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 撥霞供 新屋初步完工
船艙中最顯眼的就是放在江昭慈腳邊那一大筐的礦石, 古人用的顏料,跟現代的那種液體狀的并不相似,大多都是用天然礦石磨制而成。
鉛丹、朱砂、土紅、石青、佛青、鉛白、高嶺土、雲母、石黃、藤黃密等各色的礦石, 基本都被江昭慈給一網打盡。
本來她沒想着買那麽多的,畢竟也用不完,但是她在挑的時候,老板的嘴巴就沒停過,一直在跟她說,這些都是可以做壁畫的,保存時間長,就是鉛丹少用,會變色。
她就聯想到隧道、出來後的石壁、家具上面, 都是黑不溜秋的地方,幹脆就把基本的顏色都買了一些過來,到時候把這些地方全都畫滿五顏六色的圖案。
旁邊還有賣紙的,這個朝代跟她知道的朝代的進程都差不多,造紙術已經研究出來,并且迅速傳播, 紙對平民來說, 也不是特別稀罕的東西。
勝在便宜,她又買了一些裝訂好的空白紙本。
江昭慈還在整理顏料礦石的時候, 旁邊的小牧, 就是那只小花狗, 樣子跟邊牧差不多,兩邊眼圈到耳朵都是黑色的,留着中間一撮白色,身上也是黑一塊白一塊的。
當時她從攤主前面經過, 這只小狗就從墊窩的籃子中使勁爬了出來,走路還不穩,邁着小短腿顫顫巍巍的跟在她的後頭。
她走一步,小狗就走一步,她停下,它也跟着停下,還吐出舌頭來歪着腦袋,用那雙黑眼睛盯着她,嘴裏汪嗚汪嗚的小聲叫喚着,尾巴搖的特別歡快。
那時攤主目睹了全過程,在一旁笑着說,“小娘子,它怕是跟你有緣,也不收你東西,帶着它回家吧,給它吃點好的就行。”
最後江昭慈受不了它的賣萌,還是用鹽跟攤主換來了這只小狗,取名叫小牧。
這名字多威風,江昭慈不無得意的想,還有船頭的騾子,她也不能厚此薄彼,給取了個名字,叫做老馬,就希望這騾子能跟馬一般高大,能行千裏,還能自己識途,努力幹活。
反正大家知道這名字以後,臉上的表情都很奇怪,江昭慈權當這些人不好意思說出口,是在心裏默默誇贊她,真是個取名小天才。
目光移回到前面,看着小牧想要把旁邊的袋子推到她面前,卻因為袋子很重,沒推動不說,還摔了個四腳朝天,自己不能翻面,急得汪汪直叫。
她忍着笑意,伸手把小牧給翻過來,摸摸它順滑的皮毛。
把剛才它推的東西拿過來,是裝袋好的幾只新鮮兔肉,她也不是沒想過養兔子,可在這集市上就沒有碰上養兔的人家。
Advertisement
賣羊和牛的倒是有,但價格都讓江昭慈無法接受,還是騾子便宜,五六兩一只,吃的一般,還能幹活。
這次可着勁買,一是為了囤貨,也是為了滿足她就想開個小商店的願望,反正其他人都沒有想法,随着她瞎折騰。
把肉類的都先分在一起,牛肉、羊肉、雞鴨魚肉蝦還有鹌鹑幹、毛肚、各色內髒等。
畢竟今天晚上要吃火鍋,肉總得管夠。
蔬菜也給疊在一起,這蔬菜一大部分都是用蠟燭換來的,江昭慈還沒看是什麽東西,拆開了幾個袋子。
這也不是蔬菜,反而是豆腐皮、荞麥面還有糍粑和栗子。
其餘的還有乳糕、松子、胡桃、蠶豆、索面、茄子、雞蛋、鴨蛋等等。
這些就沒有江昭慈不愛吃的東西,坐在這一堆吃的中間,她有一種說不上來的滿足感,大概滿足了她某種不為人知的癖好。
跟倉鼠一樣喜歡囤東西,以前喜歡囤書囤零食,到現在又喜歡囤各種各樣吃的用的。
興奮勁過了之後,江昭慈終于開始感覺到四肢傳來的酸痛感,她的眼皮開始打架,無精打采的,往後面的袋子上一靠,等再清醒過來的時候,船外面的風景已經變成了熟悉的景色。
她拍拍自己的臉,打起精神來,船才剛到岸,江媽喊着回來啦,後面就竄出了一大幫的人。
江昭慈:??
