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雛鳥(3)

第33章雛鳥(3)

“可有消息了?”“該知會了罷?”......

宜春苑往常排練時用來梳妝的房間裏吵吵鬧鬧。

宜春苑平日是女樂排演所用,自然有專門用來化妝的房間。因為要一次容納許多人化妝,還不能耽誤時間,所以地方很大——一個大院子,整整三排房子,每排房子的內牆都被拆去了,好在古代房屋承重的是柱子,而不是牆,不然得成危房了。

房內清空的徹底,幾乎沒有家具,有的只是兩排矮案,以及可以用來挂衣物的屏風。初到此處的人只能從鋪設的厚重又光潔的木板,看出這裏作為皇家禦苑建築的光彩。

不過這樣也方便,若女樂要化妝,只需要帶着妝奁和服飾來就好。

此時就是如此,下午表演完畢的學童們被帶到了這裏,每人占下了一個矮案,擺上了自己的東西,然後就在娘姨們的幫助下開始洗妝、化妝。

現在負責評定這些學童是否能成為官伎的教坊司官員、都知、學舍善才們已經看完了表演。正根據她們剛剛呈演的表現,結合她們在學舍時其他功課的成績,商議出誰走誰留。

趁着這個時候,學童們正好換妝。

她們各自背後的官伎館都雇了善于梳妝的娘姨來,這個時候一人身邊一個,幫着快速化妝梳頭——馬上就是二加之禮了,這可是非常重要的儀式,可不能以剛才呈演的舞臺裝束參加。

女樂的二加之禮有一定之規,按照規矩,他們都得穿白色抹胸、白色褶裙、長度及腳踝的紅色褙子。另外,頭上也都得梳單髻,然後加山口冠。

當然,每個人還是可以有各自的小特色的。比如白色的抹胸前繡什麽圖樣,白色褶裙的繡紋用什麽,頭上山口冠的材質,以及其他首飾,這些都是自由發揮的空間。

這些東西都是提前準備好的,紅妃自然也不例外。

在娘姨的協助下,她的發頂很快結出了一個單髻,單髻周圍則有一圈頭發散開一個又一個的發圈,用頭油固定住,營造出鬓發如雲的效果。至于頭飾,紅妃倒是簡單,只用了一對珍珠排簪,插戴在兩鬓。

臉上妝面很快也好了,是此時正流行的三白妝。娘姨一邊化妝還一邊道:“老身為多少小娘子淨面上妝過,竟從未見過如小娘子一樣的好皮肉!白的是玉,紅的是芙蓉花,白白紅紅極好看...小娘子的大前程在後頭呢!”

梳頭娘姨笑的合不攏嘴,紅妃按照慣例賞了她六枚小銀錢——給學童梳二加之禮的妝,對梳頭娘姨來說一向是‘甜活啤。不只是官伎館有一份該得的‘勞務費’,學童這邊也不會吝啬。

一方面是大日子裏頭高興,這就像逢年過節總得派紅包。另一方面,也是想讓梳頭娘姨更用心些,這樣的大日子裏能把自己打扮的更加可心。

六枚小銀錢就是六錢銀子,這可不少了!而這只能說是學童們的正常賞錢。有囊中羞澀的會打折扣,但那很少,更多的還會往上加!對于呈演感覺良好,覺得一切盡在掌握之中的,一高興翻幾倍了放賞也不是沒有的。

就比如紅妃一旁的花柔奴,繡囊裏的銀錢倒出來,是兩個一兩重的大銀幣(此時又叫做‘銀圓’),高高興興就賞給了旁邊的梳頭娘姨,笑着道:“娘姨好好上妝,讓奴也瞧瞧娘姨的本事!”

“小娘子就看好罷!”

說話間,花柔奴還看了紅妃一眼——見紅妃只打賞了‘标準’的六枚小銀錢,似乎露出了很滿足的神情。

紅妃也不知道她的滿足是從哪裏來的,輕輕搖頭後便站起了身。她的妝既然已經化好了,剩下的自然是穿衣。

此時屋子裏都是女人,沒什麽可避的(也沒地方避開),換衣服的學童都是直接除去外衣,只留下一件抹胸、一條膝褲。

紅妃的抹胸前是粉色淺淡的芙蓉,繡的精致可愛。

娘姨為她穿上長褲,然後系上有團花暗紋的白色褶裙,最後再穿上紅色長褙子——紅色長褙子上有繡出的金色圖案,像一朵一朵小花一樣,散在褙子各處。這種金色圖案也是個人自由發揮的,紅妃的是飄落的楓葉,正合如今的節令。

新換一雙潔白的纻絲襪子,腳伸進有祥雲圖案的嶄新鞋子裏,這也是學童的标配,寓意今後是腳踩祥雲、步步高升!

