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章節

瑜不是真正的孩童,但還是打心眼敬愛這位喜歡自己的哥哥。想到這裏,紀瑾瑜面上也帶出微笑。

眨眼的功夫紀瑾瑜已經走上碼頭,紀慕遠卻拉着她的手上上下下大量,口中啧啧驚奇:“大妹,你怎麽又長高了!”

紀府兩房,紀瑾瑜排行第三。按道理應該叫紀瑾瑜三妹妹才是。

大妹,是紀慕遠一直以來對紀瑾瑜的稱呼,每次聽到紀瑾瑜都覺得心裏暖暖的。因為在紀瑾瑜心中自己與紀慕遠、紀洪、顧氏才是一家人。

于是她笑着應道:“怎麽?哥哥不認識了?”

九月的盛京不比江南,早已經寒風飕飕,何況他們還站在碼頭。

旁邊的婆子忙将早準備好的厚披肩給紀瑾瑜披上,說道:“外面風大,大少爺還是趕緊讓姑娘上馬車吧!”

紀慕遠親自扶着他的小妹妹上了馬車,旁邊的婆子要過來扶,卻被紀慕遠拒絕了。那婆子實在有些看不過,姑娘也是十幾歲的大人了,怎麽能任由着大少爺拉着她的手。大戶人家都講究“男女七歲不同席”,就算是嫡親的兄妹也不能如此。

現在大少爺又親自扶着姑娘上馬車,這也太過了些。而姑娘竟然一點也不推辭,就好像理所當然似的!這若是讓別人看到了,肯定說大少爺太寵着姑娘了。

這婆子是紀慕遠妻子範氏身邊的陪房媽媽,因她夫家姓趙,所以大家都稱呼她為趙媽媽。因她在範家就是是範氏的奶娘嬷嬷,現在又陪嫁到了紀家,因此很得範氏器重,什麽事情都愛跟她商量。她也由此養成了張揚的性子,什麽事情她都要管一管。

今日來接紀瑾瑜,是她主動提出來的。就是想看看這大少爺時常挂在口上的姑娘到底怎麽樣,這樣才好讓範氏及早防範應對。

人都說姑嫂天生是仇人,若是遇到大姑子還好,早早地嫁出去,知道做媳婦的不容易,知道心疼娘家人。若是遇到小姑子,那就棘手的多。小姑子歷來事多,不服不忿,掐尖把橫,還喜歡告狀,一個弄不好這做嫂子的在婆婆、丈夫面前兩處不讨好,裏外不是人。今天見了這姑娘,當真是架子大得很,竟然由着大少爺扶着她!

這趙媽媽心中腹诽着回去之後一定要跟範氏好好說道說道。趁着現在顧氏還沒來,趕緊在姑娘面前樹下威信,這樣以後她才不會故意找麻煩。趁早讓她知道誰才是家中的女主人,免得這小姑子目無尊長。

*************************************************

馬車緩緩駛入城門,只見城內酒肆、餐館、茶館雲集,米鋪、布莊、首飾行林立,沿街之中小商小販叫賣聲不絕于耳。

透過馬車車窗,紀瑾瑜向外望去,饒是她見過不少大都市,也還是暗自贊嘆好一派繁華熱鬧之所!

Advertisement

過了南大街轉個彎,就是西大街。進入西大街之後人聲漸漸安靜下來。這裏見到的就不再是商鋪,也沒有小商販。除了馬蹄聲,車輪聲再無別的聲響。剛才還偶爾竊竊私語的仆人,此刻也屏氣凝神,收斂了許多。

來往所見皆是仆役成群坐轎子的、乘馬車的人。顧氏跟紀瑾瑜說過,紀府在盛京的宅邸就坐落在西大街棠花胡同。而西大街上居住的人非富則貴,不是一般人。想來剛才所見的馬車、轎子裏面所坐的應該是這些官員的家眷了。

紀府在京城西大街棠花胡同,是一座五進的大院子。這所宅邸不僅大,修建的好。而且周圍住的都是達官貴人,是京城地段最好的地方,可謂寸土寸金。特別是西大街北邊,更是花錢都買不到的地段。當初紀洪離開盛京卻一直沒有賣,就是想着有朝一日自己能夠回到盛京來。

馬車由大門駛入外院,立馬有丫鬟送上踏腳的彩漆木墩,紀瑾瑜才在紀慕遠的攙扶之下下了馬車。呼啦啦一群人給紀瑾瑜請安問好,紀瑾瑜笑着沖她們點頭。

紀慕遠引着她往內院走:“長途跋涉,大妹該累壞了吧?我先帶你去休息一下,我讓人在廚房給你做了百合烏雞龍須面,你梳洗一下就可以吃了。下午你什麽都不要做,好好歇一歇。等父親回來便可以用晚膳了!”