怎麽突然這麽熱情,搞得她坐在那裏,也不知道該不該起身,旁邊的東西被大家提的提,扛的扛,全都送回洞中。
路上,江昭慈偷偷問江媽,“媽,你們怎麽突然就全都過來了?”
江媽抱着一個袋子,聽過這話噗嗤一笑,“他們就是想看看你們去了那麽久,買了些什麽。”
果然才剛到洞中,大家就想看看這一袋又一袋的東西裏裝的是什麽。
“讓你們跟着我們一起去,你們就不去,諾,這些東西都在這裏,自己看吧,我們還用蠟燭換到了一個好東西,當當當當。”江昭慈把銅鍋子拿出來,還給配音。
江媽一看,這造型有點眼熟,還沒出聲,李嬸就先叫出來,“哎呀,這不是撥霞供嗎?它可是因為兔肉而聞名的,正好你們也買了兔肉,看來晚上可以吃上一頓新鮮的。”
說着,她連其他東西也不想看了,就只想拿着那塊新鮮的兔肉到後頭一展身手去。
江昭慈把一樣一樣東西拿出來,吃的喝的用的玩的,分給大家夥,又不要,只拿了一點就收手了,她也十分明白這種心理。
把東西都給收進山洞後,江昭慈叫來楊清遠兩人,清了清嗓子,“你們兩個把眼睛閉起來。”
楊清遠和楊芙互相對望,才趕緊閉上眼睛,這眼皮皺的緊緊的。
她才把自己藏在身後的盤子給拿到前面來,“好啦,你們睜開眼睛看看前面的是什麽。”
兩個孩子閉眼要比快,連睜開眼睛都要比誰更快,看到盤子裏放的皂兒膏和花花糖,有點開心的抿着嘴巴笑,但是卻沒有拿。
江昭慈把兩個孩子給帶到桌子前面坐下,盤子放在前面,“這個皂兒膏是軟糖,可好吃了,又軟又彈牙,這個五顏六色的是花花糖,每種都有不同的味道,我特意買給你們兩個吃的,不嘗嘗嗎?”
她做出一副你們不吃,我就會很難過的表情,實則在心裏嘆氣,這兩孩子長到這麽大,在來荒島前,連塊糖也沒吃過,更別提去外面大街上游玩。
父親忽視,繼母苛責,動辄打罵,孩子養出這樣的性格真的不奇怪。
楊清遠用眼睛瞟着江昭慈,确定她沒有露出不開心的表情,才伸手拿了一塊皂兒膏,楊芙則在黃色的花形糖和粉色的水果糖中間猶豫,最後還是選了粉色的。
糖吃到嘴裏,楊清遠頭一次很主動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他很認真的看着江昭慈的眼睛說:“糖很好吃。”
江昭慈摸摸兩個孩子的頭,看着李嬸在忙碌今天的晚飯。
她先把兔肉上腥臊的地方,都給一一處理掉,拿到瓶子樹下,用水沖淋,拿起一把大砍刀,先順着把肉給切成一塊塊的。
再換了把刀,沿着紋理把肉給切成薄薄的一片,一層層的碼在盤子中,抹上調料進行腌制。
而江媽要先來炒制火鍋湯底,旁邊放着各色的調味料,全是江昭慈在集市上買來的。
要做一個番茄和一個麻辣的鍋底,樹番茄洗淨切十字後,拿爐子裏燒着的溫開水燙個幾秒鐘,再拿到冷水中剝皮搗碎,剩下的切成大塊放在盤裏備用。
鐵鍋中倒油,燒熱後加入姜、蒜、桂皮、香葉等等香料,炒香後全部撈出,倒入大塊的樹番茄翻炒,再加入搗碎的汁液,放水,調味料。
麻辣鍋底的做法跟番茄的差不多,就是把樹番茄換成了黃燈籠椒。
等待吃飯的時候總是最漫長的,江昭慈圍觀了她們做飯的全過程,可是離開飯還遙遙無期,她拿起一顆皂兒膏,往嘴裏塞,看着拴在前面樹下的吃草的騾子,這才找起小牧來。
