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媒人到

當晚,葉明澤躺在床上,思緒如潮。家裏有一百多畝田,正常年份大約能收獲三萬來斤糧食。大興朝小麥水稻畝産兩百斤左右,紅薯土豆玉米這些高産的每畝也只有三四百斤。為了能讓一大家子填飽肚子,葉家多數田地都種的粗糧,水稻小麥加起來只有二三十畝。

葉明澤大致估算了下,葉家大大小小一共近三十口人,每年消耗糧食兩萬斤左右。按每年收糧三萬斤算,扣除十稅二的田稅後,實際只得兩萬四千斤,再刨除丁稅和徭役,幾乎沒多少盈餘。如果沒有出海捕魚的收入,估計現在家裏就得吃糠咽菜,畢竟人不可能只顧吃喝,還需要應付婚喪嫁娶,人情往來等。

這兩年情況好多了,葉明澤和葉則全兩叔侄考上秀才後,每人各有五十畝田的免稅額,只要兩人沒分家單立戶籍,一家子人再也不用出徭役。

以往每年家裏糧食富餘不多,也就沒想着賣,畢竟家裏有糧心不慌嗎!可惜好不容易攢些糧食,碰上災荒年間又沒了,葉家始終沒能攢下多少糧食。

這兩年來,光是省下的田稅就有一萬多斤,家裏糧倉開始日漸豐盈。

出海捕魚每年能得個一二十兩銀子,運氣好得的更多,再加上養雞養豬賣菜添的進項,照理來說,日子不該難過。可惜家裏即将迎來婚嫁的高峰期,再加上五叔進學的費用和一些日常開銷,實在有些捉襟見肘。

五叔已經十九歲,今年鄉試不管能不能中,都會找人做媒。下一個就該輪到葉明澤,一想起這個,他腦中就跳出原主相關記憶的片段——只有想到哪方面,涉及那方面的記憶才會出現。

看完他整個人都愣了。葉明澤喜歡男人,他在現代三十多歲還沒結婚,也有這方面的原因。原先他還擔心怎麽才能說服父母娶個男妻,畢竟以他的常識來看,古代男風盛行,這個可能還是有的。

他下面有兩個弟弟,傳宗接代也不是非他不可,要是擔心孩子的問題,到時過繼一個就好。

現在,這些都不用他操心了。大興朝也分兩種人,男人和女人,看着和現代沒什麽不同,不過這個世界另有一套規則。男子成婚有固定的儀式,娶的一方儀式簡單,只要新婚三日內同妻子圓房就能形成婚契,若娶的是男妻,圓房時第一次必須娶方占有嫁方,否則不能形成婚契。

男子嫁人一方儀式要麻煩許多,定親、新婚三日內圓房和記入丈夫一方族譜是必不可少的步驟。

一旦形成婚契,男子娶方左手腕會顯示一個米粒大小的藍點,嫁方則是顯示兩個相距一寸的紅點,中間一條紅線相連。婚契紋樣初期只分這兩種,随着時間的推進,紋樣逐漸變化,每一個人都将擁有獨一無二的紋飾。

形成婚契後,男子嫁方将只具備受孕能力,娶方正好相反。經過短則半年,長則兩年的身體改造後,男子嫁方就可以受孕,并且只能為婚契對象孕育子嗣,娶方則在婚契形成時身體就變化完畢。

大興朝男女比例大概是11:9。權貴階層中,庶子約有三分之一嫁人,嫡子出嫁的則少之又少。平民中出嫁的男子多為貧家子弟。由于大興朝并不禁止男子嫁人後為官經商,每年總會有些漏網之魚考中文舉武舉,繼而步入官場。

但總體來說,這樣的情況并不普遍,畢竟誰都不是傻子,有文武天賦的子嗣,但凡一家之主有點心氣的,都不會往外嫁,更不用說婚前就考取功名的。

家裏溫氏比較偏心自己的兒孫,不過在葉老爺子的管制下,還不算太過分。像今天的夥食,所有人都是一樣的。只是每隔十天半個月,家裏改善夥食的時候,溫氏會親自下廚,那時主食就會有所區別,像餅子之類,表面看着一樣,裏面則大有乾坤。

Advertisement

葉明澤家和大伯家分到的主食,內瓤裏包的肉蛋之類總會打點折扣。由于每月只那麽兩三次,溫氏又不敢太過克扣,爺爺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懶得計較。雖說溫氏管着銀錢,因爺爺每月要查賬,她只能稍稍攢點私房,太過了,爺爺也饒不了她。

總的說來,有葉老爺子鎮場面,大摩擦沒有,小摩擦不斷,一大家子還算和諧。

葉明澤原本可以舒服地坐館當夫子,每月拿着束脩,豈不悠哉?可考慮到實際情況,原身沒有這麽做。

葉家沒有分家,爺爺等前四個兒子都成家後,把田産分成了六份,爺爺奶奶和他們的兒子一人一份,五叔和爺奶那兩份暫時細分成四份,由剩下的四家每家種一份,爺爺則随便,愛幫哪家就哪家。

等到今年鄉試之後,中舉一切都好說,不中的話,五叔那份歸他自己管,以後再次科舉就要靠他自己,公中只補貼一部分銀錢。兄弟們養了他那麽多年,總有個盡頭不是?

