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守寡長嫂不幹了(完)

拆遷開始後的一系列具體操作, 永禾房産肯定不會親自進行,都是委托給專業的拆遷公司拆除,一旦動工, 效率會非常高,但拆遷前的相關協商和補償,就沒有那麽簡單了。

衆口本就難調, 又涉及到每個人、每個家庭的切身利益, 拆遷補償方案自然不可能做到讓所有人都滿意, 黎若霜能做的,只是盡量讓大多數人滿意。

她帶着項目組的幾個人特地去了解了上何村周邊幾個村子曾經的拆遷安置協議, 再綜合上輩子上何村的補償标準,制定了一份不算優厚、也在大家接受範圍之內的補償方案, 用兵法類的話來說就是“進可攻, 退可守”,公司領導層也很滿意, 在此基礎上爽快地劃出底線範圍, 留作詳細的商談空間。

兩輩子差不多的時間,上何村的拆遷在有條不紊的推進着,唯一的區別在于:這一次的拆遷土地是黎若霜親自考察後劃定的, 相同的施工面積, 但和上一世把整個上何村包含在內的拆遷範圍只重合了一半。

意思就是說, 這次拆遷,上何村只拆一半, 何大發老兩口住的小二樓和何秀軍夫妻的宅子都不在本次拆遷範圍之內。但黎若霜做出這個決定,并不單單是為了報複何家,這還和她規劃的小區藍圖以及從公司角度出發的成本考量有關。

上何村之所以叫上何村,不僅僅是因為這裏世代居住的都是何姓人, 還有通“河”的諧音意思,因為整個村子是圍繞着從幾裏外的山間蜿蜒而下的一條無名河的上游兩岸聚居的,取名上何村,與之相對的,下游還有一個下何村。

這條無名河在能被稱之為“河”的範疇裏水流量算小的,河道寬度大概不到二十米的樣子,但根據測量,它的深度不下于寬度,并且除了方便村子南北通行的兩座石橋以外,河道兩側只是靠土石搭建防護,并不能百分百保證牢固。安全起見,沿河兩岸幾十米甚至近百米之內最好不要建造高層建築。

如此,永禾這次只拆無名河南岸的上何村以及繼續向南延申一百多畝農田。

上何村的南半村趕上拆遷,以民房換樓房,在外已經買房的也可以選擇不要房子要錢,每家根據住宅面積可以拿到三十到四十萬的補償,其中有幾戶在南半村有新舊兩座民房的,還可以選擇一套換樓房一套換錢,實現房錢雙收。

至于無名河北岸的村民,他們也不是幹看着,雖說沒拆上遷吧,不少人在村南的地被占用了,也可以拿到補償,就算沒有拆遷那麽多,也趕上大家三五年的總收入了,而且只多不少。

唯獨有幾家特別尴尬,既沒有拆遷,也沒有被占地,守着自家的院子天天紅着眼睛看着別人家憑着院子“撿錢”,嫉妒的臉都扭曲了。

何家老兩口算是裏面心态好的了,他們年紀大了,不想住樓房爬上爬下的,也不願意自己貼錢去住老年房,現在的小二樓就挺好的,手裏還攥着倆人半輩子攢下的積蓄和從大兒媳那裏分來的兒子遺産,棺材本足夠了,不想折騰。

和父母恰好相反,養五個孩子異常吃力且不得不收起懶惰、不然自己都要餓肚子了的何秀軍和李蘭情緒最為激烈,他們迫切需要錢,卻眼睜睜看着自家和一大堆錢擦肩而過,其間痛苦可想而知。

苦熬幾年,何秀軍和李蘭數次想把孩子“丢”給父母養卻被何大發老兩口“識破”,還一度鬧到了村支書,也就是何秀豔的父親何廣德面前,最後結果自然是兩邊都讨不着好,但當兒子的那邊肯定責任要更大一些。

慢慢的,何秀軍和李蘭越過越潦倒,眼看着河對岸的樓房一座座蓋起來,他們再也耐不住,把僅有的宅子連同宅基地和地打包一起賣掉,以此為本錢舉家去外地闖蕩。買主也不是別人,正是何秀豔家。

原來黎若霜去市裏闖蕩這幾年,一直沒有和何秀豔斷過聯系,這次拆遷之所以這麽順利,不止是她這個項目負責人規劃的好,和何廣德這個村支書積極給大夥兒作動員工作也有很大的關系。

Advertisement

有此前提,黎若霜自然投桃報李,悄悄給沒有拆遷只拿了兩畝地的補償的何秀豔透露口風,讓對方不要急,好日子還在後頭呢,何秀軍的宅子和地也是黎若霜說服何秀豔買下的。

果不其然,幾年後,無名河源頭所在的連片山脈得到開發,不僅建了度假莊園和游樂場,山腳下還興起了一個特色廟會集市,連帶着無名河沿岸一起發展起來,修橋修路,劃船賞景。

當初因為錯失拆遷機會扼腕不已的上何村北半村村民原地複活,利用獨家的地理位置優勢,緊抓商機,開便利店的開便利店,開小吃店的開小吃店,何秀豔一家最為風光,她手握自家、父母家和買來的何秀軍家三座院子,一家經營民宿,一家賣當地的特色伴手禮,另外一家開了奶茶店。

