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
聞素素一臉得意的看向唐瑤,等着看她驚惶失措的模樣,不想唐瑤卻是上前一步,躬身行禮道:“瑤兒求皇後娘娘作主,請人當衆查驗,還瑤兒一個清白。”
聞素素不在意的把臉撇向了一旁:“虛張聲勢。”
曹皇後警告的看了聞素素一眼,下令道:“既然如此,隋嬷嬷你去吧。”
隋嬷嬷下了高臺,仔細查驗了一番唐瑤的百壽圖,就回臺上複命去了。
曹皇後見有了結果,輕輕放下了茶盞:“嬷嬷看清楚了?結果如何?”
隋嬷嬷恭敬的回話道:"回娘娘的話,老奴并未在這幅繡品上發現第二個人的針法,标識倒是有,卻不是師娘子的印記,而是瑤臺二字。"
宮裏人都知道,隋嬷嬷一手繡功了得不說,眼神更是了不得,一眼就可以在一堆繡品裏找出同一個人的繡品來,就憑着這個本事,她還曾經幫皇後娘娘破過案呢。如今既然她這樣說,那唐小姐就是沒有請師娘子幫她代繡了。
這樣的話,那聞大小姐就是出言誣陷了。一時間,衆人看向聞素素的目光就有些異樣了。
聞素素一臉的難以置信:“怎麽會?怎麽會沒有?”
她不甘心的跑到那幅繡品前轉了又轉,可她只是一個初學者的水平,哪裏能看出什麽破綻,況且這事兒隋嬷嬷已經下了定論。
唐瑤這時候卻上前一步跪下請罪道:“娘娘恕罪,瑤兒不敢欺瞞娘娘,那瑤字原本是臣女無意間留下的,因師父她老人家有在繡品中暗留印記的習慣,瑤兒也受了影響,喜歡在繡圖中暗藏一個瑤字,此番設計繡圖的時候不自覺的就留了暗記,後來察覺到了,因着這幅繡品的寓意和心中對娘娘的仰慕,便在後面加了一個臺字。”
瑤臺是神話傳說中神仙住的地方,放在這幅繡品上倒也貼切。曹皇後讓人扶了唐瑤起身:“你這孩子,這有什麽可跪的?快起來随阿洵入座吧。”
“等一下,”聞素素漲紅了臉,咬着下唇,走到了唐瑤面前,朝她行了一個大禮:“對不起,唐小姐,是我誤信人言,冤枉了你,我在這裏向你賠罪了。”
唐瑤站在原地未動,生生受了她的一禮,這才開口道:“還望聞小姐日後遇事多加查證,不要随便給別人施加罪名,不是誰都像我這麽幸運有皇後娘娘主持公道的。”
聞素素臉色通紅,一句也沒有辯解,跪地朝着帝後行了叩頭大禮,聞夫人起身跪到了她身邊,連聲告罪自己教女不嚴,懇請帝後責罰。
昭慶帝笑呵呵的看了皇後一眼,皇後娘娘笑道:“素素這孩子,能知錯就改,倒是也難得,今日是大喜的日子,此事就此翻過吧,行了,都回座位去吧。”
Advertisement
盛貴妃突然嬌笑着接言道:“陛下聖明,娘娘聖明,要臣妾說啊,聞小姐就是年紀太小了,做事全憑一腔熱血,還不懂得人心險惡也是正常的。”
這話說的實在讓人不免要多想幾分,場上又是一靜,好在司儀官反應快,趕緊喚了下一位大家閨秀上前獻禮,唐瑤欲言又止的看了盛貴妃一眼,最後還是默默的跟在大皇子身後一步落了座。
有了這個插曲,氣氛有幾分古怪,下面的獻禮之人都進行的飛快,很快就完事了。
大皇子帶着唐瑤落座之後,就在桌下悄悄拉了唐瑤的手,低聲安慰了她幾句。唐瑤一臉嬌羞的朝着大皇子靠了靠,等他松開手就迫不及待的撫上了手腕上戴着的玉镯,心中狂跳不已。
想不到這東西竟然如此神奇,不但能在夢中告知她未來之事,還能助她化險為夷,有了這“人”相助,那她以後豈不是事事都能心想事成?這樣想着,她看了看高臺上的帝後,又看了看燕洵,一顆心跳的越發厲害起來。
剛剛落座的太子将她的動作盡收眼底,若有所思的眯了眯眼。
曹皇後見太子一回來就盯着對面看,趕緊喚了他一聲:“這眼看都要開席了,你的賀禮母後可是連一個影子都沒看到呢?”
