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章節

問你:“你欺負了誰才變成惡人?”

你跟束之蒙他們一樣,忽而不知該如何回答我,但你不認識我母親,說不出“你真像頤紗”的話,你被我誘出了思緒裏的桎梏,低聲問我:“為什麽欺負了人才是惡人?”

“那你沒有欺負人,又為什麽是惡人?”

我沒想到你會說跟我父親一樣的話——“你說得對”,你很驚奇地看着我,像是望見湖水的鹿。對,鹿,我那時還沒見過鹿,但我第一次看見施契房間裏懸挂着的鹿頭便覺得那像你。神情極似。兩頰纖長而沉靜,亮着兩盞夜燈一般的眼睛。

《馥鱗》(23)

施契說望見湖水的鹿就像是不要性命的魚,但鹿是虔誠的,它永遠低下它高貴的頭顱去啜飲湖水。不過你不是以虔誠蠱惑了我,你還未低頭啜飲,你只是亮起你瞳孔裏明亮的那部分,忽而自嘲道:“我誰也沒欺負過,是他欺負了我和我母親。他才是惡人。我就算幫別人欺負他也是為了報仇,所以我不是惡人,是不是?”

我覺得不是。

我依稀認為,欺負了就是欺負了,有理由的欺負也不能改變這性質。然而我這一生唯一拿不準的也只有這一件事——因為飽含淩辱而被迫去逆轉這格局的過程,究竟算不算欺負?因為這過程而導致的罪孽,是否需要以同樣的姿态被審判?

律桢,所以我沒能回答你。

不過你看起來不需要我的答案。

我們躲在黑暗裏,通常是不會被找到的。不過束之蒙說有些東西是我們無法抵禦的,比方說,狗,因為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氣味,這氣味是普通人無法嗅覺的。聽見那些急促的腳步聲和犬類低沉的凝吠我便沒轍了,束之蒙說也有辦法去消散這氣味——但我無法入水。這常識你也知道。律桢,你完整的名字應當是何律桢,就像我的名字應當是賀馥鱗,不過我覺得你不屬于那個姓氏,那是你一直想要割裂的部分,而你選擇的割裂的方式是用自身的毀滅去報複他賦予你的繼承,你既然繼承了他的一部分血脈,因而你毀滅自身就是毀滅他,你如此相信。綿延的火把與犬吠聲靠近我們的那一刻,你突然意識到什麽,而後起身将我領出了黑暗的樹叢。

在那條筆直的道路上,我說道:“狗來了,我們跑不掉了。”

“嗯。也沒關系,反正我也逃不出我家,現在,我也只能回去了。”

你又說出了一樁我不能理解的事。

我不明白為什麽有人要從家裏逃跑,因為我不知道欺負你的那個人恰恰在你家裏。但我很快便将明白過來——我看見了你父親,何。他極憤怒地領着人群與四只棕黑色高大的犬類向我們奔來,把擔憂深藏在憤怒之下。他讓我覺得驚慌。他的野蠻陣仗劃歸為來勢洶洶的風在我們面前戛然而止,瞬時變作蟄伏在黑暗裏的豹子,雖然四下寂靜但你始終惦記它貓着脊梁用鬼魅的眼神打量你的樣子。

《馥鱗》(24)

Advertisement

那是我第一次覺得有些害怕,雖然我很快就不害怕了,我拎着你父親買給你的惡鬼面具,堂而皇之地将它扣在臉上。這讓我舒服多了。我本是惡人。

你父親猶豫着該如何打量我,他眯着的眼,狹長得如同寒氣森森的刀刃。

盡管我那麽矮小,不過是個小女孩。

你走上前,撒了一個謊,不,只是二分之一的謊言。你說,你在與我玩捉迷藏。事實上你是在與他們玩捉迷藏。你父親看着戴着面具的我,他只能選擇相信。但那些惡犬一點兒也不老實,他們始終敵意地朝我低吠着。然而再多抱怨,事情也只能這麽平息。那一刻我在想,第一次出島就看見這麽多稀奇古怪的事,束之蒙一定會樂意聽我講,他還會進一步跟我解釋其他的技藝。但在此之前他們一直忘了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教我寫我自己的名字。也許,他們沒想過我會要與人交換自己的姓名。

律桢,你記不記得你走了多遠才回頭問我的名字?我藏在面具下的眼打量着外島這些詭異莫測,我的困惑還未能消化,你便轉身問我:“你怎麽不随我一起回城去?你叫什麽?我叫做律桢,‘戒律’的‘律’,‘桢木’的‘桢’。”

你父親亦随你繼續打量我。

我怎知道何為戒律,何為桢木。我只是指向與你們截然相反的另一界荒蕪——那是屬于我的世界,也是你們不會踏入的禁區。“我家在那邊,我叫做馥鱗。”我告訴你。

你父親刀刃般的眼裏瞥出清冷光亮。

你問我:“哪個‘馥’?哪個‘鱗’?”

