。
雖然在沒有攝像頭的情況下,這個打卡沒有任何實質作用,和擺設差不多,不過有個約束總是好的,不然就像現在,她都不知道大家什麽時候下班的。
溫雨晴不想當剝削工人的資本家,但也不想廠子裏的員工動不動就遲到早退,等以後廠子發展壯大,還要找個人專門負責考勤這一塊,不然就靠工人的自覺,等着亂套吧。
這般想着,溫雨晴來到牆上打卡的地方,這一看才發現幾個人都沒打卡呢。這個打卡表就在門口,位置非常明顯,一眼就能看到。溫雨晴向裝農具的房間看了看,農具都不在,看來都去采鹽了。
這個時候已經五點多了,早就到了下班的時間。
看到大家這樣努力工作,溫雨晴也不知道說什麽,她甚至能理解大家的心情,好不容易得到這麽一個工作,都很珍惜,都想好好幹。
其實溫雨晴并不希望他們這麽拼,畢竟這個工作要起大早,真挺辛苦的,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樣加班加點的工作并不可取。只是在這些樸實的勞動人民眼中,時間和力氣是最不值錢的,溫雨晴不知道怎麽改變大家的想法,不過等鹵味坊發展起來後,她會強制大家下班。
現在就先讓他們幹着吧,等開工資的時候,她會多給他們發一些,就當是加班費了,溫雨晴知道這是他們最想要的。
溫雨晴回到家的時候,溫雨舜已經做好飯等着她了。
這段時間一直很忙,溫雨晴都沒時間關注溫雨舜,也不知道白天的時候他都去哪來野去了,等下半年開學的時候,将他送到公社小學去。
溫雨晴正這麽想着,就聽溫雨舜道:“姐,現在大家都在賣東西,咱也把雞蛋賣了吧?”
“賣什麽賣,這點雞蛋都不夠咱倆吃的。”溫雨晴擡起眼皮瞪了溫雨舜一眼,“以後每天一人至少吃一個雞蛋。”
溫雨舜張着嘴巴,“這也太浪費了吧?”
Advertisement
“你姐我工作這麽辛苦,一天吃一個雞蛋補補身體浪費?”
“…不是。”溫雨舜剛要解釋,就聽溫雨晴道:“每天吃雞蛋補補身體,才能健康。”
肉供不上,雞蛋可不能再缺了,不然肯定缺營養。
見溫雨晴态度強勢,知道自己說不不過,溫雨舜幹脆換了個話題,“姐,我的腿能像你說的那樣劈開了,你教我武功招式吧?”
溫雨舜心裏一直惦記這事,只是最近溫雨晴太忙,他一直沒機會說,今天終于抽着空了,他也就不憋着了。
剛吃完飯并不适合做運動,不過對上溫雨舜那期待的小眼神,溫雨晴也不忍心拒絕他,想了想,溫雨晴拿道:“你先去後邊的山上裝一筐沙土回來。”說是山其實就是一個大土包。
“裝沙土幹啥?”
“做沙袋。”知道溫雨舜不懂,溫雨晴耐心的給他講了一下沙袋的用途。
跆拳道在實戰中殺傷力最強的是腿法,它以優美潇灑、變幻莫測的腿法聞名于世。訓練的重點也是腿部,若是腿部沒有爆發力,踢出去軟綿綿的,對敵人自然造不成什麽傷害。
傳統武術中也有一種說法‘手是兩扇門,全靠腿打人’,足可見練習腿法的重要性。
跑步、跳繩、高擡腿訓練,踢沙袋這些都能提高腿部的靈活性、敏捷性、爆發力、殺傷力以及出腿速度。
她現在這副身體沒什麽功底,弄個沙袋,平時也能抽時間練練。
聽溫雨晴這麽說,阿昏吃過飯後,溫雨舜拿着土籃子和鐵鍬便去找小山挖土去了。
***
翌日一早,不到四點溫雨晴便來到鹵味坊,溫雨晴到的時候王秀蓮幾人,甚至是小馬都到了。
趙富貴和李大頭做豆腐,王秀蓮煮鹵味,小馬則幫溫雨晴做丸子。
丸子原料不貴,就是做起來比較麻煩,清洗、切絲、蒸熟,再煮……兩人忙乎了一大早晨,才做了一百來個大素丸子。
聞着鹵味的香氣,小馬忍不住吸了吸鼻子,“溫隊長,我買點鹵味,行不?”