換好這一切,娘姨還很細心地為紅妃撫平身上的衣褶、拉好不那麽整齊的裙擺和褙子下擺。退出去時,這娘姨又向紅妃拜了拜:“老身預祝小娘子今日禮成,得償所願!”

‘得償所願’嗎?紅妃站在原地,看着梳頭娘姨退出的身影,喃喃重複了一遍——其實就連她自己也不知道,今□□二加之禮算不算得償所願。這确實是她能夠選擇的比較好的路了,但似乎也只是如此。

這個時候學童們也陸陸續續都做好了妝扮,等待的時間變得難熬起來。此時随便一個人進入這邊院子,都會被學童圍住,打聽起呈演之後結果。只是這終究只能是排遣憂慮的一個方法,不可能真的問出什麽來。

差不多傍晚時分,有人過來請紅妃她們了。

所有人知道這就是最終結果要宣布了,幾乎是同一時間,學童聚集處的空氣陡然一沉。

一路過去主院,雖然只是黃昏時分,卻可以看到許多點燈的奴仆——主院就是她們之前表演過的院子,那裏有一個圓形的室外舞臺,平常女樂彩排也多有在那裏的。等到紅妃她們來到主院,這裏已經是燈火輝煌。

學童們分成兩列,從主院正門兩邊魚貫而入,在舞臺前方的空地上列成整齊的四排,一齊叉手向舞臺上的幾位教坊司官員行禮。

教坊司官員按照慣例‘訓話’了一通,然後才撕開自己面前封裝好的文書,念道:“...天下承平,尤重教化!女樂賤籍,亦當慎重...今聖寧五年,庚辰,經教坊司親點,共點中女樂九十五人。”

“群玉館...扶玉軒...碧玉閣...”顯然點中的學童并沒有排一個名次,而是按照各自所屬的官伎館宣布的。

等到念到撷芳園時,紅妃感受到旁邊孫惜惜的呼吸重了一下。而上面教坊司官員的聲音沒停:“撷芳園四人,師紅妃、花柔奴、孫惜惜、陶小紅。”

其實聽到四人的時候就能放心了,撷芳園的學童也就是四個而已,所以最後這次呈演他們每個人都過關了,都能參加待會頻畝加之禮。

宣布完結果,在場是有人歡喜有人痛哭,痛哭的也就罷了,歡喜的卻還得抑制一些。不同于要走的人,她們将來就得在女樂中謀生了,自然得處處争取留下好印象。

此時,舞臺上的官員下臺,換上的是二十幾位官伎館都知,她們身後還跟着一個捧冠人。

之前紅妃她們梳妝并沒有戴冠,這冠子就是這個時候用的!

一排走上臺去,便有一位都知為她們戴冠。這些山口冠也是她們先前就自己準備好的,按照慣例都是象牙制成——此時的象牙不算貴,主要是此時資源豐富,許多從海外運送來的象牙走港口城市進入,在市舶司的官價才一斤兩三貫!

當然,進入內陸城市之後會有漲價,而且象牙也有質地不同的,頂級的好象牙一點埔膊槐阋恕

不過就以紅妃她們今日戴的山口冠來說,大多中等偏上貨色,造價也就是四五十貫...也有好的,比如紅妃那只,素潔光潤,花了兩百貫。

對此師小憐的說法是,山口冠很多場合都用得着,平日也能戴。此時買個好的,将來能一直用...若是買了尋常的,等到她有地位了,就再拿不出手了——師小憐對紅妃是極有信心的,在她看來,紅妃将來能成為‘花魁’,這是一目了然的事。

給紅妃戴冠的是垂雲堂的都知顧秋波,她與陳玉卿是老相識、好朋友,也是因為這個原因,紅妃是認得她的。顧秋波對紅妃微微一笑,示意她躬身,然後就取來山口冠給紅妃鄭重其事地戴上了。

‘二加之禮’之所以是二加之禮,就在于一加長褙子,二加冠——普通的良籍女子也是二加之禮,只是冠要換成笄。貴籍女子的成人禮則是‘三加之禮’,她們還多一道‘珍珠妝’(用珍珠裝替代面靥的一種面妝,因時人重珍珠而來)。

之所以女樂的成人禮用冠而不用笄,這很大原因是為了與普通女子區分開——戴冠子在本朝之前并不流行,唐五代時戴冠者大都是女道士、女樂之流,如今戴冠以為‘禮’,也算是沿襲傳統了。

而在衆多冠子中選中山口冠,也是因為傳統...女樂不管怎麽光鮮,改變不了的是賤流身份。而山口冠從形制上來說,就是一個前後高,中間低的樣子,所謂‘前後高聳如峰,中間凹如山口’,山口冠由此得名。

