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鄉試
葉家村這邊用水不緊張,只是比起往年水位有所下降。後來全村都給旱地作物起壟,村民只需要每隔幾天給壟溝灌水,再人工從壟溝裏舀水澆灌作物就行。雖說如此,秋收到來前,葉家村還是幾乎人人退了一層皮。
最先收獲的是紅薯,這種作物比較耐旱,畝産只比往年少個一二十斤。葉家村到處洋溢着喜悅之情。雖說村子不缺水,但架不住旱情發生時勞力不夠。往年這種情況能有個七八成收獲就不錯。
一片熱火朝天之中,鄉試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葉明澤和葉則全倆叔侄早在秋收前就已經出發。考慮到陽山縣附近出現不同程度的旱情,為了生員的安全着想,知縣曹大人提議考生統一時間結伴而行,并派了幾個衙役護送。
葉家只有一輛驢車,鄉試正好趕在秋收初期。這個時候,正是它使用最頻繁的時候。家裏原打算讓他倆搭車去府城,蔣敬之仔細考慮後,決定把他自己的馬車貢獻出來。
這輛馬車是從帝都跟着他一起乘船過來的。林文珏當初買的時候就考慮到蔣敬之以後的夫家情況,車廂和馬匹挑的都是爛大街的貨色,跑在路上一點也不顯眼。
八月份天氣還很熱,兩人準備的幹糧不多,只帶了一些米面糧油以備不時之需。
跟随大部隊一起出發的,多數都是窮秀才,自己有馬車的很少。以致葉明澤叔侄倆那輛普通的馬車,也迎來部分秀才們的豔羨目光。
一路行來,麥浪滾滾,滿目金色。原本農人臉上該洋溢着豐收的喜悅,可事實卻不然。
葉明澤透過馬車的窗子,望着在官道附近勞作的農人。他們多數人都面帶愁容,偶爾捏捏麥穗,感覺心情更不美了。
差不多半個月後,成熟的早的小麥就能開鐮。可你看看,灌漿期間水分跟不上,到現在為止,麥穗還有一部分是癟的,今年小麥鐵定減産,農人臉色能好看才怪!
陽山縣還算好的,田地雖旱,卻不見開裂。熬一熬,也能撐到明年秋收。等他們途經攏梅縣時,情況更加糟糕。要說陽山縣能有往年的七八成收獲,那麽攏梅縣最多只有五六成。
這麽點收成,可能口糧都不夠。更不要說那些佃農,估計要舉債度日。
旱情最嚴重的攏梅縣都沒出現逃荒現象,其它縣城那就更不可能了。葉明澤不得不感嘆,大興朝子民要求真低,但凡日子還能過下去,很少有人願意背井離鄉。
到了後面,越接近府城,旱情越輕。陽山縣和攏梅縣附近幾個縣城,受到旱情的影響,趕集的人少了不少,不複往日熱鬧,府城卻依舊繁華。
府城是葉明澤見到的第一個真正能稱得上繁華的古城。原主最遠只到過陽山縣,沒有府城的記憶。葉明澤稍作休息後,準備去最熱鬧的墟市——長樂坊見識見識。
Advertisement
長樂坊主要服務對象是中等戶。有點閑錢,閑錢又不太多,這群人的消費能力很強,且人數衆多。
這裏中間鋪子林立,兩邊是自設的攤位。今天不是趕集的日子,人流照樣洶湧。
除去鄉試的費用,葉明澤手頭能動用的銀子不多,這裏倒正适合他。
多數攤子鋪子,他都只大略看了一眼。當路過一家首飾店時,葉明澤突然想起他還沒給蔣敬之買過任何飾品,遂打算進去看看。當初下聘禮時,只有五兩銀子的額度,考慮到蔣敬之的特殊情況,飾品買了他可能也不會用,幹脆直接把這部分費用折成現銀給他。
擡腳進入,發現店裏還是男客占多數。這也好理解,大興朝很多習俗介于唐朝和宋朝之間,對女子雖沒有明清規矩那麽大,也不能頻頻逛街不是?
大興朝也有戒指,只是它是純粹的飾品,沒有現代那樣特殊的意義。葉明澤大致看了下,戒指樣式不少,也有不少精致漂亮的,卻沒有一種令他心動。
就他手頭那點銀子,買對銀戒指還挺寬裕,買其他的那是不用想了。
“掌櫃的,你們這接定做嗎?”
