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只要摸準了李世民的脈絡,即使是貴為一國之君,也是很好哄的。

而對于卓東來來說,于前世時,他與還是愛新覺羅胤礽的李世民互為兄弟的相處了幾十年,又怎麽可能不知道對方歡喜什麽,又讨厭什麽呢?所以,要讓李世民對卓東來是否要經常進宮伴駕一事,卓東來自有一套說法足以讓李世民妥協的。

更何況,李世民從不願意真正的勉強于他。

不過,此法要不要用,可還有待商榷。誰叫李世民在今天來了個先斬後奏,枉顧了卓東來的意願,使其立于朝中重臣們的面前呢?!

都是在長安城中住着,若是卓東來仍如剛剛重生之際一般,幾乎一直呆在大镖局內的梅院裏閉門不出也就罷了。可是現在他為了江湖權勢,以及武林盟主的霸業而奮鬥着的時候,少不得一天到晚的在外頭辦事并拉攏人心,與那些重臣們在長安的大街上碰面的幾率,可是極大的。

更何況這長安城說小不小,可說大也比不上這大唐的萬裏河山般遼闊。而卓東來,即使是江湖中人,卻也難免會在有些時候牽扯上官府,可不就越發加大了碰面的幾率?

卓東來前世仍為雍正帝的時候,沒少被人在背後說些如刻薄寡恩、睚眦必報之流的閑話。

其中,固然有政敵如八賢王一黨所潑的污水,可事實上,雍正也确實是有些這樣的傾向的。

雍正處置貪官污吏的手段太過殘酷,雖然是按着律法辦事,可是與其皇阿瑪康熙老爺子在晚年時的寬和,甚至還允許官員在國庫內借款一事,可真是成了鮮明的對比,如此,就越發少不得旁人的說嘴了。

而雍正,與其說他是刻薄寡恩和睚眦必報,倒不如說他是幾十年都在康熙老爺子的壓制下,十分的憋着氣。

等到好不容易頭上的大山倒了,自己成了萬萬人之上,真真的成了可以當家作主的人之後,行事即使仍想如以往那般的謹小慎微,但到底因為地位的不同,使得心态變得有些放松起來。也因為行事再不像如以往有着諸多的顧忌之故,又有人百般挑撥,才以致于把把柄遞交到了政敵們的手上。

而一國之君的政敵除了仍對皇位有觊觎之心的八賢王一黨之外,無外乎就是那貪官污吏一流了。

而貪官污吏們被雍正罷官免職也就算了,還要被抄家以貼補空虛的國庫,也就不能不讓他們怨聲載道了,更何況他們還有八賢王為他們撐腰呢。

只不過,雍正也并不真是殘忍嗜殺之輩,除非實在是貪污太多,而其貪污所得之款項大多是赈災之得,又工是沾染了無數百姓們的鮮血,使得民怨沸騰盈天,這才會下令當場斬殺。其餘的,不過是交由三司會審,由得律法決定這些人是殺還是流放了。

可此舉又顯得雍正過于雷厲風行了,已足夠讓貪官污吏們膽戰心驚了。

而雖然抄了家,可念其家中親眷有老幼婦孺,雍正到底還是留了些伴身銀子給他們權做日常生活的嚼用。可這麽一點銀子對比着以往的錦衣玉食,又如何能讓這些享樂慣了的人物們咽得下這口氣呢!

Advertisement

因此之故,少不得就有那些貪官污吏們懷着忐忑又僥幸的心理,四處散播着雍正的謠言,意圖使其迫于民意怨載,而收起那些嚴酷手段。

可惜他們卻是打錯了主意!

雍正又豈是那種會因為一些流言蜚語而退縮的人物?

反而依舊我行我素,并不因為怕沒了好名聲,怕背上那暴君之名,而任由貪官污吏們繼續在平民百姓們的手上揩油水使手段,只任由旁人稱其為抄家皇帝。

而這一切,只因為雍正在做皇子時曾經被康熙老父子派去了江南,見識過那些貪官污吏的手段,也知道百姓平民們在他們手下過得有多苦多難。

雍正自認自己做不到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聖人境界。但要為百姓們辦一點實事,卻還是他能做得到的。

不過,雍正帝再如何英明神武又責任心重,對于卓東來來說都已經是前世時候的事情了。而昨日種種尚且如昨日死,更何況那還是前世?

現在在他面前不停癡纏于他的李世民,才是最最讓人頭痛的。

即使卓東來心知肚明對方雖然先斬後奏,但此行事獨睩次,怕日後再也不會再有了。可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卓東來知道李世民的喜好,更知道他的軟肋,自然要利用一番,使其日後再不敢膽大妄為,獨斷獨行。

況且,李世民此次的有意無意而造成的事實,已經給卓東來帶來了無限的麻煩了。

同時,也是給李世民一個教訓,如此一來,也算是小懲大誡一番吧。

畢竟卓東來并不打算傷了李世民身為一國之君的尊嚴,而李世民又把他視得極重,自然就順理成章的得到了卓東來的冷眼相待了。

索性,正如卓東來了解李世民,李世民也同樣了解卓東來,對于卓東來的冷臉相待,他并不以為忏,反而依然故我的湊上前去癡纏着,只仗着卓東來那吃軟不吃硬的性子。

卓東來向來算無遺漏,又自認是個無情的性子,可是面對着李世民,最後也只能無奈何地妥協了去。幸而他也知道李世民日後再不會妄為了,到底有了一絲心安。

兩人也不是那兒女情長的人物,更何況卓東來一直都回避着李世民的感情,甚至于還當做什麽都沒看出來,那麽自然就要經常的公事公辦了。

正巧之前二人還在朝堂上當着衆臣子的面商議了滅蝗之法,自然就繼續的讨論起蝗災一事來了。

其實在大清時就少有百姓因為認蝗蟲為天蟲,而不敢對其進行捕殺的了。因為身為大清的帝皇,必須每年一次舉行祀蟲祭,而此祭之中,禦廚會事先将幾種殘害植物的又沒有帶毒素的蟲子處理幹淨,一一炸了,呈到禦前,使皇帝吃上幾口,以鼓舞農民滅蟲害。

所以,卓東來便想着,要不幹脆等此事過後,在大唐時也把此祀蟲祭列如其中,使每年謝農神之時舉行,也讓百姓不再像今時這般,受蝗蟲之苦。

只是此法雖好,要舉行卻依然要經歷重重的考證。而且此舉此前并無先例,難保有較為保守的官員們會反對,所以還需從長計議。

作者有話要說: 其實我也忘了是什麽祭了,就當是架空的吧。

親們,我忙完了,又回來了~~~

求撒花~求收藏~求留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