連日的路途是有些疲憊,但是還未見過自己的嫂嫂就下去休息了,這樣于理不合。于是她笑着說:“路途雖遠,但是畢竟不用我自己走路,哪裏就累着了呢!說起來,我還沒有見過嫂子呢!哥哥帶我去吧!”

紀慕遠沒有說話,趙媽媽接過話頭說道:“少爺,我說句不該說的話。就算少爺疼愛姑娘,但是也有男女有別之說,姑娘畢竟是女兒家,不如由我服侍姑娘去見少奶奶吧!”

紀慕遠聽了點了點頭說道:“如此也好!”

然後又摸了摸紀瑾瑜的頭說道:“大妹去見你嫂嫂吧!有什麽事情跟她說也是一樣的!”

紀瑾瑜笑着點了點頭!

然後由趙媽媽陪着去了內院。繞過雕刻着仙鶴蹬枝的大理石雙面壁影,跨過垂花門,就算進了內院。趙媽媽引着紀瑾瑜并湘月轉過一個挂着鹦鹉與畫眉鳥的抄手游廊,遠遠地就看見一個一群人已經在二門處等候。

為首的是一個身材高挑的年輕婦人,身後跟着五六個年輕的媳婦、丫鬟,她梳着花式繁複的百合髻,身穿胭脂紅的百花穿蝶夾襖,下身穿水綠色繡暗花的十二幅湘裙,顯得氣質溫婉,落落大方。紀瑾瑜知道,這個人應該就是自己的嫂嫂範氏了!

紀瑾瑜剛想上前,趙媽媽卻越過紀瑾瑜走到範氏面前高聲說道:“大少奶奶,姑娘到了!”

範氏早在趙媽媽說着話的時候,就上前來跟紀瑾瑜笑着寒暄。姑嫂兩人笑着見禮,然後是湘月給範氏見禮,接着是範氏身後的丫鬟媳婦給紀瑾瑜見禮,過了好一會兩撥人才站定。範氏這才拉着紀瑾瑜的手進了內院。

盛京物阜民豐,人口衆多,緊挨着皇城的東西兩條大街更是達官貴人的居所。所以屋舍院落小巧玲珑,大多是長方形的院落,很難見到南方那種動不動就需要坐馬車才能走完一天的園子。

棠花胡同只是一個十來丈寬的胡同,并不算寬闊,何況這前前後後住的并非紀府一家!所以,剛才紀瑾瑜下車的時候,看見紀府不算寬闊的大門,心中便大致估算了紀府的面積。安吉的紀府是占地非常大的一個大大的宅子,裏面假山花廳,小橋流水,應由具有,因此連大門都是高高地砌在三層臺階之上,門頭上砌滿花梨木的檐坊和琉璃瓦做成的花草磚。

而盛京的這座宅邸門前只有兩只非常不起眼的雕刻着貔貅的石墩,因為時間久了,被風雨洗刷的厲害,漸漸有些模糊了。所以相比之下,這個院落顯得有些單薄。

11、嫂嫂

可是走進了,紀瑾瑜才發現自己剛才錯的是多麽地離譜!

先不說仙鶴蹬枝的大理石雙面壁影是多麽地精致,就說那挂着各色鳥雀的抄手游廊就讓紀瑾瑜感覺到這座宅邸的古樸大氣。

繞過二門才算進了正房大院,正對着二門的是三間上房,左右是廂房。到了上房門口,範氏卻引着紀瑾瑜從門口的走廊下去了右邊的東跨院。範氏笑着解釋說:“正房原本就該由長輩居住,雖然母親不在,我們也不敢擅自居住。如今父親來了,也沒有住進正房,只在西廂房住着呢!”

紀瑾瑜聽了暗暗點頭,古人注重孝道,父母在不敢自專,範氏的确是個注重規矩禮儀的人。

進了東跨院,紀瑾瑜稍坐了一會,範氏就帶着她沿着跨院的後屋,繞過後面的倒座房來到一個院落。紀瑾瑜擡頭望去,院門上的匾額上書“蘭桂院”三字。是紀洪的字,應該是最近剛剛挂上去的。紀瑾瑜見了不由心中生出一些溫暖。

顧氏生紀慕遠的時候傷了身子,大夫斷言顧氏以後不可能再生育。顧氏那時求醫問藥多年總是不見效,漸漸也放棄了再次懷孕生子的想法。誰知有一晚卻夢見送子觀音來到家中,于是日日信佛茹素,盛京的大小廟宇都被她拜了個遍,後來真的再次有孕,實在是歡喜異常。顧氏認定這是自己求神拜佛的功勞,因此給紀瑾瑜起的小名叫彌姐。

紀瑾瑜這個大名是七歲時啓蒙之前,紀洪翻遍典籍取的。瑾瑜二字皆為美玉,形容人德行操守高潔,由此可見紀洪對紀瑾瑜的期許。這院子取名蘭桂,大抵是為了應那句“懷瑾瑜而握蘭桂”之故吧。

既然有紀洪在,自己也無需再擔心什麽了。

這樣想着,她不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