“這位客官,那得看具體情況。你要做什麽樣式的?”王掌櫃拿出一本樣冊遞給葉明澤。
葉明澤翻完一整本,并沒有找到特別中意的,幹脆就自己設計一個:“掌櫃的,我畫一個,你看看能不能做。”
王掌櫃把葉明澤領到旁邊的隔間,招來夥計,上茶招呼。
畫樣子的專有筆墨都是現成的,葉明澤挑了根合适的,刷刷幾下就畫出戒指的樣式。
戒身沒做改動,就是最普通的樣式,戒面則完全不同。一對戒指,一片彎彎的葉子環着一滴下落的水滴,其中一個水滴在葉子上面,另一個則在葉子下面。戒指內側分別刻了“澤”字和“敬”字。
本來葉明澤只打算做成全銀的,雖然這樣不大好看,奈何囊中羞澀不是?沒想到起了變故。掌櫃看了後,中意這個式樣,打算為鋪子買斷樣式。
“掌櫃的,這個對我有特殊意義,完全照搬肯定不行。你可以把圖樣稍作改動,做成耳墜,鏈墜和各種墜挂。當然,戒指排除。我不希望以後看到類似的戒指。”
雙方很快達成協議。戒指免費,另還給了二兩銀子。戒身仍是銀制,戒面葉子紋路采用金線,水滴則為淡藍色寶石,當然只是邊角料。本身這種成色的寶石也不算貴重,邊角料則更便宜。
這是葉明澤在大興朝賺的第一桶金。對于他這樣見慣了大世面的,也不免心情愉悅。更重要的是誤打誤撞中,給他開啓了一條來錢的路子。他決定鄉試後,榜單出來前,盡量多畫幾個首飾樣式。
很快就到了鄉試的日子。當初出發的時候,蔣敬之派了青峰充當暫時的馬夫。這些天來,一些瑣事都是他在忙碌。
這天一早,府城貢院門口人潮湧動。
鄉試一共分三場,每場三天。即使早早做完卷子,也只有第三天才能提前離開考場,前兩天離開的視為放棄。
青峰提着兩個考籃,裏面的東西是參考蔣敬之意見準備的。經過一番檢查,葉明澤叔侄倆
被放進貢院。兩人運氣都不差,分到的號房遠離茅廁。
卷子內容不離四書五經之類,葉明澤還算熟識。雖達不到原身的高度,應付個鄉試還不在話下。
鄉試三場下來,人人一臉疲憊之色,期間還有昏倒在考場被擡出去的。對此,葉明澤也諱莫如深,簡直是一言難盡。想來沒有人願意再來一次。
等榜單的日子,葉則全忙于結交同好。讓葉明澤自己選的話,他并不想為官,這倒沒什麽特殊原因,只是個人喜好問題。因此,多數時間,他都安靜地呆在客棧,塗塗畫畫,偶爾才被葉則全拉出去會朋。
葉明澤并不是專業首飾設計師,除了一些印象深刻的,他記得的式樣并不多。再加上他自己的一點想法,删删減減,幾天內出了十幾套首飾圖紙。多數都是項鏈耳環手鏈戒指,簪釵步搖之類現代幾乎沒人用的,他也沒費時間去弄。
“王掌櫃,戒指做好了?”
“哦,是葉公子。裏面請!”王掌櫃拿出一個小盒子,盒子做工甚好。
葉明澤打開盒子,絨布上面并排放着兩只男式戒指,大小差不多。成品賣相不錯,比他想象中的要好。其實古代很多精細手工藝并不比現代的差,有的甚至更好。
“貴店師傅手藝不錯!”葉明澤收好戒盒,拿出準備好的圖樣,“掌櫃的,你瞧瞧這些式樣如何?”
王掌櫃一張一張認真地翻看。看完,又請來手藝最好的工匠師傅,讓他把把關,看那幾樣複雜的首飾,是否能打造出來。
“王掌櫃,這兩種有點難度,做成成品比較麻煩,其他的沒有任何問題。”
“知道了,你先下去。”了解清楚後,王掌櫃頗為決斷,“葉公子,本店一般提供兩種方案,一種是直接買斷,另一種是賣出去的前一百件成品抽成。你選哪一種?當然買斷價格和抽成比例,我們好商量。”
“買斷吧,過幾天我就要走了。”葉明澤知道抽成可能賺的銀子更多,但考慮到來一趟府城實在是不容易,他果斷選擇買斷。
每一個樣子只能做一種質地的首飾,這個式樣你打成金的,決不能再來一套銀的玉的,這不利于價格定位。
同樣的圖紙,做成不同質地首飾,他能拿的錢自然也不同。兩人經過好一番篩選,最終,金銀玉首飾,各定了幾樣。
葉明澤拿着到手的三百兩銀子,頗為感慨。幾千年的文化,最後在他手裏只彙聚成這麽十幾張圖紙。他又不是專業的,想要再來一張,短時間內是不能了。
衣食住行,衣,現代的根本不适合這裏,他也不擅長,排除;食,除了一些家常菜和一些衆所共知的菜品外,其他的他都不了解,排除;住,他最多能琢磨一下如何改建浴室廁所,現代家具之類,他能記起來的都很簡單,太容易被模仿,也不适合;行,都是各種牲口拉的車,倒是可以考慮一下彈簧減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