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三十裏亭之所以會得此名,便是因為大唐朝廷的一項規矩。不過,這個規矩并非大唐時才獨有,而且連着這個三十裏亭,也是在隋朝時便已然有了。也因此,這個三十裏亭在這長安城裏,也可稱得上是個名盛了。
只因臣子必須在接旨後出長安城門,并行三十裏,以示按旨意辦事。而行了三十裏,便到這三十裏亭了。不過,反過來說,見到這三十裏亭,就意味着他們已經出了城門三十裏,也是使得的。
當然,這座三十裏亭在初建時并非就叫三十裏亭,只是原先叫什麽名字,因着時間過得太久,又因為三十裏亭這個名號過于如雷灌耳,便已不可考了。
而在三十亭裏不遠處建有一處客棧,便是專門為來往的行商準備的,但也因為這所謂的日行三十裏的規矩,倒也有好些得了旨意而不得不當天行走三十裏的官宦來住。
不過,旨意也是有空子可鑽的,因為規矩只在于指旨後出長安城門,并行三十裏,卻沒有規定之後的每天要走多少裏。但是,便是有此空子可鑽,但那敢鑽這種空子,拖拖拉拉不辦事的人還是寥寥無幾的。
卓東來騎着自己的坐騎飛沙,自出了長安城後便一路疾馳來到了三十裏亭。因着耽誤的時間并不算太長,所以早在亭中候着的專司宣旨的宦官,并幾名宮中派出來的侍衛臉上并沒有多少不耐煩的神色。
相反,他們看起來卻是顯得格外的畢恭畢敬。
當然,這其中也有因為他們等的人是卓東來的關系。
能在皇宮中混飯吃,而且還混得上好飯好菜吃,過得即使戰戰兢兢,卻又十分之如魚得水的人物,甚至能做為欽差被派出宮代聖頒旨的宦官,自然不是那等平庸愚昧之輩。況且宦官中混得好的,除了要有過厚的臉皮和過人的眼力之外,還要有自己的消息來源。
即使有了消息來源,自然也就知道面前這個對外自稱為卓東來的男子,被當今聖人口口聲聲的稱之為四弟一事。
因此,由于他們對于卓東來的身份有所猜疑,自然不敢不敬,反而要分外的捧着面前這位聖人的心尖尖兒。
是以,別說是等上一陣,便是等上一天一夜,甚至是幾天幾夜,怕他們也會眼也不眨的等下去,還不敢口吐一絲一毫的怨言,免得得罪了面前這個頗得聖心的人物。
更何況這個叫卓東來的男子還有一身好本事,聽說在江湖上可謂得上是數一數二,而且還是那頗有名聲的大镖局的總瓢把子,甚至算得上是個智計百出的人物。
眼見着卓東來來了,那些侍衛們不過是在宮中混的二流人物,被派來保護一個來傳旨的小太監,自然無法與那些有一流身手的侍衛相提并論。可他們雖然武功不濟,那卓東來卻是一身紫衣,又騎着一匹通體黝黑的俊馬,即便是遠遠地看去,也是極為顯眼的,因此立時就通知了那個同樣不停觀望着的小宦官。
接着,幾人忙不疊的就出了亭子,迎了上去。
卓東來也不躲不避,已經十分習慣這種場面了。不管是因為前世那阿哥的身份,還是今生做為卓東來時的受人尊捧,讓他對這種場面見怪不怪。更何況卓東來前世好歹是在皇宮中長大的,自然也知道一些這些在內宮當差的人的小心思。
Advertisement
卓東來并不清楚李世民是不是給他安排了個什麽身份,他便是有心想問,現在也找不到個合适的時機,因此只能靠着自己一點一點的摸索出來。不過,看着這些在內宮當差的太監和侍衛的模樣,他暗忖得覺得自己的身份想必不低。
因着後頭還會有大镖局的人來,卓東來即使知道他們同樣不會耽誤太久的,但同樣的,卓東來也知道規矩,今天必然不會再行。況且看着天色也是不早了,便招呼着那名領頭的小宦官,詢問是否要投宿。
那小宦官見卓東來的語氣和藹,頓時受寵若驚。他也不敢托大,忙笑容可掬的回道:“奴婢姓田,宮裏人都稱奴婢為小田子,卓大人只管随着叫便是了。因着頭一天總歸只須行進三十裏,奴婢又不知曉卓大人何時會到,已然讓人先去客棧定下了幾間上房。不過,雖說奴婢是宮中派出來頒旨的,但長孫大人便有先言,說是只管聽卓大人號令,因此,上房雖是訂了,但住與否,卓大人只管開言,無須顧忌奴婢。”
這話說的可進可退,讓人聽了十分之舒心。
卓東來瞧了瞧天色,見已然能看到晚霞,也知道現在趕路實在有些不地道。更何況他的那些人還沒來,而要等他們來,天怕也是會越發的晚了。因此,他點了點頭,表現得已盡其所能的随和一些:“如此,便去客棧吧。”
說話間,他信步來到三十裏亭,在一處隐蔽的位置做上了一個專屬的記號,便徑自先行,去那在附近可算得上是唯一的一間客棧。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