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買人
逛着逛着,兩人到了人市。今年陽山縣附近出現旱情,雖不至于逃難,賣兒賣女的卻多了起來。
人市上多數人都衣衫褴褛,面黃肌瘦。看到他們,葉明澤想起可能要面臨的末世,又想起自己身上的變化,便想在人市上碰碰運氣。
詢問一番後,他選了個口碑不錯,做人口買賣的方中人。葉明澤表明來意,想找幾個力氣大的仆役,男女老少都行。方中人聽後,在人市晃蕩一圈,他後面就跟了六七個人,還真是男女老少都有。
“葉公子,別看這這幾人多數都瘦不拉幾的,還真就是這個人市中力氣最大的。力氣略小些的還有不少,要是公子需要,我就叫他們過來。”
“暫時不用,我先看看這幾個。”葉明澤這次挑選仆人目的性很強,這關系到以後他們的生存,只要人品不過關的,其他一切免談。
這批人看着都老實巴交的,想是農家出身。參考蔣敬之的意見後,葉明澤決定把這七人全都買下。知人知面不知心,現在看着都還好,要是以後出現問題,再發賣就是。
這七人中,有一個近五十的老爺子,三個青壯年男子,兩個媳婦子,還有一個不到二十歲的小夥子。
“都說說你們以前幹過哪些活,有什麽手藝,從左到右,一個一個來。”蔣敬之家裏曾經仆從如雲,對這個還算有點經驗。
一番提問下來,七人的詳細資料到手。
孫老爺子給了葉明澤一個驚喜,他居然會看天氣。出海最重要的就是要規避各種海洋災難性天氣,有他坐鎮,安全性大大提高。
葉家村人每次出海前,都會詢問村裏有經驗的長輩,得到他們肯定,才決定是否出海。要是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他們寧可錯過一個好日子,也不願冒險出海。由此可見,懂得看天氣的人才是多麽重要。
那還只是在出海前。一旦出了海,海上天氣變化快,各人只能憑他自己的經驗判斷,一個不慎就可能葬身大海之中。要是船上有個會看天氣的,能大大提高船上人員的生命安全。
除了孫老,那個年輕小夥子馮大山會一點子木工,別的不好說,打個桌子椅子的沒問題。其他幾人,都是平常的農家子弟,幹農活都是一把好手。
看着這七人,葉明澤想起一個問題:“方中人,他們還有家人一起發賣嗎?”
“有的,我馬上去叫人過來。”方中人聽還有生意,樂颠颠地跑了。
孫老沒有家人,只身一人。有家人的只有四個,馮大山有個十五歲的弟弟。兩個青壯年,甄慶有個男妻和一兒一女,孩子都還小,另一個王貴帶了一個小男孩。文氏家人最多,一家五口,丈夫,兩個兒子,一個女兒。
Advertisement
整家人一起買下的最是劃算,小孩子基本算是附帶。這麽十六個人,光小孩子就有五個,葉明澤只花了六十兩就全部買下。
近二十個人堆一起太引人注目,葉明澤讓其他人在人市入口等着,自己帶着蔣敬之和原先的七人繼續挑人。
葉明澤告訴七人接下來挑人的要求,只挑選那些讓幾人感覺特別舒服的。
聽着主家奇怪的要求,七人也沒什麽意見。一個攤子一個攤子輪着看,還真就找出五個符合要求的人來。
葉明澤沒說之前,七人還沒什麽感覺。一旦有了這個意識,他們也覺得奇怪,怎麽從前就沒有這種感覺,是他們以前忽略了還是?
這五個人分開時還沒多大感覺,聚在一起,再加上蔣敬之,影響範圍波及到周圍幾個攤子。幸虧還沒人注意到這點,要不哪還輪到他來撿這個便宜?