山口冠常用竹編,然後染色而成,價格低廉,另外,中間空的部分可以納入一個單髻,簡單方便,連其他裝飾釵環也省了,十分适合中下層婦,本朝初年也是女樂在演出以外的場合可以任意戴的少數冠子之一。

歷朝歷代之初都是這樣,規定的不同身份适合的衣食住行能比較嚴格地執行...但等到天下承平日久,越來越富足時,那一套就很難堅持下來了。而等到王朝末年,土地兼并劇烈,底層百姓生活不下去,但富貴之人卻是不少,那更是有史書所謂的‘禮崩樂壞’。

反正,現在女樂們二加之禮雖還用山口冠,但此山口冠早就非彼山口冠了!

當初是竹編染色而成,價值幾何?如今卻是用象牙了——實際上也不只是女樂們如此,民間普通的良籍女子,要麽不戴冠,不然戴個山口冠,那至少也是銀絲編織成的。

褙子、笄、冠、珍珠妝,其實都是成人的标志,小女孩是不會使用的...當然,身位表演者,學童們早就用過這些東西了,但這并不會減少此時的儀式感,所有學童都知道,從她們戴上潔白的山口冠時,一切都不一樣了。

“禮成!”有教坊司官員宣布,一旁還有樂工奏樂,配合着輝煌的燈火,仿佛這真是什麽了不起的儀式一樣。

最後,所有成為‘女弟子’的學童集體向學舍善才行禮,感謝他們的教導之恩...其實這也是她們的畢業儀式。從今往後,紅妃她們也就不必再去新竹學舍了。

陳玉卿在衆善才中,雖然底下的學童衆多,她卻是一眼看到了紅妃——太容易注意到她了,倒不是夜色中紅妃真的已經閃閃發亮到了那地步,只是她和其他人實在太不一樣了。在身邊所有人都在十分歡喜的時候,她顯露出來的卻是一種倦怠。

神态郁郁...即使是成為女弟子這樣的喜事也不能叫她真正快樂。

之前紅妃一曲《胡旋舞》可以說是驚豔四方!在場的觀衆哪一個不是行家?即使是教坊司的官員,這方面的素養差一些,常年在教坊司行走,熏也熏出些眼光了!更別說,有些東西即使是普通人也能看出來,好就是好!

紅妃的《胡旋舞》顯然就屬于此列。

陳玉卿一直知道,紅妃是屬于舞臺的,只要她站上舞臺,她就會成為所有人的焦點——所以,這對她來說其實就是一個開始。只不過這開始有些太過于驚豔,等到紅妃演畢了,當時站在她身邊的顧秋波就說:“我記得上場順位是抽簽罷?之後幾人可不走運...都看了這樣的舞樂,再看其他,也只能是索然無味了。”

本來學童的呈演是不該有這樣大的差距的,就算有個別格外出色的,也不至于讓人不看後面的表演就下這樣的定論。顧秋波這樣說,分明是斷定紅妃之外,這些學童哪怕是稍微接近她才藝水平的都沒有!

只能被明珠襯托成毫無光彩的魚眼。

所有人都對《胡旋舞》贊不絕口,短暫的靜默之後就是嘈雜議論,一些不怎麽關心新竹學舍又培養出了怎樣學童的都知和官員,紛紛向旁邊的人打聽起來,問他們知不知道剛剛表演的小娘子是誰。

是的,這都在陳玉卿的預料之中,她早就知道當紅妃開始綻放光彩之後,誰也不能忽視她。

她是不同的。

但即使是陳玉卿,也沒有想到紅妃會不同到這個地步。她就那樣站在臺上,所有人再怎麽掩飾,喜色也從眉梢眼角溢出的時候,她只是站着。眼睛裏有一層煙雨,燈火映襯下是疲倦,也是迷茫。

成為女樂這件事沒法讨好這個小娘子,同時,她可能也明白了什麽——這是很多在風塵中打滾許多年的女樂才能明白的道理!今日輝煌的燈火并不預示着吉祥、完滿,只是這些美麗女孩命運裏盛大的挽歌。

祭奠她們開始真正地颠沛流離。

女弟子們都由各自官伎館的人擁簇着離開,一路上有燈火點亮前路。紅妃也在其中,撷芳園的都知柳湘蘭不出所料的,格外看重她,讓她走在了最中間。

這讓陳玉卿想起了書裏曾經看到的故事,故事并不複雜,就是類似《西門豹》裏會發生的祭祀神明的故事...那個時候天下還不是如今這樣子,女子們生活在自己家中,能正常婚姻嫁娶。

