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鱿魚幹
這三網撈的都是鱿魚,其他魚類很少。
葉父他們下了兩次漁網後,就在葉明澤的船上幫忙。看着一船艙的鱿魚,幾人都很無奈。這些都只能自家吃了,新鮮品種,一時半會難以推銷出去。
雖說有點遺憾,葉父一行人仍是嘴角飛揚,歡快地往家劃。
等他們回到葉家村,小碼頭邊已圍了不少人。多數都是看熱鬧的,秋收後,大夥都閑着,哪有熱鬧人就往哪湊。新船下水,忌諱多着呢。這裏的人都相信,第一次出海的情況将預示以後的收成。要是那麽大條船,空艙而回,笑話可鬧大發了。
其他那些個頭最小的漁船是不用靠碼頭,能直接拖上岸的。葉明澤這條不行,必須停靠在小碼頭上。
這會天冷,白天出海沒問題。夏日時光,多數都是在晚上出海捕魚,第二天天還沒亮就要去鎮縣賣魚,否則白天出海魚非得發臭不可。
船一靠岸,葉明澤就搬起一簍鲳魚,第一個走下漁船,後面緊跟着蔣敬之。碼頭上,葉家多數人都到了,看他們搬東西下船,紛紛上前幫忙。
葉明澤:“娘,簍子不夠,還有不少沒裝筐,您和弟弟回家多拿些。”
“哦,哦,好的。”江氏嫁過來二十多年,還沒見過哪條船有這麽多收獲。
旁人看着一筐又一筐往往外搬,嫉妒羨慕恨,什麽樣的表情都有。
“咦,怎麽都是鱿魚?”有人發現後面搬出來的多數都是鱿魚,心裏總算平衡不少。
“我就說嗎,葉林福家今年運道也太好了點,要是這次都是鲳魚,豈不又大賺一筆?”又一個心理失衡的。
“就算除去後面的鱿魚,光搬出來的鲳魚就有好幾百斤,至少值一兩多銀子,可不就小發一筆?”
“看這勢頭,林福家這是要發啊!”幾個老頭子心裏門清。
“是啊,他家日子過的越來越旺。”說話的老頭頗為羨慕,再想想家裏,簡直不能比啊。
很快,江氏和葉明溪葉明澤,拿着一疊筐子返回碼頭。
Advertisement
這次收獲很大,不少和葉家走的較近的人都來幫忙,拉了兩三趟車子才拉完。
鲳魚拉回葉家,鱿魚大多都拉往蔣宅,葉家只留下一小部分吃個新鮮。
葉家村人都很感慨,特別是一些有見識的。這次是運氣不好,多數都是鱿魚,下次誰能保證不是別的魚呢?種類不重要,重要的是一次能捕到近兩千斤魚。這在葉家村可是從來沒有過的。
葉明澤和蔣敬之稍微收拾一下,進房商量以後捕到的魚該怎麽處理。這條船雖然歸在蔣敬之名下,但是他們不可能一點都不顧葉家。村裏那麽多人看着,葉明澤不為自己考慮,也要為父母想想。這裏不比那些大戶人家,媳婦嫁妝補貼婆家是常事,運氣不好,碰到比較極品的婆婆,即使自己不願意拿出嫁妝,她也會想着法子逼你拿出來。常年累月下來,不但沒有積攢下私房,拿嫁妝倒貼的比比皆是。
當然,蔣敬之的狀況不同,葉家除了溫氏會有些牢騷,幾個嬸嬸心裏嘀咕一下,至少明面上沒人會觊觎。問題是,在這裏,媳婦嫁妝雖是私産,不算在公中,卻會算在葉明澤的小家裏。村子裏,夫妻財産哪能分那麽清?他們不拿出一點孝敬家裏長輩簡直說不過去。
這種事上,葉明澤夫妻兩人都不好主動開口,房裏很安靜。其實,蔣敬之對錢沒太大概念。即使來到葉家村,他也沒缺過錢,自然對這些漁獲不大放在心上。
短暫的沉默後,還是葉明澤先開了口,他對蔣敬之還算了解,知道他沒那麽小氣。
“敬之,每次出海收獲,分家裏一部分,不多給,盡他們吃就行。想賣那是不可能的,省的慣出他們不勞而獲的習氣。”
“行,你安排吧!”蔣敬之雖不怎麽在乎這些,但對于葉明澤做決定前,會顧及他的想法,還是有絲小雀躍的。
有了決定後,葉明澤當即告知葉老爺子:“爺爺,這些都留着家裏吃,不用省。”
“嗯,明澤你做的很好。”葉老爺子人老成精,一看這個架勢,哪能不明白葉明澤的意思。對此,他是很贊同的。看着葉明澤拿出的一簍子鲳魚,少說也有二十來斤,二孫子兩夫妻都不小氣啊!葉家這樣子家境還不錯的,平時捕到魚,都很少舍得自家吃,基本都拿到縣城裏賣。這些敞開了吃都能吃好幾天。看樣子,家裏人以後都有口福了。
