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分家

進入三月份後,氣溫逐漸開始回升。雖然最低溫度仍有零下十幾度,白天卻在零度左右。村子裏變得越來越有人氣。

這天是葉林福家小兒子葉則全成親的日子。村子裏能來的人都來了,院子裏擠擠挨挨。葉則全的同窗同僚自是不和葉家村人坐一起。堂屋上另開了幾桌,由葉明澤和蔣敬之在座上陪着。

葉則全的新房改建過,分了內外兩間。外間住丫鬟媽媽,內間住小夫妻兩個。

申時初,喜樂響起,新娘子的花轎擡進了葉家。劉二小姐這次只帶了兩個下人,一個大丫鬟,一個媽媽,再多沒地安置不是?其他的人先一步住進了葉則全在縣城買的一進小院裏。

這次她只住到回門那天。由于家裏大伯母也姓劉,只能委屈她叫小劉氏。這個稱呼也只在葉家村被叫一下,到了縣城,她自會被人稱為葉五夫人。

當初蔣敬之嫁進來時,成親第二日的頭一餐,他并沒有做。這對于男妻來說,可做可不做。對于女子來說,至少也得意思一下。不要求全部都做,奉上一兩個拿手好菜,還是應當的。

小劉氏做了一道瘦肉粥,其他的由她帶的廚娘完成。這頓早餐做的很是精細。葉老爺子考慮到小兒媳婦只會在葉家村呆兩天,這兩天的吃食張羅的很是豐盛。

蔣敬之比小劉氏還大兩歲,卻比她小了一輩。今天自然也收到了禮物,一個男式銀釵。不算貴重,卻也算符合他現在的身份。

當天晚上,葉老爺子告知幾個兒子,明天分家,并大致說了如何分法。幾個兒子都沒有意見。

第二天一早,葉家村村長和葉氏族長早早來到葉林福家,為他們分家做個見證。分家這麽重大的事情,自然也少不了葉老爺子兩個弟弟。

等所有人到齊後,葉老爺子宣布開始分家。

所有財産分成六份,五個兒子一家一份,葉老爺子一份。

田地一共一百零八畝,原先每房負責的那十八畝田自然歸在他們各自名下,剩下兩畝菜地,五個兒子一家三分地,葉老爺子五分地。

糧食一共還有四萬多斤,每家分到六千五百斤,多餘的歸葉老爺子。

家裏的漁船作價三十兩銀子,最後由老三老四兩家一起拿下。其他人每家分到五兩銀子。

家裏還有七十幾兩銀子,一家分十兩。葉則全上次借的四十兩,這次一并都還了。

Advertisement

至于葉家這個宅子則歸老兩口。他們家在村裏沒有其他房子,幾個兒子需要自己買地建房。

剩下的都是很瑣碎的東西,菜蔬家畜農具之類,也一一劃分。

最後是葉老爺子老兩口的贍養問題。沒想到前面都順順當當,這個問題倒讓幾個兒子起了反應。

葉老爺子決定跟着小兒子住。葉家村多數人家都是跟着大兒子住,他們家比較特殊。

其實沉下心來想一想,完全能理解葉老爺子的想法。家裏出了兩個舉人,葉老爺子肯定會在兩人之中選一個,葉明澤是孫子,總歸跟葉老爺子隔了一輩,這還沒算上溫氏。兩個原因加在一起,他也沒其他的選擇,只能跟着小兒子。

這個消息就像石子落進水中,只蕩起一絲漣漪,很快就被大家消化。

至于贍養問題,葉老爺子和葉則全名下的三十六畝地,老大老二老三老四,一家負責四畝,剩下的二十畝,他打算佃出去。之後除了四時節禮之外,不用他們再操心。葉家老宅可以任他們住,直到房子建好為止。當然沒有哪個兒子會死賴着不走。

葉明澤一家聚在一起,商讨接下來的方案。

葉母算了算手中的銀錢,算上今天分到的,差不多有五十五兩,起個房子還是綽綽有餘的。葉父葉母原本只想買個兩畝地左右的宅地,葉明澤沒同意。他打算把村西北角靠近後山這一片全買下來,只可惜現在錢不夠,只能先買一部分。宅地比農田便宜不少,在葉家村,宅地每畝差不多一兩銀子。

他手上還有三十幾兩銀子,只能先買三十畝宅地,蔣敬之手上的他不打算全部動用。他們一家先在宅地中間圈出一個三進院落。暫時只起第一進的七間正房,其他的等以後有錢了再說。三進院落周圍再起十五個獨立的一進院子,每一進都占地一畝。這麽算下來,十八進房子最少能容納五百多人,住個一千人也是沒問題的。