一些地方有祭祀神明的傳統,每當有什麽事就會獻祭一個少女給山神、水神。

獻給水神的少女會放在蘆葦編織成的小舟上,随着小舟去到河中央,蘆葦舟便解體了,少女會慢慢沉入水中。而獻給山神的少女則更加利索一些,站在山上的天坑旁,體面一些的自己跳下去,若是不願意,自然會有山民自己動手。

所有人都抱着喜悅的心情,真的有人相信獻祭一個少女就能得到神明的庇佑,從此擁有美好的未來...或者說,他們必須這樣相信,不然的話他們的行為不就是單純的草菅人命了嗎?沒有人願意承擔草菅人命的罪責,于是一切就這樣塵埃落定。

是的,就這樣塵埃落定了,紅妃、花柔奴、孫惜惜、陶小紅她們四個就這樣被擁簇着回了撷芳園。一路上有撷芳園的娘姨閹奴們開路,人人都打着栀子花燈,桃花洞一帶的人誰不知道這意味着什麽呢!

這是去呈演的女童行完二加之禮回來了!被擁簇着的小娘子身穿紅色長褙子,頭戴潔白的山口冠,她們正是新的女弟子!不要多久,也會成為新的女樂!

在北桃花洞,幾乎所有人的生計都是依附于這幾百名女樂的,這些女樂就仿佛是蛛網上的節點!所以對于北桃花洞來說,學童行二加之禮成為女弟子是非常重要的事!此前也是早有準備。

今天道路兩旁的商鋪都在店門前多點了一盞粉紅色的栀子燈,攤販也是如此。一路看去,比平日要亮堂一些,也多了一絲暧.昧。

紅妃他們,以及同路的其他官伎館的隊伍,都被一路上道路兩旁的人以鮮花、彩屑之類灑過,隆重又熱鬧。

撷芳園算是離宜春門比較近的官伎館了,先脫離了隊伍,回到了官伎館中。

此時應該是官伎館裏正熱鬧的時候,平時上上下下都在圍着賓客打轉。但今天的主角卻是四個女弟子,柳湘蘭滿臉笑意,将紅妃他們四個推上前臺,向所有賓客介紹她們——這也是請大家今後多多照顧的意思。

柳湘蘭很高興,當然高興了,四個學童都成為了女弟子...一般來說,每座官伎館三年就有三四個新人,但這只是大概的說法,很多時候會有被平均的情況。真的倒黴的,只有一個新人的也不是沒有呢!

所以一批進了四個新人,這絕對屬于‘豐收’了。

紅妃她們只是在前面稍微露了下臉,很快她們被帶到了撷芳園後面的院子裏,安坐在都知柳湘蘭的正院,仿佛她們才是這裏的主人。

這個時候會有撷芳園的娘姨、奴仆等人過來磕頭恭賀,因為前面樓中還得招待賓客,這些人得輪着來,還有些人來不了。但不管來不來,紅妃她們都得‘放賞’。

要不怎麽說女樂花錢如流水呢,不只是自己的吃穿用度費錢,而是日常方方面面都沒法儉省。所謂放賞,這只不過是第一次,今後逢年過節也都是要放賞下去的...當然,這樣大規模的放賞,一年也只有過年和自己生日時兩回。

這一次是頭一次,規格也是最高的,這些仆婢算人頭,有一個算一個都是六百六十六文錢。真要計較起來,這麽一次紅妃她們每人就得花費大幾十貫錢了。看着不多,畢竟紅妃那個象牙山口冠都得兩百貫了,但賬不能這樣算!

此時中産之家的門檻也就是一兩千貫,而富貴一些的人家,十幾口人日食膏鮮、着錦繡,平均下來一日開銷也不過一貫錢——怎麽算放賞的錢都不是小錢,更何況這對紅妃她們來說還只是一個開始呢!

不說日後逢年過節得放賞,只說眼下罷,這也不是全部開銷!

等到這些仆婢來拜過她們,她們就得随着都知柳湘蘭去拜‘管仲’——妓.女都會拜管仲,女樂雖然一向自诩與普通妓.女不同,但在拜祖師爺這一點上卻是一樣的,

柳湘蘭将寫了紅妃她們姓名和生辰八字的大紅紙壓在了祖師爺神像前,這才讓紅妃她們起身:“從今日起你等便是我撷芳園的女弟子了,這是你們的身份,卻不是你等自傲的資財。今後,對館中娘子們要一如既往地恭敬,對彼此也要姐妹互相扶持......”

左不過就是一些每次都會說的訓誡,不見得真有什麽用,但每次還是要說。

說完了這些,柳湘蘭才笑着道:“去罷,今日早些歇息,明日還要拜諸位娘子呢。”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