這狗果然有點社交天賦,才跟着她回來不到一個小時,跟小咪它們的關系已經處的很好了,小咪還用頭去蹭小牧的下巴。
還好這三只都是母的,不然怎麽給它們絕育都是個問題。
等吃等的昏昏欲睡,才終于聽見開飯了,江昭慈立馬摸摸嘴角,還好沒有口水。
一群人圍坐在桌子前面,中間是兩個銅鍋子,下面放着一個小爐子,裏面裝着燒紅的碳火,鍋子中間紅通通的湯汁在咕嚕咕嚕冒泡。
番茄的酸甜和燈籠果的麻辣交織在一起,光是聞着味道江昭慈就已經餓的不行。
桌子上從頭到尾擺滿了盤子,上面裝着處理好的毛肚、兔肉、羊肉卷、牛肉卷、大白菜、土豆片、菠菜、豆腐皮、菌菇等等。
李嬸弄的蘸料多,每個口味的都給弄了點,麻辣、蒜蓉、番茄的。
江昭慈夾了片兔肉放進去,切的薄薄的兔肉,沒一會兒就燙熟了,在蒜蓉的蘸碟中蘸了蘸,入口後,第一感覺是辣和蒜香,之後再是兔肉的細嫩,口感香濃。
在燈光下,每個人搶着自己放下去的食物,偶爾還要因為這個推搡扯皮,吃到想吃的,頓時就覺得美得不行。
吵吵鬧鬧的,又透露着一股人間煙火的氣息,從這裏輻射出去,蔓延到草原上,随着風,飄到更遠的地方。
—————
一晃,時間就像流水般匆匆向前,一個月的日子,就在衆人日複一日的忙碌中,悄然離去。
而他們在荒島的房子,總算是初步的完工。
白伯一大早起來就紅光滿面,任誰都能看出他心情很好,到荒島那麽久,房子總算造的差不多了,也算是沒有辜負別人。
帶着大家來到外面。
站在青磚鋪就成的圍牆外,背着手,聲如洪,“這屋子到今天才可算是有點樣子,今天你們就進去瞧瞧,哪有不滿意的,盡管直說。”
說着,不等江爸一家人有反應,推開了那扇朱紅色大門,從石頭做的門檻上邁了過去。
一進去,江昭慈最先就被前頭的小路給吸引住了視線,這條石子路,是江伯用雕磚卵石鋪的地面,上面并非是随意擺放整齊就好。
而是一幅又一幅的石子畫,從入門的步步生蓮,再到魚戲荷葉間、花開富貴等寓意吉祥的圖案。
點綴着這條看似平平無奇的小路。
從石子畫上面移開視線,旁邊是一個小池塘,底部做過處理,不會漏水,江伯領着幾人去五彩河中摸了一些鵝卵石鋪在底部,再倒上水,這池子俨然就是個小型的五彩河。
連這池塘的周圍,江伯也是用五顏六色的石頭把邊緣給圍出來,右邊是花圃,但是現在還沒有花,只有一個個被圈出來的方塊,用石子路隔開。
沿着石子路往裏面走,上面的陽臺突出,給下面的地方遮風擋雨,就不用再做屋檐,從臺階上去,中間的地方安了一塊石頭,上面刻着蘭花的圖案,把兩邊的階梯給分開。
臺階有九級,江伯在一旁給幾人解釋,“這臺階的級數也是有講究的,臺階越高,就代表越有古意,九這個數字吉利,就給你們湊了九層的臺階,到時候還可以再一旁種點鳶尾等花朵來裝飾。”
這份心思和巧思讓一家人都很動容,邊走邊感謝大家這段時間的努力和辛苦。
江伯擺手,不喜歡聽這種客套話,帶着他們從石階走上去,旁邊的柱子已經被刷上紅漆,柱礎石是蓮花坐臺的樣式。
正門還是紅色的,門上的拉手白伯選的古青綠蝴蝶獸面,這進門之後就沒有門檻了,本來是要有的,但是江昭慈他們不喜歡,白伯幹脆把所有的房間門檻給取消。