如今何秀豔的丈夫也不再外出打工,留在家裏和妻子一起開民宿,退休的何廣德夫婦管着伴手禮店,至于奶茶店,則是何秀豔的孩子在經營,一家子老少三輩個個不閑着,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何大發老兩口雖然沒有精力更沒有那個膽量開店做生意,但也沒有放棄賺錢的機會,把二樓三個空房間收拾出來出租,大小是個進項。

然而好景不長,很快被聞風回來的何秀軍和李蘭一家纏上,賣掉一切去城裏發財一家七口卻至今擠在一個不足十平米的小單間裏艱難過活的夫妻倆聽說老家如今一片繁榮,尤其是親眼看到自家宅子基礎上蓋起的三層民宿住客滿員,腸子險些悔青了。

當初白紙黑字簽得買賣合同,何秀軍和李蘭反悔無能,只得死皮賴臉去找何大發和徐春華,老兩口是攆也攆不走,打也打不走,還被夫妻倆威脅着不收留他們就要去鬧租客,讓父母沒錢賺。

何大發和徐春華無法,只得忍了。可何秀軍和李蘭最擅長蹬鼻子上臉,見成功住進父母家,竟然以房東身份自居,趁老兩口不在家的時候擅自收房租,還告知租客要漲價。

被何大發和徐春華知道後,習慣性去找何廣德主持公道,旁聽了全過程并實時向黎若霜轉播的何秀豔得到好友指示,給他們出了個主意。

當時老兩口是猶豫的,可回到小二樓看着家裏被小兒子夫妻和猶如兩人翻版的孫子孫女霍霍成那個邋遢樣子,瞬間堅定了态度。

兩天後,何大發和徐春華以十五萬的适中價格把小二樓賣給了何秀豔,老兩口拍拍屁股,帶着行李搬去了鎮上的養老院,雇了一個護工專職照顧兩人起居,過得好不自在。

再次被掃地出門的何秀軍一家找過來老兩口也不怕,門口有保安,過來糾纏幾次見父母确實狠下心不理他們,何秀軍忿忿地走了。

終于擺脫了小兒子一家,何大發和徐春華長舒口氣,卻沒有發現護工眼裏一閃而過的精光。

半年後,黎若霜接到何秀豔的八卦電話時,她剛和前來接任自己職位的人交接完畢,婉拒了領導層再次的不死心挽留,抱着收納箱走到自己的車前。

“秀豔姐,你稍等一下哦。”把紙箱放到後備箱,黎若霜到駕駛座坐好繼續打電話,“我好了。”

電話那頭的何秀豔語氣激動,“若霜,你絕對想不到,你前公婆上咱們本地的社會新聞了。”

“啊?”

“原因你絕對更想不到。”

黎若霜的好奇心被勾起來,“到底是什麽?不準賣關子。”

何秀豔,“老兩口被一對外地的護工夫妻聯手坑了。一開始大發叔和大發嬸是雇的女護工照顧日常起居,兩人不知道是說話沒避諱,還是女護工無意中發現了存折,總之起了歪心思,特意把同為護工卻隐瞞夫妻關系的丈夫以同鄉身份介紹給老兩口。之後女護工瞄準大發叔,男護工追求大發嬸,把倆人忽悠的雙雙出軌,晚年鬧離婚,以為遇到了人間真愛。殊不知,沒多久兩個護工就卷錢跑了,養老院報警一查,大發叔他們才知道倆護工是夫妻關系。”

黎若霜,“多少錢?”

“聽說有二十多萬,交不起錢,養老院住到下個月底就要搬出來了。”何秀豔頓了頓,“畢竟叔嬸的房子被我買下是我占了便宜,如今他們眼看流落街頭,我也不好幹看着。”何秀豔準備給老兩口提供一個住處,當然,也不是白提供的,對方需要在她店裏幫忙,以力所能及的勞動換取生存和生活空間。

黎若霜聽後不置可否,這輩子該給何大發和徐春華的東西她一分沒克扣,也沒有繼續報複的想法,只要老兩口安分守己必能安度晚年,竟然混成今天這副模樣,連她都忍不住感嘆了,她沒有拉一把的意思,也不會阻撓秀豔姐幫他們。總之,各自好自為之吧。

挂了電話,黎若霜系上安全帶,驅車前往和永禾地産兩條街之隔的新建的青年公寓小區,這裏的外圍是沿街樓,她在這裏拐角的顯眼位置買下了三個雙層商鋪打通,招聘了十名員工,注冊成立了一家房産中介公司,身後這幾棟裝修完畢等待租客入住的高樓,就是她的第一個戰場。

新的事業,開始了!

區別在于,這一次,黎若霜是老大。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