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茶樓

楚昕真正是忙起來了, 每天要麽去倉場監督着勞工幹活,要麽去戶部耗着支銀子,還得親自看着采買木板、席子等物品。

祿米倉一半挖在地下, 一半蓋在地上。

挖好窖坑,先用火烘幹,灑一層半尺厚的草木灰隔潮,上面再鋪一層木板, 木板上鋪層席子。

待到秋收完畢,往席子上墊層稻谷糠, 再鋪層席子,就可以把晾曬幹的秋糧運進來了。

米倉上面則用木頭搭架子, 土坯壘牆,同樣用草木灰和稻谷糠隔潮,倉頂蓋一層通風樓, 免得糧食發黴。

修繕倉場用不着重新挖窖坑, 但是除濕隔潮的步驟半步不能少,而且采買回來的稻谷糠還得浸過生石灰, 免得帶有蟲卵。

楚昕和顧常寶用上了十分的心力, 樁樁件件都要親自過目, 力求盡善盡美。

忙碌之餘,楚昕沒耽誤相親, 隔上兩三天跟秦老夫人禀報一下相看結果。

李家姑娘太瘦, 站在那裏像杵着根竹竿;張家姑娘太胖, 腰身比水桶都粗;王家姑娘膚色白得跟紙似的,看着吓人。

秦老夫人懷疑楚昕根本沒相看,可偏生楚昕把姑娘們的相貌說得清楚明白,有鼻子有眼兒的。

張姑娘嘴角有粒紅痦子, 王姑娘走路內八字,李姑娘頭發黃得跟稻草似的。

秦老夫人想一想,字紙上有位鄭二娘,是鄭禦史的嫡次女,嫁給了定國公府的林四爺。

鄭二娘真正是好相貌,肌膚白裏透着紅,頭發烏黑油亮,柳葉眉杏仁眼,誰見了都得誇聲漂亮。

秦老夫人便問:“鄭家二娘子也沒相中?”

楚昕懶懶地靠着彈墨迎枕,大長腿一條支在炕邊,另一條耷拉在地上,“太漂亮了,看着跟狐貍精變得似的,萬一半夜三更把我吃了……”

秦老夫人勃然大怒,抓起茶盅朝他胸口擲過去,楚昕翻身蹿下炕,展臂一撈,穩穩地将茶盅接在手裏,衣衫上半點水漬沒有。

Advertisement

楚昕順勢給秦老夫人續滿茶,“祖母喝口茶消消氣,不是孫兒眼光高,實在是……”

他心裏有了人,眼裏再瞧不見別的花花草草。

隔着洞開的窗棂,楚昕瞧見楊妧牽着楊婵繞過影壁正慢慢走來,餘下的半截話再說不出口,他對着秦老夫人長身一揖,“祖母,我尚有事,先行告退。”

出門時,正好楊妧要進門,兩人走了個對面。

跟往常一樣,楊妧屈膝行禮,不冷不熱地喚了聲,“表哥”,再無別話。

倒是楊婵揚着白淨的小臉,沖他笑得甜美。

楚昕摸一下她頭上兩個小髽鬏,柔聲道:“小婵乖,回頭表哥給你帶點心。”

回到摘星樓,想到适才楊妧的模樣,楚昕沒滋沒味地喝一碗白粥,就着紅油筍絲吃兩只包子,換了出門衣裳,戴上荷包香囊等物,拿起馬鞭匆匆往馬廄走。

含光已将楚昕那匹棗紅馬喂飽,上了馬鞍,這會兒在給追風加黑豆。

追風腹中懷了崽兒,而楚昕喜歡騎快馬,所以暫且讓它歇着養胎,夥食也改善了,原先是兩天喂一次黑豆,現在每天都往草料加黑豆。

楚昕親昵地拍了拍追風的頭,牽着棗紅馬走出角門。

瞧見車夫李先在套車,随口問一句,“誰要用車?”

李先忙施禮,“回世子爺,是楊四姑娘,要去趟雙碾街。”

楚昕身形一頓,“幾時走,誰跟着?”

李先答道:“辰正三刻,點了陳文和陳武跟車。”

府裏早先留下的規矩,秦老夫人出門通常跟六個侍衛,張夫人是四個,楊妧跟楚映一樣,只能用兩個。

楚昕默一默,打發遠山,“回去跟承影說一聲,四姑娘要出門,讓他暗中跟一跟。我先去倉場。”

翻身上馬,揚起馬鞭甩了個漂亮的鞭花,棗紅馬疾馳而去,含光催馬緊跟在後面。

楊妧是按約定往真彩閣送衣裳。

範宜修竟然在,規規矩矩地楊妧行禮,“姐姐”,又看向楊婵,彎起眉眼,“妹妹。”

楊婵不太記得他了,扯着楊妧的手直往後面躲。

範二奶奶含笑解釋,“先生家中有事,告了三天假,今兒聽說姑娘來,非得跟着,幸好六姑娘也來了,讓他們到後院吃點心。”

真彩閣後面帶着三間房屋,兩間是庫房,另外一間是值夜的夥計歇息之所。

院子裏種了棵不大的桂花樹,擺着石桌石凳。

楊妧讓春笑看着楊婵跟範宜修玩,她與範二奶奶一道上了二樓。

樓上的十二座繡花架子前面都坐了人,繡娘們低着頭專心致志地繡花。另有四人站在長案錢,拿着剪刀“咔嚓咔嚓”地剪裁。

一片繁忙景象。

楊妧笑着道喜,“生意看來不錯。”

“還得感謝姑娘,”範二奶奶眉開眼笑,“有姑娘幫襯,這半個多月來做衣裳的貴人真是不少,都是十件二十件地做,繡娘們忙得都脫不開身。其實,做成衣很費事,也沒多少利,不過是為了招徕人氣,真正賺錢還是賣布料。江南的料子快船運過來,刨去各種費用,賣一匹賺一匹。”

