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 乾明寺集市 以物換物

背着這一籮筐的東西, 江昭慈即使背的是最輕的,整個背都被壓得彎下來,需要靠着撿來的木棍, 蹒跚着往前走。

走着走着就發現自己背上的東西變得輕了許多,回頭一看,是楊清之用手托着這背簍,察覺到她的目光。

他有些不好意思,強裝着很坦然的說,“無意冒犯,只是看你一個人背着不好走,你又怕麻煩別人,不如我幫你托着, 這樣走的也快一點。”

江昭慈了然的點點頭,向他道謝後,就背着這筐東西努力往前。

到了洞中,東西才剛放穩,江昭慈拔腿就向外跑去,還沒等幾人反應過來, 何大夫就跟在她的身後進來。

“何大夫, 你看,這就是我說的咀嚼就能解發熱的葉子。”

何大夫拿起葉片輕嗅, 細細觀看, 沒有放到嘴巴裏去咀嚼, 反而是一本正經對江昭慈說。

“小娘子,并非老朽我不信你,而是這觀其葉,聞其味, 都跟現有的藥材對不上,你看這樣,要不我先拿回去,确定後能制藥,再跟你說,你看這樣可否?”

江昭慈摸着頭發,有些羞赧,“何大夫,你看我也是個急性子,你盡管拿回去,我這不是想着,自己早先發熱,這難得能碰上這我們國家古書裏描繪的奇藥,便想着制成藥丸,這樣也可拿出去售賣。”

她想着高燒不退在古代也算是比較棘手的,要是能制成藥丸,那能放的還是挺久的。

但是要是免費拿出去救濟,那得等她什麽時候錢多的花不完再說。

沒想到何大夫擺擺手,“小娘子,千萬不可這般行事,我們私下制藥可以,但萬萬不能自行拿着藥品到集市上售賣,那是犯法的。”

接着他又細細向她解釋,制藥和藥材買賣都要經過熟藥所,官府把控,不允許私人自行買賣藥材和制藥。

江昭慈被唬了一跳,她想的還是太簡單了,光想着這藥丸可以掙錢,卻沒想到這古代的制度保障這麽完善。

歇了這個心思之後,把所有摘來的葉子都送給何大夫研究,制出來的藥丸給她三分之一就行。

受到打擊的江昭慈,放棄了藥材這個方面的主意,幹脆研究起明天要帶什麽去集市上。

Advertisement

花生可以,曬幹的銀耳、蠟燭果這些都能換錢,能換一些是一些,反正靠着這個也賺不了大錢。

收拾好東西之後,江昭慈眼瞅着暫時沒事情做,不如回床上睡一會兒,畢竟今天三更出門的話,就是得晚上十一點就起床出海。

她換下衣服,躺在床上閉眼休息會兒,沒過多久就沉沉的睡過去。

一覺醒來後,江昭慈透過頭頂的窗,發現天都黑了,她頂着一頭亂發,坐在山洞裏,不知為什麽突然感覺心情低落。

黑漆漆的洞中,她的神情茫然而無措,到了吃飯的點,怎麽都沒有人叫她呢?

江媽點着蠟燭進來,看見她一個人坐在那裏,垂頭喪氣的,還被吓了一跳。

拍拍胸口說,“快點過來吃飯,今天有你喜歡吃的花生。”

什麽低落茫然,全都抛到腦後,江昭慈立馬穿好鞋子下床,想到花生的味道,她連頭發也沒有梳,頭發淩亂的就走了出去。

到了外面被冷風一吹,看着自己這頭發在眼前飄揚,才從手上撥下來一個發圈,随便扒拉兩下就梳成馬尾辮。

洗好手後,坐下來開始吃飯,鹽水花生很入味,江昭慈剝掉外殼,一口一個。

肚子填飽了以後,把其他人都給送走,她驚奇的發現,怎麽楊清之和鄒城兩個還站在原地呢?

“你們兩個咋不一起走呢?”