自己份內的田地不是随便種種就行,每年年三十那天爺爺會給每個兒子發紅包,紅包大小就看他們當年的收獲,其中包括糧食收益和下海捕魚收益。爺爺分配很公正,完全按照他們當年的收益比例來分。

紅包包括銀錢和餘糧,兒媳婦娘家的各種随禮不歸公中管,能拿出什麽樣檔次的禮完全看他們每年得的紅包大小。

在爺爺這樣的策略下,除了五叔一直進學,幾乎沒下過地之外,另外幾個兒子媳婦沒有哪個是懶惰的。

除了這些,婚嫁也有規定。不管男女,聘禮和嫁妝公中各出五兩銀子,想要多的,各房自己補貼。

正因為這樣,葉明澤家要照看自己的十八畝和額外的九畝,一共二十七畝田,負擔很重。兩年前葉明溪葉明江還不大,他不想家人太勞累,再說坐館的銀子要歸公,雖說按貢獻紅包能多分點,但賺的束脩最後又能有多少分給他家呢?

人人心中都有本賬,基于以上種種原因,原主就做出了他認為最好的選擇。葉明澤對此持肯定态度,畢竟家人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他們家還好,三叔四叔兩家勞力少,又不肯少種,每年農忙時都要請娘家兄弟幫忙,偶爾實在趕不上農時,還會請一兩個短工。葉明澤看着都感覺心累。

葉明澤的禀米一半換了銀子以備科舉,四分之一換了粗糧,剩下的偶爾換點肉食打打牙祭或幹脆直接□□糧。

每房都有個小爐子,見到哪間屋子有煙味,那多半都是在加餐。

葉明澤兄弟幾個正是能吃的時候,往年分到的糧食都不夠他們吃的。銀子都有用處,父母不會額外花錢買糧食,分到的那點子糧食吃完就沒了,幾兄妹不得不算計着吃。這兩年有他的補貼就好多了,兄妹幾個餓了就煮點,臉上幾乎不見菜色,一家子人越來越健壯。

迷迷糊糊中,葉明澤上下眼皮開始打架,他沒有同本能進行抗争,直接閉眼入睡。

一夜好夢。

一早,葉明澤就被二弟叫起床。哎,從這天開始,他不再有病號的待遇。日子變得異常忙碌充實,他除了上山下田,還要抽空溫書。他雖有原主的記憶,也要花時間消化吸收不是?

這一天,葉明澤正在給自家菜地除草,二弟急匆匆過來喊人:“大哥,有官媒來給你說親,爺爺說要問你的意見。”

“怎麽會是給我說親?五叔不還沒有結親嗎?”葉明澤略感詫異。

“好像給你說親的對象有些特殊,我只聽了一嘴,具體的不清楚。”葉明溪猴急地拉着他往家跑。

“你急什麽?人在那又不會跑。”

“呵呵,大哥,我這不是好奇嗎?”

兩兄弟到家時,葉明澤見父母爺奶叔伯嬸嬸全都坐在堂屋上,邊上有兩個不認識的,一個打扮的很鮮亮,一看就是媒婆。另一個聽爺爺介紹,和他們家有着七拐八拐的親戚關系,按輩分他應該叫她楊姑婆,這次說親就是她搭的線。

“明澤,情況是這樣的,這次給你說親的對象是罪臣之後,叫蔣敬之。他爺爺是侯爺,這次被對頭陷害,家産被罰沒,全家被判流放苦寒之地五年。他是長房嫡長孫,今年十八歲,前段時間正好生了場病,現在大病初愈,身子虛弱,需要地方養病。苦寒之地會要了他的命,侯爺就做主讓他嫁人。”爺爺簡要的說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大興朝但凡被家人罪及的未婚男女,只要不是罪及姻親的,從判刑那天算起,皆可在一個月內外嫁免除罪責。正常情況,作為嫡長孫會陪着長輩受苦,畢竟男子出嫁後就算是外人,多數男子寧可吃苦也不會選擇嫁人。

這次情況特殊,為了保命,蔣侯爺連家族精心培養的嫡長都孫放手了,畢竟疼愛的孫子的性命比什麽都重要。

“這位就是說親對象葉明澤?”陳官媒仔細打量着,看他雖出身農家,卻自有一番氣度,對此還算滿意。

“是的,這就是我二孫子。”葉老爺子附和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