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小荷(6)
第12章小荷(6)
買好了孫仲凱的寶帶,師小憐見天色還早,就要去給紅妃買東西,孫仲凱自然樂呵呵地作陪。
師小憐帶着紅妃去了自己也時常光顧的一家裁縫鋪——此世良籍女子也要求女紅針指,一般不會用外面的成衣。至于貴籍女子則多的是人侍奉,不會自己動手,人家有專門的針線上人呢,用不到外面的裁縫。
一般裁縫鋪做的是男子生意,畢竟傳統的小家庭在大多數人那裏已經維持不下去,男子平素謀生掙錢,實在沒有多餘的精力做別的,衣服自然只能從外頭買。
只有少數一些裁縫鋪,專門做賤籍女子穿的高級女裝。而其中最奢華的,又數官伎!
別人都知道官伎排場大,賺的多,卻沒有想過為什麽大多數官伎臨到老時都攢不下來錢財,佷容易落得晚景凄涼。除開一些官伎有自己的特殊情況,大多數都是因為官伎的奢華生活開銷也很大,不借債的官伎已經稱得上會算計了!
紅妃見過退休離任的官伎被上門來的商戶圍住要債,場面很不好看,為此還驚訝過,問姐姐師小憐:“早知如此,為何不節儉些呢?”
對此師小憐只是神秘地笑了笑:“節儉,呵呵...二姐你還小,是不知這些的。我等女樂,‘節儉’二字是不能沾的!”
官伎過着最奢華的生活,也只有那樣奢華才稱得上‘官伎’!真要是節儉起來,在官伎、在外人看來,那就不是官伎了!
再者,也只有通身下來奢華昂貴,接觸官伎的人才會意識到自己在和怎樣的女子打交道,要付出怎樣的代價——官伎一身,萬把貫不多,兩三千貫不少,真的說起來是很吓人的!甚至很多官伎本身也置辦不起體體面面的一整套,只能去借、去租!
至于說,不算首飾珠寶,為什麽穿的衣服會那麽貴...此時棉紡織技術還很落後,雖然棉布也有,卻是小衆貨,量少質量也一般,不受看重——總的來說,紡織品價格本就比較高,和歷史上的宋朝差不多。
由此,絲綢、葛布、苎麻等比較好的布料成衣本來就比較貴,高級成衣精工細作,不吝惜繡工(有的還會用到金絲銀線、珠玉寶石裝飾),價格高到讓人吃驚倒也不算沒有道理。
紅妃他們來的裁縫鋪子老板姓潘,人叫潘老五,聽說師小憐來了,連忙過來親自接待。對于他們這種裁縫鋪子來說,官伎就是最重要的客人!一套最少幾十貫,上百貫,多的話數百貫的衣服,也就是靠官伎,以及私妓中最紅的一些人消費了。
而其中,官伎最受看重,因為她們往往能帶動消費,一個帶來更多。
“貴客來了!”潘老五迎了出來,樂呵呵的,見人就帶一張笑臉,非常讓人有好感。
“不用五哥你來,今日我是給二姐定些衣裳鞋襪的。”師小憐輕輕将紅妃推到前面,嘴角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二姐要去學舍了,總有些東西要料理,別處都不好,特意來五哥這裏瞧瞧。”
潘老五自然不會因為沒有‘大生意’就換人,而是比之前更殷勤了些,甚至有些誇張地對待紅妃,躬着身子笑眯眯的:“原來是二姐要去學舍了!了不得了,二姐也要出息了!是要購置些舞服、舞鞋嗎?這可是要緊事!”
師小憐所謂的紅妃要在學舍用的東西,主要就是舞服、舞鞋之類。這自然不是正式表演時那些昂貴的道具、服飾(現代工業社會,漂亮的、閃亮的舞臺服飾和道具可能價錢不高,但在古代,無論舞臺層次高低,像樣的舞服、道具都不可能便宜),而是學藝時用到的練功服一類。
這些對于普通人來說也不便宜,但相對官伎日常所用,還是價值有限。
潘老五常做官伎生意,對這些東西心中有數,很快就列好了單子,道:“抹胸四件、膝褲四件、短襖兩件、長裆兩件、長袖衣兩件、大裙子兩件、軟鞋四雙、綢帶兩條、大帕子四條...如此,勉強也夠用了。二姐如今年紀小,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不夠用時正好換合适的。”
其實這些東西官伎館也會為新竹學舍中的女童準備,但官伎館只會準備最基本的。像穿的多的膝褲,可能就是兩件,有個換洗就不錯了。至于專門用來練習長袖舞的長袖衣,因為只有專門練某種舞蹈時才用,只會給一件。
再者,公給的東西也往往不如自找裁縫做的好!