聽到江昭慈的問題,楊清之用手指着後面的船,“我們兩個晚上就在這船上将就一晚,省的晚點還要麻煩你們去叫。”

兩人已經決定好,江昭慈怎麽勸說都沒用,最後還是把被子拿來給他們蓋。

目送着他們兩個走遠,江昭慈兩人也開始梳妝打扮起來,把假發往頭上戴,有過經驗之後,就不會再像之前那樣手忙腳亂。

穿戴好衣服後,香鐘發出一陣陣清脆的敲擊聲,已經是晚上十一點,兩個人空着手出門。

載着貨物的船只,在燈籠的照耀下,慢慢的随着船槳的在水中的波動,向前面滑行。

江昭慈穿着一身淺色的襦裙,時不時晃動着假發,發髻間斜插着一只流蘇簪子。

坐在船頭,托着下巴眺望遠方,黑黢黢的山頭,月光映射下,波光粼粼的水面,她突然有感而發,想到清代詩人的一句詩。

書畫一船煙外月,湖山十裏鏡中人。

他們好像就是就是處于這樣的場景中,江昭慈看的太專注,根本就沒有注意到旁邊楊清之時不時飄過來的眼神。

古裝的她,不同于穿着紮着馬尾的她,有着一種靈動的美麗。

航行到了泉潭鎮,剛邁上石橋的時候,就聽見一陣陣厚重沉悶的鼓聲,江昭慈想着淩晨一點的街上,人流量比之大早上的也不遜色。

拉着拖車的,肩上扛着大包的,抱着孩子從橋上匆匆走過的。

江昭慈還沒将眼神從過路的行人上收回來,就聽見楊清之的聲音在旁邊響起,“乾明寺在前面,你們随我一起過去。”

穿過大街,繞進小巷,拐到一條小路上,一條階梯出現在衆人眼前,江昭慈站在這裏能看見寺廟的塔尖。

順着階梯往上走,旁邊時不時有一些背着東西的小攤販從他們身邊穿過,江昭慈扭過頭,望着自己和他們一樣的裝扮,莫名的覺得好笑。

還沒等走到寺廟,就能聽見人聲從上面傳來,格外熱鬧。

掩映在衆多樹木的乾明寺,要走過一個石牌坊,便能看見那黑瓦紅牆,朱紅色大門朝兩邊打開,門前挂滿了各色的燈籠,還有慈眉善目的僧人雙手合十,向路過衆人行禮。

江昭慈幾人回禮後,走到乾明寺的裏面,燈火輝煌的寺廟中,前面是一個十分大的場地,擺滿了各色的攤子,一眼竟望不到頭。

有引導的僧人把他們帶到一個攤子上,幾人把自己要置換的東西拿出來。

晾幹的銀耳、蠟燭果、煮好的鹽水花生、油雞枞、木奶果等擺滿了桌子。

江昭慈才剛拿出發燭把一根蠟燭果給點燃,就吸引了旁邊小商販的目光,他可從來沒見過這綠色的蠟燭。

大家都是來這裏換物做買賣的,他自家的攤子都先不管了,湊到他們這一桌的面前,指着那蠟燭果,問楊清之,“官人,你們這蠟燭是怎麽賣的?”

這新奇的顏色,到時候他搞個名頭,也能賣出點銀子。

“二十五文一根。”

這價格是江昭慈問過幾人,參考了泉潭鎮上的蠟燭價格,一般一根蠟燭的價格也在十幾文到三十文中間浮動。

小商販看着這綠油油又不冒煙的蠟燭,心裏盤算着,這二十幾文屬實不算貴,但他不想付錢,便再次開口詢問,“可否用鍋子來抵?”