和葉老爺子商談妥當後,葉明澤夫妻來到蔣宅,開始處理鱿魚。他打算都曬成鱿魚幹,一半放鹽,一半不放。
鱿魚幹制作起來不難,從腹部剖開,取出內髒、脊椎骨和眼睛,還有類似于牙齒的東西,再把鱿魚須上的東西也處理幹淨,然後吊挂晾曬兩天左右即可。
葉明澤示範後,秦媽幾人很快就上手,甚至做的比葉明澤還好。沒辦法,女性在這方面有天然的優勢。
“娘,大伯母,你們怎麽過來了?”葉明澤擡頭正好瞅見,後面還跟着兩家的丫頭。
“這不剛忙活完,現在有空就過來看看。有什麽我們能幫得上的?”大伯母知道這個二侄子恩怨分明,幫着他,對自家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行,很簡單,你們按秦媽那樣做。”說起這個,葉明澤想起家裏鹽不夠曬制這麽多鱿魚,明天正好進城買一些。
往日,葉明澤不進廚房,不用跟鹽打交道,現在冷不丁接觸到,倒是讓他想起,鹽在這裏可是個精貴物什,要二三十文一斤,比豬肉都貴。他知道怎麽曬制海鹽,這次卻趕不及,只能少做點鹹味鱿魚幹。
當晚,葉家餐桌上出現了爆炒鱿魚,清蒸鲳魚,一大家子人大快朵頤。尤其是爆炒鱿魚,特別受小孩子們喜歡,一盤子菜一人幾筷子,轉眼間就沒了,都嚷着沒吃夠。
呵呵,家裏別的不說,鱿魚可不缺。現在還新鮮,別以後天天吃,吃膩味了。
第二天,葉明澤讓他父親托人給出嫁的大姐和兩個姑姑以及外祖父母送些魚。這個是這裏的規矩,只有新船第一次出海才有這個待遇。以後将不再按照規矩行事,只憑親疏關系送禮。
這次出來,葉明澤把蔣敬之也帶着。他一直在家調養身體,很久沒出外看看。
陽山縣還是老樣子,只有幾條街道比較熱鬧。今天正逢大集,西市這邊人來人往,都是趕集的農人。
葉明澤他們去的是海鮮批發市場,在西市的最裏面。當然這裏也零賣,魚市最外邊都是零散的賣家。
陽山縣城靠海,這裏不缺魚。魚市上出貨量很大,光靠本地人當然消耗不了這麽多。這裏來來往往的多數是外地貨商,批發價才三五文的海魚,賣到內陸起碼漲到十文以上。一些容易壞的,甚至能漲到幾十文。利潤空間大,風險自然也不低。沒點承壓能力的,還不敢做這個活計。
魚市腥味很大,連葉明澤都不大習慣,更不用說蔣敬之。
“這次先忍忍,下次讓明溪明江跟着張伯過來。”葉明澤拍了怕蔣敬之的肩膀,以示安慰。
蔣敬之示意沒事,緊皺的眉頭卻顯示他現下并不好受。
來之前,葉明澤根據鲳魚個頭大小,分了三個檔次,特別大個的,特別小個的和一般大小的。中間檔次跟平常賣一樣,四文一斤,小的兩文,大的六文。
葉父熟門熟路的找到地方,擺開架勢,開始吆喝。出貨一向不歸葉明澤管,這還是他第一次親臨現場,感覺別有一番風味。
集市上,海魚種類不少,大部分近海魚類都能看到,有不少攤位上還售賣蝦蟹貝類和海菜。葉明澤看自己幫不上忙,就帶着蔣敬之逛起魚市。
這次出海沒弄到蝦蟹,葉明澤索性一樣買了一種。家裏小魚小蝦不缺,這種個大的卻很少吃到,他也有點饞了。
蔣敬之雖不習慣這裏的味道,卻仍看的津津有味。帝都那邊新鮮海貨很少,他能吃到的多數是幹制品,味道跟鮮貨不大一樣。在這裏幾個月,倒是吃了不少鮮魚鮮蝦。
葉明澤又買了一些海産後,把東西放在葉父那裏,拉着蔣敬之出了魚市,逛起西市。
西市人聲鼎沸,正逢秋收後第一個大集,這是難免的。平常不趕集的日子,這邊人流會少很多。
看了一會,發現賣的都是自家有的零碎東西。葉明澤興趣不大,索性拉着蔣敬之去雜貨鋪買鹽。
雜貨鋪這邊比西市要清淨許多。兩人慢悠悠地走着,時不時進店看看,偶爾買點自己感興趣或家裏沒有的,倒也怡然自得。
大興朝生産鹽不容易,雜貨鋪裏賣二十五文一斤,這個價格還算公道,有些地方甚至賣到三十文以上。葉明澤買了十來斤,差不多夠這次用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