剩餘十二畝地,正好作為菜地,還能養些雞鴨豬鵝之類家禽家畜。這個比例還算正常。這邊每家後院和前院基本一般大,後院多數都用作菜地。

葉明澤為了以後考慮,提議父親和大伯商量,讓他們把房子建在他們邊上。兩家人挨着方便互相照顧。

葉父和葉明澤當天就把宅地買下來,正式的紅契要村長去陽山縣城官府辦理。地契自然是記在葉明澤名下,起房子的錢也由他來出。父母手中的銀錢和田地都歸他們和兩個弟弟,算是葉明澤對兩個弟弟的照顧。

葉父葉母知道葉明澤夫妻兩個手中有錢,也就随大兒子的喜好,沒有多管。

葉家一下子分出去四家人,每家還都要起房子,葉家村頓時熱鬧起來。特別是葉明澤買了偌大一片宅地,村民議論了好些天。

很快,到了小劉氏三朝回門的日子。葉則全夫妻倆直接回了陽山縣城,葉老爺子和溫氏則暫時留在老宅裏。他們要等二十畝田租出去後,才會跟着小兒子過。

三月末,溫度仍是不高,葉家村的漁船卻陸陸續續開始出海。葉明澤自然也不例外,他現在急缺銀子,正愁着呢。

四月初,田地開始化凍。葉明澤家後院的十二畝地,由下人花了幾天工夫松了一遍土。葉明澤留出一大塊地育苗。誰知過了好幾天,都沒有出苗的跡象。

詢問父親後,最後得出結論,可能是溫度不夠。葉明澤也沒什麽好的法子,只能在上面鋪一層稻草意思意思。誰想沒過幾天還真就出苗了。不出苗的情況整個葉家村比比皆是,葉明澤也沒讓葉父瞞着。等村民知道後,都按此方法辦,家家都順利完成育苗。

苗是育出來了,可是土壤溫度不夠,還沒法大範圍移栽。每家的稻草稭稈不夠鋪滿所有的田地,家家戶戶只能選擇部分田地種上。其他的得等溫度再高點,才能移苗。

溫度這麽低,這可不是個好兆頭啊。村裏的老人看着只能唉聲嘆氣。

到四月底時,有部分糧食再不種就得錯過農時,葉家村人不得不開始嘗試移栽,結果有不少都沒能成活。育苗多的還好說,繼續補上就是。那些育苗少的,可不得抓瞎?

缺口那麽大,不補種不行,只得重新育苗。就算種晚了收獲少點,那也比空着完全沒有收益強吧!

葉明澤當初育苗的時候就考慮到有可能面臨這樣那樣的問題,每種都栽了不少,倒不用擔心這些,沒成活的都順利補上了苗。

很快,葉明澤家的七間正房就起好了,一色的青磚瓦房,地面也鋪上了青磚。喬遷宴後,一家人高高興興地搬進新房。

葉明澤外祖父母留下來住了幾天,姥娘家人都由衷地為他們一家子高興。建房子的時候,兩個舅舅過來幫忙,被葉明澤勸了回去。他都是花錢請的工匠,自家人都沒動手,怎好意思讓舅舅上去幹活。

“大丫頭,還是你有福氣啊!”姥娘想起自己的小女兒就頭疼。那家子人那麽待她,她還喜歡的跟個什麽似的。沒事就上娘家來哭訴,順便搜刮點東西回婆家。這麽些年下來,她都煩了,更何況家裏其他人,“明澤是個好的,有他在,我是不用再為你操心了!”

“娘,各人有各人的緣法。小妹,你就随她去吧。她那性子不改,到哪都過不如意。”葉母對這個小妹早已經死心,“別管小妹了,娘,你不正也享明澤的福嗎?”

姥娘一聽也笑開了眉。從去年秋天開始,大女兒家的各時節禮都很豐厚,海貨更是不斷頓的吃。她家離葉家村有六七裏地,并不靠海,原先想要吃點海魚,還得上鎮子縣城花錢買。現在光外孫子送的都吃不完,還能餘出一些送人。

“娘,家裏有再買糧食嗎?”葉明澤姥娘家家境和原先的葉家差不多,糧食不缺,卻也多不到哪去,銀子倒是有一些。

“有呢,我有讓你大弟買。零零碎碎加起來,也有五六千斤。”姥娘家人口沒有葉家多,家裏只兩個舅舅,全家人加一起也只十幾口人。

“娘,你看今年景況,苗都長不起來,還不知道以後會怎樣。有閑錢就買糧食吧。”

“現在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糧價又漲了,現在買不劃算啊。”

“娘,您看着辦吧。指不定今年就豐收了。”葉母只說了自己的看法,便沒有再勸。這種還沒影的事,她也只是往最壞的方向想,誰知道以後會如何。

同類推薦