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準備成親

“侯爺他們已經前往發配之地,蔣敬之身體弱,走的是海路,明天清早到達陽山縣城,你要是還算滿意的話,明天我安排你們見一面。”一般官媒都不給流放之人說媒,陳官媒也是受人所托,通過各種關系,才找到這麽一個小漁村的秀才,基本滿足蔣家提出的要求。

陳官媒詳細地說了蔣敬之的家世品行長相,又說了娶他的各種利弊之後,讓葉明澤給個明确的答複,不滿意就當場拒絕,滿意則明天去相看。畢竟時間緊迫,留給蔣敬之轉圜的時間只剩不到半個月。

結這門親事利弊都是非常明顯。運氣好,蔣家能設法洗清罪名起複的話,整個葉家都能沾光不少。特別是葉明澤和葉則全兩人,上頭有人,走仕途不要太容易!問題是,更大的可能,蔣家從此沒落,要想東山再起,起碼也得五年之後,還得後輩子孫給力才行。

君不見,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難。蔣家一遭罪,往日的親朋好友,急着撇清關系,生怕被他家連累,別說雪中送炭,能不落井下石都算好的。短短半個月裏,蔣家就有好幾個出嫁女大歸,多數都是年輕媳婦,其中甚至包括一個已兒女成群的。

當然也不是沒有想幫忙的,地位高的需要方方面面都考慮清楚,反而不好輕舉妄動,地位低的,又能幫到多少?

這次給蔣敬之幫忙說親的是他的好友林文珏,林家也是勳貴世家,只是林文珏地位比較尴尬。雖說是嫡子,可是底下有好幾個繼母生的弟弟,不比他小多少。不說有多被慢待,總歸心裏膈應不是?

林文珏只有二十歲,手中沒有多少勢力,能幫蔣敬之的不多。這次,他利用僅有的一點權力,為蔣敬之買下了他家被官賣的兩房下人。其中蔣敬之奶娘一家五口跟了他,另一房是蔣母的陪房,将在發配之地就近照顧蔣侯爺一家老小。

蔣敬之身上有舉人功名,即使被發配,蔣家人身上的功名也沒有被革除。

男妻的功名只能惠及自己的父母丈夫和兒女。像葉家戶主是葉老爺子,田産在他的名下,在葉老爺子戶口中的兒子孫子考上了秀才,就能免除他名下的一百畝田稅,并不用挂靠在兩個兒孫的名下。

如果蔣敬之嫁給葉明澤,那他能免稅的五百畝地只能記在他和葉明澤兩人名下,徭役也只能免葉明澤一個人。可見男子嫁人弊端還是挺多的。

葉明澤清楚地知道,要是他娶了蔣敬之,他不做官還好,一旦做官的話,幾乎絕了姻親的助力,甚至還會被拖累。即使蔣敬之仍能參加明年的春闱,也沒人會點他為進士,他家人正流放,哪個主考官會願意攬麻煩上身?

正因為麻煩多多,最終選擇權落在了葉明澤身上。正常情況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母最多參考一下子女的意見,哪會由着他們?

“對了,剛才忘了一點,蔣敬之原先是定過親的,這次出事女方主動退親。放心,兩人關系不深,只見過幾次面。”陳官媒有點懊惱,這麽重要的事居然現在才想起來。

葉明澤對陳官媒描述的蔣敬之還算滿意:“那就這樣,明天相看一下。”

送走陳官媒,楊姑婆則留下拉家常,明天她要給葉明澤一家領路。

晚飯後,爹娘幾個都聚在葉明澤三兄弟的房間,憂心忡忡地望着他,欲言又止。

Advertisement

“爹、娘,你們有什麽話就說,兒子面前不用藏着掖着。”葉明澤看着父母這樣,覺得心累,遂主動搭話。

“明澤,你到底怎麽想的?蔣敬之身體不好,又麻煩一堆,你怎麽還願意娶?”葉母首先為兒子的子嗣着想,重點在體弱上。

“娘,不是說已經痊愈,只需好生調養幾個月就能恢複正常?”葉明澤倒不擔心這點,好不好的,明天一看就清楚。

“兒子,你娶蔣敬之唯一的好處是能免稅五百畝田地,其他的暫時對你來說,都只有弊端。小弟倒是能受益,壞處他挨不上,有好處倒能沾光。”葉父平時話不多,看的卻清楚。

“爹娘,你們不用擔心,能不能中舉還是個未知數。以我們這樣的出身,即使中舉,沒有被上頭人看上,也只能娶個家世一般的妻子,這和娶蔣敬之也沒多少差別。”葉明澤看的透徹,蔣敬之是現在的他能娶到的條件最好的妻子。

侯門精心培養出來的嫡系子弟,無論是自身修養,還是見地都比一般人要好的多。只要不是兩看相厭,他都會盡量争取。

“爹娘,又不是現在就決定了,不是還要相看嗎?明天有你們和爺爺幫我把關,錯不到哪去。”