怕幾人不同意,急忙跑到旁邊的攤子上,把他帶來的銅鍋子抱過來,氣都沒喘勻,拉着鍋子兩邊給他們看。

江昭慈借着燈光打量着前面的鍋子,是個黃色的圓口爐子,中間有個類似煙囪般的東西,底下還有個坐臺,旁邊是镂空的。

她越看越覺得這東西不就是火鍋的另一種形式嗎?想着麻辣鍋、番茄鍋、清湯鍋,江昭慈恨不得立馬點頭。

幾人商量了一下,用一百根蠟燭,加上一些碎銀子,換了兩個銅鍋子,喜得小商販眉開眼笑,江昭慈也樂呵的不行。

沒想到才剛開張,就換了這個好東西,江昭慈抱着一個鍋子,已經在幻想自己吃上火鍋時候的場景,坐在那裏傻笑。

綠色的蠟燭着實吸引住了衆人的眼球,一群人圍在這攤子面前,一聽價格25文一根,到也不貴,有的掏出銅錢,有的拿着自家的東西來換,江昭慈幾人忙的腳不沾地,這些蠟燭全都換出去後,他們的攤子下面都堆滿了東西。

像是蘿蔔、黃瓜、曬幹的鹌鹑肉、扁豆、蠶豆、橘子、魚幹等農家物品。

江昭白一屁股坐下來,把帶來的水杯給擰開,咕嚕咕嚕喝了一通,實在招架不住這些大爺大媽的架勢,連這蠟燭怎麽做出來的都要打聽,不說就站在旁邊不肯走。

急得他只能編了一個怎麽無意間發現的蠟燭變色的故事來,這才送走了他們。

天色漸漸變亮,游人越來越多,他們前面的東西被來來往往的人一掃而空。

江昭慈低頭看着自己前面空蕩蕩的攤子,和堆在腳邊的好幾個袋子,轉頭望向幾人,“這些東西該怎麽辦?”

“我先看着,讓鄒城去看看山下的腳夫,你們兩個去看看前面還有何要買的東西,到時候讓腳夫一起幫着拿下去。”

在這幾天的默默觀察中,楊清之也摸透了江昭慈的性格,知道她欲言又止的樣子,就是又在操心一些事情,又開口說道:“我不喜人多的地方,昨夜又沒有休息好,我守着攤子,小憩一會兒。”

聽到他這樣說,江昭慈兄妹二人只好拿上錢袋子,背上背簍,沿着前面的攤子開始轉悠起來,第一家就是一個賣着早餐的鋪子,蒸爐冒着騰騰的熱氣,江昭慈摸着饑腸辘辘的肚子,買了十來個各色的包子,分四袋裝。

拿上兩袋,在江昭白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就嗖的一下跑了出去,正好鄒城還沒出去,江昭慈把那還燙手的包子放在他們前面,什麽話也沒說,咬了一口糖餡的包子,美滋滋的扭頭就走。

邊吃邊逛,蔬菜,多買點,肉幹、糯米、野菜、魚蝦等食品,便宜又實惠的,江昭慈是一個都沒放過,随着他們出去一趟,楊清之的身邊的東西是越堆越多。

江昭慈還在一個偏僻的角落裏,買到了她一直心心念念的顏料,就是這價格讓她心都在滴血。

這個乾明寺的集市,彙聚了來自乾潭鎮四面八方的物品,走的江昭慈腿都酸了,這物品居然還沒有太多重樣的,逛到快晌午的時候,這兜子的錢終于花完。

還額外多了一只小花狗和一只騾子出來,掏空了江昭慈的家底,還貼上了楊清之兩人那份,之後都得折補回去。

寺廟裏的佛像在最裏面,離着集市至少還有百米遠,本想着去拜拜的江昭慈,放棄了自己的想法,拿上東西,跟在幾個腳夫後面離開了乾明寺。

全部的物資都被搬到了一個很大的車子中,車夫趕着馬車,車上的鈴铛叮叮作響。

港口的小吏坐在窗口裏面,看着這一袋又一袋的物品被搬入船艙,心都提起來,生怕這船給壓沉了,這在港口出的事故,上頭可是要詢問的,不過就在船開出港口時,他所擔心的事情也沒發生。

船上,江昭慈清點着今天買到的東西。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