一匹松江三梭布在江南差不多一兩半銀子,在京都能賣到四兩,純利潤就是一兩半。

若是織錦、雲緞等賺得更多,只是織錦出貨少,大多數人穿不起,算起來反不如棉布、綢布利潤大。

範二奶奶的生意經講得頭頭是道,楊妧聽得感嘆不已。

做生意真得是一本萬利,可也真不容易。除去辛苦之外,一趟船跑下來,不知道要打點多少關口。

小芸送了茶過來。

楊妧抿兩口,将手裏包裹打開。

裏面是兩身衣裳,除了之前說的天水碧襖子和素白色銀條紗裙子,還格外做了身男子穿的長袍。

長袍用了象牙白的杭綢,式樣很随意,袍邊的一叢馬蘭花卻入了範二奶奶的眼。

嫩綠的葉子,冰藍的花朵,不顯山不露水,可配着象牙白的底色,讓人有種安閑的寧靜。

範二奶奶贊道:“這叢花出彩。”

楊妧微笑,“我兄長幫忙畫的花樣子,舉人老爺的手筆。”

“難怪,”範二奶奶再打量番,将襖子和裙子細細瞧過,笑道:“好樣子也得靠繡工和配色來襯托……一身衣裳一百兩,可好?”

楊妧道:“二奶奶是行家,我不懂這些,您說多少就是多少……只是,我有個不情之請,過上半年八個月,能不能讓我把衣裳買回去?”

她不想讓自己的針線活留在市面上。

範二奶奶一聽便明白,嗔道:“不用那麽久,最多三個月,肯定滿大街都是這個樣子。姑娘也不用買,到時找人送過去就是。”

“多謝二奶奶成全。”楊妧從荷包裏掏出一張紙,“比着這個繡比從衣服上扒樣子要方便些。”

範二奶奶接過,展開。

上面赫然是炭筆描的馬蘭花樣子。

笑容自眉梢眼底淌瀉而出。

市面上的成衣鋪子大都是看到別人的樣子好,跟風模仿一個,可照貓畫虎總有些不倫不類。

沒想到楊姑娘還有這一手。

小小年紀心思真是細密。

得虧她是真心想結交楊姑娘,不願她的女紅落在旁人手裏。

否則,得不到花樣子事小,只怕以後不能與楊姑娘坦誠相待。

範二奶奶謝過楊妧,拿出兩張一百兩的銀票給了她。

兩人随意聊幾句閑話,便下樓到後院去。

楊婵拿了筆正在紙上寫着什麽,範宜修歪着頭看,時不時指點她,“心的框架寫得要疏朗,這個點要幹脆,不能拖泥帶水,我寫一個給你瞧。”

俨然一個小先生。

楊妧走過去,看到滿篇紙上大大小小都是“沒”“有”“心”這幾個字。

楊婵的字歪歪扭扭,範宜修的字卻很好,橫豎撇捺極有章法。

楊妧誇贊幾句,親昵地點點楊婵的小鼻尖,“沒有心是什麽意思?每個人都長着心呀,就盛在你的小肚子裏。”

範宜修很嚴肅地糾正她,“姐姐,心沒有裝在肚子裏,是在上面。”邊說,邊摸在自己胸口,“我能聽到怦怦跳。”

範二奶奶笑嗔一句,“就數你明白,妹妹比你小兩歲,還沒請先生。”

範宜修瞪着烏黑的大眼睛,“我有先生,我學會了可以教給妹妹。”

楊妧莞爾,誠心誠意地謝過他,戴上帷帽牽着楊婵告辭離開。

走到雙碾街頭上往南拐,不多遠是間茶樓,廊下牌匾寫着“清益齋”三個字,又挂了塊布幡,寫着“天下第一水”。

楊妧蹲下身替楊婵整理下頭上紗花,溫聲囑咐,“姐約了李先生在茶樓商議事情,待會兒小婵見到人記得行禮,”

楊婵乖巧地點點頭,忽然眸光驟亮,唇角綻出歡喜的笑容。

楊妧訝然回頭,瞧見楚昕正穿過街道闊步而來。

他穿寶藍色長袍,手裏攥一根嵌寶的牛筋馬鞭,許是走得急,額頭沁出一層細汗,被炎陽映着,折射出細碎的光芒。

楚昕步子快,呼吸之間已經到了近前。

青菱跟春笑齊齊行禮,楊妧也起身福了福,“真巧,表哥怎麽也來了這裏?”

楚昕心頭湧動着萬千情緒,可見了她卻是一句都說不出來。

低了頭,平靜下心情,抱起楊婵,瞧着呼啦啦迎風飛揚的布幡,“我應了給小婵帶點心,順便喝杯茶。”

楊婵靠在楚昕肩頭,左胳膊牢牢地圈住他脖頸,右手指着茶樓門口,示意要進去。

楚昕喜不自勝,翹起唇低低說一聲,“小婵真乖”,當先走進茶樓。

楊妧無奈地呼口氣,對青菱道:“進去吧。”

穿着灰色裋褐的夥計熱絡地迎上來,“爺,幾位?散座還是雅席?”

楚昕回頭看向楊妧。

楊妧不看他,含笑對夥計道:“給我的丫頭安排個安靜的地方,上一壺綠茶兩碟點心,我另外約了人。”

目光逡巡着,瞧見偏僻角落裏坐着位約莫二十五六歲的男子,身穿青色官服,綴鷺鸶補子。

六品官員便是用鷺鸶補子。

楊妧略思量,上前行個禮,恭聲問道:“請問,可是李寶泉李大人?”

楚昕抱着楊婵毫不猶豫地跟了過去……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