“這地板,用青石磚的話,山中多潮氣,很容易在磚上凝結水汽,但用你們說的木頭做的地板,現在看來還是很好的。這邊上各做了一個活動板,到時候把板給拿開,木炭放裏面就能除濕。”
白伯解釋着,還把那兩邊的活動板拿起來給他們看,防止他們不知道。
木板用的是木布雷的木頭,它地質硬,不容易被腐朽,踩着這刷了桐油锃亮的木地板上,一點空落落的感覺都沒有,白伯和江伯的手藝好到嚴絲合縫,讓人沒有吐槽的機會。
廳堂很空曠,主要該擺的家具還都沒有做好,白牆隔斷,廳堂後面還有扇門,是專門用來吃飯的地方,窗戶不是用的木質窗,而是留出來的什錦窗,八邊形的樣式。
後院種的是竹子,到時候坐在這裏吃飯,就能觀賞到外面的風景,這些看起來錯落有致的竹子,全都是江昭慈帶着幾人把它挖到這裏的。
沒想到種下之後,長得比在它們原來的地方還要好。
做廚房的時候,白伯和江伯還特意征求了江媽的意見,把這廚房做的很空曠,至少能讓八九個人一起在這裏幹活都不覺得擁擠。
燒飯的爐竈,是按江爸圖紙來的,是以前農村老家用過的柴火竈,底下可以塞柴燒火,上面有兩個大的鍋子,有個安裝起來的鐵罐子砌在裏面,下面開關擰到一邊,就有熱水流下來。
江媽是廚房的使用者,她看的最仔細,除了爐竈以外,就是餐具、東西的擺放,江爸和白伯聯合做了一個吊頂的櫃子,下面也有一排帶轉角的櫃子,旁邊有剩餘空間的地方是一個大櫥櫃,專門用來放置碗筷的。
江媽和江昭慈最喜歡的,就是從爐竈旁邊的小門進去以後,那間雜物房,說是雜物房,可之後就要被打造成專門用來存放各種吃的。
關于這間房間的布置,幾人還正在商讨中。
從廚房出去,就是帶着欄杆座椅的亭子,可坐在這裏,欣賞前面的花圃,穿過亭子後,連接的就是一個茶寮。
廁所沒什麽好說的,用的也是江爸的方法,水連接是後院鑿的井。
浴室是按照白伯他們的想法來的,分成前後兩間,用牆給隔開,浴室的前面,就跟廚房燒菜一般,有個很大的鐵鍋,江昭慈都不知道那時候是怎麽把它給搬回來的。
連着後面的牆,有個燒柴火的地方,可以把水給燒熱,這真的跟在燒飯沒啥區別,上面還有風輪,可以把濕氣給排出去,地面鋪的青磚,到時候水直接倒在旁邊的挖出來的小水溝中。
一行人走到燒柴火的後面,那裏還有扇小門,井就打在那裏,方便取水燒火。
浴室出去後,連着的走廊那裏就是間大房子,這是江爸江媽他們用來做手工的地方,也沒有什麽好看的,因為裏面啥也沒有。
廁所旁邊有個樓梯,木質的樓梯連着上面的閣樓,旁邊的牆上有幾個內陷的格子,那是用來放置蠟燭的。
閣樓上面入目就是一排的欄杆,出口正對的是一個很大的石制陽臺,在這個陽臺上能夠眺望到遠方的山川。
這麽大,曬東西、燒烤、玩鬧,完全的滿足了,至于幾人的房間,大家都沒有進去看的意思,止步在陽臺,靠着欄杆,吹着徐徐的風,江昭慈從來沒有想過這麽快,就可以在島上擁有一個這麽好的屋子。
方方面面,都被考慮到了,而且這些人真的都是自願再給他們幫忙的。
何其有幸,能夠遇見他們。
江媽一路看下來就興奮的不行,在陽臺上大喊着,“今天晚上請你們吃頓好的!”
必須把好吃好喝的給安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