《馥鱗》(25)

“還有很多馥鱗嗎?我可不知道。”我搖頭作罷,兩手扶着我妖孽一般的面具,那面具有獠牙與大嘴,嘴咧得很長,如同怪模怪樣的笑臉。黑夜之下,你那宛如游蛇的仆從隊伍舉着火光淌過黑夜,而我踩着我輕快的步伐往我的島嶼走去。律桢,你察覺過你父親随你走遠之後忽而回望我的那一瞬嗎?也許你有過,但你沒在意他那一瞬的打量是善意的還是惡意的。那時你還是初來此地的孩童,不知道我所居住的島嶼意味着什麽。你只是打定了主意要以毀滅自身去摧殘你父親綿延下來的血肉,你是為懲罰他而來,為了懲罰他,要選擇與他人勾結并存——這前提是你終于想明白,這一切并不是你的錯,倘若你真有錯,那錯誤也是因你父親的錯誤而開始。

對,你想通了,所以你決定留下來。

你不知你的一舉一動在未來都将成為我們彼此的羁絆。當然,連自己的名字也無法寫盡的我也不會知道這些。我只知我不花分文卻拿到了我想要的東西,不是偷,不是搶,這足以成為一個九歲女孩兒最得意的事,特別是在我那一幫惡人教父面前。

我的惡人教父們結夥等我歸來。他們看着小不點兒的女孩兒帶着獠牙面具蹦蹦跳跳地回到島上,他們站在棧橋另一端。我回頭望去,還能看見律桢的火焰長蛇簌簌地往高處游走,又終而隐沒在島嶼另一端。我的惡人們也看見了這場景,他們以自己獨特的方式關心我。比如說,施契看着青面獠牙的我,費力地想了想,問道:“戰利品?”

束之蒙對此的思考要深邃很多,他的話惹來了我父親的眼神,“看樣子,馥鱗交到了朋友。”

“朋友?”我在琢磨這個詞的含義。

“送給你這個的呀。”

“她不是搶來的?”施契問。

“如果是搶來的,至少該有一群人送她回來。但……”束之蒙指着遠處沒入黑暗的火蛇,“他們都走了。”施契真的順着束之蒙的手指遠眺,但那火蛇已蜿蜒沒入黑暗。只有我父親彎腰下來,試圖用溫和的口吻掩藏他的不安,“那些人呢?”

“回去了。”我想了想,覺得他還要問我些什麽,索性連下一個答案也給他,“他們捉惡人,但惡人不是我。”

“什麽樣的惡人?”

“一個……”我有些遲疑,我依稀覺得律桢真的不像是個惡人,“小哥哥。”

《馥鱗》(26)

經不起多方詢問的永遠是虛構的漏洞。這太好辨認,以至于那一刻我便發覺他不是他所說的惡人。束之蒙問了我許多問題,我最終不得不把過程複述一遍,以此分析。他們教我一種簡潔直接的方式,将無用的、模棱兩可的部分都去掉,只留下我确認的事實。我思索了一下我能确認的關于律桢的事——他是自願在逃跑,有人願意發動大規模的人找他,他回去之後沒人傷害他。束之蒙拍了拍我的頭,預備教我進一步推論,而我父親望着施契遞給我的烤得焦黑的魚。

束之蒙眯着他好看的眼睛,像一只兩眼惺忪的獅子般盯着黑暗的彼岸,我拿不準他是勝券在握地盯住了他的獵物,抑或酒足飯飽後的心滿意足,“這證明,他至少是很有價值的人——否則,這麽小的島上怎會有人願意以如此排場去找他?”

我點點頭。

那時的我不知道我的惡人們甚至猜出了他的身份。不,他們還不知道律桢是誰。他們只是猜到了律桢對于一個人是很重要的,因為這島上只有一個人能如此呼風喚雨。多年之後我再聽到他的名字,覺得他的名字跟我父親的那麽像。我父親是“賀”,他是“何”。如此相似的姓名,卻是對立的兩端。惡人們知道了律桢的重要性,如同何也得知了這惡人島上有一個能自由進出的小女孩。這世界兩面的詢問都完結,律桢也從父親的書房回到了自己的屋子。我站在我的島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