這幾個人已經初步具備安撫人心的功效,假以時日,随着時間的推進,想來能力會變得更強。
前面買的七人,葉明澤還無法确定其中有幾個是哨兵。後面買的五人,基本能夠斷定,應該都是向導。
葉明澤将五人全部買下,包括他們的四個家人,一共花了三十五兩。這一次,他總共買了二十五個人,其中小孩子七個,花費九十五兩銀子。原本準備買田置地的一百兩幾乎花了個精光。算一算,他手頭還有不到二十兩。這還多虧他在葉家村呆着,幾乎不花費什麽錢。
這麽一來,葉明澤和蔣敬之手上有三十七個仆役,而他們只有四十畝田地,一年的産出還不夠這些人嚼用。不過,這些都是小事情。葉明澤這次買人本就是為出海捕魚準備。
他覺得這些人還不夠用,以後至少得配備一個造船工匠,最低要求是會修船,再算上會看魚群的,差的還不止一個半個。慢慢來,先讓這些人輪流出海,賺些銀錢周轉,等明年再視情況而定。
這些人在髒亂的人市呆了幾天,不知道身上有沒有疾病。葉明澤不放心,帶着他們去醫館挨個檢查,看沒什麽大問題,準備打道回府。
路過布店時,蔣敬之想起,家裏沒有那麽多被子,又拐進店鋪,買了些便宜的布料和棉花。家裏那一畝田的棉花,葉明澤和他說過要為家人添置新被子新棉襖,他就沒打算動用。
買人花了不少時間,等到和葉父約好的集合點時,他們已經等了有段時間。看着跟在兒子後面的一大堆人,葉父有些莫名所以。
四人來時乘的馬車,現在多了二十幾個人,一輛車就不夠用了。葉明澤簡單交代了一下,葉父沒有多問,又去雇了兩輛馬車。
三輛馬車進村,又一次引起了村民的圍觀。葉家村原本只有董家有一輛馬車,後來蔣敬之帶來一輛,總共才兩輛。現在一下子就見到三輛,不引起圍觀才怪。
幸好,蔣宅在村東邊上,圍觀的人群也沒有尾随,否則見到這麽多人不詫異才怪。
葉明澤是臨時想起買人,因此蔣宅裏沒有準備,只能臨時收拾出剩下的房間。每戶一間,不夠的話,單身的人幾個人拼一間。
錢所剩不多,葉明澤沒有買成品,只好讓新買的媳婦丫頭連夜趕制被褥。
等先買的七人整理幹淨,葉明澤仔細詢問後,發現他們并不是天生神力,原先力氣是比旁人大一點,卻不明顯,最近一段時間才漲了力氣。
聽後,葉明澤心中有數。他挑出十六人,分成兩撥,每撥八人。這次挑來的疑似的哨兵向導,均勻分在兩隊裏。兩撥人輪流出海,這回是歇人不歇船,但凡能出海的日子都出去。
蔣敬之奶娘一家比較特殊,葉明澤沒打算讓他們出海。和蔣敬之商量後,決定張伯為蔣宅管事,秦媽領着幾個媳婦子和丫頭,負責管理廚房。張森*暫時沒派活計,蔣敬之有事時,正好方便随叫随到。
葉家村這裏有一點很不好,那就是這裏只能種一季糧食。同樣的畝數,南方能養活的人數是這邊的兩倍。這邊兩畝半田才能養活一個人,這還是在正常的年份,其他開銷幾乎沒有的情況下。要是碰上病痛,甚或遇到災年,就等着忍饑挨餓吧!
安頓好仆役後,蔣敬之在蔣宅用遲來的午飯,葉明澤則趕回葉家,相信娘和小妹肯定有給他留飯。蔣敬之雖不再吃藥膳,但他現在的食物也是很精細的。停藥膳後,原本他想和葉家人一同用飯,結果葉明澤沒有同意。蔣敬之身體還是比平常人稍弱,吃食盡量營養豐富些為好。葉家夥食逐漸改善,但還沒達到這個标準。葉家現在還沒有那個能力,天天吃符合蔣敬之身體需要的飯菜。
葉明澤到家後,葉柳把留好的飯菜端進他房裏。此時,葉父已經用完飯,他背着手,慢慢踱進葉明澤房間。自從大兒子成親後,他還沒進過新房。把早上賣魚的錢遞給大兒子,一共一兩銀子。葉明澤沒和自家父親客氣,也不推辭,爽快的收下。
“明澤,你們買那麽多人,用來幹什麽?”葉明澤只跟他們簡單說了下,具體原因葉父并不清楚。
“主要是讓他們出海捕魚,農忙時幫着下田。”
“那麽些人,一年得消耗多少糧食?你媳婦田地出産還不夠他們吃的!出海風險又大,不是每回都能有這次的收獲,養這麽多人劃算嗎?”葉父心中憂慮,大兒子一家如果日子過不好,他們也開心不起來。畢竟他還有三個兒女要照顧,不能全都補貼給大兒子。他自然是希望自家孩子日子越過越好。
“爹,不用擔心,多了不說,每出一次海,撈個一百來斤還是沒問題的。”葉明澤就不相信,他們運氣能差到如此,拖一天網卻什麽也撈不着。
葉父原本不置可否,突然想起,上次他大兒子在海水裏拖着漁網到處走,覺得這麽做,還真有可能每次出海都不空手,也就不再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