聽到小馬的話,王秀蓮幾人都豎起了耳朵,他們早就想買點回去嘗嘗了,只是沒人敢提。
“當然可以,做這個本來就是為了改變社員們的夥食的。”說完,想到了什麽,溫雨晴又道:“可以用糧食換。”
他們賒欠社員的錢還沒給呢,再從他們收錢不太好,而且社員們手頭都不寬裕,若是從他們收現金,大多數人都不會舍得。
這麽想着,溫雨晴又找到郭大寶說了一下兌換鹵味的方式,并且只能提前一天預訂,這樣他們也不用擔心做多了賣不出去。
鹵味都做好後,溫雨晴讓柳叔跟着小馬去縣裏,柳叔不清楚怎麽回事,先讓小馬帶兩天,等他熟悉了,自己去就行了。
将人送走後,溫雨晴直接帶着李大頭去公社買鍋。
兩人來回跑了兩趟,買了十口鍋回來。
竈臺已經搭建好,鍋一買回來,溫雨晴便開始教李大頭和趙富貴做油皮。
油皮是用豆漿做的,先在大鍋裏放滿豆漿,然後用柴火慢慢燒。
漸漸的豆漿表層會凝結出一張皮,用細竹竿一撈,就撈出來了。
油皮薄如綿紙,油光滑亮,挂在晾衣繩上,幹了以後就成了油皮。
手工撈豆皮看着簡單,實際上操作起來并不容易,一不小心油皮就會滑回鍋裏,滑回去一張就毀了。時間掌握不好,還會出蜂眼,品相不好看。手藝飯不好吃,只能多加練習,熟能生巧。
這般連着做了幾日後,李大頭終于能稍稍上手了,做出的油皮雖然還不夠完美,但是能用了。
油皮在室外晾曬容易發黴,他們這個做油皮的屋子是密封的。
手工柴火撈豆皮鍋要一天天的燒,因為是密封環境,溫度特別高,待一會就會出一身汗。
夏天的時候竈臺邊根本站不了人,現在已經4月份了,頂多再做3、4個月,所以這段時間要抓緊時間做,争取多存點。
李大頭上手後,溫雨晴又去縣城把鍋買了十口鍋回來。
撈油皮要一天天站在竈臺前,特別辛苦。二十口鍋,李大頭一個人也忙不過來,溫雨晴讓柳叔跟着李大頭一起做。送貨回來後,柳叔就鑽進豆腐坊。他和李大頭一起做,兩人還能換着休息一下。
如此,溫雨晴便放心的将做油皮的事交給了兩人。
本來溫雨晴還想再招幾個人,只是錢經理那一直沒有消息,從小馬口中,溫雨晴知道只有幾個規模較小的副食品店有意向采購鹵味,規模大一點的都沒給反饋。
溫雨晴正準備親自去縣裏看看,這時,公社高書記身邊的秘書小吳尋了過來。
溫雨晴和對方有過一面之緣,見小吳尋過來,溫雨晴有些驚訝,“吳秘書,你怎麽來了?”
小吳表情有些着急,“你們這還有豬大腸嗎?給我稱一些。”
“今天的都送縣裏去了,要不明天我給你留點?”
“明天農業部領導就走了,他們走多久了?我現在追過去來得及不?”
“走了快一個小時了,肯定來不及了。”想了想,溫雨晴道:“要不我給你做點別的拿回去?”
雖然領導點名要豬大腸,不過現在鹵味坊沒有,也只能這樣了。
見小吳沒意見,溫雨晴給小吳做了鹵蛋、鹵豆腐幹、又用油豆皮做了鹵素大腸。
因為小吳點名要豬大腸,所以鹵素大腸的時候,溫雨晴特意用煮豬大腸的鹵水煮的。
王秀蓮洗的豬大腸非常幹淨,一點異味沒有,但畢竟是長期煮豬大腸的鹵水,鹵湯多少有些味道。不過也正因為如此,鹵素大腸煮熟後帶了一點豬大腸的味道。
公社領導和縣裏領導吃到素豬大腸的時候,都一臉震驚,“這…這是什麽東西?怎麽和豬大腸這麽像?”不僅味道像,口感也很像。
“這是用油皮做素大腸。”小吳解釋道。
“什麽是油皮?”
其實小馬也不知道,好在他記住了溫雨晴的話,便将她的解釋複述了一遍。
“這是大豆做的?”幾個領導都一臉不可思議。
“對。”小馬道:“我親眼看着她做的。”
“不錯,很好吃!”幾個領導連連點頭稱贊,确實很好吃。鹵蛋都是剝了皮在鹵汁裏面浸泡一宿的,比剛煮出來的鹵蛋鹵味更濃,更香,更好吃。
這個季節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又沒有大棚,平時只能吃到白菜和土豆,任誰吃了一冬天都吃夠了,如今嘗到這麽好吃的鹵味,都覺得美味無比。
縣裏農業廳的領導道:“現在沒什麽吃的,鹵味可以推廣,讓老百姓都解解饞。”
聞言,公社的高書記忙道:“我們供銷社已經上架銷售了。”
縣裏領導點頭,“金山公社這方面做的不錯。”
“這個鹵蛋和鹵豆幹也很好吃。”
得到領導表揚,高書記心裏很高興。
小吳則聽的冷汗涔涔,這事過後得和領導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