“行了,從小你就主意大,你自己看着辦吧!”葉母拉着葉父施施然走了。

“哎,我說你們兩個,都聽完了,趕緊睡吧!”葉明澤撲棱完兩個弟弟的腦瓜子,自己也鑽進被窩迅速入眠。

第二天一早,葉明澤就跟着爺爺父母和楊姑婆坐驢車趕往陽山縣。

縣城距離葉家村二十多裏,坐驢車要一個時辰。一行人出發時,天還蒙蒙亮,等到城裏時,已日上三竿。

驢車停在一家客棧前,楊姑婆示意到地方了。

一個小厮模樣的迎上前來:“葉公子?少爺在裏面等候,請随我來。”

小厮帶着衆人穿過廳堂,來到後院。

蔣敬之看着來人,幾人中符合要求的只有一個,此人身量頗高,眉目俊朗,倒不大像農家子弟。

與此同時,葉明澤也在打量蔣敬之。想是大病一場的原因,瘦了許多,衣衫有點空蕩。整個人看起來氣質溫和,眉目如畫,嘴角不笑自彎,是個人物。

兩人各自有了定論,相視一笑。

最終,相看結果令兩人都很滿意。

葉父葉母看蔣敬之溫溫潤潤的,人雖瘦弱,卻沒到弱不禁風的地步,既然兒子都同意了,兩人也不再反對。葉爺爺只是走個過場,主意還是要葉明澤拿,只要他自己願意,他自然贊同。

當天,蔣敬之托奶娘丈夫張管事去葉家村看房子,看到差不多的就買下來。他知道葉明澤家房子不富裕,以後奶娘一家要另外安置。

蔣敬之長期生活在帝都,那裏物資豐富,南北的物産都能見到。陽山縣這邊交通閉塞,這裏目之所及都是當地的産物,南貨很少見到。他估計一時半會不能完全适應這裏的飲食習慣,只能先将就着。

雖說都是北方,帝都官宦人家卻大都睡床,使炕的很少。葉家村這邊若不搭炕床,則很難熬過冬天。這麽一來,家具中占最大頭的床就不用蔣敬之準備了。

林文珏把他手頭能動的錢都留給了蔣敬之。葉明澤家不富裕,房間倒是挺大。蔣敬之為了不顯得太特別,并不打算準備多少嫁妝,只選了幾樣樣式簡單的家具、被褥和一些布料,都是棉麻質地,綢緞的就免了。

在準備首飾的時候,蔣敬之終于意識到他是真的要嫁人了。看着金玉堂提供的簪子、釵子和步搖,蔣敬之簡直無語凝噎,臉上的笑容都險些挂不住。他何曾用過釵子和步搖這兩種首飾?雖說都是男子式樣,卻是男妻的專屬飾品。金銀玉三種質地,每樣挑了一個,蔣敬之逃也似的離開了金玉堂。

蔣敬之身體不好,不能整天忙碌,嫁妝之類多數又需要他親自挑選,只能每天上午抽出一個時辰購置。一些細小瑣碎的東西則讓店家帶到客棧給他挑選。

等一切忙碌的差不多時,林文珏留給他的五百兩銀子還剩三百五十兩,留下一百五十兩調理身子用,他還能動用兩百兩。

蔣敬之沒不好意思,直接讓張管家去葉家村詢問葉明澤,看他有什麽打算,是買鋪子、田産還是漁船?鋪子小點的能買兩個,大的買一個還略有富餘。田産的話只夠買四十畝中等田,漁船能買一艘比葉明澤家大一倍的。

葉明澤仔細考慮之後,建議購置田産,畢竟這個不收稅不是?

蔣敬之聽了覺得有道理,就讓張管事出面辦理此事。正好葉家村有戶人家搬家,急着處理田産,蔣敬之以略低的價格買了十五畝上等田,十五畝中等田和十畝下等田。田裏糧食剛種下沒多久,賣主沒有額外算錢,算是白送給蔣敬之。

別看五百兩兩銀子很多,還真不經花。置田四十畝,花了二百兩,購葉家村宅子一座十兩,金銀玉首飾各一套近一百兩,其他家具布料被褥等雜七雜八的花了近三十兩。其實東西真心不多,所有東西加一起也沒有幾擡。最後蔣敬之又花十幾兩銀子買了三個壯勞力用來種田。

考慮到以後要長住葉家村,買東西不怎麽方便,蔣敬之買了足夠兩三個月的養身用品。

蔣敬之這邊忙着準備嫁妝,葉明澤這邊也不輕松。

由于時間緊,婚禮要在半個月內過完三媒六聘,葉家人頓時忙得腳不沾地。下聘禮,定親,布置新房,走完一道道程序,衆人都累得夠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