比如現在潘老五就親自給紅妃量體,各種細節處都量到了。又比如師小憐在一旁非常認真地挑料子,雖然按照規定,這些練習用的舞服、舞鞋都只能用白色,但绫羅綢緞各種料子多了,可選擇餘地很大!
師小憐是過來人,只選最好用的,至于價格高低,她一概不放在眼裏!
等到量體完畢,說定完工之後送貨上門,購物之旅并沒有就此結束。師小憐又帶着紅妃去了一家鋪子,這裏專賣女樂會用到的各種道具。既有練習用的,也有正式表演時用的!這也是開了三代人的老店了,和幾家官伎館常做生意,其中就包括撷芳園。
在這裏,師小憐給紅妃買了紗帷帽、腰鼓、扇子、短劍、花球等物,都是跳舞時常用的道具。
等到這些都選好了,師小憐才道:“如此就差不多了,只差樂器...不過也不知二姐将來學哪樣樂器。當初母親學琴,我學筝,學藝時用的樂器還留着,若是二姐學琴學筝,還能拿去使。若是學別的,那就得再計較了。”
新竹學舍也有樂器課,一開始是各種樂器都了解一番,然後擇一樣感興趣的就是了。學童們可以用學舍提供的制式樂器,但那些樂器都是前輩使用過的,而且不能帶出學舍。所以确定自己要學哪一種樂器之後,學童往往會自己準備一件樂器。
學藝時的樂器磕磕碰碰多,并不會用太好的,日後一般都會換,所以師小憐才說,自己和母親師瓊少年時用過的樂器還閑置着。
等到傍晚時分,這場購物之旅才算結束,每個人都算是有所得——雖然一開始說師小憐沒什麽要買的,但孫仲凱怎麽可能什麽表示都沒有!所以在一個專賣珠寶首飾的經紀那兒,孫仲凱非常大大方地為師小憐看中的一對象牙梳付了賬。
這是有镂空細雕,看上卻非常精美小巧的象牙梳。主要不是用來梳發,而是像簪釵一樣做裝飾。就這樣放在手心裏的一對,也要價六十貫——而這并不算貴的,在那經紀那兒,紅妃還看到了一對差不多的,只不過是綠象牙,相對來說罕見的多,便要價兩百貫,價格是三倍有餘了!
只能說,奢侈品無論哪個時代都好賺錢。
又過了幾日,潘家裁縫鋪将紅妃在那裏定做的舞服、舞鞋之類都送來了。與此同時,館中發給學童們的差不多的東西也下來了,用大大的包袱包着,紅妃他們被選入新竹學舍的都有。
打開來細看,紅妃發現确實都是制式的白色,乍一看差不多。但仔細看質地,那就差的遠了!另外,雖然館中有量過她們這些學童的身量,卻不知是量的不仔細,還是做工的問題,總歸沒有潘家裁縫鋪送來的合适!
如果沒穿過潘家裁縫鋪的,或許不會察覺到那種不合适。但已經穿過潘家裁縫鋪的,再穿館中下發的,那真是哪裏都不對!
第一次接觸這些,包括花柔奴在內,學童們都比較激動。東西一發下來,立刻就有人上身試了試,送這些東西來的女弟子甄金蓮笑眯眯的,并不覺得她們這樣有什麽問題,她當初也是這樣來的。
她還不厭其煩地教小妹妹們舞鞋該怎麽穿才不容易跳舞時脫落,這都是‘過來人’才會有的小技巧。
陶小紅珍惜地擺弄着舞服、道具...說起來她過去随母親在洛陽并未缺過什麽,但到底和東京城中的官伎館沒得比,最近在撷芳園的日子,是她過去想都不敢想的!就比如說穿的衣裳,絲綢的衣服多貴啊,但撷芳園中就是每季都給館中人做,包括她這個新來的學童也是如此!
如今又有這麽一大包舞服、舞鞋,不是絹羅,就是白绫,都不是便宜東西!而館中卻像是發消耗品一樣,随意就發給她們了(從某個角度來說,學童們使用的舞服、舞鞋也确實是消耗品,天然的蠶絲可不怎麽耐用,學童又折騰的很,換的可勤了)。
正在她心裏喜滋滋的時候,一旁花柔奴卻輕輕哼了一聲,小聲嘀咕:“這算什麽?如今館中說用度不夠,公使錢要削減,就是從咱們這兒削減麽?這些舞服半年才發一次,就該多放出來些,如今軟鞋才兩雙,長袖衣之類也只有一件,這夠什麽?”
陶小紅并不如花柔奴懂行,看着自己一大包東西,有些遲疑:“這...這不夠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