燕棠收回視線,起身行禮道:“禀母後,兒臣的賀禮已準備妥當,請母後下令開席吧。”
曹皇後笑着瞪了他一眼:“就你花樣多,來人,開席。”
随着這一聲令下,宮女們魚貫而入,穿梭在各個席位間。
這次開宴,首先登場的并不是以往常見的冷盤和點心,而是換成了八樣小巧的吃食。
昭慶帝看着滿盤金黃,心中有了猜測,忍不住坐正了身子,他身旁的曹皇後十分捧兒子的場,等到那些宮女上完這一輪菜,就迫不及待的開口問道:“太子,這是什麽吃食,怎麽本宮從前竟沒看過?”
“這是兒臣得一位小友相助,獲贈了海外傳過來的種子種出來的新作物玉米,以及用這玉米做出來的八道吃食,名八瑞送福。”
太子殿下好不容易不再糾纏大皇子的未婚妻了,卻又相中了人家的姐姐,甚至為了那位喜歡種田的唐大小姐,跟着跑去了京郊種田,這種傳言,這幾個月在京中就不曾消散過。
當時朝中的這些大臣們聽了,哪個不是連連搖頭嘆息,如今看着這滿盤吃食,齊齊陷入了沉默。
這真的是太子殿下玩着玩着就種出來的?這玩意真的能吃?看着倒是挺好看的。
若是唐寶兒此時在這兒,恐怕會驚訝的長大了嘴。因為這八樣吃食就是她當初寫下的那簡簡單單的水煮玉米、烤玉米、紅棗玉米發糕、玉米貼餅、玉米面條、玉米排骨湯,松仁玉米、鮮榨玉米汁,并沒有加入任何高檔食材變得高大上,唯一還算不錯的大概只有這一盤子小巧的每樣只有兩口的吃食都是新鮮出鍋熱騰騰的。
“兒臣特意讓禦膳房用了最簡單的做法,若是有一日玉米能推廣開來,這些吃食,老百姓們人人都能吃得起,請父皇母後品嘗。”
昭慶帝先嘗了一口那玉米排骨湯,然後笑着點了點頭:“不錯,十分清甜,行了,都別拘着了,都随朕與皇後一起品鑒一番這新吃食吧。”
随着太子的介紹,衆人一一品嘗了一番。第一反應是還不錯,香、甜、糯,有點沒吃夠,第二反應就是,做法有一些簡單,看着有點寒酸。不過太子殿下也說了,這是做的民間做法,難免簡單一些,若是交給她們的小廚房來做,就肯定不一樣了。
擅長廚藝的夫人們已經開始在下面小聲讨論起來了。
若是這面用雞湯做底味道肯定更好,這叫發糕的點心上面只有一顆紅棗也太寒酸了,若是加上各種果仁就不一樣了,還有這湯,你也不能因為叫玉米排骨湯,就光放玉米排骨做的這樣清湯寡水的吧,這玉米汁倒是就這樣喝最好,……。
看着大家吃的差不多了,太子殿下又讓人分別呈上了不曾采摘還在杆上的玉米和剛剛采摘下來的玉米,給帝後和在場的人展示了一番各個部位不同的用途。
能做人的食物,能燒火能喂雞能喂豬,連玉米須都能治病,經太子殿下這麽一介紹,這玉米竟然渾身都是寶呀。
太子适時的呈上了一封折子,裏面詳細闡明了這種新作物産量高,品質好,适應性強的特點,還有其栽種技術和各種價值,以及他在京郊試種時不同田畝的畝産,并請奏全國推廣,尤其是北境嚴寒之地。
昭慶帝當場就讓人将那折子讀了出來,那些女眷們反應還平淡一些,昭慶帝和朝中的大臣們卻是一個個眼中都冒起了精光。
這麽好的東西,必須得推廣下去呀,種,必須種,必須全國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